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附視頻:隨喜自在念佛)

2022-01-09 念佛人

歡迎關注念佛人,[念佛人],有三個群:一、[念佛人]公眾號,念佛,學習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微信群,每天都有我"念    佛人"的新內容,一篇公眾號佛學文章。微信號碼—15851237775二、[念佛人]每日一善群,本群深信因果。給大眾提供一個,布施供養的平臺,有專人統計管理。每天有報表公布給大眾監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編號,每個人的布施供養款,都有匯總,所有款項,全部用到佛教事業中去,弘法利生,有意者加微信號。三、[念佛人]美篇群,以精美篇圖片展示,佛教,淨土宗經典精要法語 圖片。使更多人,在看美篇的同時,得到佛法的薰陶。願一切有緣人,敬請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改變命運,信佛念佛,得生極樂。

 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一向念佛,這樣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是大白蓮花,微妙香潔。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殊勝人、人中稀有人】。
 《觀無量壽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我們的世尊用芬陀利花來比喻我們念佛人,這是對我們念佛人的最高讚嘆!芬陀利花是大白蓮花,是佛經中最尊貴的蓮花——千葉白蓮,在《涅槃經》中,用芬陀利花讚嘆釋迦牟尼佛,現在釋迦牟尼佛用芬陀利花來讚嘆我們念佛人,你說我們念佛人還不尊貴嗎?
所以,我們一天到晚,想到就念。念佛沒有任何要求,只要願意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已經是西方極樂世界嘉賓了,一切都隨緣做事,念佛放在第一位。世間的這點因緣了完,就回家了,真正的家在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附視頻:阿彌陀佛為啥一直站著?)

感恩一切(附視頻:感恩一切)

世上什麼最吉祥?(附視頻:吉祥偈)

感恩剃度恩師上性下雲大和尚(附視頻:南無阿彌陀佛)

我找到我要修的法門(附視頻: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 歡迎關注念佛人

相關焦點

  • 在家念佛人也可功夫成片,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事中念佛二十句
    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在中國大乘佛法的八大宗中,目前影響最大的是禪宗和淨土宗。禪宗是難行道,通常是利根者適合修行禪宗,淨土宗是易行道,適合上、中、下三根。雖然淨土宗是易行法門,但卻是難信法門,所以佛說能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看到《淨土聖賢錄》中成功往生的聖賢們,讓我們相信淨土法門真是易行法門,只要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臨終必定依佛願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在家人由於有許多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很多修淨土法門的在家人總是找各種藉口不努力念佛。
  • 學佛分享:為觸電男子念佛幾聲,當晚夢見他已往生極樂世界
    更多連結:極樂世界短視頻、MV集錦網友「過客」分享:2018.9.27 2000年夏天,一年輕男子早上五點鐘左右幫別人豎杆子不幸觸電身亡,下午四點多鐘我同別人去看,那人屍體放在外面樹陰下面,全身烏青,我站在屍體旁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念了幾句,晚上夢見他在極樂世界,我驚奇問他你是怎麼來的,他說是觀音菩薩把他接來的
  • 【念佛利益】二十五位菩薩時刻保護念佛人!!!快點開看看
    念佛人走路都是神採奕奕的,為什麼?你在前面走,知道後面有二十五位大菩薩,頭頂上空還有很多諸佛,當然了!經中說:念佛之人身上放四十裡光明,一切惡鬼惡神早就退散了,一切善神善鬼合掌恭敬:「噢,念佛人來啦!」
  • 為什麼開車的時候一定要念佛?(非常重要,隨喜轉發!)
    宣化上人:你不念佛,「他」就會抓你的從舊金山到Ukiah(瑜伽市)這條路有很多撞車撞死的鬼魂,所以從開始就叫你們來回開車的時候一定要念佛,你們現在大約都淡忘了。這一條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以後你們無論一個人、兩個人,三四個人在開車的時候必須要念佛,必須要提起精神來。你們不要以為這會是沒有事情的,這個隨時都會發生意外的,等到發生意外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到那個時候,你不念佛叫旁人念,你不念佛,發生意外就把你抓去。不單是在到舊金山這條路上,在哪一條路上開車的時候,都應該大家一起念佛。
  • 慧淨法師:信佛念佛的人,應知蓮花5種德行,信受彌陀救度!
    蓮花五德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佛經將蓮花譬喻佛,所以最能代表佛教的花,就是蓮花,尤其是淨土宗也稱蓮宗,極樂世界亦名蓮花藏世界,阿彌陀佛與清淨大海眾菩薩,也都乘坐蓮花,而且只要在娑婆世界念佛,極樂世界便開一朵蓮花。如法照大師所說:「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
  • 【視頻】萬人合唱《阿彌陀佛》+ 勸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災難
    僧人過了很久才說:「從今以後,你要戒殺放生,每日虔誠念佛、持大悲咒,或許可以避免災禍。」吳允升聽了之後,信受奉行,並常以此事勸人念佛。    到了二十九歲,在歸還鄉裡的途中,經過杭州,在江幹登船,同船有十七人。船開始行駛數十裡之後,剛好遇有潮水,巨大的波浪洶湧而來,情勢非常危險,吳允升忽然憶想起先前僧人所說的話,於是急忙雙手合掌念佛。
  • 念佛人一定要記住的二十五大菩薩(看了就知道)
    佛對山海慧菩薩和阿難尊者說:心行正士清信女,讀誦是經,流布是經,恭敬是經,不謗是經,信樂是經,供養是經,如是人輩緣是信敬,我從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是人,常使是人無病無惱,諸惡鬼神亦不中害,亦不惱之,亦不得便,亦不見惡,亦不橫死,常使是人臥安睡安夢安覺安起安立安行安,是人所至之處皆悉得安,若復有人,讀誦是經,應當正念,念報佛恩,
  • 念佛感受及心路歷程(附現世感應)
    大安法師答:念佛各人可能感受都不一樣,或者跟自己念佛的目的有關係,還有每個人的信心有淺深,修行的功夫有勤墮,念佛的時間有長短。雖然有不同,但總的來看,你只要至心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的這種大願光明,就會攝受我們。我們只要真的在這光明當中好好念佛,一方面我們信心的善根會增上,我們跟阿彌陀佛那種母子的關係,會越來越親切。
  • 釋淨空:我提議念佛還是在家裡念佛
    今天我們看天下道場都是一團糟,很少看到清淨道場,是因為每個人的心境都是一塌糊塗。聽說很多名山,這些大道場都有纜車上去。汽車可以開上去,纜車也可以開上去,遊客就多了。遊客一多,諸位想想看,你還能辦道場嗎?心還清淨的下來嗎?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現將廣欽老和尚的開示語錄貼上,以此使念佛之信心、願望、功夫更堅不可摧,今生臨終自在往生西方,永脫輪迴,親見彌陀、觀音、大勢至。阿彌陀佛!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禪。
  • 念佛人專欄:我的「佛媽媽」
    人家告訴說「念佛就能去」,她毫不懷疑就開始念。後來我姐又給她請了弘願寺的播經機,她是白天聽,晚上也聽,真的是如痴如迷,可開心,見人就說「念佛,念佛好」。從此她隨忙隨閒,念念不忘「南無阿彌陀佛」,於是就過上了念佛的日子。久而久之,人們見到她就親切稱呼她「佛媽媽」。
  • 恭請為師父上人念佛回向...
    真信的人,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一秒鐘都不肯空過,沒有做到的,假的;做到了,是真的【重要學習】什麼是真信?如何斷疑生信?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信心不足他有懷疑【重要學習】這才是往生的樣子 黃忠昌居士預知時至微笑自在往生紀實(附黃忠昌求生淨土發願文)【重要學習】匯集 劉素青居士往生紀實 淨空老法師: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劉素青居士極樂菩薩來娑婆世界之表演示現信願重要!信願從哪來?
  •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且看蓮池大師一生為我們所做的示現:蓮池大師生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古吳仁和人(今杭州市仁和鎮人),俗姓沈,父號明齋,母周氏。大師最初學習儒書,以學識與孝行著稱鄉裡。十七歲時,鄰居有位老婆婆,每天念幾千聲佛號,長年堅持不懈。大師覺得很奇怪,就問她為何這麼做。
  • 白木念佛
    證空上人 作            慧淨法師 譯自力之人者色彩之念佛也:或以大乘之悟彩色,或以甚深領解彩色,或以戒彩色,或以調靜身心彩色。
  • 愚痴是念佛人的本錢
    念佛人要安守本分,守護我們的愚痴。 無量劫以來都沒有了過生死。再聰明的人,也不要指望你這輩子憑自己就可以了生死了——無量劫都沒有了生死,這一輩子恐怕也出不了頭。那出不了頭怎麼辦呢?那就守愚,就還愚痴安於念佛,就老實念佛。 印光大師講:學淨土法門有兩種人最容易得到利益:第一種人就是上智,第二種人就是下愚。
  • 念佛人想要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他的思想就到那上去了,你念佛是念不下去了,你再念阿彌陀佛,可能念成股票、股票。所以,一定是心聲相聯,這樣念久了,你的念頭才漸漸地澄清。慧遠大師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專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處在寂靜的狀態。
  • 覺明妙行菩薩:修念佛方便法14條,觀者隨喜功德、大有裨益!
    ,俯仰思維,則惟有念佛一門,自他兼利,靜鬧堪修,猶以穢土緣惡,散心隨念,易生懈怠,難得實效,因作此篇,稍開方便,分十四節,先辨觀想,次說念法,及說種種簡擇,斷三昧障,如是行者,掩關念佛,則成效易見,雖末能掩關,若明此理,增加信願,則亦有隨自意三昧之益,爾操觚,懼有闕略,尚祈海內大善知識,補而正之。
  • 念佛感應錄:小鬼勾魂 念佛獲救
    :夢見善導 歸入念佛念佛感應錄:善導示現 合掌大佛念佛感應錄:舍雜行歸念佛,張肇居士預知時至往生淨土念佛感應錄:母親往生極樂世界後,家裡飛來很多蝴蝶、蜻蜓等昆蟲跟著往生念佛感應錄:懵懂外婆生極樂 度我舍雜入專修阿彌陀佛寄給我明信片,要我經常和他聯繫念佛感應錄:冷凍三天,身體柔軟念佛感應錄:念佛化腫瘤的奇蹟
  • 淨宗法師|念佛人遇事四觀
    如果因緣觀很深入的話,人就會平和理性,也無所謂成敗得失,這樣的心所引發出來的思維、語言、行為,自然是隨順事物的本來狀態。(三)慈悲觀佛教講慈悲。當然,慈悲很深,小慈悲、中慈悲、大慈悲。簡單講,慈悲就是利他,對他人恩慈體貼,凡事站在對方立場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