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祖語 | 鞭策自心的無常歌

2021-01-15 如意心寶

悲哉有緣善男子,勿為無明痴所伏,

生精進力速起立!無始以來迄至今,

無明長眠已足矣,勿臥三門當勤善,

不知生老病死耶?即便今日亦無常,

精勤修法時已至,唯此修行恆樂際,

非是懶惰躺臥時,念死修行當究竟!

壽命無添死緣眾,臨死若未獲無懼,

汝今存活有何義?諸法無我空離戲,

猶如幻化與陽焰,夢及影像尋香城,

亦如谷響如是行,如同水月與泡沫,

重影化身十幻喻。當識輪涅諸法性,

諸法自性即無生,無住無滅無去來,

無緣無相離言思,已至證悟此義時!

瑜伽母朗朗法音震徹虛空,隨即緩緩消失於空中。思維詞意,脫出覺性明分之中(從床榻)而起。

 南無格熱伯!  (頂禮上師!)

 南無德瓦伯!  (頂禮本尊!)

 南無扎格呢伯!(頂禮空行!)


(摘自夏迦將參尊者《修心七加行》)



對沒有意義並且是無常自性的今生世間法生起厭離,一切世間的法都是無常的自性,都沒有意義。從無始以來雖然我們以惡劣的習氣貪執輪迴,精進於成辦此生的一切世間事,但是即便我們有轉輪聖王的福德,能夠得到整個南瞻部洲,死亡臨頭的時候,也只會給我們帶來損害,不能帶來任何實際利益。所以,對於一切今生世間法應該生起厭離。

進而生起見一切輪迴都是痛苦的紛擾的出離心的方法有四種。

就好比火的自性是熱的,輪迴的自性就是痛苦,一切輪迴都沒有絲毫的幸福和安樂可言。生起不貪執輪迴的出離心的方法有四種,所以叫四厭離。

遵循往昔持明傳承的芳規,必須於入座念修《鞭策自心的無常歌》:「嗚呼悲哉有緣善男子,勿為無明痴所伏……已至證悟此義時!」

在自己變得懶散,喜好睡臥、言語、飲食等而懈怠放逸之時,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要麼在痴睡當中度過;要麼在說很多無義語當中虛擲;要麼在吃、喝等懈怠、放逸當中慢慢耗盡。

需要思維敦促善行瑜伽母所吟唱的《鞭策自心的無常歌》。

要觀想空中降臨瑜伽母,她念《鞭策自心的無常歌》。

方法是在清晨等舒適、悠閒、恣意躺臥之時,清晨我們懶懶散散躺在被窩裡,非常貪著睡眠時。

觀想自己面前的虛空中,有自性是智慧空行母,對所化眾生善察是否入善行與入惡行,無謬明辨二者的差別界限,區分罪福,作具足三昧耶者的守護神,對無三昧耶者施以懲誡與治罰,為具有殊勝覺證的瑜伽士作助伴故,能保護瑜伽士的壽命。

瑜伽空行母是這樣一種自性,她善於觀察一切眾生是在行善還是在作惡,對於三昧耶具戒的清淨者給予保護和加持,對於違反三昧耶、破失戒律的人給予懲誡。

瑜伽母右手搖鼓,左手搖鈴,在鈴鼓聲中降臨。

我們自生鞭策善行的無常心,並且觀想能削弱執常之心的歌詞敦促自己。

此時應該觀想無常。我們一般人總是執著今天、明天、後天……都有很長遠的計劃。在這裡說,不能生起執常的心,應該生起無常的心,思維明天我還有沒有、明年我還有沒有,這樣就可削弱自己執常的心,而生起無常的心。

自己也不禁如下隨文明觀吟唱思維:

內心一邊觀想虛空中的空行母在唱這首歌,一邊作意並念誦歌詞。

「嗚呼!」是指呼喚自己,首先呼喚自己,然後思維下面的意義:

無法暇滿唐捐者,若念自己所作業,「悲哉!」只應發出悲號。

不具備正法而毫無意義地白白捐棄、耗盡人生的人,如果思維自己的一生,已過去的日子裡沒造點滴善業,只造了很多惡業,內心就會生起無盡悲哀,不斷發出「嗚呼!悲哉!」的感嘆。按照現在的語言就是「哎呀!可悲呀!」不用說我們身口所造的一切惡業,即便是起心動念的惡業也不可思議,所以只應發出悲號。

已獲暇滿所依,具備修法緣份的有緣善男子!你不要為愚昧無明的愚痴與懶惰放逸的行為所屈服,應生起歡喜修法的精進之力,現在立即坐起,捨棄懈怠懶惰!

我們這樣自心觀自心思維:「寶貴的暇滿人身你已得到,修法的緣分也已具備,佛出現於世,也轉了正法輪,正法還沒衰敗,你現在也正在修法,既然你在修學,就應該知道如理如法地取捨。如果你是個知道取捨的有緣善男子,那麼就不應該屈服於愚昧無明和懶惰、放逸的行為,應該像受了傷的野獸一樣,精勤地以正知正念來觀察自己的身語意,到底是在行善呢?還是在造惡?現在已是凌晨,你還在被窩裡伸著懶腰不願意起來,你不應該墮到愚痴睡眠當中,應該立即奮起精進起來修法,捨棄懈怠、懶惰才對。」

 以下繼續次第解釋《鞭策自心的無常歌》中的偈頌:

你從無始至今,因隨無明、懈怠、懶惰與放逸,一動不動在漫長時間裡處於眠臥之中已足夠了!

如果你覺得無明地睡眠很安樂,那麼從無始至今,你已經在很漫長的大劫處在其中,到今天已經足夠了!

今天,不要再墮落到懈怠、懶惰之中痴睡,應當三門精進於善行!

現在應該從無明的睡眠當中清醒過來,趕快起立,身語意精進於善行。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是說,難道還不知道現在自己的身心被生老病死的痛苦所逼迫嗎?

這裡是質問我們自己:「你已投生輪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在輪迴當中被生老病死的痛苦所逼惱嗎?如果現在得到寶貴人身的時候,還是墮入懈怠、懶惰,不精進修法,那麼未來仍然逃不出生老病死的痛苦,難道你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身心狀況嗎?」

不僅如此,即便今天能常住的時機又哪裡有?是必定沒有的。

像今天這樣舒適、安樂地躺臥在床上,並不是永遠都有機會的,明天、後天到底還有沒有這種機會呢?

為了獲取閒暇人身的要義,已到對成就菩提的因——修行無上正法生起大精進吃苦的時候了!

現在你已經獲得了珍寶人身,應該思維自己到底喜歡修什麼法,或者念誦,或者打坐修定……現在是精進修自己喜歡的法門的時候了。從無始以來你已經造下不可思議的罪業,如果還不精進修法的話,未來將會是什麼結果呢?

在千載難逢的此次,善得暇滿善妙的人身,修行究竟永恆安樂的此刻,不是放逸悠閒地庸俗住於懈怠安樂之時。

在此次獲得暇滿珍寶人身、修行佛果究竟永恆安樂的時候,不是放逸、懈怠、庸俗而住,悠閒地享受安樂的時候。如果你還是繼續墮入放逸、懈怠中,除了未來仍然墮入輪迴受苦以外,沒有什麼好的結果,所以現在正是到了修法的時候。

當思死無定期,修法的時限,應直到究竟目的地!

我們修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還有生命的時候,一直要修法,是乃至我們成佛前一直要修法。

何時死沒有一定,南瞻部洲的人壽命長短不定,生緣極少死緣眾多,在死亡驀然降臨時,如果未獲得無所畏懼的把握,那你在未亡生存之際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個修法的人,壽命是越長越好,但是,假如你活在世間而不修法的話,這和死了又有什麼兩樣呢?你生存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沒有任何意義!應當儘快精進地修一個有益於臨死的法。

所修的法也應該是能阻斷一切再生痛苦的法,這就只能是證悟無我的正見。

我們輪迴生死的因,是人我執和法我執。人我執就是對自相續五蘊所攝的「我」和「我所」的執著,首先執著自己的五蘊是「我」,然後執著自己所有、所屬的「我的房屋」、「我的眷屬」等為「我所」;法我執就是對外面瓶、柱、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的執著。我們修法應該修一個對治法——無我見,因此首先要抉擇人法不成立為我。就如《入菩薩行論·般若品》中所說,從頭到腳全根身尋找到底有沒有「我」時,就找不到一個實實在在的所謂「我」……真正觀察就知道,既不成立人我,也不成立法我。我們需要的是修持、證悟二無我的空性智慧。

所抉擇的空性也不是斷空,而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應知顯空雙運的重要。

其理趣:顯而空、空而顯,視一切法猶如幻化、幻化就是魔術。陽焰、就是春天在日光照射下,看到在很遠草原上波光粼粼、一閃一動像有水流動一樣,但是真地走到近前卻什麼也沒有。夢境、大家平時都作過夢。影像、就是鏡子中出現的形像。尋香城、就是海市蜃樓。谷響,就是空谷回聲。

一切法的自性就是如同上面所說的幻化、陽焰、夢境、影像、尋香城、谷響一樣,那到底有什麼可以貪執的呢?

或如水月、一切法都如同水月,我們的親眷、財產等一切外境的境相都像水中的月亮一樣,是沒有自性的。水泡、第二影、化人(化人就是黃昏時在前面有個堆垛,把它誤認為是人,或者神通幻化的人)等幻化十喻一樣,既有顯現而自性又空。

一切法顯現是會顯現,但是正在顯現的同時又沒有任何自性,就像水中的月亮,水月是能夠看得見的,但是真正要找一個實體是找不著的。一切眾生以錯亂的習性,雖然對世間的財物、親眷、朋友生起實執和貪執,但實際上這一切法都是如同水中的月亮,雖然有這樣的相,但都是無有自性的。

對輪涅一切法,你都應該如此通達!如此證悟!

今天已得暇滿所依的人身,具足增上緣——已值遇引路的上師,並且已為上師的竅訣所攝持的此時,應如上師所教,一切法最初自性無生,中間自性無住,最後自性不滅,無有自性成立的壞滅的去與自性成立的出生的來。

一切法首先是自性無生,既然無生那麼就不成立。一切法既然無生,中間就沒有住,最後也沒有所謂滅。

我們真正來觀察一切有為法,是沒有任何真正生因的,都是虛假如幻、如夢無自性而生的。雖然一切法是無生的自性,但在我們虛妄境界中又顯現了生、住、滅的形象,所以是虛幻的。

一切有為法遠離成實的生住滅與來住去的實相勝義諦,不緣執相或實執的所緣,遠離一切戲論,是無相且不以詞句分別之意來現證的,是該證悟遠離言思法性之義的時候了!

一切法在我們眾生的錯亂境界中有生、住、滅,來、住、去,但是真正觀察的時候,所謂自性成立的生住滅和來住去,是找不到的,是不能夠成立的,是該現證這種遠離一切言思分別實相意義的時候了。

瑜伽空行母的朗朗法音震徹虛空!(然後,)觀想敦促自己趨向解脫道的空行母也緩緩消失於空中,在勿忘隨念以上詞意中,脫出自己的覺性,當振奮從臥榻而起!

通常在夜晚睡覺以前,把自己的上師觀想在心間,在自心與上師心沒有分別中入睡。

相關焦點

  • 法王如意寶:無常道歌
    具有神變通靈壽長劫,禪悅為食天神與仙人,無法躲避閻羅與怨敵,未念己亡即是顛倒想。昔日四洲權勢圓滿者,雖有少數聞名轉輪王,如今憶念只剩名字已,微弱自身更無堅固性。斷證圓滿能仁與佛子,雖曾現如空中群星般,正因揭示無常而涅槃,回想此義深知皆無常。
  • 僧眼看「紅樓」 | 苦、空、無常(附《好了歌》視頻)
    我個人從《紅樓夢》裡所讀到的只是四個字——「苦、空、無常」,這與佛教對世界的認知完全一致。無怪乎過去有一老僧桌上始終放一本《紅樓夢》,有居士不免看不慣而口出譏諷之語,老僧說:「你們懂什麼?老僧憑此書入道!」美學家蔣勳則直接說:《紅樓夢》其實是一部佛經,一部讓人們看清人生真相的佛經。
  • 諦閒法師:想要了卻生死大事 必須研究佛經
    不讀佛經,不知出生死路。自入道以來,歷三十餘年,不過披閱內典、研窮教乘、精參禪理、兼修淨業而已,所得一知半解,略為諸公陳之——佛經自漢明時入我中國,歷晉唐宋元及前後五代,千幾百年,依經得悟者,緇素男女何止千萬億數?其間入道之門不一而足:或看經而識自本心者,或參禪而明心見性者,或持戒精嚴而身得自在者,或念佛發願而臨終坐脫者,聞比比皆有。凡普天之下,大莫大於生死一關。
  • 專欄丨詹子:管他人生無常,我自風清月朗
    君臨國際/攝管他人生無常,我自風清月朗讀宋代蘇軾七律《和子由澠池懷舊》文/詹子從今年1月12日起,「時間嗅」開始品讀宋詩,至今已跟22位宋代詩人進行過跨時空正因為這樣,蘇軾新舊兩派都不討好,一生顛沛流離,但他一直以坦蕩無邪、曠達樂觀的赤子之心面對,被貶黃州時,陷入極度貧困,只好在城東的一片半坡上,帶領家人開墾荒地,躬耕隴畝,以資家用,「東坡居士」也因此得名。
  • 《紅樓夢》的 「有」與「無」 ——《紅樓夢》和源、平二物語作為「佛經」的異同
    蔣勳先生甚至說,《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我們知道,這是把《紅樓夢》「看成」佛經,就像把人生「看成」修行一樣。保羅·利科在《活的隱喻》裡指出,隱喻是把一個東西「看作」另一個東西。換句話說,它是,也不是另一個東西。《紅樓夢》與佛經之間也是如此。從《紅樓夢》出發,關於整個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關係,也蘊含著「是」與「不是」的關係,同時也蘊含著「有」與「無」的關係。
  • 《正念的奇蹟》佛經選讀
    佛經選讀(一)正念得呼吸:《入出息念經》諸比丘!持續不斷修習入出息念,能獲大果,能致大譽。當行者專注於呼吸,照見諸法無常、離染、解脫、出離的本性。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諸比丘!如此修習入出息念,如此持續不斷修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諸比丘!如何修習四念處,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圓滿安住於七覺支?諸比丘!
  • 一首鞭策自己的歌曲《Life For Rent》(漂泊的心)
    《Life for rent》是她的專輯《漂泊的心Life For Rent》的同名歌曲,這首歌表達了蒂朵對生活的看法和心境,以及未來嚮往的生活。集寫詞、譜曲、製作於一身的蒂朵從小就是個音樂神童,10歲時精通鋼琴、小提琴演奏。
  • 把心打開,接受生命的無常
    她認為該對你好,就是真正地不求回報地全身心對你好,她對我就是這樣,我一回家,她為我做最好吃的,她總是方方面面為我考慮,把我照顧的周周到到的,同時還不讓我產生一點壓力。今年冬天,聽姐姐說嫂子身上疼,晚上疼的厲害時只能吃止疼藥才能睡覺。母親去世三周年,父親病重,小嫂子情況也不是太好,我只想流淚,很心疼,趁周末趕回家。
  •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佛教的經典中,常以馬來比喻眾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馬」,即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馬。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禪宗則以牛來比喻眾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界。馬,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馬陰藏相,又稱作陰馬藏相、馬王隱藏相,這個相好是代表佛陀已經超越男女之間的欲望,而現馬陰藏相。佛教的經典中,常以馬來比喻眾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馬」,即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馬。經典中還以馬比喻眾生的根機四種分別。《雜阿含經》就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道的層次。
  • 佛教的「無常觀」
    佛經中有這麼一段話:高必墜,何必離,聚必散,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這是宇宙人生亙古不變的必然規律。所以佛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希望我們能對這個變化,短暫不實的世間,生起真正的出離心。雖然如是,我們人類還是竭盡所能,千方百計用盡各種方法,追求壽命永享、天長地久。
  • 用一顆謙卑的心唱自己喜歡的歌!
    本著一顆謙卑的心唱自己喜歡的歌!雖然是第一次接觸直播平臺,在花椒直播也只有短短幾個月,但是有這麼多支持我的粉絲朋友,真的很感謝大家!我始終堅信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每一次的作品,都要對得起粉絲!還是保持一顆面對不足的謙卑之心?就像直播時,面對他人的看法,與其說是批評,其實在我看來倒不如說是鞭策,正因為有了這無形的鞭策才讓我更成熟、更清晰地定位自己。我相信謙虛地接受了批評,人生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 蟬與日本人的無常觀
    在日本,無論和歌還是俳句,蟬都是詩人們吟詠的一個重要主題。 在《萬葉集》和《古今集》的時代,日本詩人詠蟬常帶有悲傷寂寞的情緒,在《萬葉集》中,有一些詠蟬之詩,如卷十中有「夕影斜映,晚蟬低鳴。日日聆聽,不棄不厭。」「晚蟬哀鳴,時泣時停。悲戀在心,泣之不停。」《古今集》卷十四中有紀有則的詩云:「聞蟬傷悲,聲聲相隨。夏衣單薄,心意衰微」。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01、龍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
  • 六個來自佛經的經典寓言
    尊榮豪貴者,無常復過是。人身難遇而容易失去。人身念念之間都在接近死亡,就像豬羊被牽向屠宰場一樣。因此,《涅槃經》中說:觀察眾生的壽命,常被無量的冤讎所圍繞,念念損減而沒有增長,就像一瀉千裡的洪水一樣無法停歇。也像朝露一樣只有短暫的停留。也像囚徒走向刑場步步逼近死亡。《摩耶經》中說:譬如旃陀羅,驅牛就屠所 。
  • 莊子:當明白了無常,你就不會張揚
    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他讓內心的悲痛化為對生死的達觀和對世俗禮制的蔑視,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後來,惠施死了。莊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學術對手,悲從中來,在寫《天下》篇的時候,傷心往事,長想惠施,不知不覺為他寫了五百餘言,作為最好的紀念。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禪宗則以牛來比喻眾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界。佛教的經典中,常以馬來比喻眾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馬」,即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馬。經典中還以馬比喻眾生的根機四種分別。《雜阿含經》就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道的層次。
  • 常識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 《烈火如歌》如歌中情咒,差點失身玉自寒,銀雪扎心了
    《烈火如歌》如歌中情咒,差點失身玉自寒,銀雪扎心了。如歌和銀雪本來一起算計刺殺暗夜羅的,但是,有人出賣了他們,將他們的計劃告訴了暗夜羅,最終他們刺殺沒有成功,而且還落入了暗河宮,成了暗夜羅的階下囚,暗夜羅為了牽制玉自寒,就對如歌下了情咒,讓如歌愛上了玉自寒,而且還是勾引玉自寒,讓她差點失身玉自寒,銀雪又該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