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妖貓傳》,《長恨歌》的這些事兒你必須知道

2021-02-13 中國藝術報


《長恨歌》抖包袱了嗎?

肖翹

正在上映的電影《妖貓傳》的主線是:白居易藉助幻術,了解到楊貴妃與唐明皇之間並非只有愛情,特別是馬嵬驛兵變幕後,寫出詩來便是今天見到的《長恨歌》。影片歸結後世傑作難出的原因是,詩人還沒有深刻體會歷史的那一面。

電影《妖貓傳》中的白居易

李白也有三首寫楊貴妃的詩,那便是《清平調詞三首》,詩云「雲想衣裳花想容」「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但《妖貓傳》把在白居易寫《長恨歌》三十年前(此處為戲說,應為約六十三年前)寫就的這首詩定為「假詩」,導演借妖貓口進行強調:李白寫完《清平調詞》才見到了楊貴妃。白居易甚至還說「我寫不出『雲想衣裳花想容』,但你也不能說我的《長恨歌》是假的。」片中白居易對兩首詩發表見解流於意氣,倒顯得導演不好意思說出真假了。其實,相比李白,白居易更推崇杜甫,因為白主張詩歌貫穿古今和採詩觀風的古則,白居易對李白的看法有記載:「李之作才也,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

之所以提到「六十三年前」,因為彼時唐玄宗重視武功而粉飾文治,加上玄宗親信、文壇的領軍人物張說出任宰相後提拔文人,「善用己長,引文儒之士,佐佑王化,當承平歲久,志在粉飾盛時」,一些人因為文學才能就能做到高官。開元時期科舉出身的文士以「掌綸誥」——為皇帝起草奏摺為最高的榮耀和追求。開元二十三年孫逖掌貢舉,「拔李華、蕭穎士、趙驊登上第。逖謂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綸誥。」再如張九齡也是以「踐臺閣,掌綸誥」為做宰相的同義詞。在這種風向下,文士「以聲律為學,多昧古今」「六經則未嘗開卷,三史則同掛壁」。中國古代最正統的學問是經學,說當時文人不學習六經,不遵循歷史,是很嚴厲的批評了。然而自張九齡下臺後,玄宗對大臣與文士的看法發生了變化,懂得了把政事和文學分開,李太白的名句正是玄宗招他入朝後寫就的,不過玄宗給他的工作也僅限於此。

《妖貓傳》白居易角色海報

      如果說《清平調詞》「假」,《長恨歌》是「真」嗎?史學大師陳寅恪認為《長恨歌》這首詩只是唐代兼備眾體的小說中歌詩的部分,詩和文並為一是當時一種小說體裁。宋趙彥衛《雲麓漫鈔》說:「蓋此等文備眾體,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流傳至今的《長恨歌》只負責「詩筆」的部分,詩筆即韻文,也就是說單看它是不完整的。這一篇小說真正的結尾還在陳鴻寫的傳奇《長恨歌傳》。陳鴻是在白居易寫《長恨歌》的當場便完成該傳奇,白居易沒有在《長恨歌》中備載的一切故事,敘述歷史的關鍵細節和邏輯,連同歷史的評論他都交給陳鴻的傳文了。特別是玄宗取楊玄琰女於壽邸、馬嵬驛兵變等事。所以《長恨歌傳》補充了史才、議論和作詩的宗旨、緣故,兩者放在一起才是一部完整的小說。

《長恨歌》不只 「負責美貌如花」。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逐句考證《長恨歌》所言何者是史,何者是從俗的想像,最終證明,除詩人當時未入翰林而無法了解到的事情,《長恨歌》書太真本末詳盡,一定程度上經受住了史的考驗。《長恨歌》詩句多有戲謔意味。戲謔是唐代小說流行的一種新風尚,它並非無端以文為戲,而往往利於作者發揮史才和議論。《長恨歌》雖然沒有諱言事實,但也不是盡顯史才、史筆,因為它不負擔史才功能,而是用詩筆敘事、諷喻、戲謔,故事真正的寫史議論部分還是要看陳鴻作的小說《長恨歌傳》。

唐代貞元、元和間的小說是適合「描寫人生」的,它與今天說的小說不是一個概念,專指一種革新後的兼容並包各文體的新文體,以古文創新表達人情物態世理,俳諧議論,不必求實而能雅俗共賞。讀《長恨歌》不可不看《長恨歌傳》,《長恨歌》與《長恨歌傳》,是與古文運動密切相關的。此二者誕生的時代,藩鎮割據、軍將跋扈,唐德宗想用文學粉飾苟安的政局,所以文章之盛達到唐代之頂峰。應運而生的古文運動,卻推動了唐傳奇小說的發展,因為小說可以寫許多駁雜無實的事情,結果成了古文大家們的試驗場。

《妖貓傳》白居易角色海報

諷諫是唐詩的一大主題,宋代洪邁曾對唐人的自由發出感嘆:「唐人歌詩,其於先世及當時事,直詞詠寄,略無隱避,至宮禁嬖暱,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覆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如白樂天《長恨歌》諷諫諸章,元微之《連昌宮詞》始末,皆為明皇而發。杜子美尤多。此下如張祜賦《連昌宮》等三十篇,大抵詠開元天寶間事,李義山《華清宮》等諸詩亦然。今之詩人不敢爾也。」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遺事成了貞元、元和間文人一個通常練習的題目,還要互相探討改進。

元稹、白居易就是一對才華相仿互相促進的好友,難得他們還有共同的志向。兩人考制舉前共同撰作的《策林·採詩(以補察時政)》寫道:「臣聞聖王酌人之言,補己之過,所以立理本,導化源也。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採詩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之興,日採於下歲獻於上者也。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說明白居易早有採詩匡主之意。遠仿《詩經》,近效杜少陵,而後幾年,白居易懷著這樣的抱負,創作了代表作五十首新樂府,可謂當代之《詩》。

最後回到那個冬天,唐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樂天、陳鴻與王質夫家遊仙遊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這既是寫楊太真遺事的緣故也是作諷喻敘事詩的理由。《長恨歌傳》寫道:「質夫舉酒於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質而言之,傳文說寫這首詩非白居易莫屬。《長恨歌傳》又曰:「世所不聞者,予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今但傳《長恨歌》云爾。」據其所聞,不按史書而另闢蹊徑,這即是在說,《長恨歌》是照所聞實錄。尤為重要的一句「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這才算抖完了包袱。這樣《長恨歌》才齊備前因後果,把《歌》與《傳》先後來看意涵愈加豐富。

為反襯《長恨歌》之經典意義,《妖貓傳》把《清平調詞》的詩句和創作過程拿來對比,影片最後白居易放下了對歷史政治名利權勢的「我執」,完成了《長恨歌》。實際的情況則是由於文體的緣故,《長恨歌》本身沒有太多的歷史評論包袱,它是意義不完整的言情敘事詩。同時白居易潤色記史的志向是清晰的。《清平調詞》雖然也極浪漫地流傳下來,卻成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很難抹掉的一個黑點。

《妖貓傳》白居易角色海報

相關焦點

  • | 影視 | 《妖貓傳》:花想衣裳雲想容,我卻想讀《長恨歌》
    為什麼去看《妖貓傳》,猶豫了很久,看了很多評論。貌似很好看,但是還是有一點糾結。
  • 妖貓傳| 讓人看見不一樣的《長恨歌》
    而看完《妖貓傳》,我不想去深究楊玉環如何死,不對懸疑的劇情有更多解讀,只對通篇的兩首詩印象深刻,一首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一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張狂還在想像之中,而白居易的年少不羈,就在意料之外了。片中以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為主脈!引出安史之亂前後那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 《妖貓傳》裡的楊貴妃:大唐盛世下的傳說,長恨歌背後的悲劇女人
    一開始看《妖貓傳》的時候,老實說,我有點沒看懂,但是不得不說,這部劇的視覺效果很驚豔,值得反覆觀看。看了幾遍後,我終於明白了,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妖貓復仇的故事,其實卻表達了劇中三位不同男性角色對楊貴妃的愛,以前表達方式,以發起我們的深思。
  • 從《妖貓傳》到《長恨歌》,解析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導語:2017年,陳凱歌導演作品《妖貓傳》上映,電影以詩人白樂天追尋長安城妖貓真相為主線,引出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描繪了一段壯闊的盛唐史詩。《妖貓傳》就是以白居易寫下《長恨歌》為背景,展現了發生在長安城、馬嵬驛的一系列故事,場景宏大,色彩鮮明,人物扮相也很具特色,尤其是演員張榕容飾演的楊貴妃,極盡雍容華麗,十分吸引眼球。
  • 《妖貓傳》:年少不懂陳凱歌,看懂已是摽梅之年
    曾經年少審美延遲,我沒有看懂《無極》,於是跟風加入了群嘲《一個饅頭引發血案》的大軍,隨著歲月流逝,我也已入摽梅之年,直到了今日看了他的《妖貓傳》
  • 《妖貓傳》證明《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拍的
    白居易在《長恨歌》的名句,都能在《妖貓傳》中找到對應,「春寒賜浴華清池……玉樓宴罷醉和春」。說的,也是這個大唐。大唐,是盛豔的大唐。張藝謀的拍法,是千軍萬馬,陳凱歌的拍法,是雕梁畫棟。 楊貴妃生死之謎 原來竟藏在一部《長恨歌》裡但陳凱歌的軟肋,從來不是影像,而是故事。《無極》之敗,也敗在故事。陳凱歌要把輸掉的大師氣象贏回來,還是要贏一個故事。《長恨歌》講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妖貓傳》說的卻是楊貴妃的生死之謎。
  • 《妖貓傳》細思極恐!前後呼應!這樣的上下闋關係你看懂了嗎?
    然後妖貓的夥伴跟他說,都散了吧,當個吃瓜群眾就好,你看我都賣瓜了,你要瓜嗎?整體而言,《妖貓傳》是一部誰都能看得明白,但還是需要聯繫起時代背景和導演風格,深度解讀內涵的作品。作為一部期待了近一年的作品,沒有讓我失望,且值得細細品讀。看了首映,所以這幾天一直在準備這篇文章,文章會很長很長,本想分開發布但考慮到那樣對讀者不太友好,所以乾脆一塊全發出來,一篇文章一網打盡。
  • 妖貓傳,非常美!
    在《妖貓傳》裡面,除了空海,白居易、唐玄宗、楊貴妃、李白、高力士、日本遣唐使晁恆等等,諸多歷史真實人物紛紛登場。而原小說裡,涉及的真實人物還要更多。基於這些真實歷史人物,故事卻又是完全編的。看過《妖貓傳》之後,我覺得是可以接受她這版楊貴妃的。首先,她確實很美,尤其在影像上還稍微對她做了些處理,會比劇照的形象略虛化,也更美。尤其是,你要理解陳凱歌在選角上的用心良苦,張榕容來演楊貴妃,除了長得漂亮,還有個原因,就是人家是中法混血。陳凱歌也是藉機呼應楊貴妃的的身份傳說,因為一直有傳聞,她是有胡人血統的。這樣的選角也對應了這一點。
  • 《妖貓傳》:真相與謊言交織的世界,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你心中也一定有一部小說值得被改編。《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頗負盛名的小說《沙門空海》。拍攝期間,夢枕貘曾去襄陽探班《妖貓傳》劇組,一下車,他就淚流滿面——陳凱歌導演復原的書中大唐能呈現在他眼前,作為一個以文字構建夢想世界的作家來說,何其有幸。
  • 妖貓傳影評 | 放下執念,與現實和解
    但又一次,成本大製作的片子,票房卻並不理想。《妖貓傳》的票房只有5.26億。作為對比,晚一周上映的前任三的票房為19.26億,但製作成本僅為三千萬,完全碾壓陳凱歌的大製作。從這個意義上,妖貓傳在商業上並不成功。2 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 妖貓傳,太可惜了
    所以《妖貓傳》應該是一部複雜的作品,就像陳凱歌導演本人一樣。 在陳凱歌上一部作品《道士下山》就有悟道的主題,《妖貓傳》則變成了來大唐求學「無上密法」的僧人空海和正在創作《長恨歌》的白居易。 苦心孤詣《長恨歌》的白居易,幾乎就是陳凱歌本人的影射了。 在調查貴妃之死的過程中,白居易產生了動搖。
  • 《妖貓傳》評分挺高的|影向標
    《妖貓傳》再現了《霸王別姬》裡熾烈真摯甚至劍走偏鋒式的常人無法理喻的極致情感,這讓我們真切地看到陳凱歌仍是那個憂慮深重愛憎分明的知識分子,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最不可忽視的作者之一,這一次,必須向他致敬。 從《無極》到《妖貓傳》,轉眼就過去了五分之一個甲子。陳凱歌對國產奇幻類型電影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可是很多觀眾還沒有尋回自己那顆原本可以看懂「寓言電影」的心靈,或者漸漸喪失了看懂寓言的初心。「寓言電影」常常利用"不合常理"的故事表達"顛撲不破"的簡單道理。
  • 《妖貓傳》,好看!
    《妖貓傳》,好看!是字面意義上的好看!人美衣美畫面美。畫面、視覺沒得挑,儘管故事不算完美,但絕對值得一看。目前豆瓣7.1分,有人讚嘆它是盛世華章,也有人感嘆它劇情不明所以。不過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再有《霸王別姬》,好在有了《妖貓傳》,這部電影不完美,但是值得尊敬。
  • 妖貓傳:「文人儒者」陳凱歌的文質彬彬與文化自信
    遙想當年,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陳凱歌曾埋下《無極》要十年之後才能看懂的預言,十年過去,依舊沒有琴瑟和鳴者現身,陳凱歌只好來部《妖貓傳》療補。《妖貓傳》的極樂宴上,李隆基讓楊玉環成為時代的焦點,萬國來朝,甚至令阿倍仲麻呂也神魂顛倒,冒著聖怒掉腦袋的危險也想表白一番,然而這些個熱鬧並說明不了愛情,只能說是一場盛世之秀,一個靠秀來烘託的美人故事,不禁讓人懷疑這個幕後BOSS
  • 詭麗的《妖貓傳》要被翻拍成電視劇了!
    《妖貓傳》是陳凱歌近年來最好的一部作品,敘事脈絡清晰,人物形象豐滿,內涵表述簡潔。大唐恢弘壯觀的場景,被他拍攝的美輪美奐,空海、白居易、白龍、丹龍、楊貴妃這五個人的故事有始有終,串起一場大唐幻夢。白居易終於定稿長恨歌,他終於明白故事雖是假的,情是真的,他的長恨歌,讓貴妃永遠地活在這世間。恢弘的大唐,深沉隱喻的主題,以及哀婉動人的故事,這部《妖貓傳》盡得陳凱歌電影的精髓。如果要拍電視劇,會是什麼風格?
  • 《妖貓傳》影評|資本家在一起聊藝術,藝術家在一起談資本!
    假期陪老秦去西安轉了一圈,在華清池剛好遇見一隻眼放綠光的黑貓,像極了《妖貓傳》裡的那隻貓。於是回家趕緊又看了一遍《妖貓傳》,今天就把之前寫的一篇影評分享給大家。《妖貓傳》的票房只有5.26億。作為對比,晚一周上映的前任三的票房為19.26億,但製作成本僅為三千萬,完全碾壓陳凱歌的大製作。從這個意義上,妖貓傳在商業上並不成功。
  • 我的影評作業 | 《妖貓傳》
    《妖貓傳》是根據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的奇幻劇。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 。該片以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為首,引出了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故事背後也包含了盛唐時期一段奇幻的悽美史詩。
  • 《妖貓傳》:極樂與解脫之道
    終於看了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每次陳導的作品一出,評論都是好壞參半,但這也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妖貓傳》通過一隻妖貓、一個日本和尚、一首白居易的《長恨歌》,帶我們走進盛唐的夢幻時代,破解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千古愛情之謎。
  • 看《妖貓傳》之前,你需要知道什麼是「大唐夢」
    陳凱歌為《妖貓傳》籌備了六年。對於他來說,這不僅是拍一部電影,更是一場再現大唐盛世的奇幻之旅 。《妖貓傳》的原著為日本知名的奇幻小說作者夢枕貘的《沙門空海·大唐鬼宴》:一隻會說話的貓最先挑起了事端,結果皇帝、詩人、僧人和世人都卷了一場發生在幾十年前的「公案」裡——楊貴妃到底怎麼死的?
  • 《妖貓傳》影評:愛情的故事裡,沒有真相
    影評:愛情的故事裡,沒有真相文 | 夢惜仙我原以為《妖貓傳》講的是一個降妖除魔的故事,即使帶有愛情故事在裡面,主要情節也應該是抓妖怪。事實上,我看完之後才知道這是一部徹底的愛情片,「妖貓」只不過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這個愛情故事裡的女主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楊貴妃,只不過故事並不單單是我們通常所了解的與唐玄宗的故事,而是一個原本歷史上就充滿了疑點、而這些疑點由人們想像出來的故事。關於楊貴妃的死,史書上記載是被白綾賜死於馬嵬坡,但有民間傳說死於佛堂、亂軍等,甚至有傳說楊貴妃沒有死,而是隱姓埋名去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