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日本遊戲都把三國玩壞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愛玩?

2021-02-16 架空

這家日本遊戲公司把《三國演義》奇幻化甚至魔幻化還能讓人接受的原因在於,它對三國的改編符合邏輯且足夠好看。

3月19日,改編自日本同名系列遊戲的電影,《真·三國無雙》,放出首支預告片。

 

 

根據解說詞: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萬物盡歸一體,正為「盤古」。盤古能量凝聚於人體之內,形成「無雙」能量。「無雙英雄」,有號令群雄,稱霸天下之氣。」

 

再加上最後的一幕:

 

韓庚扮演的關羽,震飛了周身的小兵。

 

但凡接觸過《真·三國無雙》這款系列遊戲的朋友,對於這個場景應該爛熟於心了——正是遊戲裡,武將使用解說詞中提到的「無雙」能量的效果畫面,近乎於超現實超自然能力。

 

奇幻三國遊戲屢獲高分

1997年,曾製作《三國志》系列,並以此在全球範圍內奠定了三國類遊戲霸主地位的日本光榮株式會社,接到了索尼公司的委託,要求製作一款三國類動作遊戲。光榮社旋即在索尼家用遊戲機ps平臺上推出了《三國無雙》,但反響平平,遭到棄用。而隨著索尼公司於2000年推出第2代家用遊戲主機ps2,依託於硬體升級後遊戲主機性能的全方位大幅提升,促使光榮社於同年推出了《真·三國無雙》初代。

《真·三國無雙》初代,奠定了該系列的基本玩法。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扮演一名武將,遊歷《三國演義》中的各個戰場關卡,完整體驗從「十常侍之亂」到「天下歸一」的歷史過程,真實感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場景。這對無數習慣了《三國志》這類三國策略遊戲的玩家來說無疑是一種革新體驗,迅速風靡,2002年發售的《真·三國無雙2》,是光榮社旗下第一款日本本土銷量達到百萬級別的大作。

 

《三國無雙》系列與《三國志》系列,使得三國題材遊戲能在日本龐雜的遊戲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同時,也助光榮社牢牢佔據了此類遊戲公司的頭號交椅,躋身日本遊戲產業巨頭的行列。

 

除了酣暢淋漓的「無雙遊戲」玩法,《真·三國無雙》另外一個令人痴迷的地方在於,它通過奇幻化的手法,將人們熟知的三國世界以嶄新的姿態在我們面前鋪開。

 

2013年,光榮社發行《真·三國無雙7》,正式在遊戲中加入了「IF」玩法,即歷史架空(早年在《真·三國無雙4》中就有了這樣的嘗試,如劉備在其個人傳記的玩法中活到了五丈原之戰,但當時未成系統)——假如郭嘉沒有英年早逝,在赤壁之戰中識破了孫劉聯軍的火攻連環計,那曹操是否早早就一統天下?設想關羽要是守住了荊州,與拿下了川蜀的劉備會師,南下北上,漢室是否就能夠再次復興?如果呂布當初對陳宮言聽計從,或許就不止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試問哪位歷史迷沒有暢想過這些可能性?光榮社為這些「IF」製作了各自的劇情線,在滿足玩家天馬行空想像的同時,也大步流星地推動了三國奇幻化的進程。

 

國內知名遊戲網站「遊民星空」在評價《真·三國無雙7》時,稱其「同時做好了遊戲性與故事性兩方面」;世界權威遊戲評分網站IGN,也為《真·三國無雙7》打出了8.7的系列歷史最高分,盛讚其為「迄今為止最讓人感到滿意和完整的無雙遊戲」。


IGN上《真·三國無雙7》的打分頁面(因為前作《三國無雙》的存在,所以《真·三國無雙》系列的英文名稱後的數字統一加1,如《Dynasty Warriors 7》指的是《真·三國無雙6》,圖中的《Dynasty Warriors 8》指的就是《真·三國無雙7》)。

 

但這遠非無雙系列遊戲中最奇幻的一部。

 

2007年,光榮社發布了《真·三國無雙》的衍生作《無雙大蛇》,講述了魔王遠呂智殺死天帝,來到人間挑戰強者的故事。遠呂智創造出了一個異世界,使中國三國時期和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們一起穿越時空,在此登場。此外,遊戲還加入了大量中國日本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如仙界代表伏羲、女媧、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孫悟空、素戈鳴(也就是須佐之男)等,妖界代表如妲己、卑彌呼(日本鬼道教發源者)、酒吞童子(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玉藻前(同為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等。本作也成為了大蛇系列的開山之作。2011年,光榮社推出《大蛇無雙2》,歷來少有給無雙系列遊戲打高分的IGN,打破常規,稱讚它是「大蛇系列和無雙系列的新頂峰」,給出了8.5分的絕佳好評,大大跌破業內人士的眼鏡。

魔王遠呂智,原屬於仙界,後墮落統領妖界。

 

三國改編日常挨批,為什麼這個遊戲卻很受追捧?

看到這裡,你或許要問,這都是什麼鬼?為什麼日本人把三國玩成這樣了,我們依然還能接受?中國的三國迷,不是向來對於胡亂改編的現象嗤之以鼻的嗎?前有劉德華《見龍卸甲》、甄子丹《關雲長》、劉亦菲《銅雀臺》,被網友批評「雷人又狗血」。

豆瓣上《見龍卸甲》的差評。

豆瓣上《關雲長》的差評。

豆瓣上《銅雀臺》的差評。

 

後有去年大火的《大軍師司馬懿》系列,也被大量網友批評「篡改歷史事件線,亂編人物生平」。

豆瓣上《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差評。

 

在《三國無雙》系列與《無雙大蛇》系列發光發熱之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同樣面對三國題材,日本就是處理得好,即便把它奇幻化,也能令人信服,不會感到違和。追究其根本原因,除了遊戲本身的可玩性高,光榮社還格外注重遊戲的故事性,尤其是原創故事劇本。不論影視作品還是遊戲,故事永遠都是它的中軸線。

 

符合邏輯的歷史架空改編

「IF」玩法作為《真·三國無雙7》的最大亮點,主打的就是光榮社的原創歷史架空劇情。

 

劉備的蜀漢,在《三國演義》中後期是如此讓人扼腕,但在這裡,你大可不必哀嘆。在「IF」劇情中,有兩位謀士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一個,自然就是響噹噹的「鳳雛」龐統,在攻取益州的階段倖免於難。另外一個,是曾經短暫作為劉備手下軍師、後被迫為曹操效力的徐庶——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發現了身在曹營的徐庶,終於說服他留在自己身邊。而徐庶在其後的荊州樊城系列戰中,也幫助關羽打破困境,成功逼退了吳國魏國的聯軍。

徐庶終於向劉備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渴望效力的意願。

 

《三國演義》中,關羽敗走麥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當時他身邊並沒有一個讓他信服的謀士,荊州都督趙累多次進言,關羽自負皆未聽取,終成慘禍。而在「IF」劇情中,關羽的身邊,有了徐庶。

 

早年徐庶剛加入劉備麾下,關張二人對於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菜鳥軍師是打心眼裡看不起的。但在新野,徐庶先是用計斬殺曹仁先鋒;再是識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而後又料中了曹仁的夜襲,再次將其擊退;最後設計奪取了樊城。新官上任這一系列的操作把關羽整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如果是徐庶的建議,關羽自然會往心裡去。這樣一個設計,合情合理,全然不會突兀。

 

徐庶幫助關羽守住了荊州。

 

在緩解了關羽在荊州的死局後,蜀國首要的措施,沒有對背叛孫劉聯盟的東吳進行反擊,而是堅持維護孫劉兩家的關係。在遲遲得不到東吳方面的回應後,諸葛亮仍未放棄,反而決定親自帶兵前往東吳,表明心意,最終確定了雙方的再度攜手。這滿滿一股似曾相識的味道——《三國演義》中,劉備起舉國之兵為關羽報仇,被陸遜在夷陵火燒八百裡連營。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派鄧芝前往東吳修復兩國關係。諸葛亮始終貫徹自己聯孫抗曹的方針不動搖,這一點上,「IF」劇情與原著依然相契。

《真·三國無雙7》的沙盤圖,諸葛亮親自前往說服東吳重新結盟。

 

至於魏國的「IF」劇情線,那當然免不了顛覆一下曹操在赤壁戰敗後所說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撐過了傷病,隨曹操來到赤壁,「算無遺策」的他在戰前就了解了當地的氣象情況,注意到了風向的問題,順理成章地解除了船隊的鐵索連環。孫劉的「火攻連環計」,本就是環環相扣,只要識破其中任意一個環節,這火自然就燒不起來了。

 

郭嘉表明已經注意到了赤壁風向的問題。

 

劇情看似天花亂墜的《無雙大蛇》,其實也非常符合邏輯。

 

光榮社在大蛇系列裡,有意識地將三國與日本戰國中形象性格相近的角色進行配對組CP,最典型的就是趙子龍和號稱「日本第一兵」、位列「日本三大末代悲劇英雄」的真田幸村。兩人分別作為《三國無雙》、《戰國無雙》系列的封面人物門面擔當,擁有超高人氣,所用的武器也都是槍,劇情裡對三國、戰國兩股勢力起串聯作用。

 

將趙雲、真田幸村的組合作為《無雙大蛇》的遊戲封面,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另一組熱門CP當屬曹操和「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在網際網路各大版塊都有著相當的討論度。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織田信長:「杜鵑不鳴,當如何?殺之。」(日本戰國三傑另外兩位的回答分別是,豐臣秀吉的「逗之鳴」和德川家康的「待之鳴」) 從這點上看,兩人確有相似。

 

此外,像三國「軍神」關羽和戰國「軍神」上杉謙信,「鬼神」呂布與「戰國第一猛將」本多忠勝,「臥龍」孔明和有著「日本諸葛亮」之稱的竹中半兵衛.他們在另一個維度上實現了「關公戰秦瓊」,成為無數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算一段佳話。

 

呂布(左)與本多忠勝(右)在遠呂智的注視下戰鬥,他們兩人分別代表三國與日本戰國的最強戰力。

 

發現沒有,將三國人物與戰國人物相比較,是因為他們都有著相似的人物屬性與標籤,合情合理,並非拉郎配。此外,像諸葛亮的隱忍多謀、曹丕的韜光養晦、趙雲的膽大心細,這些角色在《無雙大蛇》中的表現,都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中個人形象的考量。呂布的例子尤為典型。作為人間最強者,呂布最初沉醉於遠呂智的強大而選擇了歸降,但在和起義軍交手的過程中,逐步找回了「唯我獨尊」的自我意識,最終與起義軍一起踏上了挑戰遠呂智的道路。這既是個人的奮鬥,也考慮了歷史的行程,依然不會因為強烈奇幻色彩的融入而對這些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物感到違和。

 

歷史確實充滿偶然,且一次偶然,足以改變歷史的進程,這點毫無疑問。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進行歷史架空劇本創作時,可以肆意改變偶然——要去思考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及行為,這才是符合邏輯的改編。畢竟,空想妄想誰都會,故事也誰都能講,難的是把故事講好。

 

《無雙大蛇》:一個精彩的原創故事

談到把故事講好,就不得不提《無雙大蛇》了。曾有玩家翻譯整理大蛇系列幾部遊戲的劇情,最後竟然多達十一萬字。它的故事劇本,堪稱一部大型奇幻小說的綱要。通過《無雙大蛇》系列,光榮社才逐步構建起了自己獨有的、以三國為主的奇幻世界:

 

《無雙大蛇2》登場角色全家福,趙雲雷打不動的C位。

 

遠呂智初臨人間,以無敵之姿睥睨天下,劉備被俘,關羽、張飛降服,趙雲被囚;曹操據傳戰死,曹丕作為後繼者,與遠呂智結盟,暗中幫助人類,削弱遠呂智軍的實力;東吳大將甘寧、凌統戰敗失蹤,孫權無奈歸順……諸葛亮為保主公性命,明著為遠呂智獻計獻策,暗地裡尋找擺脫魔王的方法。孔明聯繫到了屬於仙界勢力的左慈,幫助一心想要逃脫的趙雲成功越獄。趙雲在流亡路上,不斷尋找失蹤的戰友、結實新的夥伴,流落在各地的人間殘餘勢力聞風而起.

 

文學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兩年包攬雨果獎、星雲獎的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曾在他的《如何創作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一書中這樣寫道:

奧森·斯科特·卡德,大名鼎鼎的《安德的遊戲》就是他的作品。

 

「所有的故事都包含四個要素:環境、懸念、人物、事件,可以以此決定其結構。雖然每篇小說都包括所有四種要素,但一般其中的一種會佔主導地位。」

 

「在事件小說中,世界架構發生了危機,整個世界都亂了套。事件小說最罕見的情況是世界陷入一片混沌,代表秩序的力量被消滅。而其開頭一般不是世界開始變得混亂時,而是從對重建新秩序的行動至關重要的角色捲入鬥爭時開始。就像《哈姆雷特》的第一幕不是其父親被殺害,而是在很久以後,鬼魂向哈姆雷特顯靈,並促使他開始把篡位者趕下王位,並重建王國秩序的戰爭。」

 

《無雙大蛇》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小說,且屬於最罕見的「其開頭一般不是世界開始變得混亂時,而是從對重建新秩序的行動至關重要的角色捲入鬥爭時開始」這種情況。遊戲第一章的內容,正是趙雲展開他的逃獄行動,正式拉開了反抗魔王的序幕。

《無雙大蛇》中趙雲,形象是《真·三國無雙4》的版本。

 

奧森·斯科特·卡德認為,一部優秀奇幻事件小說需要某個特質。他特別舉了託爾金《魔戒》三部曲的例子來論述:

 

「託爾金以佛羅多身邊的環境開始,把決定世界命運的大事忽然放到他身上,而對中土世界的背景只做了必要的簡介。我們只是在佛羅多的冒險經歷中,才一點點了解完整的中土世界歷史。」

 

「但大部分事件小說的作者,特別是史詩奇幻的作者,並沒有從託爾金身上學到這一課。他們以為可憐的讀者如果沒有介紹設定的序言,就沒法理解情節的進展。」

 

《無雙大蛇》恰恰滿足了這個要求。在開篇,我們不知道魔王遠呂智是如何誕生的,他又為何來到人間扭曲時空建造這樣一個異世界,據傳身死的曹操究竟在何地,曹丕心甘情願為遠呂智效力的目的是什麼.這些信息隨著劇情的深入才逐步透露給玩家,符合奧森·斯科特·卡德所說一部優秀奇幻事件小說需要具備的特質。

 

至此,應該能夠發現一些訊息了。其實人們對於改變歷史根本沒有那麼嚴苛,人們真正在意的是,作品的改編是否遵循歷史規律符合邏輯,它的故事是否足夠好看。 

 

早年,中國大陸對家用遊戲機採取封禁措施,致使索尼的ps遊戲機與微軟的xbox遊戲機均處於灰色地帶,無法以官方渠道進入中國,這才有了遍布神州大地、類似黑網吧的包機室行當:三五塊錢就可暢玩一小時的ps2遊戲機。每到放學或周末,小屋子裡就擠滿了中小學生,其中,《三國無雙》系列就是小男生們的絕對優選,陪伴度過了無數的歡樂時光。

包機室的美好回憶(被老師抓包那就另當別論了)。

 

十幾年過去了,當這款曾經代表了青春的遊戲將要登上大熒幕,你會對它抱以怎樣的心情與期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
    如果你愛玩遊戲,很可能玩過或者聽說過日本遊戲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2019年5月份時候,作為CA最新的「全戰」系列作品,《全面戰爭:三國》讓這家英國工作室在國內聲名大噪,本來中國玩家就對三國題材有著獨特的情懷,自然紛紛掏出錢包,買買買了。
  • 為什麼國產三國遊戲,一直在走日本的老路?
    然而,略顯尷尬的是,提起三國題材的遊戲,總想起日本的眾多經典作品,這多少會令人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必須承認,日本的確有很多值得稱讚的三國遊戲。FC時代的《霸王的大陸》,街機裡面的《吞食天地》,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就已經誕生了一批三國題材的遊戲。這其中,還包括光榮的《三國志》系列。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合縱連橫,攻伐不斷。
  • 蹭蹭袁譚袁尚出調整版的熱度,聊聊我們為什麼喜歡玩《三國殺》?
    ,略去……)無論那七個玩家是選了關張趙馬黃、諸夏侯曹,還是孫周魯呂陸……按其他遊戲,尤其是多數國產三國類手遊,袁譚袁尚之類水平的武將素質算個毛線,除了要麼被分解,要麼做素材給其他主力神將升級,要麼放倉庫佔位置之外,你已經找不到更多用途。
  • 曹操金髮碧眼,孔明媚眼如絲,扒一扒已經被日本玩壞了的《三國》
    有一個挺有名的話題:「日本人到底有多喜歡《三國》?」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吳宇森導演作品,2008年《赤壁上》在日本上映,票房收入達50.5億日元,是日本當年票房收入第五名。2009年《赤壁下》票房55.5億日元,成為日本2009年票房收入第三名。
  • 日本人崇拜三國文化,為什麼比我們還痴迷?
    2010年新《三國》在日本還未播出,就引發觀眾的熱情期待和日本媒體爭鋒報導,瞬間成為熱門話題。《軍師聯盟》劇照記得有一個調查,在日本的街頭隨機採訪路人,問他們是否知道《三國》,結果出乎意料,幾乎人人都知道三國的故事,而且能說出三國中的人物,有些日本三國迷連三國中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也能娓娓道來,真是讓人吃驚!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了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因這兩大遊戲系列而揚名立萬的日本光榮遊戲公司,自80年代的紅白機世代便開始製作三國相關的遊戲,將三國作為公司重要的 IP來經營和打造。更為中國玩家所知的可能還要數卡普空在1992年推出的《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作為最多支持4個三國角色協同作戰的團隊通關遊戲,幾乎中國所有的街機房裡都有它的身影。
  • 八大頂尖製作人:三國題材遊戲還能怎麼玩?
    我們可以從三國裡面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看到很多的名將,看到策略,看到熱血的夢想,看到角色成長,看到霸權等等,也就是說其中包含的元素實在太多了。所以各種各樣的玩家都可以從這個題材的遊戲當中找到自己心裏面的寄託。三國題材遊戲中的歷史積澱和心靈寄託具體怎麼實現呢?就拿《大皇帝》為例,他的核心玩法還是美人名將,亂世紛爭,是1500年來所有中國人對三國最直觀的認識。
  • 為什麼三國遊戲國外做得如火如荼,而中國自己卻做不好呢?
    大家好,這裡是毛半仙說遊戲。說到三國遊戲,想必讀者朋友們都玩過,像是《三國志》啦,《真三國無雙》啦,《三國戰紀》啦,可以說是我們童年,小時候玩這個可以說是玩得不亦樂乎。然而說來慚愧的是,這些享譽全球的三國遊戲竟然都不是中國這個《三國演義》的傳承者研發的,去年那個引發全球玩家討論的《全面戰爭·三國》,也不是中國的遊戲公司研發的。中國關於三國類的遊戲,也就是《三國殺》和《夢三國》好一點,其餘的都沒啥出色的。為什麼中國作為《三國演義》的主人,卻反倒做不出出色的三國遊戲呢?
  • 神奇的四大名著遊戲,日本廠商玩壞三國志,魔改紅樓夢被口誅筆伐
    由於遊戲給我的印象太深,以至於後來我在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時候,總覺得有那麼點違和感:為什麼這些猛將都不喜歡下馬打架呢?明明他們一拳就能把雜兵打個粉碎啊!提了這麼多日本三國遊戲,也來說說咱們國產的三國遊戲吧!
  • 《全戰:三國》火爆,為什麼最好的三國遊戲,卻是外國人做的?|軍情晚報
    然而驟然出現在古風水墨界面的字符卻有些刺目,英國製作,日本發行,我們引以為傲的三國遊戲怎麼就讓老外編排了?▲由英國Creative Assembly開發並由日本世嘉發行做三國遊戲,日本人無疑是「前輩」,日本人對三國故事的熱愛甚至不亞於中國人
  • 日本人為什麼如此痴迷三國?
    (漫畫《監獄學園》)除了動漫作品,日本對三國的喜愛還體現在遊戲上——策略遊戲《三國志》系列和割草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在遊戲史上也可以算赫赫有名。(《真·三國無雙》)喜歡三國又喜歡無雙遊戲的,肯定對《真三》系列唯一的武力牌面呂布印象深刻。
  • 三國丨日本人對「三國」的萌化腐化娘化...都是因為愛啊
    說起日本人對三國的痴迷,那簡直超出中國人的想像。在日本,三國題材從動漫到遊戲已經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版本任君挑選。說起來可能有點兒難以置信,日本的男女老少都對三國題材作品愛得深沉,甚至在日本中學教科書中也有三國史的部分。日本的小學生們更是對諸葛亮、關羽、劉備等三國英雄人物耳熟能詳。
  • 東方版《權力的遊戲》?論三國文化是如何滲透歐美的
    ↑ 一入愛玩深似海 從此遊戲無界限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權力的遊戲》還是20年前的服裝特效水平,只有不到240p的畫質,野生字幕君基本全靠瞎猜的翻譯
  • 經典的三國題材遊戲大盤點
    畢竟,遊戲只是引起大家對題材的關注,想要更詳細的了解一個英雄還是要從正史入手,就算《三國演義》本身也是由對歷史改變精煉而來。那麼,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經典的三國題材遊戲,你們玩過哪幾款呢?1、真三國無雙暗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革新之作,個人認為三國無雙系列,2代,3代可玩性最高,4代以後就純割草了。
  • 日本電影終於對三國下手了,為什麼我們的名著,國人卻很少拍?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特別喜歡三國,其中三國相關的遊戲如《三國志》《三國無雙》等更是成為了全球知名的日本經典遊戲。其實日本人不單在遊戲上喜歡製作三國題材的,在影視圈日本也有不少三國題材的作品如,近日日本一部三國電影就找來了「千年一遇美少女」橋本環奈參演。
  • 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三國題材的遊戲?同樣是名著為什麼它這麼火爆
    提到三國遊戲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記憶,或許是戰略與策略共存三國志或許是滿屏特效的真三國無雙又或者是今年比較火爆的全戰三國。那為什麼三國題材類的遊戲被那麼多人所喜愛呢?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幾個原因。這本名著在日本也同樣地獲得人氣,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有些遊戲公司樂意於開發三國題材遊戲。因為三國題材類的遊戲只要一問世就擁有大量的潛在玩家。
  • 那些年春節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春節對於童年時代的我們來說,不僅僅意味著新衣服和壓歲錢,還意味著我們能夠盡興地玩遊戲。曾經玩過的那些經典遊戲,也成為了我們對春節最美好的記憶。
  • 雖然全戰三國火了 但三國遊戲依然是個難題
    不知不覺間,這款由英國開發商製作的戰爭策略遊戲應該成為了目前為止投入最大、銷量最高的單人三國題材遊戲。於是作為三國文化發源地的華夏子孫,我們自然而然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自己沒辦法做出高質量、高口碑的三國遊戲,以至於需要外人來逆向輸出我們自己的文化呢?
  • 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風姿花傳》歌詞譯文  提到三國,人們總是能想到那些雄姿英發的謀臣與猛將,和那似乎永遠散不去的烽火狼煙。這些遠去千年的故事與英雄,他們的英魂似乎永遠不曾離去,總在我們身邊迴響。  今時今日,三國題材已經成為了國產遊戲廠商最愛的IP,想知道我們究竟有多麼熱愛三國?打開任何一款手機遊戲市場,滿眼充斥著的「三國」、「主公」便可以作為明證。
  • 仙俠之後是三國:國產遊戲的題材有更多選擇嗎?
    我們的文化背景,神話傳說,英雄故事,民俗怪談,小說演義,口傳心授的段子,陽春白雪的詩詞,還有下裡巴人的曲藝帶來的歷史遺珠是非常豐富的,但對於玩家,也有些問題讓人疑惑:為什麼在遊戲方面,用到歷史題材的總是三國呢?現在很多遊戲用的歷史題材都來自《三國演義》首先,不是說別遊戲沒有用到歷史題材,但跟三國一筆,確實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