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蔡正仁已經在南京兩個月了。上了年紀之後,他從沒有在上海以外的城市住過這麼久。當然,他也許久不接新戲了。
戲曲向來喜舊厭新。崑曲表演藝術家被稱為「大熊貓」,越老越值錢。蔡老先生穩坐崑曲生行頭把交椅,戴著「官生魁首」、「蔡皇」、「活明皇」等各種桂冠。他身體還不錯,滿可以全國各地隨便走走,唱唱《牡丹亭》,演演《長生殿》,皆大歡喜,日子不要太舒服。
樂呵呵的蔡老師提起眼下這個新戲豎起了眉毛:我同事和家裡人都說我呀!這麼大年紀去接新戲幹嘛?他搖搖頭,仿佛對自己無能為力:像我這麼大年齡演新戲的,全國好像也沒有第二個了。銀髮的蔡老,每句話後帶著標誌性的「呵呵呵呵呵」,均勻的顫音一樣。
蔡正仁75歲挑戰的新角色,是崑曲人的祖師爺魏良輔。由江蘇省演藝集團製作的大戲《曲聖魏良輔》10月1日南京首演,10月19日作為中國崑劇節閉幕演出在蘇州上演。
魏良輔,是我們崑曲人名副其實的祖師爺。
有人說崑曲歷史有600年左右,這就有一個問題,其實是,從魏良輔創造水磨調開始,才形成了完整的崑曲,這個歷史是470多年。說崑曲形成600年是勉強的。從前有南戲四大聲腔: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從這個崑山腔算起,600年是沒問題的。我們排這個戲,是為歷史正本清源。明確地說:崑曲就是水磨調,形成470年不到500年,創始人就是魏良輔,這不容置疑。
現在人們總是籠而統之不加思考地人云亦云「崑曲600年」,崑曲的正宗歷史,這個事兒,一直沒說明白。崑曲的後輩,首先要明白我們的祖先是怎麼回事,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講這個歷史,是崑曲界的一件大事。
蔡正仁接下這個戲最主要的動力,便來自於陳述這段歷史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我作為470年後的崑曲後輩,能出演祖師爺,既然他們(省昆)找到我,我義不容辭。」
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介紹,「魏良輔」是崑劇院一直想做的主題,五、六年前委託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教授進行劇本創作,直到今天才完整地搬上舞臺,一群崑曲人得以用崑曲的形式展現崑曲的歷史。
魏良輔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崑曲寶藏,但是他自身的故事、人物特點等等記錄有限。觀其一生,沒有大起大落的坎坷,也沒有躊躇滿志的豪情,唯有「足跡不下樓十年」的痴醉流傳人間。曾永義的劇本沒有臆造的情節演化,還原了第一代崑曲人打磨「水磨調」的歷史。
「說句老實話,我演了幾十年的戲,這樣的戲頭一回演。崑曲裡的故事大多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這個戲的主角是魏良輔和一群文人雅士,我帶著崇敬去演他,他對崑曲竟能那麼痴,這很有趣。」走出柳夢梅,走出唐明皇,在戲裡談了一輩子戀愛的蔡正仁這回的戀愛對象是音樂。
蔡老評價,《曲聖魏良輔》的本子嚴謹精巧。講述的是明太祖古稀萬壽,舉行」耄耋宴」。107歲的崑山人周壽誼御前奉命歌崑山腔,崑山腔改良者顧堅將崑劇來龍去脈一一告知太祖。魏良輔恨崑腔自顧堅後,無人傳承,與名家過雲適等人切磋曲藝,論語言、音樂旋律融合之道,邂逅北曲高手張野塘,將女兒嫁之共研南北曲律,革新舊腔,創立新腔最終使崑山腔轉變為崑曲。
崑曲人無不將此劇作為向祖師爺的致敬之作,因此吸納了南京、上海、北京三地的強大陣容。「傳字輩」藝術家周傳瑛先生之子周世琮伉儷從北京而來執導。除了蔡老這朵梅花外,還有三朵梅花:南昆旦行表演藝術家孔愛萍出演魏良輔之女鶯囀,名醜李鴻良出演曲家過雲適,蔡正仁老師得意弟子張軍特別出演劇中子玉一角。蔡老另一愛徒錢振榮則出演魏良輔女婿張野塘。
李鴻良說,崑曲人來演崑曲事,別有一番心境。劇中不僅可以聽到依據鄉野採風和歷史記載還原的崑山土腔,也能夠聽到極具藝術特色的崑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聽曲」將成為劇目的最大亮點。
而作為一部新編劇,戲迷最擔心的是會不會「話劇加唱」, 「舞美超炫」等等「雷」點頻出。周世琮說的驕傲:上聲光電?不通,崑曲的價值就削弱了。「我們的念白採用中州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示範性的表演。從『土腔』、『小調』慢慢演變成為崑曲,在聲腔的展示上面也是有很高要求的。」
江蘇省崑劇院明倫堂的大牌匾下,蔡正仁和省昆演員日日進行排練。
劇院所在地乃「江寧府學」,隔壁的南京博物館所在地是文廟,同治年間,兩任兩江總督李鴻章、曾國藩接續修建,1869年完工。據說,「明倫堂」三字乃曾國藩親書,「明」的日字旁,寫成「目」。「明倫堂」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的場所,崑曲後輩在此排演魏良輔,真是各種點題。魏良輔開心,曾國藩開心,李鴻章開心,孔子也開心吧。
蔡老也開心,他第一次和南京的徒子徒孫同臺演大戲。用周世琮的話來說,三代同臺,本身就體現著傳承。
周導今年66歲,他不掩飾自己是個追求精緻生活的人,面前的案几上,攤開一排菸斗,工作進行到不同階段,看精神情緒換不同菸絲。「小時候總是練功學戲,沒好好玩過,老了來補課」。排著排著,他就拿著菸斗上臺去了,對演員的布局、身段、表情進行最後的調整。
蔡老則扇著一把滿繪國畫人物的紙摺扇,他的劇本用老掛曆紙做了封皮,內頁上注滿了工尺譜,密密麻麻,滿滿當當。劇組裡已經有好幾個人跟他說了:蔡老師,戲演完了,這個劇本我收藏。
劇本原先設計魏良輔是老生應工,蔡正仁擔任主演,就改為大官生(崑曲生行之一種)。「這個人物藝術性、學術性很強,有很多音律念白方面的專業詞彙,背唱詞比一般劇目難多了。」隨便翻到一段《錦纏道》:論宮商,漢相如只知篡組成章,五音自相將。平仄傳李唐,杜子美工吟榜樣。宋詞分去上,長短律、淺酌低唱。崑腔又落入新魔障……「這詞兒不是抒情寫景的,非常難背。」
「過去背一段曲子只要兩三天,現在兩三天印不進腦子裡去,起碼半個月」。除了唱詞本身的專業性,當然年紀也不饒人。在南京,蔡老除了排戲,回到旅館就一件事:背曲,電視也不看,背到腦子受不了,才開開電視換一下腦筋。南京徒子徒孫不少,他並沒有心思跟他們出去玩。
好多人聽說他排一個大戲大吃一驚。尤其是新創戲,那是有風險的,搞砸了怎麼辦?蔡老又笑,呵呵呵呵呵地:我們做演員的,從來不好說,一輩子每一次演戲都是成功的。我經過兩個月的排練,自我感覺,這個戲不是在做學術報告,是很好看的戲。至於我本人的表現,一切到時候看現場的造化。
【內容轉自《新華日報》、交匯點app
圖片轉自山桃桃Shantelle微博】
《曲聖魏良輔》
演出信息
2015-10-1 19:30
演出劇場:江南劇院
票價: 220元 180元 140元 100元
關注「蘇演票務」微信公眾平臺,直接微信支付,在線選座!
現場購票:江南劇院一樓票務中心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日 上午9點-下午5點
諮詢電話:025-84522241 4001-025-118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日 上午9點-下午5點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微信在線支付購票!
歡迎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關注:添加關注—江蘇演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