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聽賞最好的錢振榮! 崑曲

2021-03-01 南京印象

三年破繭成「碟」—《金聲玉振》南京首秀

這是錢振榮老師在他首張專輯預售時的感慨。

這三年,從虛到實,從無到有直至落地生根,凝聚著錢振榮老師的情感與付出,唯有現場的聆聽,才能感之所有。

1985年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崑劇科,師從高繼榮、周傳瑛,汪世瑜、嶽美緹、蔡正仁等名家。2010年正式拜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石小梅為師。

他戲路寬廣,巾生、小官生、大官生兼能,其唱腔流暢婉轉,音色通透有力,吐字歸韻規範,扮相俊美,表演上崇尚本色自然,並能根據劇目人物情感和心理特徵塑造個性化人物形象,在繼承前輩藝術大師的表演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代表劇目:全本大戲《牡丹亭》《長生殿》《玉簪記》《佔花魁》《白羅衫》《桃花扇》《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施》,折子戲《雷峰塔·斷橋》《荊釵記·見娘·男祭》《西樓記·玩箋》《牧羊記·望鄉》《琵琶記·南浦·書館》等。

曾獲首屆中國崑劇青年演員交流演出「蘭花優秀表演獎」,第二屆江蘇省「紅梅獎」戲曲大賽金獎。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高質量的唱段,觀眾很難通過正規途徑找到,大部分還是依靠現場偷錄,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高質量地記錄下來,通過正規途徑傳播和推廣,錄製專輯還是有效的手段。

我希望在自己狀態比較好的時候錄一張碟,給自己一個交代,免得年齡大了之後遺憾。錄製唱片,更加專注於咬字、行腔的規範,可以彌補現場演出的一些遺憾和瑕疵。

實體碟就像紙質書一樣,都是一個可以收藏的情懷。我希望,觀眾能感受到的意義可以高於碟片本身。我希望它像個藝術品,不僅僅是聽,更具有收藏價值。

錢振榮老師的粉絲群叫做「金聲玉振」,他的專輯叫做「金聲玉振」,現在他的專場也叫做「金聲玉振」……這是一種安排還是巧合?

這四個字,似乎冥冥之中自有註定,亦是他對崑曲小生藝術的追求——聲音的塑造

金聲玉振巧妙的暗合著本次專場的「重頭戲」——《撞鐘分宮》。觀眾熟悉的《撞鐘分宮》是由蔡正仁老師在2008年「雅部正音」專場上演出,從而再現舞臺,這折戲向來給觀眾的觀感是唱念做演繁重,時年古稀之歲的蔡老師以唱做皆精贏得了觀眾對這折戲的偏愛,直至今時都鮮少有人能演出這折的妙處。

這次專場上錢振榮老師向「難度」挑戰,將演出這折戲。對於正當盛年的錢老師,觀眾並不擔心繁重的唱念做表有什麼難度,而是更期待以巾生風雅示人的他如何真正成為一位成熟的崑曲大官生。

蔡老師注重崑曲小生的聲音訓練,錢老師注重崑曲小生的科學用嗓,師生倆首先在聲音和唱上,達成了一致的追求,於是,從上海到南京,從初秋到深冬,從梧桐葉黃到初雪覆城,滬寧兩地,師生兩代,一折《撞鐘分宮》牽連起的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對於崑曲大官生一種理解的傳承,信念的傳承。

鐵冠圖·撞鐘分宮

李自成大軍勢如破竹,攻向北京。國家氣數將盡,群臣不堪。崇禎皇帝微服出禁門,託孤臣子無人應。命太監王承恩三擊景陽鍾,召集文武百官,卻無一人到場,眾叛親離。金甌破損,帝室懸罄。哭告宗廟,散子斬女,賜死皇后。以己殉國,以家殉國。 300年大明走向末路。

《撞鐘分宮》是蔡老師自己的心頭好,他把這齣戲從傳承、捏戲、演出再到現在的教學,把這折戲能「立」在舞臺上當成是自己對於崑曲的一種貢獻。我們錯過了蔡老師把《撞鐘分宮》日趨成熟的時光,但是我們不應該錯過新一代《撞鐘分宮》日趨成熟的時光。

崇禎帝:錢振榮

王承恩:孫    晶

皇   後:徐思佳

李國貞:楊    陽

杜之秩:錢    偉

費貞娥:孫伊君

太  子:唐    沁

公  主:蔡晨成

徐  高:計靈

大  鎧:本團演員

鼓:李立特

笛:陳輝東

柯軍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崑劇科。工武生,兼文武老生,師從白冬民、張金龍、周傳瑛、包傳鐸、侯少奎等,1993年拜鄭傳鑑為師。

代表劇目:全本大戲《宦門子弟錯立身》《臨川四夢湯顯祖》《小孫屠》《義俠記》《九蓮燈》《看錢奴》《我的浣紗記》,折子戲《寶劍記·夜奔》《桃花扇·沉江》《邯鄲夢·雲陽法場》《鐵冠圖·對刀步戰·別母亂箭》《牧羊記·告雁·望鄉》《西涼圖·詐歷城》《風雲會·送京》等。

主要榮譽: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十一屆文華表演獎、首屆全國崑劇青年演員交流演出蘭花最佳表演獎、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李鴻良 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崑劇科。工醜、付,師從周傳滄、範繼信、姚繼蓀、劉異龍、王世瑤、張寄蝶。

代表劇目:《小孫屠》《桃花扇》《牡丹亭》《孽海記·下山》《躍鯉記·蘆林》《豔雲亭·痴訴點香》《漁家樂·相梁刺梁》《義俠記·遊街》《十五貫·訪測》《紅梨記·醉皂》。

主要榮譽: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家文化部頒發的促進崑曲藝術獎、第五屆江蘇省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龔隱雷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崑劇科。工閨門旦、正旦,師從張嫻、張繼青、胡錦芳,2009年拜胡錦芳為師。

代表劇目:《綠牡丹》《玉簪記》《牡丹亭》《梁祝》《白羅衫》《豔雲亭·痴訴點香》《紫釵記·折柳陽關》《躍鯉記·蘆林》《風雲會·送京》等

主要榮譽:首屆中國崑劇青年演員交流演出蘭花優秀表演獎、第四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首屆江蘇省文華表演獎。

時間:2017年2月19日14:00

地點:江南劇院

票價:60、100、180、280、380元

演出單位: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

首張個人專輯《金聲玉振》籤售

專場劇目

《牧羊記·望鄉》

《水滸記·活捉》

【特邀】

《鐵冠圖·撞鐘分宮》

【首演】

【網絡購票】 

蘇演票務官網 
昆盞堂淘寶 

【現場購票】 
紫金大戲院售票處 
(秦淮區小火瓦巷20號 )

江南劇院售票處 
(秦淮區延齡巷5號一樓蘇演票務 )

昆盞堂售票處 
(秦淮區朝天宮2號朝天宮東門旁) 

福利時間

打賞前10名和評論點讚最多的5位

將獲得《金聲玉振》門票1張!

活動截止時間:2月18日 22:00

獲獎名單將在2月18日22:00左右新浪微博「南京印象_懂小姐」中公布

特別提醒:為杜絕中獎者不重視,隨意「爽約」,將不能參加南京印象任意中獎項目。

相關焦點

  • 演員教你看崑曲40睽違已久,全本《風箏誤》周末上演——錢振榮專訪
    作為省昆的中堅力量、骨幹演員,錢振榮去年全年的個人演出量在100場左右。這個數字在他的演繹生涯中算中等偏上的水平,也就是說,他曾經還要更忙。「忙」和「累」是省昆上下所有演員的基本常態。蘭苑、南博老茶館、周莊、崑山……除去經常到外地搬演的大戲不算,單是這些常規演出就夠省昆人忙活的。隨著崑曲市場的逐漸回溫,戲迷群體不斷年輕化也不斷在壯大,有人說:崑曲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 一日心期流年在——崑劇名家錢振榮談《知己》及傳統、創新與傳播
    一桌一椅,一笛一曲,一嘆一詠。江蘇省崑劇院當家小生錢振榮通常在《牡丹亭》中飾演柳夢梅,演繹這段似真似幻的才子佳人的經典愛情。而今年,同樣是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戲中戲,錢振榮老師在臺北新劇團的新編京劇《知己》中出演顧貞觀,在華麗的多媒體布景下演繹了一段已成佳話的拳拳友情。在這次京昆合作中,錢老師用低回婉轉的水磨崑腔將著名的《金縷曲》吟唱得催人淚下。
  • 高清直播繼續,7月蘭苑「雲看崑曲」劇目來咯
    宮女:唐沁、 陶一春、郭婷 蔡晨成、張書雯、 孫伊君、朱虹、蔣佩珍《酒樓》郭子儀:楊陽酒保:袁偉《絮閣》楊貴妃:徐雲秀唐明皇:錢振榮高力士:計韶清梅妃:蔡晨成宮女:唐沁、 孫伊君太監:計靈、 陳睿、石善明、 李偉《密誓》唐明皇:錢振榮楊貴妃:徐雲秀
  • 南柯非夢:一個崑曲小生眼中的《南柯夢》
    提起崑曲,想必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牡丹亭》。
  • 十一魏良輔蔡正仁:講這個歷史,是崑曲界的一件大事
    他搖搖頭,仿佛對自己無能為力:像我這麼大年齡演新戲的,全國好像也沒有第二個了。銀髮的蔡老,每句話後帶著標誌性的「呵呵呵呵呵」,均勻的顫音一樣。蔡正仁75歲挑戰的新角色,是崑曲人的祖師爺魏良輔。由江蘇省演藝集團製作的大戲《曲聖魏良輔》10月1日南京首演,10月19日作為中國崑劇節閉幕演出在蘇州上演。
  • 10.1 曲聖魏良輔 蔡正仁:講這個歷史,是崑曲界的一件大事
    有人說崑曲歷史有600年左右,這就有一個問題,其實是,從魏良輔創造水磨調開始,才形成了完整的崑曲,這個歷史是470多年。說崑曲形成600年是勉強的。明確地說:崑曲就是水磨調,形成470年不到500年,創始人就是魏良輔,這不容置疑。現在人們總是籠而統之不加思考地人云亦云「崑曲600年」,崑曲的正宗歷史,這個事兒,一直沒說明白。
  • 金聲玉振:來自遙遠貴族的聲音
    宮廷樂團、金聲玉振2013年在湖北隨州發現了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舉世聞名的編鐘。曲尺型的編鐘與編磬、建鼓陳列於長方形空間的三邊、而瑟、笙、排簫、篪等絲竹類樂器環繞其中。按照《周禮·春官·大司樂》的記載,這樣的樂器陳設,正是與諸侯等級相符合的「軒懸」等級。
  • 這個時代崑曲最好的樣子!昨晚《春江花月夜》音樂會在靜安上演
    多元化的音樂家組合使得當晚的崑曲演出舞臺,不僅有演員們精彩的唱腔演繹,也充分釋放了音樂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孤篇壓全唐」之作。編劇羅周以此為靈感,全新創作了同名崑曲,講述了一個橫跨50年,由愛戀情愫生發,進而超越生死直面浩渺宇宙的故事。
  • 寫在「《金聲玉振》紀念梅花鼓王金萬昌先生一百五十周年金派經典...
    「曲藝界」微信公眾號曲兿中國曲藝界榮譽出品主編郝少寶寫在「《金聲玉振》紀念梅花鼓王金萬昌先生一百五十周年金派經典曲目黑膠唱片專輯」出版之際文/常祥霖2021年1月2日在北京老舍茶館見到了來京主持全堂八角鼓演出的的天津電臺主持人佀童強,在謝巖陪同下特意到臺下看我送給我他們新近集結出版的由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題的
  • 崑曲小鎮陽澄曲敘:「昆蟲」唱響與崑曲的「不了情」
    巴城提供    中新網崑山6月8日電 (黃瑩)端午小長假第二天,「崑曲小鎮」江蘇巴城好不熱鬧,來自長三角地區的26家曲社近80位曲友與崑曲愛好者同臺交流吟唱、切磋藝技,共話與崑曲的「不了情」。
  • 如果崑曲《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好的作品,那我就是個失敗的編劇
    最早我以崑曲《春江花月夜》為大家所知,不僅是我、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想,羅周你會不會第一部作品就「到頂」了……譚飛:第一部就是最後一部了。羅周:對,第一個就是最高峰。因為它真的很好,直到今天回顧,我仍然覺得它非常好。但如果《春江》就是我最好的作品,那我就是個很失敗的專業編劇。因為那個時候我才29歲,我接下來的人生價值何在?曾經腦子裡還是會閃過:我能不能再寫出比它更好的作品?
  • 崑曲丨崑曲之雅,雅在中國古典美學(上)
    崑曲作為一種戲曲藝術,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外顯形式,更是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縮影。所以,崑曲的興盛是與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一脈相承的。他們良好的文化修養為崑曲注入了典雅的品味,而吳地閒適安逸的詩性生活,使得文人追求一種空靈的境界,這也造就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填南詞必須吳士,唱南曲必須吳兒」,崑曲之雅,在於它凝結了吳文化趨雅的精髓。
  • 晨讀|讓更多人享受崑曲之美
    一代代前輩「護薪火、傳薪火」,讓600歲的「百戲之祖」崑曲衰而不亡,薪火相傳。600歲的人,早就離去了;600歲的崑曲,依然頑強地延續著她的生命。600年來,崑曲曾鼎盛一時,也曾衰落式微!及至100年前,為了即將湮滅的崑曲薪火得以傳承,上海人穆藕初、徐凌雲等一批有識之士、有錢人士,辦起了「崑劇傳習所」,教養出了一代「傳字輩」藝人,使崑曲薪火得以傳承。60多年前,人民政府在上海、浙江等地搶救「傳字輩」老藝人、培養上昆「昆大班」等一大批新中國崑曲傳人,即將熄火的崑曲又一次頑強地燃起了薪火。
  • 崑曲曲牌《皂羅袍》
    「皂羅袍」是崑曲唱腔曲牌,為「牡丹亭」《遊園》一折戲中的唱腔,曲調委婉動聽、纏綿細膩,是崑曲南曲代表作之一。
  • 當動漫遇見崑曲……
    還是崑曲這麼一個相對冷門的領域。這是一個關於林政德的故事,是動漫和崑曲的故事。  深受讀者喜歡的漫畫才是好漫畫  林政德的作品《YOUNG GUNS》,是中國臺灣本土漫畫最盛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震撼了整個華人漫畫界。這部作品亦奠定了林政德在漫畫界的地位與知名度。
  • 《永遠的崑曲》節目介紹
    第一集:  被稱為元音大雅的崑曲最初起源於江蘇崑山一帶的民間曲調。在明代,一個叫做魏良輔的人對於流行與當時的南曲和北曲進行加工整理,創立了水磨調,也就是現在崑曲的基本曲調。但是,那時,動人的崑曲往往只是上層文人雅士抒情懷古的一種方式,直到一曲《浣沙記》的出現,崑曲才從屋簷堂前的清唱搬上了舞臺,成為真正的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