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是不是有必要將心理健康課程作為中小學的常規課程?作為曾經夠得上邊的教育工作者,看到新聞裡留言因活著太累而跳樓輕生的小學生,感覺到非常震驚和心痛。我覺得這可能是學生與家長溝通不暢,學生在學校沒有有效的心理問題疏導渠道導致的。雖然學校在事後會有心理疏導課,但我覺得僅有的一兩次課程效用不大。如果心理健康課程能做為正式的課程,每周一節,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壓力疏導方法,與心理諮詢老師拉進距離,去心理諮詢室不再是需要偷偷的樣子,讓學校的心理諮詢室不再空置,給學生提供一個心靈樹洞,再加上家校合作,是不是就能讓每一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成長?想想是我想得太天真,有時候學生的體育課尚不能保證,怎麼會有時間撥給心理健康課程呢?再說一名高級的心理諮詢師沒有足夠的待遇吸引,怎麼會甘心長呆校園?但捫心自問,現在的孩子的學習狀態是不是已經有點瘋魔了?無休的補課,老師的耳提面命,家長的過高期待,無形中都擠壓著學生還不成熟的心靈,有些孩子就被擠垮了。學習肯定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在身體和心理健康面前,學習真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努力奔跑就可能被淘汰的時代,但如果連奔跑的機會都沒有,終點的風景再美又與你何幹呢?
此為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