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母親的母親節》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
我,註定是孤獨的
我,請出鏡框裡的母親
想和她再嘮嘮家常
只是,沒等我囁嚅發話
母親的眼角就泛出了淚滴
《牽 掛》
1.
在城市的呼吸中
習慣了懶慵。但是,
母親的身體,卻是我
永遠放不下的心事。
地圖上,不到十釐米的距離
需要我用一生去丈量。
通常是一隻腳尚未邁出
另一隻腳就已經收回
有一個夜晚,月光
像即將出嫁的女兒
偎依在母親的懷裡
她們一起溫柔地
睡著了
2.
那一束月光
從母親的懷中醒來
走向我,匍匐到我的背上
我彎下腰
像是父親當年背負著母親
母親的體溫
從後背,一直暖到心底
《風箏》
母親活著
我就是一個風箏
繩子再長
總有一端被她攥在手裡
她不必擔心
繩子斷了
或者風箏飛了
她常說
斷了線的風箏
一定不會飛得太遠
母親走了
我這個六神無主的風箏
折斷了翅膀
繩子的另一端
依然被她緊緊攥住
而且
勒得我好疼
《紅薯幹》
紅薯幹曾經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
這源於母親
她能把紅薯幹加工成藝術品
那些被春雨和陽光
百般呵護過的春紅薯
母親把它們一個個洗淨
再用刨子刨成均勻的薄片
於是,晾在地裡的紅薯幹
滿足我的想像,被我重點保護
通常,我也會偷偷消滅許多
那些靠天吃飯的歲月裡
紅薯幹成為奢侈品
倘若不是因為黑餅子吃的太多
乃至於我們經常鬧肚子
母親不會輕易煮一鍋紅薯幹
當母親去往另一個世界
我把她用過的刨刀藏進柜子
我戒不掉吃紅薯幹的嗜好
味道依然很美
但是,這些紅薯幹是我用刀
一片一片切出來的
我不敢用那把刨子
我害怕,它會割傷我的手指
也割傷我的心
《大蒜記》
種大蒜,是兒時喜歡的農活
房前屋後,隨便找一塊地方
挖幾道淺溝,澆上水
把一瓣瓣大蒜埋進土裡
那種感覺,不亞於在學校
捧著獎狀時的幸福
這種幸福源於母親
她常把家裡破舊的盆盆罐罐
種上大蒜。無論春夏秋冬
總會有一抹綠色
點綴著我們空蕩的家
母親常說:大蒜多像人
一頭大蒜,你把它掰成一瓣又一瓣
只要種進土裡
每一瓣都會長成許多瓣
當我把家搬到一棟樓裡
便離開了泥土
我經常嗅不到泥土的味道
偶爾,我會凝視一頭大蒜
端詳著它們一瓣又一瓣
簇擁著中心的蒜苔
幸福地圍坐在一起的樣子
《燕子歸來》
與兩隻燕子,在故鄉的老屋
不期而遇。躺在
母親曾經躺過的長椅上
我感受到了來自於
母親體內相似的疼痛
她的疼痛,一定
被燕子的呢喃深深隱藏
如今,燕子歸來
我代替母親,靜靜地看著
凝望燕子飛出家門
再幸福地等候它們
銜著夕光歸巢
可惜,我不知道
這一對燕子,是否還是
曾經與母親每日相望的那兩隻
或者它們的子孫
任慶:筆名阿慶,喜文弄墨。《河南文學》雜誌籤約作家。曾在《河南文學》、《河南詩人》、《家鄉》、《現代教育報》、《天中晚報》等報刊或媒介發表詩歌、散文500餘首(篇)。有詩歌作品入選《當代詩歌百家》,出版有詩集《時光碎片》。中國詩歌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