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三分事,風花三十年年, 閒話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2021-02-15 羅漢TMT

風兒呀在嗚咽,道不盡世上憂愁哀怨。

無垠的寂靜星空,輕輕把它攬懷中。

豪氣衝敞開胸膛,點燃澎湃熱血在激蕩。

齊聚首不分你我,匯成巨流捲起驚天浪!

夢想啊如真如幻,終變成過眼雲煙。

夢想啊如真如幻,千百年常在人間。

——《風姿花傳》歌詞譯文

提到三國,人們總是能想到那些雄姿英發的謀臣與猛將,和那似乎永遠散不去的烽火狼煙。這些遠去千年的故事與英雄,他們的英魂似乎永遠不曾離去,總在我們身邊迴響。

今時今日,三國題材已經成為了國產遊戲廠商最愛的IP,想知道我們究竟有多麼熱愛三國?打開任何一款手機遊戲市場,滿眼充斥著的「三國」、「主公」便可以作為明證。

然而,奇妙的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國家,他們幾乎和我們一樣熱愛著這一段本不屬於他們的歷史。事實上,他們甚至可能比我們更加熱愛三國——所以在他們不大的國土曾林立存在過超過一百個三國迷俱樂部,他們開發了最早的三國題材遊戲,他們甚至制定了三國知識等級考試……

這個國家,自然就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系列

三國亂世,大廈將傾,秩序更迭,英雄輩出。然而,中國史上的亂世不少,可為何獨獨三國有這樣無可替代的魅力?這自然與文學作品的宣揚是不可分割的:陳壽的《三國志》作為前四史之一,是我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典籍;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作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可說是老少皆知,在古代文學史上具有超然的地位。

與我們相似,日本人對於三國的認識,也是從文學作品開始的。早在中國的元末明初,即日本的南北朝(1332-1392)年間,日本出現了一本著名的軍記物語《太平記》,在書中以插話的形式,首次出現了以孔明為主人公的三國故事。雖然這部分的三國故事與《三國志》《晉書》《三國志平話》中的相關部分出入較大,但其時間卻早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現存最早刊本。

出自僧人湖南文山之手的《通俗三國志》

但《太平記》似乎並未引起日本人對於三國故事的興趣,這之後又過了足足三百年,直到1689-1692年間,在署名湖南文山的日本僧人手中,誕生了《三國演義》的首個譯本,名為《通俗三國志》。這份譯本主要依據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而來,但其中也有結合陳壽的《三國志》進行再編譯的部分。從此之後,日本文學界便開始了對於《三國演義》的翻譯、仿作和再創作。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當屬二戰時期由吉川英治創作的現代小說《三國志》。而之後,由漫畫家橫山光輝改編的漫畫《三國志》(又稱《橫山光輝三國志》)則徹底點燃了人們對於三國故事的熱情。

《橫山光輝三國志》在中國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在小說和漫畫打下的民間基礎之上,在1985年12月13日,由光榮株式會社製作的戰略遊戲《三國志》終於橫空出世。

歷史的重現:光榮《三國志》開創的戰略模擬之風

光榮的社長襟川陽一本人是一位地道的歷史文化愛好者,熟讀吉川英治和司馬遼太郎的著作。出於對沙盤推演這種模擬方式的喜愛,襟川陽一將這種遊戲形式帶到了pc平臺上,打造了日本戰國題材的模擬戰略遊戲《信長之野望》並取得了成功。1985年是光榮株式會社成立的第8年,這一次,襟川陽一在尋找新的開發題材時,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的三國時代上,而後誕生的作品正是光榮的金字招牌,歷經三十年而不衰,先後推出了十二代作品的《三國志》系列。

初代《三國志》

作為最初的作品,一切三國遊戲的原點,初代《三國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誠然會讓人感到極為粗糙。但事實上,可選君主和年代,全國大地圖,對外帶兵出徵,對內部署行政,以月為時間遞進單位,最終目標統一全國……這些重要的架構在初代作品中已然形成,並為續作的進化打下了堅實而優秀的基礎。

作為戰略模擬類遊戲,《三國志》系列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以遊戲的方式再現歷史,以及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演化更多的可能性。經歷了整整十二款作品的進化,光榮的《三國志》系列不但在畫面上多次實現飛躍,以古樸大氣的美術風格給人以重回古代的代入感,更在系統上推陳出新,通過加入單挑、舌戰、武將扮演、戰略委託等系統,在不斷豐富玩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三國模擬遊戲的可能性。

到了《三國志11》時,玩家一進入遊戲,立刻就能在各種細節中感受到製作人員付出的誠意:衛星掃描的地圖高度還原了古代的地貌特徵;登場武將高達849人之多,其中699人有史實可考;參考明清三國人物繡像和民國時期香菸盒等繪製的精美頭像;在每位武將的簡介中分別引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描述……製作人員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考究和史實的還原,在遊戲中營造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以遊戲的語言為殼,文化的語言為核,將遊戲上升到了一種藝術的高度,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大膽採用水墨渲染無疑是《三國志11》最大的亮點

還原歷史,模擬戰略,在這個高度上,光榮毫無疑問是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但卻並非是日本遊戲廠商中的獨行者。受到光榮《三國志》的啟發,日本遊戲界一度湧現出了許多三國題材的戰略模擬遊戲。其中GAMEARTS的《鄭問之三國志》,ANGEL的《橫山光輝三國志》系列,CAPCOM的《吞食天地》(SLG),NAMCO的《三國志-中原的霸者》《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以及TELENET的《三國志正史·天舞精神》因各具特色,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

《鄭問之三國志》

這些遊戲交相輝映,在遊戲螢屏中一次又一次地再現了三國那一段刀兵亂世,讓這一段中華的歷史和文化在東瀛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一個富有生命力、至今仍不斷延伸的題材。

歷史的演化:對三國題材的演繹和再創作

在《三國志》系列的製作過程中,光榮對於三國史實、人物和故事進行了深度的挖掘。既然有了這樣的積累,那麼單純以戰略SLG形式存在的《三國志》系列,似乎已經不能滿足遊戲製作人員們的胃口了。

於是乎,從1995年開始,光榮推出了《三國志英傑傳》《三國志孔明傳》《三國志曹操傳》等一系列三國題材的戰棋遊戲,對那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進行了生動的再演繹。在《三國志曹操傳》中,玩家扮演的曹操將會面臨正邪兩條路線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治世之能臣」與「亂世之奸雄」。在劇情上,這款遊戲著重發掘了曹操陣營中人物的性格,以及許多歷史事件的另一種可能性。然而當劇情推進到後期,隨著孔明化身為魔王以及四象的亂入等情節出現,劇情則完全脫離了三國故事,仿佛天方夜譚。

《三國志曹操傳》可以說是戰棋遊戲的傳世經典

這種對三國故事的過度演繹是否合適?作為一款商業作品,自有商業數據來回答。但實際上如果多加了解的話,就會發現,日本人對於三國故事的這種再創作其實也有其源頭——依然來自文學。

在吉川英治的《三國志》中,開篇就添加了劉備的母親和戀人「白芙蓉女」兩位女性角色,為劉備安排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經歷。甚至於劉關張三人結義之後,關、張二人還曾為「主公沉於女色」發愁,後來劉備表示雖然「相戀是真心的,但豈可為一女子而喪大志……」如果是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看到這些情節,就算不感覺天雷滾滾,恐怕也要瞠目結舌。但實際上,正是以這種吸收和再創作的方式,日本人將中國的三國故事變成了他們自己的三國故事:他們更加關注英雄們的個人生活,對曹魏的存在重新進行了評價,為三國人物添加了更多浪漫主義的細節,將三國的亂世風波重新定位為一種去政治化的英雄史詩。

在日本文學界,從《三國演義》的初譯本誕生至今,與三國題材有關的文學著作中,既有忠實於原著的翻譯,也有根據原著進行再創作的作品,這兩者交互推動著「三國熱」的長盛不衰。其中,「二次創作」的三國小數以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為發端,至今不衰。從六、七十年代柴田煉三郎的《三國志》和陳舜臣的《秘本三國志》,到八、九十年代北方謙三《三國志》、三好徹《興亡三國志》和林田慎之助《人間三國志》,再到伴野朗《吳·三國志》、宮城谷昌光《三國志》、志茂田井樹《大三國志》、桐野作人《破三國志》、渡邊精一譯《反三國志》、今戶榮一編譯《超三國志》、仲路悟《異三國志》和《叛三國志》、童門冬二《新釋三國志》……從這些作品的名字中也能看出,這些作品似乎是有愈加超越於三國故事原本模樣的趨勢。

三好徹的《興亡三國志》

在我印象中,遊戲對三國故事的改編和再創作之中,最為離譜的莫過於CAPCOM在街機上推出的一代名作《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亞洲版名為《三國志2》)。必須承認,這款遊戲是一部優秀的動作遊戲,也曾風靡各大街機廳中,但在劇情方面卻也槽點頗多:首先可選角色號稱「五虎將」,卻莫名其妙地以魏延代替了馬超出場,而且事實上在赤壁之戰的大背景下,黃忠和魏延根本還沒有加入劉備旗下……而後莫名出現的原創人物「三美」,提前死去的名將許褚和曹仁,以及不知為何復活而且還一心保護曹操的呂布……知乎上一位大神對此劇情的評價足以說明一切:「這個系列基本上都在扯蛋」。

這才是《吞食天地2》的精髓所在!

歷史的新生:對三國題材的異化和重構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國遊戲的潛力似乎有著被開發殆盡的危險:戰略模擬類遊戲從原本的百花齊放、各擅勝場,漸漸就只剩下了光榮的《三國志》系列一枝獨秀,可銷量卻也並不盡如人意。面對這種困局,對三國題材浸淫最深的光榮株式會社,終於再次針對三國題材進行了創新,以迥異於《三國志》系列的思路推出了著名的「割草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

初代《真·三國無雙》的壁紙在今天依舊能在其官網上找到

《三國志》系列的賣點在於凝重的史實風格和運籌帷幄間逐鹿天下的豪情,而《真·三國無雙》系列則因其爽快、酷炫的設定而別具一格。在《真·三國無雙》系列中,玩家將扮演各路猛將,以一騎當千的姿態橫掃戰場,百人斬、千人斬的偉業輕鬆就能收入囊中。

在《真·三國無雙》系列中,光榮以極盡誇張的人物造型,華麗的技能和武器設定,將三國的異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裡,絕世美女貂蟬成了手舞雙錘的戰姬,猛將張頜則變身為妖裡妖氣的偽娘,關平和劉禪的皇后不時搞起曖昧,蔡文姬、甄皇后這些文弱女子紛紛披掛上陣……光榮通過這種混搭並以現代化的方式再演繹的形式,將三國人物們的個人英雄主義與羅曼蒂克發揚到了極致,並以不俗的演出效果博得了漂亮的商業效應。

桃園結義,長坂坡單騎救主,火燒連營,七擒七縱……當這些膾炙人口、歷經千年傳唱不衰的橋段以CG的形式在大銀幕上被重新演出的時候,歷史與幻想在這一刻仿佛靜靜交錯,共同編織成一場絢麗而斑斕的演出。似三國,非三國,中原的將星們就在這樣一個重構中獲得了新生。

然而,若論對三國故事的戲說與重構,像《真·三國無雙》系列這樣的作品,實則還遠未到達極致。當單純的改編和再創作再也無法滿足遊戲廠商們時,二次元御宅們鋪天蓋地的攻勢,終於攻陷了三國這一古老的時空。

2007年,由BaseSon開發的avg《戀姬無雙》開啟了女體化三國遊戲的風潮。那些縱橫沙場的猛將在遊戲中以刁蠻可愛的女孩子形象出現,,類似題材的遊戲還有《三極姬》,而動漫方面則有《一騎當千》《突刺!呂布子》和《三國志百花繚亂》。這種「娘化」的惡趣味,最終衍生為某種宅屬性極強的次文化,不得不說,也是一個異數。

總的來說,時至今日,日本遊戲中的三國題材雖未消亡,但卻顯得步履維艱:一方面經典的三國系列遊戲後繼乏力、日漸凋零,而另一方面,關於三國的新遊戲也越來越少。就連光榮蟄伏六年後推出的《三國志》系列正統續作《三國志12》也因為兼顧平板電腦市場而對系統進行了大幅簡化,遭到許多老玩家的詬病。而《真·三國無雙》系列在推出7款正統作品後也逐漸淪為單純「刷刷刷」的割草遊戲,跟兄弟遊戲《戰國無雙》系列相比,越發有吃老本的嫌疑,每一代的新內容都差強人意。至於其他的三國遊戲,卻大都消失於遊戲歷史的大河之中,偶爾會被復刻到掌機或手機平臺上,但引起的反響也終究有限。

雖然市場上還有《三國志大戰》,《三國志轉珠大戰》等品質不錯的遊戲存在,而在日本的國民級手遊《怪物彈珠》中也有三國系列武將的出場,但總而言之,日本遊戲界的「三國熱」似乎一去不返了。

與此相對比的,則是國內開發商在手遊、頁遊方面對於三國IP一窩蜂似的熱捧。這似乎有點牆內開花牆外香,牆外花香飄回來的意思。

在系列的第30個年頭,《三國志》的影響力卻不復當年

中日兩國的文化,自古以來,互相影響就極深。但即便如此,依然沒有哪個時代能像三國一樣,在日本獲得如此廣泛而深遠的喜愛和推崇。日本人對於三國的執著與熱情,很多時候甚至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至今,日本每年仍會出版許多書籍來對三國的歷史進行解讀。據說有一位日本職員,因為喜歡三國,每年都利用假期到中國來考察三國故地,長此以往堅持了20多年。

這一切,或許都可以由一位日本女讀者的話來做出解答,她曾在1990年由潮出版社舉行的「讀三國」徵文活動中獲得頭獎,那時她說:

《三國志》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秘盡在其中。

相關焦點

  • 戲說三分事,風花卅年中 閒話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與我們相似,日本人對於三國的認識,也是從文學作品開始的。早在中國的元末明初,即日本的南北朝(1332-1392)年間,日本出現了一本著名的軍記物語《太平記》,在書中以插話的形式,首次出現了以孔明為主人公的三國故事。雖然這部分的三國故事與《三國志》《晉書》《三國志平話》中的相關部分出入較大,但其時間卻早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現存最早刊本。
  • 【文化】戲說三分事 風花卅年中 閒話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早在中國的元末明初,即日本的南北朝(1332-1392)年間,日本出現了一本著名的軍記物語《太平記》,在書中以插話的形式,首次出現了以孔明為主人公的三國故事。雖然這部分的三國故事與《三國志》《晉書》《三國志平話》中的相關部分出入較大,但其時間卻早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現存最早刊本。
  • 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與我們相似,日本人對於三國的認識,也是從文學作品開始的。早在中國的元末明初,即日本的南北朝(1332-1392)年間,日本出現了一本著名的軍記物語《太平記》,在書中以插話的形式,首次出現了以孔明為主人公的三國故事。雖然這部分的三國故事與《三國志》《晉書》《三國志平話》中的相關部分出入較大,但其時間卻早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現存最早刊本。
  • 日本動漫遊戲已毀了年輕人對三國的認知
    [摘要]《一騎當千》主人公孫策伯符所在的學校,相當於三國時期的吳國。原作設定在日本的千葉縣木更津市附近,而TV動畫版中有孫策在日本橫濱的唐人街中華料理鋪進行打工的劇情。19世紀之前,三國故事便已傳入日本,在近代日本的三國情結下,日漸流行,並因此而湧現出大批的三國類型作品。20世紀80年代,日本動漫在世界打響了品牌,三國題材也層出不窮,這些或正或邪或恢的作品。當下ACG領域凡提到三國這個詞,很多非史實的凌亂畫面會浮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的腦海。我們已經是被日本動漫遊戲文化洗腦的一代人。難道這就是青少年眼中的三國文化嗎?
  • 日本電影終於對三國下手了,為什麼我們的名著,國人卻很少拍?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特別喜歡三國,其中三國相關的遊戲如《三國志》《三國無雙》等更是成為了全球知名的日本經典遊戲。其實日本人不單在遊戲上喜歡製作三國題材的,在影視圈日本也有不少三國題材的作品如,近日日本一部三國電影就找來了「千年一遇美少女」橋本環奈參演。
  • 日本人是如何「篡改」三國文化的?
    另外,還有一條值得注意的新聞,就是張藝謀的電影即將在日本上映,日本媒體的新聞稿紛紛強調它「是基於《三國志》荊州爭奪戰改編」,足見三國在日本民眾中的知名度。相比操作判定嚴格,遊戲過程短促的《拳皇》系列,筆者更喜歡玩一些流程更長的橫版過關遊戲,其中最喜歡的自然就是當年的《吞食天地2》了。這款遊戲也很可能是80、90後在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款三國遊戲,甚至人生中的第一款遊戲。
  • 《真三國無雙》電影來襲,關羽呂布受熱議,三國文化傳播日本有功
    繼日本拍攝的三國題材電影《新解釋三國志》定檔年底上映之後,由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古裝動作電影《真三國無雙》也有了新的進展。閒話少說,圖歸正傳,上遊戲角色和人物定妝對比照。其實,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與原著遊戲公司磨合了三年,才最終拿下遊戲的電影拍攝版權。早在2016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上,該公司就宣布了獲得授權,將拍攝真人版電影《真三國無雙》。說起來,日本對三國文化的熱衷是有目共睹的 ,有很多網友質疑:電影拍攝版權需要經過日本遊戲公司授權,那麼他們的三國遊戲取材可是實打實的我們的歷史,又是得到了誰的授權?
  • 煮酒論英雄,三國遊戲三十年
    三國是中國的歷史,三國角色是中國的人物,三國演義是中國的文學名著,然而率先將三國題材在遊戲領域發揚光大的,卻是我們大海對面的鄰國日本。數十年以來三國遊戲長盛不衰,類型風格五花八門,誕生出了多個經典品牌,更可以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於三國的認知。
  • 煮酒論英雄 三國遊戲三十年
    愛玩網原創專稿,作者山之邊真人,轉載請在文首保留此行。三國是中國的歷史,三國角色是中國的人物,三國演義是中國的文學名著,然而率先將三國題材在遊戲領域發揚光大的,卻是我們大海對面的鄰國日本。數十年以來三國遊戲長盛不衰,類型風格五花八門,誕生出了多個經典品牌,更可以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於三國的認知。時至今日任何玩家都會承認,三國遊戲已經是三國文化中不容忽視的一環。
  • 為什麼國產三國遊戲,一直在走日本的老路?
    然而,略顯尷尬的是,提起三國題材的遊戲,總想起日本的眾多經典作品,這多少會令人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必須承認,日本的確有很多值得稱讚的三國遊戲。FC時代的《霸王的大陸》,街機裡面的《吞食天地》,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就已經誕生了一批三國題材的遊戲。這其中,還包括光榮的《三國志》系列。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合縱連橫,攻伐不斷。
  • 有哪些好玩的三國題材遊戲?
    出於歷史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三國題材的遊戲一直都受到廣大玩家的喜愛。大叔三十年以來也有幸玩過很多掌機、街機、家用機、電腦平臺遊戲。
  • 日本終於對《三國》下手!日本搶奪中國歷史!拍完戰國!拍三國!
    日本,從來不掩飾自己對中國歷史的喜愛與崇拜!無論是動漫、遊戲還是電影,隨處可見中國歷史元素的應用,而這些中國歷史元素的應用,往往都會使作品大賣!賺的盆滿缽滿!可見日本人有多愛中國歷史。如今,日本又盯上了同是中國歷史元素的老牌遊戲《三國志》!並計劃今年上映一部根據《三國志》改編的電影《新解釋.三國志》《三國志》是由中國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了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除了動漫作品,日本對三國的喜愛還體現在遊戲上——策略遊戲《三國志》系列和割草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在遊戲史上也可以算赫赫有名。因這兩大遊戲系列而揚名立萬的日本光榮遊戲公司,自80年代的紅白機世代便開始製作三國相關的遊戲,將三國作為公司重要的 IP來經營和打造。更為中國玩家所知的可能還要數卡普空在1992年推出的《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作為最多支持4個三國角色協同作戰的團隊通關遊戲,幾乎中國所有的街機房裡都有它的身影。
  • 我們到底要的是怎樣的三國遊戲?
    B哥丨文今天《全面戰爭:三國》發售了,但我想聊的並不是這個遊戲。而是想探討一下,大家想玩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三國遊戲。作為被使用次數最多的中國歷史題材,光我玩過的三國題材遊戲至少有五六十個,玩法從RPG到SLG等等,畫面從馬賽克畫質到3D高清無碼,故事從正說反說到戲說,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 雖然全戰三國火了 但三國遊戲依然是個難題
    但也有一部分聲音認為遊戲在還原三國歷史這一點上做的並不到位,遊戲中存在著大量有違史實的設定:大喊「饒我一命」的關二爺;一出生就是儲君的曹丕;被塞到遼西而不是遼東的公孫度;讓劉備滾回桃園吃桃子的孔明等等。再加上武將立繪的大量缺失以及地圖上地形元素的過度精簡,很多玩家表示《全面戰爭:三國》缺乏代入感,「是款優秀的全面戰爭遊戲,但不是最好的三國遊戲」。
  • 王東明 | 閒話《三國》說陶謙
    這是一本勵志和為人處世的小說,怎樣做事,怎樣待人,正反面的案例非常之多,難怪有句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老人看三國能想很多很多的問題,對照自己走過的路,對照自己做過的事,反反覆覆琢磨,且永無止境。少年看《紅樓夢》哪能悟得透徹?只是對賈寶玉雲雨之情好奇,劉姥姥進大觀園可笑,王熙鳳治賈天祥可恨,總認為《紅樓夢》只講情和愛,其實,對情和愛自己也說不清楚。
  • 三國時代的兵器真的和遊戲中一樣嗎?(二)
    三國演義中,使戟的第一好手正是頭號猛將呂布,但三國時代的戟結構要比後來出現的畫戟簡單得多  三國時期的戟和東漢相似,長度與當時的長矛接近,江蘇東陽漢墓出土的一柄長戟,長達2.49米;而山東淄博另一座漢墓出土的一柄長戟
  • 日本動漫中的櫻花情結
    日本動漫中的櫻花情結每當談起日本,總是不由自主的會想起日本的動漫。筆者童年的許多回憶都是由日本動漫帶來的。
  • 【話題】日本遊戲都把三國玩壞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愛玩?
    奇幻三國遊戲屢獲高分1997年,曾製作《三國志》系列,並以此在全球範圍內奠定了三國類遊戲霸主地位的日本光榮株式會社,接到了索尼公司的委託,要求製作一款三國類動作遊戲。光榮社旋即在索尼家用遊戲機ps平臺上推出了《三國無雙》,但反響平平,遭到棄用。
  • 你想知道動畫《戀愛情結》中主要角色的配音師嗎?
    你想知道動畫《戀愛情結》中主要角色的配音師嗎?《戀愛情結》是由中原亞矢在集英社上所刊載的少女漫畫改編,東映動畫製作的動畫。講述了小泉理沙和大谷敦士在高校-舞戶學園內發生的故事。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主要角色的配音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