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用細節完美詮釋主題「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2021-01-07 娛樂仙女說

由是枝裕和導演,Lily Franky 、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雪、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於8月3日在全國上映。這部斬獲今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的電影,終於在萬眾期待中登陸內地院線。

《小偷家族》講述了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卻組成了一個家庭的故事。他們依靠奶奶的養老金度日,當養老金不夠用時,就以偷竊維生。一個寒冷的冬日,爸爸在附近發現了一位被凍僵瑟瑟發抖的小女孩,並將她帶回了家,成為了家裡的一份子。直到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撕碎了這個本就是拼湊而成的家庭小心翼翼維護著的平和。

導演是枝欲和,不刻意煽情,也不刻意圓滿。他沒有特意渲染感人的氣氛,也沒有特意鋪排感人的情節,而是用很多緩慢的長鏡頭,將一家人的愛與溫暖在生活細節中緩緩鋪陳開來。

【爸爸:柴田治】

爸爸最讓我感動的一個細節是他和兒子祥太在車裡的對話。祥太覺得帶妹妹一起去偷東西是個累贅,覺得"兩個男人在一起比較好",於是賭氣躲在車裡不願意回家。治開導他說,雖然他也知道帶著友裡去偷東西有些麻煩,"但是這樣是不是能讓她在這個家更自在一些呢"。並且讓祥太試著去接受和承認友裡作為"妹妹"的身份。另外一個細節則是警察在審問治時責備他為什麼要教小孩子偷東西,他說"我能教的只有這個了"。包括他在海邊對祥太青春期生理反應的指導,都是他盡力想要當好父親這一角色的表現。

雖然他做得不對,也做得不好,但是他真的有在努力並且想要做到一個父親應該做到的。

【媽媽:柴田信代】

媽媽其實有很多細節都很讓人印象深刻,像是為了保護友裡讓她能夠繼續在"小偷家族"中生活下去,而主動放棄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又像是為了保全其他人把罪名全部攬在自己的身上,並且在看守所告訴祥太他的身世,給他選擇未來的機會;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她在審訊室被審問的那一個片段。被網友戲稱為"日版女黃渤"的實力派演員安藤櫻,雖然沒有甜美的長相,但演技炸裂。短短的三分鐘,用"教科書級別"表演,展現了信代的複雜的經歷和作為母親的溫度。

"玲玲自己說要回家的嗎?那孩子是不會說那種話的。"

"孩子都是需要母親的。"

"只有孩子的母親這麼想吧?生下孩子,就自動變成母親了嗎?"

"可是不生孩子就當不了母親啊。我明白你不能生所以很痛苦吧!羨慕別人嗎?所以才去誘拐別人的孩子?"

當被問及兩個孩子是怎麼稱呼自己時,信代一直沉默卻不停地在用手抹去流下的眼淚。正是這樣的無聲,緊緊地揪住了我的心。

生下孩子卻沒有盡到母親責任的"母親"和沒有血緣關係卻像母親一樣照顧著孩子的"母親",哪一個才是孩子想要的"母親"呢?

【奶奶:柴田初枝】

一家人到海邊旅行,奶奶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看著面前一群毫無血緣的人,成為自己生命最後的陪伴,無聲地說出了謝謝。

雖然只是一個很短的鏡頭,卻能稱得上這部電影裡的經典之一。據說這一句無聲的"謝謝"原本是劇本中沒有的,是老演員樹木希林覺得演到此處要為所有的情感找一個出口,才臨時加的。

對於一個年暮的老人來說,當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身邊還有一群人陪伴著,應該也是一件讓人覺得溫暖的事情。

【小姨:柴田亞紀】

在風俗店做著援交工作的亞紀,卻在不會說話的四號先生那裡獲得了愛情。當亞紀詢問著四號先生手上的傷痕,並溫柔地述說著自己也曾弄傷自己的經歷時,四號先生落在亞紀大腿上的眼淚,好像是這兩個可憐又落寞的人彼此惺惺相惜的溫暖。

當回到那個破舊的小屋和家裡人講起自己的這份愛情時,亞紀臉上洋溢的那一份羞澀和喜悅,是只會在信任的家人面前展現的情緒。

【兒子:柴田祥太】

祥太在帶友裡到一家小店偷竊時,被店主爺爺發現。店主爺爺沒有責備甚至是報警抓他,而是給了他兩份零食,告訴他"以後別再讓你妹妹做這種事了"。於是後來再準備偷東西的時候,祥太告訴友裡在便利店門口等他,自己走進了便利店。友裡並沒有聽話地乖乖等著,而是緊隨其後地跟著哥哥也準備行竊。為了掩護友裡,祥太故意推倒貨品並抱走一袋水果跑離吸引了店員們的注意力,讓友裡成功逃跑。可最後,他卻因為從高處跳落而摔傷了腿。

為了保全妹妹而犧牲自己,是作為哥哥的擔當。但妹妹友裡真的是不聽話,因為任性才這麼做的嗎?她只不過是想要跟哥哥證明"我也可以",不想成為哥哥的累贅而已。

【妹妹:友裡(玲玲)】

在原生家庭裡被家暴的友裡,坐在警察局裡等待時,畫下的是一家五個人在海邊戲水的畫面,那大概是她心底真正快樂的時光。當警察問起奶奶時,她作為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始終記得爸爸交代過的"我們始終都是一家五口人",無論警察怎麼套話,都死守著秘密。

一個單純的小孩子,心裡很清楚誰對她好,誰對她不好。對她好的人,是她怎麼樣都想要保護的。

這些細節裡展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選擇的感情羈絆,侷促又美好。

在這樣窘迫的生活之中,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而擁有了愛,就仿佛擁有了一切。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文藝片,可因為最近在看《演員請就位2》當中辣目洋子演了《小偷家族》其中的一個小片段很讓我感動,所以我就決定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枝裕和指導的電影,它不僅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評委稱為年度現象級文藝片。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倫理片,更是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和人性的弊端發出的深深的感嘆和惋惜。
  • 洞悉人性《小偷家族》: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小偷家族》風格樸實、注重內省、影片中常使用固定鏡頭,多其為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該作品為文藝片,用文字修飾藝術。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表達人類的情感,常引人共鳴。文藝電影主要是為了呈現一種思考的狀態,關注深層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學等。
  • 《小偷家族》影評
    」是枝裕和所有的電影一直在圍繞這個主題發問。他把角色設定成最甚至最底層的人。體現的也是最日常的生活。因為這類人在生活的重壓下,很多親情淡薄。《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
  • 夜思 | 《小偷家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推薦給你,靜夜思。催淚神作《小偷家族》:在這個好壞參半的世界,為什麼要堅持良善來源 | 悅讀   ID | yuedu58作者 | 悅讀電影結束之後,並沒有人離開座位,而是默默地擦乾眼淚回味著影片中的場景——大概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安撫人心。
  •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其中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這部影片,摘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時隔21年後再次獲此殊榮。《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被遺棄也被接納的故事。影片中六個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邊緣人抱團取暖,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他們恪守著尋常人家的親情結構,過著安逸自足的生活,然而,這個溫情脈脈的家庭裡每個成員都有著自己的秘密。
  • 《小偷家族》|「幸福是什麼啊?它只有不放棄才能獲得的東西。」
    縱觀是枝裕和的大部分電影,他的故事和劇本著重圍繞著「家庭、親情、血緣、人倫」這些主題開展講述,並且將諸多鏡頭放在了家庭生活中的小之又小的細節表現上,從而營造出了一種溫情細膩之感,讓屏幕前的觀眾也沉浸到溫柔的氛圍中,同時也用相似的場景和畫面讓大家回望自己的生活。
  • 《小偷家族》:緣於犯罪,以愛為羈絆,跨越血緣的家庭共同體
    阿治打掩護、祥太趁機將東西放在自己的背包裡這一連串的動作,說明這並不是二人第一次做小偷。當「女兒」玲玲加入到這個家族後,祥太把這門手藝教給了玲玲。奶奶「初枝」和「媽媽」信代也是小偷。信代在洗衣店工作時,會偷偷將顧客遺留在衣服裡的物品私藏帶回家。為了給玲玲準備衣服,奶奶和信代帶著玲玲、祥太去童裝店偷衣服。家裡只有「姑姑」紀亞的職業是風俗店的「小姐」。
  • 《小偷家族》首映日|大家到底愛是枝裕和什麼?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給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小偷家族》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媒體報導的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社會新聞,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了老人的死訊,繼續違法領取老人的養老金。「過去五年,在日本階級分化越來越明顯,對那些生活沒有保障的人群,我認為應該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
  • 《小偷家族》:從塵世 偷來愛
    即便沒有雜貨店爺爺的規勸,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搭建起認知體系的祥太也隱約察覺出小偷家族行為邏輯的錯誤與荒唐。以身試法的祥太試圖搗碎過往的一切,他期待著作為「非常」對立面的「正常」情境的臨近,所以他毅然決然地引發了事端。
  • 深度影評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式的「憤怒」,讓我們淚流滿面
    很多人都知道是幾則社會犯罪新聞給了是枝裕和創作的靈感,隱藏父母去世的事實領取養老金的詐騙案件,因為不肯變賣偷來的釣魚竿一戶所有人都是小偷的家庭被逮捕。這位藝術家感受到了新聞背後隱藏的情感,那一家人的藉口是因為無法接受父母已經過世的事實,小偷一家很愛釣魚……《小偷家族》劇本第一頁就寫著「依靠犯罪來維繫」,講述的是不依靠血緣,而是通過犯罪來維繫的家庭羈絆。
  • 深度剖析《小偷家族》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揭秘更多細思則恐細節
    導演是枝裕和的鏡頭一向敏銳而克制,每一句話都有深刻的含義,每一個畫面與主題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她去亞紀家弔唁前夫帶著丈夫送給她的戒指,優雅的吃著蛋糕,其實想表達我才是原配,這也是亞紀父母畢恭畢敬地原因;細節二:她有兒子和兒媳,因為未答應搬遷,導致兒子和兒媳拋棄了她,但是她一直未妥協;細節三:她去遊戲廳玩遊戲的原因時趁管理人員不注意拿了一大盒遊戲幣換錢,用意說明她來自小偷家族;細節四:初枝是平房的主人,剛開始柴田治和信代是她的租戶,後來與亞紀她們四個人相互照顧,生活在了一起再後來隨著祥太和友裡的加入變成了
  • 終於看了《小偷家族》,沒讓人失望!
    合法合理的家庭裡沒有愛,能給予愛的「親人」卻被視作小偷、誘拐者,這是《小偷家族》的悖論,很諷刺。和《步履不停》開場時一樣的做法、吃飯,跟《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一樣,大家一起吃玉米、看煙花、踏浪嬉鬧,祥太和由裡像《無人知曉》裡的孩子們似的,在日光之下漫無目的地遊蕩,還有《如父如子》裡父子之間的羈絆……可以說,無論從主題還是拍攝手法上,《小偷家族》都像是是枝裕和近十年作品的整合與升級。
  • 《小偷家族》:什麼都不是真實的,只有愛才是真正所擁有的
    因為這家什麼都是偷來的,偷來的物品,偷來的家庭成員,但這有愛是他們唯一真實的東西。故事開頭可以看到中年兼職建築工人阿治和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祥太交換奇怪的手勢,他似乎把正在發生的事情看作是一次家庭出遊。但很快就能感覺到,這不是普通的家庭購物狂歡,而是一種入店行竊的行為,當我們看到祥太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隨意地把貨架上的東西扔進他的購物袋。
  • 只有放下三觀,才能讀懂他們的愛,《小偷家族》裡的cp解讀
    ,偶然一次機會跟愛人一起觀看,細節滿滿,這種題材用這種平靜的方式闡述,一切都那麼自然,但卻又揭示著社會中最深的陰霾。影片裡沒有激烈的衝突的表達,但卻用最真實拍攝手法展現力量,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後來我決定以解說的方式來表達我對這部影片的致敬,文案越寫越多,磨了近一周才做好,就好像認識這家人很久了,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朋友,真心希望他們可以越來越好。
  • 上海統考重點新增電影——《小偷家族》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一片,獲得了2018年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是枝裕和的電影主題包括家庭、社會與死亡,不過,在改編一些真實的悲劇故事時,是枝裕和經常會淡化戲劇性的衝突,用冷靜、克制的敘事風格來講述。
  • 《小偷家族》
    有的電影值得反覆看,第一遍看情節,第二遍看細節。《小偷家族》是這樣一部電影。有的導演是電影的創作者,他的電影總是有著共同和相似性。是枝裕和是這樣一位導演。拍紀錄片開始的他,電影總是仿佛紀錄片一樣,卻實際上暗含心機。
  • 看了《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羅生門》和《小偷家族》雖然時間相差五十多年,但兩部電影所圍繞的都是人自己編織的「謊言」和人自己捏造的「記憶」,利己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兩部電影最終的結尾都留給了大家去思考。只是黑澤明十分簡單、直接甚至有一點霸道,將人物間除階級外的社會關係都淡化了,直接聚焦於主題,是枝裕和則用了大量的人物關係去掩飾,兩個人各有各的特點,現在細細思考,二人電影敘事功力真的是非常人所能及。
  • 豆瓣8.7分《小偷家族》:流淌在銀幕中的時間碎片
    不同於是枝裕和的現實主義作品《無人知曉》,《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講述「時間」。故事的前半段,導演用看似散亂,實則精細的時間片段來表現故事的核心和主題。在這些故事中,孤獨的遊蕩是寓言的核心和主體,這和《小偷家族》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一個人生來卑微,都是黑暗中綻開的花朵。」枝裕和一有著這樣的理解。在故事中,雖然小偷家族的五位成員各自都有各自的心酸和無奈,他們的處境也如同那一條小黑魚,在汪洋大海中無所依存。
  • 看完《小偷家族》便理解了一切
    這是《小偷家族》所發出的拷問。2018年坎城金棕櫚大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Metascore97分,豆瓣8.7,IMDb8.0,爛番茄新鮮度99%。沒什麼爭議的絕世好片。《小偷家族》從劇本,角色塑造,鏡頭語言,演員表演,主題表達等各方面,無比出色。
  • 《小偷家族》丨我們擁抱著取暖,我們依偎著生存
    血濃於水、其樂融融的家庭與人情,在我們看來是美的,是善之花。可《小偷家族》讓人想起夏爾·波德萊爾的詩篇《惡之花》,它就這樣開在那個逼仄、陰暗的小木屋之中。 這是一群賊組成的家庭。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家庭的基礎是血緣,多少人都對於非血緣保持著「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