阿慶

2021-01-17 一庭花香



阿慶,是我小學同學。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與他父親曾在「清一池」浴室跑堂有關。

「清一池」位於老街寺巷巷口,是一座百年老字號浴室。幾十年前,「清一池」是小鎮人冬季洗浴的唯一去處。每天午後至夜半,人往人來,甚是熱鬧。尤其年關歲末,天寒地凍,鑽進浴室裡泡個熱水澡,是許多人難得的享受。那時的阿慶沾父親的光,進出浴室如自家後院一樣自由,讓人十分羨慕。

另一個原因與阿慶的母親有關。一個身材高大、嗓門敞亮的女人,經常在上課期間,急促地敲著教室的窗玻璃,毫無顧忌地喊著阿慶的名字。回到座位上的阿慶,渾身香味誘人,總不免令人猜測,他懷裡揣著的不是一隻蔥花燒餅,就是兩三隻鮮肉包子。

阿慶的成績不好。

有幾次,班主任劉老師正好閒著,便藉故留下他的母親談話,大多時候是批評,責怪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阿慶的母親坦然,笑聲爽朗地解釋:阿慶在家用功呢,會寫「馬牛羊」了。每次都一樣的對話,教室裡每次都是一陣鬨笑。之後,阿慶便有了個綽號:馬牛羊。

  「馬牛羊」反應有些愚鈍,卻生性厚道,儘管他身高馬大力氣大,但對於同學的嘲笑卻從不生氣、計較,也從未因為這樣的事與同學有任何的糾葛。

 

這些年小鎮的服務行業發展很快,類似於「世外桃源」、「天山池」這樣高檔的浴所也有了好幾家。有一段時間,「清一池」的生意冷清,幾近關閉。儘管前兩年修葺翻新了,但環境依然逼仄,陳設依然簡陋,也無按摩、桑拿之類的服務。來此洗浴的大多是些年長的街坊四鄰,這麼多年了,他們大概早已習慣了這裡湯水的氣味。

我的工作單位在小鎮樓東山橋下,與「清一池」隔著一條陋巷。偶有一次,在老浴室碰見了阿慶,才知道他現在已是這裡唯一搓背、修腳的師傅,多少也算是子承了父業吧。

阿慶還像當年一樣憨厚,只是體態發福了。別看他胸毛長得彪悍,貌似電影《武林志》裡那個俄國大力士「大個子蘿蔔」,搓背、修腳的活卻做得很細。碰到老同學了,阿慶格外的用心,有時也有一句沒一句地與我拉拉家常。

聽人說,阿慶的婚姻並不順心,小鎮人覺得他愚笨、缺心眼,沒有一個姑娘願意嫁給他。二十好幾了,父母一著急,託人從雲貴一帶介紹了個「蠻子」,老周家的香火才得以延續。父母一天天老了,他成了家裡的頂梁柱。為了生計,阿慶也曾出遠門闖碼頭,到條件好一點的洗浴場所謀生,但終是無法應付那裡複雜的環境與人際關係,依然回到了小鎮。

阿慶對待每一位澡客都開朗、熱情,也很滿足。他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現狀,也滿足於自己搓背、修腳的手藝。空閒時,一條浴巾裹身,躺著啜口涼茶,吐吐煙雲,聽澡客們閒聊,赤條條地放個響屁,也能開心一樂。

阿慶偶爾也炫耀,說,他用的修腳刀可不含糊,是揚州產的名牌呢。


「清一池」的門面實在太窄,布簾後的吧檯只容得下一兩人轉身、進出。可「清一池」畢竟是一家老字號的浴室,當年翻新時無意間曾挖掘到兩塊石刻對聯,如今已重新被嵌在了浴室的牆面:

「暖似沂泉堪浴德,新如湯濯可餘身。」

此聯用隸書撰寫,有些古趣。

也許和阿慶一樣,來「清一池」洗浴的人大多無法辨認和解讀。不過,在洗浴場所儼然成了是非之地代名詞的今天,他們安於一隅,享受著眼前的逸當,似乎更能理解和懂得洗浴的本質意義。

 

(掃描二維碼進入  可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阿慶:老小孩
    敘述了我們這代人對母親的讚譽,偉大的母親心中的太陽,慈母的言語,母愛的點滴,勾畫出母親的哺育操勞辛勤付出……慈祥的容顏,操勞的身影,勤儉的持家,勤奮的忙碌……一幕幕在眼前回放……阿慶的媽媽劉阿姨是我的「老鄰居」,因為她一直在醫院的中藥房上班,而我們家一直住在中藥房隔壁,我就是看著她和湯媽媽等晾曬、切割、翻炒中草藥,聞著中藥濃烈刺鼻的怪味,聽著他們有一句沒一句,與世無爭的閒聊長大的
  • 京籍「異見者」阿慶
    劉金松 孫黎 周麗麗阿慶是北京人,從她算起,已是京三代。阿慶本身姓滕,只因為博客叫「春來茶館」的緣故,便在網上得來阿慶或阿慶姐的稱呼。7年前孩子高考報志願的時候,阿慶開始深入接觸北京的高考。後來便不斷有朋友找她諮詢高考報名事宜,阿慶乾脆在網上開了個博客,把心得和經驗寫上去。
  • 上海人歡喜的阿德阿慶同框!疑因阿德背後"開壞"阿慶?
    作為上海著名滑稽笑星,阿德和阿慶贏得了不少上海觀眾的喜愛。阿德哥和阿慶的搭檔放在現在的娛樂圈來講,兩人就是CP組合!大家是不是許久沒見到兩位黃金搭檔合體了呢?最近,你們歡喜的阿德和阿慶同框啦!兩位都穿著西裝正裝,不知道是不是要合體演出呢?
  • 上海人愛的阿德阿慶罕見同框!疑因阿德背後"開壞"阿慶?
    作為上海著名滑稽笑星,阿德和阿慶贏得了不少上海觀眾的喜愛。阿德哥和阿慶的搭檔放在現在的娛樂圈來講,兩人就是CP組合!  大家是不是許久沒見到兩位黃金搭檔合體了呢?最近,你們歡喜的阿德和阿慶同框啦!兩位都穿著西裝正裝,不知道是不是要合體演出呢?
  • 阿慶 想起當年的「煎熬」還後怕
    阿慶的女兒從小成績優秀,初中和高中都就讀於市重點中學北京二中,高中一直擔任班長一職,學習在全校名列前茅。高三幾次摸底考試,女兒的成績都在東城區二十名之內,因此,報考北大就成了女兒的不二選擇。填報志願時,女兒在所有志願欄上填的都是北京大學,只是在專業院校上做了一些小小的調整。阿慶為此和女兒進行了一次鄭重的談話,她給女兒分析了其中的風險:如果分數不到北大線,你就得復讀,那滋味很難受。
  • 南京紅色日曆 | 「阿慶師傅」 鄧小平讚揚的全國勞模
    代表之一、全國先進生產者周阿慶,4年前來到南京無線電廠當壓鑄工人。刻苦鑽研、樸實能幹的「阿慶師傅」,後來成功試製我國第一臺臥式自動壓鑄機。一生中,周阿慶先後完成技術革新項目500多項,既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也是新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
  • 阿慶:北京本地生源比例越來越低(文字實錄)
    12月11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邀請知名博主阿慶做客訪談間,就「異地高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剖析。  阿慶認為,北京本土生源比例越來越低。在2006、2007年阿慶剛接觸高考的時候,覺得北京的本土生源比例很高,考生到高考的時候,至少在北京受了6年的基礎教育。
  • 老娘舅、阿木林、阿慶……儂記得伐?
    三毛流浪是從漫畫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一共有兩部,1996年上映。
  • 阿慶:不要把教育公平妖魔化(文字實錄)
    阿慶:不是這樣的,我想把剛才那個數據的第二個原因說完,人口基數跟這個有關係,比如說獨生子女90%的跟獨生子女50%的這些年人口基數的變化一直有變化。  阿慶:短期來京的就相當於,他是正當渠道的,人才引進也好、公務員也好,就相當於短期,和隨遷的性質是差不多的,這些不是北京本土的,我說的6年的北京本土的生源,就不是那個群體裡面了。  主持人:第三個,您認為北京的學生,實際上在高端的學校,985的院校的競爭上,不比外校的輕鬆。但是一本、二本院校遠遠要超過外地生嗎?
  • 阿慶:北京開放異地高考時機未到(文字實錄)
    12月11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邀請知名博主阿慶做客訪談間,就「異地高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剖析。  阿慶認為,快速推出異地高考政策的地區,比如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等,因為這些都是人口輸出大省,很少有輸入的人口要求在他那兒考試。為什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比較難?就是因為輸入的人口太多了,希望大家能夠體諒京滬地區,這個東西不能用狹隘或者是所謂的歧視來衡量。
  • 「老娘舅」阿慶助陣 上海文峰廣場創意美食街區靜海小鎮驚豔開街
    8月26日上海文峰廣場(開業時間:2013-09、已籤約539個品牌)3樓創意美食街區——靜海小鎮驚豔開街,上海著名主持人「老娘舅」阿慶現場助陣。眾多知名餐飲品牌強勢入駐,匯集本幫菜、自助餐、火鍋、川菜、粵菜、新疆菜、東北菜……等各地美食,專治魔都吃貨們挑剔的味覺。
  • -電視劇 上海人才 上海老 首播 阿慶-上海頻道-東方網
    在3.0版本《老娘舅和兒孫們》之中,老娘舅、老舅媽就很少出現,轉而代之圍繞的是阿慶、阿德、杜祿冠的故事。  或許很多人認識他叫「阿慶」,但其實他在「阿慶」之前還有一個名號「阿木林」,便是出自於這部情景連續劇之中。
  •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阿慶詩歌選登
    凝望燕子飛出家門再幸福地等候它們銜著夕光歸巢可惜,我不知道這一對燕子,是否還是曾經與母親每日相望的那兩隻或者它們的子孫任慶:筆名阿慶
  • 新式海派戲下月開演 阿達阿慶:滑稽戲不是阿姨媽媽專利
    「首先在年齡上就要佔優勢,」毛猛達幽默地表示,同時不忘自嘲一把,「雖然很對不起,我和阿慶拉高了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  一場演出要做到老少皆宜很難,畢竟眾口難調,但毛陳搭檔還是堅持二者之間一定有共通的「和諧地帶」,因此他們這次反向年輕的徒弟們取經,力求在題材內容上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和思想,可謂挖空心思刪選段子。
  • 阿慶:北京異地高考門檻應該更高(文字實錄)
    阿慶:說無法參加高考,首先是不存在的,因為她還沒有中考,佔家據一些報導,她4歲多之前,她們家在珠海,從珠海到上海,在上海現在有10年的時間了,但是上海的戶籍或者是說準入的門檻比北京低得多,如果10年,照章納稅,應該連高考她都有資格,但是據我所知,這個是負責任地說,她在上海沒有參加中考,不是上海的學校不讓她考,而是她自己放棄了中考,並且佔海特的媽媽,她在微博上的ID是廬山花開,說我的孩子不會參加垃圾國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