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經典臺詞:「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我寫,我還很正經

2020-12-25 妃紅少女

最近,《方方日記》多次登上熱搜,引起公眾輿論的憤怒,在此,咱不聊這個話題,下邊總會有人調侃這麼一句話:「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這是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裡的一句臺詞,用在這裡諷刺那些故意寫日記給別人看的人。

看到這句話我就笑了,打開電腦想今晚該寫點啥。

我寫故事的文檔和我的隨筆文檔放在一個文件夾裡,我的隨筆名稱會以日期做開頭,然後隨便寫一寫當天的所思,剛才大概翻了翻,也算是一種形式的日記。

從大三開始,斷斷續續記錄生活,直到現在形成習慣,不同於每晚發在公眾號上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那些隨筆裡,有時完全沒有邏輯天馬行空,有時是當天生活的流水帳和自己當時彆扭矯情的心態,有時是影評,有時深刻剖析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覺得自己是神經病,有時則針砭時弊寫了會被封號的文字。

大概翻了翻,從那以後我的每一個人生階段,每一個成功和失敗,每一個失落和痛苦,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字記錄當時的狀態。

隨便打開一個文檔,看著裡面的事件和情緒,我甚至能回想起來當天的場景,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文字,我完全不會記得那天,那天和其他被我遺忘的日子一樣,就是我生命裡最普通的一天。

好像看過這樣的科學報導:人類永遠不會丟失記憶,只是記憶太多了,那些不重要的就想不起來。

寫日記,就好像我買了一個超級大的柜子,每一個抽屜裡都塞下了當天的記憶,很久很久之後,我再打開,那些記憶還在。

可如果我沒有買這個柜子,這些記憶不久後就會被我永久遺忘,畢竟每天有嶄新的事情發生、嶄新的時間到來,你遇見了什麼煩心事、看電影後的欣喜、和家人吃團圓飯的溫暖……這些生命裡經常出現的事兒,每次你或許都會有新的感受,但你下一秒就會忘掉。

所以安利大家買一個柜子:寫日記。用文字、語音、圖片等方式,輕輕記錄下今天的自己,不用很久,七天後你再看今天的文字,便會發現你真的不記得今天發生了什麼。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哈哈哈哈,我寫,我還很正經。」

相關焦點

  • 寫日記的人都不正經?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電影《邪不壓正》就有這麼一段對白:藍老闆勸說朱潛龍懸崖勒馬別做漢奸,因為日本人都靠不住,朱潛龍是這麼回答的:那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誰啊?老蔣?藍老闆哼了一聲:更靠不住朱潛龍:一個寫日記的人藍老闆: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別說,他們還真寫
    今年年初,某位作家出版的一本日記引起了軒然大波,於是姜文的一段臺詞再次成為了至理名言「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你還別說,每個家長都應該有本「育兒日記」
    最近電影《邪不壓正》中的一句臺詞火了:正經人誰寫日記啊?疫情期間,某人出版了一本自己為觀察疫情發展而寫的日記,引起輿論一片譁然。而電影中的這句臺詞,也成為很多人用來嘲諷「日記抗疫」的經典臺詞。寫育兒日記,有利於對寶寶的成長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控。而這種把控的重要意義,在於家長可以根據實時的記錄,判斷孩子成長是否符合正常標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擁有一本全面的育兒日記,有利於在寶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方便與醫生溝通,快速解決問題。比如之前都患過什麼病,用過什麼藥物。
  • 電影《邪不壓正》裡的「日記梗」,我們到底該如何解讀?
    看一部電影體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等待連線,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日記梗。「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是啊。」「你寫日記嗎?」「我不寫。你寫日記嗎?」「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裡?」「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下賤!」
  • 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經典臺詞,姜文味語言,幽默風趣,讓人捧腹
    《讓子彈飛》經典語錄一、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二、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三、你叫張麻子?可你臉上沒麻子啊!黃四郎臉上有四嗎?四、這哪是打我的屁股啊?這是打您的臉。六、誰是窮人?誰窮,誰就是窮人!七、我要做的有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八、死了的人比活著的人有用!九、大哥,我討厭嗎?你要是覺得我不討厭,我就繼續欺負他。你要是覺得我討厭,我立馬消失!十、師爺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他媽的叫他媽的驚喜!《邪不壓正》經典語錄一、怎麼相信一個寫日記的人。
  • 他模仿曾國藩連續寫日記57年;姜文在《邪不壓正》中調侃:下賤
    姜文在《邪不壓正》的電影裡藍青峰和朱潛龍關於「寫日記」的對話。「日本人靠不住」「那我靠誰啊?」「老蔣?」「一個寫日記的人。」「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你寫日記嗎?」「我不寫。」「我也不寫。」「誰把心裡話寫在日記裡。」「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下賤。」
  • 《邪不壓正》:看不懂,因為不正經
    >讓人期待的《邪不壓正》上映了。姜文日前在《圓桌派》節目中聊《邪不壓正》和他的電影觀以姜文導演的風格,大致可以寫這麼一段臺詞描述一下:「我這是上當了嗎?」「您覺得呢?」「我覺得吧……應該是沒上當。您是誰我是誰?您那麼大的腕兒,何至於騙我這兩個票錢。您視金錢如糞土我雙手捧給您您都看不上眼是不……您受累告訴我一聲,我說的對嗎?」
  • 【母親節特輯】這個被警察通緝、滿嘴啪啪啪的歌手,竟然還寫過這樣正經的歌
    我就不劇透了。不過小編今天很想來說說這個歌手不可描述的另一面。大馬的壞小孩,一個非常不正經的饒舌歌手,黃明志。可是誰會想到,這麼一個愛搞事、又總是很背、老不正經的歌手,竟然還寫過這麼一首正經的歌。假正經的人才認真活著 在黃明志的那麼多mv裡,不少是看上去挺正經的,但在結尾總是給你來的不正經。但是他2017年的專輯《亞洲通車》裡,他給媽媽寫的《老母》,卻是難得正經的一首歌。
  • 邪不壓正:天堂在上,刀劍在下,幽默在表,孤獨在裡.
    高曉松對電影《邪不壓正》的感受和評價非常精準,那就是14個字: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電影《邪不壓正》改編自作家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北平,正值全民抗日時期。密集、講究的臺詞也是姜文導演的一大特點,兌上十杯水也能品出酒味。以下摘錄了影片中的部分臺詞供大家品讀,附上小編粗拙的翻譯,若有不足,歡迎批評和指教。怎麼相信一個寫日記的人。How to trust a person who keeps a habit of writting diary?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 汪海林批郭敬明不正經,與肖戰粉絲舌戰,這樣的影學會長正經嗎?
    有道理也難擋翻車,汪海林密集發聲太廉價汪海林用8分多鐘的錄像批郭敬明,直言他不是個正經導演,也不是正經電影人,在電影方面也很業餘,小說寫得也不怎麼樣,抄襲也不道歉,電影水平很差,言辭犀利、有理有據將郭敬明剝了一回「洋蔥」。
  • 手把手教你用Python分析豆瓣電影——以《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為例
    演員靠譜、演技紮實,這個沒的說,特別是王傳君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本文通過爬取《我不是藥神》和《邪不壓正》豆瓣電影評論,對影片進行可視化分析。截止7月13日:《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8.9 分,貓眼:9.7 分,時光網:8.8 分 。
  • 圍觀正經的《甄嬛傳》臺詞翻譯
    線下點評《甄嬛傳》製片人曹平我看了這段視頻。很明顯,中文臺詞和英文配音配不上,這就是網友的自我娛樂。《甄嬛傳》到美國會有專門團隊運作,重新剪輯。至於翻譯,我認為不會成為障礙,一是故事精彩,傳遞的價值觀有共同點;二是相信美國團隊會考慮美國人的理解方式、收視習慣,做出調整。
  • 不正經的人裝正經多了,正經人「不正經」反倒被誤會 | 欒保群說張岱
    用文化學者欒保群的話來說,不正經的人裝正經,太過尋常,正經的人偶爾裝一下不正經,反倒被當真了。他說這話指的是明清之際的史學家、文學家張岱,而他本人亦是張岱《石匱書》等作品的當代校點者。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活在諸種光環之下而費盡心機,而又有多少人克制名利之欲,不斷自省甚至自嘲。張岱當屬後者。
  • 是「戰犯」也是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日記裡,都寫了些什麼?
    要我說,這個「無」字,才盡得404精髓:他來過,他不見這麼多年來,影迷無數次翻看他的經典作品,不少專門出書分析,但口無對證,關於小津本人的解讀至今無定論。連經常被拿來跟小津比較的是枝裕和也曾說自己從來都不懂小津。關於他的記載,唯一客觀的可能也就只有他本人寫的日記了。最近,《小津全日記》中文版終於出版。
  • 寫日記還在繼續,信我不寫了
    我現在看看許多文學前輩寫的書信,有的還能讀下去,有的即使真實的名家書信我也看不下去:原因很簡單,有些人在自己的書信裡賣萌,如果真要是兩個人見了面,我想他們不會這麼說話,如果像寫信那樣的說話,估計話會說不出口,如果話要那麼說了,也會面紅耳赤!
  • 那個寫日記的騙子,後來怎麼樣了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沒有相關專業防護知識儲備的前提下,不主動學一下知識,依舊在自欺欺人。你自己不戴口罩也就算了。你號召大家都不要戴口罩是幾個意思?這讓我想起了當年《黃飛鴻》裡經典的一幕。愚昧啊愚昧!魯迅先生要是能活到今天,肯定還是被這100年後的愚智大眾給氣死過去!
  • 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裡?反正我不敢
    這時還隱約聽說,日記的神聖不可侵犯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每天記日記於是成為一種樂趣。可沒過多久,《雷鋒日記》發表了,我的日記觀開始動搖。雷鋒做的那些好事令人感動,當時也佩服他會寫出那麼多傳誦一時的格言,不過,讀的時候,忽然發覺日記也是可以寫給別人看的,不一定為自己而寫。原來日記不一定屬於個人秘密,可以不必保密。
  • 唯一有資格給孫中山寫墓志銘的人,給女兒取名不正經,結果尷尬了
    有網友說,這是因為國父地位太高了,沒人有資格給他撰寫墓志銘。大家都錯了,當時有一個人最有資格給孫中山寫墓志銘,他就是章太炎。不僅如此,章太炎已經給孫中山寫了墓志銘,即《祭孫公文》。章太炎曾經說過:「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籌備處幹事,並撰寫墓誌。」
  • 給我一篇你過去的日記……
    但是誰會一片口香糖嚼七八十來天啊,你不會換一片嗎。所以咱們就換一片吧。前幾期的直播節目裡多多少少都有些關於過去的東西,但基本上說的都是別人,所以這期來說說自己吧,藏在日記裡的、qq空間說說裡的、微信朋友圈裡的、人人網裡的、微博裡的,過去的自己。確定這個主題後,我去翻了幾年前留在各種平臺的動態,簡直羞恥度爆表,不忍直視,感覺傻逼透了。
  • 《邪不壓正》影評!
    馮小剛和姜文的電影多數都帶黑色幽默,《邪不壓正》也不例外;說起來『段子』也應該歸結為北京人民發明的,所以北京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多數都愛講段子,久而久之,這種段子被應用到電影裡也就不奇怪了。《邪不壓正》其中有一段調侃蔣介石的:「您覺得能把一個國家交給一個寫日記的人手裡嗎?當然不能,誰閒的無事天天寫日記呀?就是,寫日記放著給別人看,都是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