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Cristina de Middel
文 | 李雪
01
免於思考的便利與圈套
經常使用宏大、正義的敘事,可以有效降低智商。
宏大的、正義的敘事的帶來情緒化的好處 —— 免於思考現實,免於自我審視,遇到事情發洩就完事了。總之,我跟隨了某個神聖的說法,我就是正義的,毋庸置疑的。
比如,在華德福體系裡,不使用電子產品,只給孩子天然玩具,是毋庸置疑的正確。
這裡面父母可以免於觀察和思考 —— 21世紀的孩子跟原始人類,生存娛樂環境有哪些不同?孩子跟電子產品在一起時,孩子的感受是怎樣的,孩子正在經驗著什麼?
—— 這些都不用觀察感受了,一禁了之。因為某個不可置疑的全能先知說了:電子產品有害於孩子。
所以父母擁有了免於看見真實孩子的自由 —— 孩子真實需要什麼,孩子才不知道,那個「全能先知」知道。
女權,男權迫害,也是現在網絡流行的「正義敘事」。母親把女兒虐殺了,男權迫害。女性工資低,男權迫害。父親強姦女兒,母親熟視無睹,男權迫害。總之,所有的人間悲劇,女人都沒辦法,因為男權迫害啊。
—— 而現實世界是什麼呢?
現實世界,人需要思考真實的因果,認識因果,邏輯的做事情,讓自己受益。
如果我在公司裡,工資比我跟我資歷差不多的男性同事低,而我想要提高自己的工資,那麼我要去看真實的因果,可以首先去財務和HR了解工資的詳細算法。
如果按照算法男同事某些方面確實比我做得多,比如出差更多,而我更傾向於照顧家庭不願意多出差,那我就明白了真實的收入差距到底來自哪裡。至少有個開放思考的空間,在不願意多出差的前提下,我還能做些什麼公司需要的價值提升收入。
如果工資算法依然無法解釋,我可以去問老闆差異的來源,老闆很可能會給出具體的原因。比如了解到老闆在創業關鍵期,需要培養關鍵人才至少5年持續工作,而擔心女性孕產。那麼,這樣就可以把自己關於孕產的真實打算告訴老闆,爭取協商。
或者就算最離奇的情況,老闆就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偏要歧視女性(私企老闆這種概率很低),那麼,我還可以選擇要不要繼續這個工作。
如果腦子裡被灌輸進「這就是性別歧視!男權迫害!」,那麼,無法對現實進行觀察思考,喪失掉提升自己收入的現實能力。
用宏大的、正義的敘事解讀一切,把某個體系的說法不加現實檢驗地奉為真理,這是思維上的懶惰,也必然帶來邏輯智力和現實能力的缺損。
02
魯迅說了:我沒說。
上面講,經常使用宏大的、正義的敘事能夠有效降低智商,減損現實能力。
然而,在心靈成長領域,這種敘事方式往往還能吸引眾多粉絲。
有些導師一說話、寫文章,就直接上升到「非二元」的絕對真理中。這通常意味著這個人通過沉浸於「終極真理」而迴避了審視自身、瓦解自戀的痛苦過程,終極真理讓小我一步到位,爽爆在那裡。
比如有個身心靈導師,自認為已經連接天地脈輪全開悟透宇宙真理,很是瞧不起其他還在俗世中衝突掙扎的「凡人們」,就你們這種凡人居然還有粉絲跟隨,有眼無珠啊。
同時,這個導師在朋友圈對離婚搶娃鬧劇中「孩子受到驚嚇後,家長動手毆打孩子」津津樂道。
判斷一個心理導師是不是能對自己成長有切實幫助,我個人的判斷標準,是這個人的敘事方式。
邏輯清晰地理解和表達具體的事情:那些生活中真實發生的衝突,慷慨分享這些真切的體驗。不用高大上,不用一步登天,就是一個普通人真實的活著,會不斷掉坑,同時保持覺察,僅此而已。
作者 | 李雪
心理學學者,新浪微博 @李雪愛與自由 。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有限責任家庭》。噹噹、京東、淘寶全平臺在售。
公眾號 | 初心心理
公眾號 | 李雪愛與自由
編輯 | 林詩野
插圖 | Cristina de Middel
玉玲說:甩鍋給一個更宏大的體系,自己是安全的,並且成為宏大的一部分。脆弱的自己消失不見。直接被宏大催眠。沒有自己的空間,也沒有獨立的思考感受與判斷。—— 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 如果不想長大的話。
勇 氣 與 希 望
生 命 力 工 作 坊
2021 年 01 月 01 ~ 05 日
元旦 · 廣州
導師:黃玉玲 鄧虹嶸 楊子
掃 碼 了 解 工 作 坊
* 輔 助 閱 讀 鏈 接 *
《 心想事成的秘密 》
《 神機妙算的嬰兒 》
《 如何從自戀妄想回到現實世界 》
《 如果成長只成長出優越感 》
《 再見了,夢幻的自戀世界 》
大 目 錄 2017
大 目 錄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