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異地高考方案的初步擬定,支持聲和反對聲都越來越大。一場有京籍家長和外籍家長之間的大討論由此展開。12月11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邀請知名博主阿慶做客訪談間,就「異地高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剖析。
阿慶認為,快速推出異地高考政策的地區,比如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等,因為這些都是人口輸出大省,很少有輸入的人口要求在他那兒考試。為什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比較難?就是因為輸入的人口太多了,希望大家能夠體諒京滬地區,這個東西不能用狹隘或者是所謂的歧視來衡量。
訪談實錄
主持人:從現在北京的教育現狀來看,您認為推行異地高考政策時機到沒到?
阿慶:不到。
主持人:原因是什麼?
阿慶:先看這樣,推出的地區,比如剛才我們談到的像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等,這些我們看為什麼很快速地就出來了,因為這些都是人口輸出大省,很少有輸入的人口要求在他那兒考試,另外他們這些政策,其實大家如果仔細地很好地研究的話,其實裡面都有一些什麼?貌似放開,暗含的東西其實還是有沒放開的東西在裡面,就是放開之下的不放開。比如山東,山東放開,高中,當然了文件裡面只說對普通高中放開,重點高中沒有放在裡面。那對於這樣的一個人口輸出大省,我們說裡面都有這樣的一些文字遊戲的東西,為什麼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出來得比較難,當然深圳改革開放的窗口,它辦事情比較雷厲風行,影響可能比京滬小一些,為什麼這兩個地方難呢?就是因為輸入的人口太多了,所以大家,我也希望能夠體諒京滬地區,並不是說我們拒絕,就跟人一樣,比如說人家找你借錢,你說他的負擔跟你要借給他的負擔是不一樣的,這個東西不能用狹隘或者是所謂的歧視來衡量,這樣的眼光看問題。北京比如說,現在到2010年的統計,隨遷子女光義務教育,9年義務教育階段,就已經是41萬多人,去年到11年9月份的統計,48萬多人,今年的數字還沒有出來,將近61萬人,說預估到15年,後年,還有兩年的時間,要達到,預計82萬到85萬人,那如果按照我自己掌握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推算,85萬人都擋不住。我們可以這樣想,異地高考出來的政策越寬鬆,後續的人流,如果沒有有效的準入的門檻和政策的話,或者說異地高考的這個東西過於嚴,那大多數人得不到實惠,解決不了問題,過於松,它的後續影響是什麼?我們是可以預見的,越寬鬆,人流就會越大,但是城市的承載力,我們可能等會兒還會再聊這個問題。
主持人:您除了關注高考,您對義務教育也做了一些數據的調查和分析,從您現在對北京的義務教育的調查情況來看,您有一些什麼直觀的感受嗎?
阿慶:有的時候說,因為畢竟7年了,我說北京高考,但是教育是一個鏈條,是一個循環,不能光說高考這一塊。比如說整個的全國的情況,有一些我也會了解,京滬的情況很相似,都是這樣的問題,政策基本上也相似,那9年義務制教育,隨遷的子女完全同京滬兩地戶籍的孩子完全一樣的待遇,甚至更優,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他就說滕姐,你能不能找找關係,我的孩子想上那個好一點的學校,因為他家住在那兩個學校之間,一個學校好一點,一個學校一般一點,他的孩子就劃撥到那個一般的學校那裡去了,你要找關係,不行,因為劃片就在那兒,但是他沒有牢騷嗎?因為隨遷的沒有戶籍的就可以隨意挑選。
主持人:是根據居住地嗎?
阿慶:除了居住地,另外還有給你幾所學校挑選這樣的待遇。像上海,非上海戶籍的孩子還有免費午餐的計劃,但是戶籍的孩子是享受不到的。這些從市政府來講,從各地大的人口流入地的市政府,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可以這樣說,因為我們國家的9年義務制教育的下撥是按照戶籍所在地在劃撥,那現在的近60萬人的9年義務制教育,他是劃撥到原籍省了,那北京每年要拿出十幾億對這些孩子義務教育進行投入。並且我們還不時聽到有些地區的教育經費被挪用,就是吃份額嘛。所以我們國家的政策,它的調整沒有跟上社會快速發展的變化,所以造成了一些人們可鑽的漏洞。
訪談全文:
一、北京本地生源比例越來越低(文字實錄)
二、名校近年大幅縮減在京錄取指標(文字實錄)
三、異地高考概念被本末倒置(文字實錄)
四、北京開放異地高考時機未到(文字實錄)
五、不要把教育公平妖魔化(文字實錄)
六、北京異地高考門檻應該更高(文字實錄)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