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慶:不要把教育公平妖魔化(文字實錄)

2021-01-15 中國教育在線

  主持人:再回到數據上來看,如果說從數據上來講,比如說外地的其他省市,我們叫流出地,如果他到流入地,對於流出地的考生,應該能夠提高他教育的資源水平,您覺得這樣嗎?

  阿慶:不是這樣的,我想把剛才那個數據的第二個原因說完,人口基數跟這個有關係,比如說獨生子女90%的跟獨生子女50%的這些年人口基數的變化一直有變化。還有一個原因的形成,北京貌似給的名額多的數字背後,回到最開始的那個話題,眾多的各種方式流入北京的這些人,你們是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到北京來的,那這200個人裡面,這200個名額裡面,可能為這些人,他在一年之前都是各個省市的,這些人佔走了80甚至120個,用一個不太準確的詞形容,就是北京先二次分配一次了,比如山東3,給了河南幾個,因為都是從這些地方來的呀,比如復旦,都是高三那一年來的,那復旦給北京幾個名額呢?就是這樣,雖然不是你,但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把名額拿走了。北京雖然貌似人數少,但是高端的競爭很激烈,比如安徽、河南,我給你40個名額,打個比方,有競爭力的可能200個,北京我給你這些名額,那有競爭力的可能5千人。所以好多孩子都跟我說,包括家長,來以後就說高端的競爭,是比原來在原籍是激烈的,我不否認,這個事不誇張,也不掩飾,才能客觀討論。京滬上個一本的學校,可能是要比那些地區競爭得壓力小一些,但是高端不是那樣,我們分開來談,並不是像大家認為,你們平時比我們低1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從來沒有過,清華、北大基本都是650多分,網上都是傳的400多分,不是那樣的,我們要把這些東西認清楚,這些含義裡面的意思是什麼都要認清楚。

  主持人:在您做這些高考志願輔導的工作當中,像您剛才談到的,剛才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同,第二個是二次分配,您的觀點是說,已經進行了二次分配。

  阿慶:短期來京的就相當於,他是正當渠道的,人才引進也好、公務員也好,就相當於短期,和隨遷的性質是差不多的,這些不是北京本土的,我說的6年的北京本土的生源,就不是那個群體裡面了。

  主持人:第三個,您認為北京的學生,實際上在高端的學校,985的院校的競爭上,不比外校的輕鬆。但是一本、二本院校遠遠要超過外地生嗎?

  阿慶:分地區,不能說遠遠,像內蒙古,錄取率也很高,黑龍江也不低,不能說遠遠,只是說跟比如說安徽、河南、山東的考生大省來講,我們的一本率,二本也不低,一本率肯定是要高一些的。

  主持人:您剛才一直談到北京的學生,在高端的競爭方面,實際上一直是相對比較激烈的,那北京的學生放眼全國來講,整體的素質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阿慶:不是說北京,大城市的孩子可能都有共性的東西,比如思維比較敏銳,因為見得比較多,聽得比較多,思維比較開闊。但是可能那種,特別刻苦的,傳統上刻苦學習的勁頭要跟其他的一些相對偏僻的地區,要有所差異,可能著眼點不太一樣。比如說這個話題,如果我說北京人就是聰明,北京孩子就是聰明,這也沒有太多的說服力,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好。但是有一個事情能說明問題,比如說港校,所有的港校除了中文和城大參加統招以外,其他的都是自主招生,它在內地招生不按地區劃撥名額,是總數,錄取的時候通過單獨的面試這些程序來確定,但是每年最後確定以後,大家都知道,港校或者是國外的學校,錄取不是完全看分數,非常強調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個體的綜合素質的表現,所以到最後每年都是這樣,比如港大、港科在最後的招生最後的佔比,比如說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城市佔絕大多數,這三個地方要佔百分之六七十,這就很說明問題了,為什麼?另外包括像哈佛,國外的名校,比如說斯坦福、麻省,他們在內地,在我們這邊錄取學生,是40%左右吧,這是哈佛去年的數據,這個能說明問題,第一,北京的孩子分數並不低。第二個,分數這個東西用什麼眼光去看,第一試卷不同,北京每年的試卷我都看,看難度,有的時候還預測一下分數線,我覺得北京的試卷,它有一個特點,非常活,它把很多門類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比如文綜,歷史裡揉著政治,政治裡揉著地理,是縱深全方位的綜合,對學生分析問題,綜合掌握知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那個要想得分真的不容易,我看了我都覺得,因為我是一個,我老開玩笑,雜家,對各方面都比較感興趣,對歷史、文化這方面的東西我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做起來就覺得很吃力,看似輕鬆,但是含的東西非常多,想得分都不容易,包括英語,都是自己給自己下套。真的表面的東西代表不了。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

相關焦點

  • 阿慶:北京本地生源比例越來越低(文字實錄)
    12月11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邀請知名博主阿慶做客訪談間,就「異地高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剖析。  阿慶認為,北京本土生源比例越來越低。在2006、2007年阿慶剛接觸高考的時候,覺得北京的本土生源比例很高,考生到高考的時候,至少在北京受了6年的基礎教育。
  • 阿慶:北京開放異地高考時機未到(文字實錄)
    12月11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邀請知名博主阿慶做客訪談間,就「異地高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剖析。  阿慶認為,快速推出異地高考政策的地區,比如安徽、黑龍江、山東等等,因為這些都是人口輸出大省,很少有輸入的人口要求在他那兒考試。為什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比較難?就是因為輸入的人口太多了,希望大家能夠體諒京滬地區,這個東西不能用狹隘或者是所謂的歧視來衡量。
  • 京籍「異見者」阿慶
    在阿慶的微博上,經常會有對這兩個人的調侃,有網友為兩人起的外號,也有開玩笑說「誰逮著這倆人揍丫一頓」的言語。阿慶本身並不是專職從事教育工作,高考諮詢是副業,但現在投入到教育領域的精力甚至已經超過了本職工作。今年三四月份,高考諮詢進入旺季的時候,一家門戶網站推薦了十大教育微博,阿慶的微博在列。在做一些答疑的時候,談到了異地高考問題。
  • 阿慶:北京異地高考門檻應該更高(文字實錄)
    阿慶:說無法參加高考,首先是不存在的,因為她還沒有中考,佔家據一些報導,她4歲多之前,她們家在珠海,從珠海到上海,在上海現在有10年的時間了,但是上海的戶籍或者是說準入的門檻比北京低得多,如果10年,照章納稅,應該連高考她都有資格,但是據我所知,這個是負責任地說,她在上海沒有參加中考,不是上海的學校不讓她考,而是她自己放棄了中考,並且佔海特的媽媽,她在微博上的ID是廬山花開,說我的孩子不會參加垃圾國的高考
  • 阿慶
    那時的阿慶沾父親的光,進出浴室如自家後院一樣自由,讓人十分羨慕。另一個原因與阿慶的母親有關。一個身材高大、嗓門敞亮的女人,經常在上課期間,急促地敲著教室的窗玻璃,毫無顧忌地喊著阿慶的名字。回到座位上的阿慶,渾身香味誘人,總不免令人猜測,他懷裡揣著的不是一隻蔥花燒餅,就是兩三隻鮮肉包子。阿慶的成績不好。
  • 阿慶:老小孩
    阿慶說:「今年老媽九十周歲了,還是整天晃晃悠悠在我眼前轉……」九十周歲了?還在整天晃悠,真好!阿姨自己的身體和心態好,兒女的照顧也好。以往每年過年,醫院裡的大人孩子們歡聚,我也總見她早早地來,穿著打扮舒齊,精神矍爍,喜氣洋洋,熱情地和每位老同事招呼,說說笑笑。
  • 上海人歡喜的阿德阿慶同框!疑因阿德背後"開壞"阿慶?
    作為上海著名滑稽笑星,阿德和阿慶贏得了不少上海觀眾的喜愛。阿德哥和阿慶的搭檔放在現在的娛樂圈來講,兩人就是CP組合!大家是不是許久沒見到兩位黃金搭檔合體了呢?最近,你們歡喜的阿德和阿慶同框啦!兩位都穿著西裝正裝,不知道是不是要合體演出呢?
  • 上海人愛的阿德阿慶罕見同框!疑因阿德背後"開壞"阿慶?
    作為上海著名滑稽笑星,阿德和阿慶贏得了不少上海觀眾的喜愛。阿德哥和阿慶的搭檔放在現在的娛樂圈來講,兩人就是CP組合!  大家是不是許久沒見到兩位黃金搭檔合體了呢?最近,你們歡喜的阿德和阿慶同框啦!兩位都穿著西裝正裝,不知道是不是要合體演出呢?
  • 阿慶 想起當年的「煎熬」還後怕
    阿慶的女兒從小成績優秀,初中和高中都就讀於市重點中學北京二中,高中一直擔任班長一職,學習在全校名列前茅。高三幾次摸底考試,女兒的成績都在東城區二十名之內,因此,報考北大就成了女兒的不二選擇。填報志願時,女兒在所有志願欄上填的都是北京大學,只是在專業院校上做了一些小小的調整。阿慶為此和女兒進行了一次鄭重的談話,她給女兒分析了其中的風險:如果分數不到北大線,你就得復讀,那滋味很難受。
  • 南京紅色日曆 | 「阿慶師傅」 鄧小平讚揚的全國勞模
    代表之一、全國先進生產者周阿慶,4年前來到南京無線電廠當壓鑄工人。刻苦鑽研、樸實能幹的「阿慶師傅」,後來成功試製我國第一臺臥式自動壓鑄機。一生中,周阿慶先後完成技術革新項目500多項,既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也是新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
  • 妖魔化同志
    所以與其說是媒體在妖魔化同志,倒不如說是那些容易被煽動、聽風就是雨的圈外人,妖魔化了這圈內人。 王凱去年被網友罵得半死。要是人家當時去的不是泰國潑水節,而是傣族潑水節,估計網友就不罵了。在那幫瞎起鬨的烏合之眾的腦子裡,邏輯思維大約是這樣的:誰去泰國誰是gay,誰gay誰淫亂。 要麼太排擠,要麼太憐憫。
  • 老娘舅、阿木林、阿慶……儂記得伐?
    三毛流浪是從漫畫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一共有兩部,1996年上映。
  • 嘉學互助|談談教育公平
    種種現象無不彰顯著一個社會問題:教育不公平問題。什麼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主要是指為每個公民提供平等的學習發展機會,包括入學機會的公平、公正,享受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使每個學習者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將來獲得事業的成功。
  • 痛訴母女被妖魔化 淚吐委屈:我低到不能再低
    她6日中午開直播還原狀況,講到女兒和自己明明已經夠低調,卻不斷被妖魔化,一度哽咽含淚說不出話。陶晶瑩6日中午在臉書開直播,還原球場叫罵風波,她表示當天是待在2樓,戴著口罩拿著寶特瓶默默加油,並沒有叫囂喊出「不公平」等攻擊性的話語,讓她覺得相當無辜,至於被指有特權,她無奈說:「這點滿有想像力的,如果我們有特權就讓她去打NBA了!」▲陶晶瑩。
  • 5.3萬冊警示教育讀本《懺悔實錄Ⅸ》下發全省
    四川在線記者陳松近日,省紀委監委編撰的警示教育讀本《懺悔實錄Ⅸ》正式下發全省。《懺悔實錄Ⅸ》共編印5.3萬冊,發放至全省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省紀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專門對發改、人防、衛健、住建四個重點行業領域的系統治理作出部署。
  •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阿慶詩歌選登
    凝望燕子飛出家門再幸福地等候它們銜著夕光歸巢可惜,我不知道這一對燕子,是否還是曾經與母親每日相望的那兩隻或者它們的子孫任慶:筆名阿慶曾在《河南文學》、《河南詩人》、《家鄉》、《現代教育報》、《天中晚報》等報刊或媒介發表詩歌、散文500餘首(篇)。有詩歌作品入選《當代詩歌百家》,出版有詩集《時光碎片》。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 「老娘舅」阿慶助陣 上海文峰廣場創意美食街區靜海小鎮驚豔開街
    8月26日上海文峰廣場(開業時間:2013-09、已籤約539個品牌)3樓創意美食街區——靜海小鎮驚豔開街,上海著名主持人「老娘舅」阿慶現場助陣。眾多知名餐飲品牌強勢入駐,匯集本幫菜、自助餐、火鍋、川菜、粵菜、新疆菜、東北菜……等各地美食,專治魔都吃貨們挑剔的味覺。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作文押題:教育公平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作文>正文2020年12月英語六級作文押題:教育公平
  • 專訪香港鐵娘子葉劉淑儀:我和「23條」都被妖魔化了
    導致自己被對手妖魔化,「23條」也給被妖魔化了,令人遺憾。 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獲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為香港首位女性保安局局長。2002年開始推進《基本法23條》立法,據媒體報導,「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其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
  • 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從教育起點公平到教育過程公平
    筆者認為,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分層教學、建立學習小組、本科學生參加科研、讓多民族文化成為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給予回應等途徑,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學業成就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