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李白少年成才,成為詩仙浪跡天涯進去皇宮,看透生活最終歸隱

2020-12-22 從此不見我蒼老

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備受人們愛戴。他性格灑脫,為人大方不拘小節。作詩方面可謂是驚為天人。人們都以"詩仙"這個名號來稱呼他。他就是李白。

李白從小就很聰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小時候的他,貪玩成性,在學堂讀書的時候,從來都不認真聽。有時候聽不下去了,就會偷偷的跑出學堂。跑到後山玩耍。直到有一天遇見了一位老婆婆在河邊磨一根大鐵棒。老婆婆告訴李白。她要將這大鐵棒打磨成一根細針。李白覺得可笑。但是後來老婆婆卻告訴他。只要肯用心,最後一定會成功的。李白由此聯想到了自己的學業。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習,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從小,李白身邊的人都誇讚李白聰明,天資過人,可謂是神童。少年成名。李白對待學習總是玩世不恭的態度。但是告別了老婆婆以後,就開始用功讀書,下定決心,絕對不會辜負自己的才華與聰明。

李白此後一直在四川生活,從小一直在四川讀書寫字,為自己將來的文學道路打了牢固的基礎。

等到李白長大以後,開始四處遊學,他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時候,一直在揚州學習。遊歷山河,所以後來也在揚州曾經寫下過非常多的詩句。流傳於世間。

李白算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家庭背景比較好,所以在他外出遊學的時候,身上準備了不少盤纏。但是一直總是能碰到許多窮困的學生。

李白富有同情心,看到他們受苦,自己也也於心不忍。覺得他們的才華不該因為貧窮就被淹沒。所以後來經常拿自己的錢財去救濟他們。

李白這麼多年一直在外面飄蕩,居無定所。想要入朝做官,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於是他就乾脆自己隱居到了泰山。開始了自己安然的生活。

每天無所事事,終日遊山玩水,閒來無事的時候就提筆作詩。後來,他的一位朋友在朝廷做官。看到李白的現狀於心不忍。並且他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他就向皇帝推薦李白。

經過朋友多次的推薦,李白進宮,可是李白為人過於正直清白,看不慣朝廷的勾心鬥角與貪汙腐敗。他就沒有用太多的心思在朝廷上。

雖然做了官,可是事實卻不如他所願。他對朝廷的現狀非常的失望。李白好飲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哪怕是在皇帝面前,也不太注意。

當時,皇帝有一名妃子叫楊玉環。楊玉環是出了名的美人。皇帝一個李白這個人很有才華。就下詔命令李白為楊玉環作詩。

李白不肯,於是皇帝的以為太監,高力士,就三番五次的來書李白。高力士是皇宮裡的著名太監。皇宮上下只為皇帝一個人服侍。

他來找李白的時候,李白喝的踉踉蹌蹌,走路左搖右擺,於是就跟他說,除非高力士幫他把腳上的靴子脫掉,要不然他是不會幫皇帝給楊玉環作詩的。

高力士猶豫再三,又想到皇帝的命令。知道俯下身子幫李白把靴子脫了。

李白喝了酒,就開始耍酒瘋,便四處招搖著告訴別人,高力士為他脫了靴子。高力士感覺受到了侮辱,可是又不能直接表現出來。他只好隱忍著,又問李白是否可以為楊玉環作詩了呢?

於是李白一手拿著酒壺,另一隻手拿著高力士遞過來的筆。高力士詢問在哪裡寫。李白叫他轉過身去,將外套脫下,隨即就在高力士的衣服上開始作詩。這是楊玉環恰巧出現。

李白看著王玉泉國色天香的美貌,再加上酒精的作用,靈感如泉水一般湧出他的腦海。

李白後來就作了一首詩,皇帝看完這首詩以後十分腦子,而楊玉環看到以後也覺得李白的詞句寫得過於完美。認為李白這個人,雖然平日裡胡鬧任性不著調,可是才氣卻比朝廷裡的任何一位文官大人都要厲害。他寫的詩句,讓人為之敬佩。怕是天底下再也不會有第二個李白了。

但是,由於李白的性格,總讓人覺得有幾分傲慢無禮,再加上之前得罪了高力士。逐漸在皇宮裡也開始不受待見了。

後來李白看透了皇宮的生活,認為這裡的人們都把權貴看得太重,充滿了腐朽糜爛的氣息。最終離開了皇宮。

總結:天資聰穎的李白,少年貪玩遇到老婆婆指點迷津,後來成才進入皇宮以後,看透了皇宮的腐朽最終離開了。他正像他的詩一樣,十分灑脫豪放。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李白的夢想和王維的歸隱
    比較著名的隱者,如漢光武帝的同窗好友嚴光,功成名就後選擇了歸隱富春江。謝安在早年和王羲之日夜遊玩,直到國家危難之際才東山再起。陶淵明和王維則是膩煩了官場,選擇歸隱山林。這些人都留下了千古佳話,也留下了很多關於歸隱的作品。今天一起看看兩篇關於歸隱的詩詞,同時也比較一下李白和王維。先看詩仙李白的《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
  • 大唐李白丨「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的尊稱為何會是他?
    唐朝產生了精彩紛呈的唐詩,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一些出色的詩人也獲得了獨有的尊稱,比如大詩人李白被後世尊為「詩仙」,杜甫則被後世尊為「詩聖」。在唐朝當世,也有一位大詩人的名聲並不低於李白和杜甫,同樣的,他也被後世尊為「詩佛」,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王維為什麼會被尊稱為「詩佛」?王維又沒出家當和尚,怎麼和「佛」沾邊呢?
  • 李白送友人歸隱山林,寫下一首詩,看完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仙」的美譽。李白在詩歌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其歌行體和七絕更是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從他的代表作《行路難》、《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我們早已領略到了他驚為天人的才華。
  • 詩仙李白在山東
    詩仙李白在山東(散文)文/王義尚李白出生在唐朝中亞的碎葉城,十幾歲的時候就獨自出門遊歷天下,先是到了湖北安陸一帶,娶妻生子。然後又去長安生活了幾年。自此,他便開始了在齊魯大地的遊歷生活,這些在他的詩文中都可以看到記載。這20多年,詩仙李白住在東魯,訪友攬勝,足跡遍及四十餘縣,幾乎走遍了山東所有的名山大川、古祠勝跡。山東出好酒。公元736年,李白第一次行經汶上。《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於逆旅見贈》: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也正因如此,中國歌劇舞劇院歷經一年時間重新打磨。為將該劇推升到更臻完善的境地,導演組重新梳理整劇戲劇脈絡與戲劇結構,作曲張渠修改一幕音樂並調整豐富整劇的配,舞美設計任冬生修改整個二幕盛唐皇宮場景,服裝設計陽東霖重新設計《盛世》《清平調》等重要舞段服裝,可謂「脫胎換新顏」,首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四、唐朝皇帝承認的詩仙是白居易從上面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詩仙的稱呼,在唐朝(甚至宋朝),並不是李白的代名詞。在唐朝最有名的詩仙,其實是白居易。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被後世之人稱作詩仙,他是大唐盛世的最佳代表與體現,他的詩一般以抒情為主,很善於從景色,生活和神話中汲取精美的經典用於創作詩句,所以他的詩句不僅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是讓人體會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是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下了詩文有上千餘首,可謂詩人中的頂尖翹楚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安陸首發李白歌曲《詩仙尋夢》
    「遙望悠悠的長安古都,也未曾仗劍策馬下揚州,只想朗月對影的夜晚,詩仙尋夢碧山遊……」11月8日,在2019』湖北安陸李白文化旅遊節上,安陸市青年歌手吳鵬演唱的李白主題單曲《詩仙尋夢》,感心動耳,盪氣迴腸。
  • 詩仙李白,原來是個道士
    李白之所以成為詩仙,根本因為他是個道士。「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天帝居所白玉京、仙人、長生……這些道教名詞在詩中毫無違和感,整首詩字裡行間透著一股仙氣。詩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正是一名道士。
  • 李白:詩仙之名聞天下
    提到李白,我們立刻會想到「詩仙」,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確,李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人物了,他的詩歌,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至今仍廣為傳誦。
  •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李白號稱詩仙,既然都稱仙了,那麼李白的身上肯定會有一種仙氣,那麼李白的仙氣是如何來的呢?和道教的緊密聯繫李白從小學習道教,從小對道教的信仰,讓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自覺的養成道士那種飄飄然的氣質。
  • 「詩仙」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深度解讀李白不姓李;李白是外國人;李白的出身撲朔迷離,李白的死有好幾種互相矛盾的說法……關於李白,歷史上爭論頗多。大家為什麼對李白如此感興趣?
  • 從詩仙到俠客,《李白之天火燎原》挖掘教科書之外的李白江湖
    李白,這個盛世王朝裡最負盛名的豪邁文俠。 然而,大多數世人只知李白的「詩仙」身份,卻忽略了李白也是位一生仗劍蕩不平的豪邁俠客。9月6日,由騰訊視頻、功業影業、北京卓然影業出品的電影《李白之天火燎原》在騰訊視頻獨播。影片聚焦發生在李白身上的跌宕傳奇,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基於新時代的創新,描繪出一個大唐盛世的氣象輪廓。
  • 天才李白的後代,去哪兒了?
    李白像 唐詩之路之宣城——李白最後的十年(下)
  • 李白憑一首詩換來一個老婆是真的嗎?詩仙李白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三十歲時以詩文知名天下)」。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順長江東下,先到達江陵,拜訪了一位八十高齡的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見,在當時名氣很大。司馬承禎見了李白,對他大為讚賞。李白很高興,回去後就寫了篇《大鵬賦》,把自己比作氣概抱負不凡的大鵬。《大鵬賦》很快傳開,李白的名氣也更大了。
  • 首部《李白》電視劇,陳建斌演詩仙,張譯演詩聖,網友催播了十年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堪稱一部藝術精湛、思想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有震撼力、大氣磅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