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爾·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1886-1982)是位相當長壽的演奏家,而正如他源源不絕的活力,這位堪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蕭邦詮釋者確實是維持了八十多年的演奏生涯。魯賓斯坦在13歲時就和柏林愛樂合作莫扎特第23號鋼琴協奏曲及聖桑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很有趣的是,他卻一直等到39歲時才開始錄音,此外,他還親自寫了一部長達千頁的自傳,這都是和其他演奏家迥然不同之處。
魯賓斯坦是波蘭猶太商之子,三歲開始學琴,四歲登臺演奏,十歲的時候,經由小提琴大師姚阿幸的介紹,師事於柏林的名教授巴爾託。然而在1904年,當時魯賓斯坦17歲,因感受到老師巴爾託有討厭猶太人的跡象,而離開了他,1905年,魯賓斯坦在巴黎演奏,聖桑預言他必成為偉大的鋼琴家。
魯賓斯坦擁有極佳的音樂天分,這是連他自己都不否認的,但是擁有鋼琴天才的魯賓斯坦在年少時也曾擁有荒唐歲月,他曾經在一次訪問中說:「年輕時,我是個懶惰的人,我覺得人生中有些事情比練琴更加重要,那就是美食、好雪茄、好酒及女人。」
1932年,魯賓斯坦四十五歲,他和當時波蘭交響樂團指揮密爾納斯的女兒安妮葉拉結婚,這位舉世聞名的風流才子終於安定了下來,而也正在此刻,感受到家庭壓力的魯賓斯坦開始了另一段自我追尋。他立誓為了愛妻和孩子,必須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鋼琴家,所以他帶著家人,隱居到法國東南方的山中小屋,每天晚上借著燭光,在馬廄中拼命苦練彈琴,三年之後,再度復出的魯賓斯坦儼然已具備了鋼琴巨匠之風,1936年重臨其屢屢遭到挫敗的美國,終於獲得了肯定,正式跨入世界大鋼琴家的境界,並且在1946年入籍美國。
步入巔峰的魯賓斯坦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將演出重心由歐洲轉移到了美國。1941年,他和小提琴家海菲茨,大提琴家富爾曼組成了鋼琴三重奏團,灌錄了貝多芬、舒伯特及勃拉姆斯的鋼琴三重奏曲,這個搭檔,被稱為「百萬三重奏」,或卡薩爾斯「黃金三重奏團在世」,可惜的是,第二年富爾曼就客死美國,三重奏團只得暫時停止演出或錄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皮亞蒂戈爾斯基繼續擔任大提琴的部份,繼續進行錄音,維持了「百萬三重奏」的美譽。這樣的團體之所以令人欽佩,並不是因為組織成員都是當代演奏大師,而是這三位大師都能摒棄自己的成見,百忙中抽空練習,在經過彼此溝通後,演奏裡掩飾了自己的光芒與個人特色,力求整體表現的完美。也許,此刻他們所表達的已不只是彼此間的默契,而是對作品更高境界的見解了。
1966年,魯賓斯坦已八十歲,雖然體力稍有衰退,但他仍然活躍於樂壇,並且努力提攜後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提琴家謝霖了。魯賓斯坦非常喜歡接近年輕人,他甚至常常邀請一些年輕且不知名的音樂家到他的旅館中會面,和他們閒話家常,這樣的舉動往往令那些受邀者受寵若驚,並且對這位從不擺架子的大鋼琴家更加欽佩不已。
魯賓斯坦的生年一直是個謎,有人說是1886,也有人說是1887,但這兩種說法都是出自於魯賓斯坦的口中,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從而我們卻知道,這位舉世聞名的大鋼琴家對於自己的出生年份竟也不太肯定。我們這裡採用的是1886年,特此聲明,以免造成讀者困擾。
魯賓斯坦在少年的時候就早已經散發出天才的光芒,而且,當他還在柏林學習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有一次,魯賓斯坦前往音樂廳欣賞當時的鋼琴大師達貝爾的演奏會,音樂會結束之後,他的朋友就把魯賓斯坦帶到達貝爾的面前,並且介紹說:「這是少年魯賓斯坦!」達貝爾聽了就半開玩笑的說:「你是說他的名字,還是指他的天分呢?」結果魯賓斯坦的朋友就說:「兩者都是!」達貝爾有點驚訝,就要求魯賓斯坦當場證明給他看看。於是他們一起走上舞臺,魯賓斯坦就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狂想曲。當他開始彈奏的時候,一些原本已經要離開音樂廳的觀眾又紛紛坐了下來,等到魯賓斯坦演奏完畢,更是報以熱烈的掌聲,而達貝爾呢,更是緊緊的抱著魯賓斯坦說:「沒錯,你的確就是天才魯賓斯坦!」
魯賓斯坦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勃拉姆斯的作品,他甚至於會賒帳去買勃拉姆斯的許多樂譜回家練習,而魯賓斯坦的周圍也有一些曾經與勃拉姆斯有過密切關係的長者,其中,對魯賓斯坦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勃拉姆斯的好朋友——小提琴家姚阿幸了。提到魯賓斯坦與姚阿幸的認識過程,就必須回到魯賓斯坦的幼年時期。魯賓斯坦出生在波蘭的一個猶太家庭,而且他還是這個家庭的七個孩子當中的老小。據說,魯賓斯坦在嬰兒時期,如果聽到哥哥姐姐們練琴時所彈錯的音,就會有非常激烈的反應!當然,魯賓斯坦在音樂上的天分也逐漸顯露出來了,他還對鋼琴的聲音特別情有獨鍾。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叔叔發現了魯賓斯坦過人的才華,於是,就把當時才三歲半的魯賓斯坦帶到了柏林皇家音樂院院長姚阿幸的面前。但是,姚阿幸一向不輕信真的有天才兒童的存在,所以,他開始像醫生檢查病人一樣徹底檢驗魯賓斯坦。最後,姚阿幸非常滿意,並告訴魯賓斯坦的媽媽說:「這個孩子可以成為偉大的音樂家,不過不要強迫他,等到時機到了,再把他帶來我這兒。」
於是,過了幾年,魯賓斯坦在學習了一些基本的音樂課程之後,再一次來到柏林拜訪姚阿幸,這一次,姚阿幸慷慨擔負起教育魯賓斯坦的重責大任,他不但為他安排鋼琴老師,更說服他自己的朋友一起出錢,籌募魯賓斯坦的教育經費。能夠有名師指導,而且又有姚阿幸的親自監督,魯賓斯坦的音樂天分很快就發揮出來了。
13歲的魯賓斯坦曾經在聖桑的面前演奏了聖桑所寫的鋼琴協奏曲,當聖桑聽完之後,驚訝地稱讚魯賓斯坦是他所見過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而且聖桑還說他可以預期魯賓斯坦將會擁有一個輝煌的演奏事業。不過,雖然魯賓斯坦在十幾歲的少年時期,就開始接受眾人不斷的讚美,但是,當他在1906年應一家鋼琴公司的邀請,前往美國演出的時候,卻意外的遭受到樂評家們嚴厲的批評。這些樂評家們批評魯賓斯坦的演奏雖然擁有卓越的才華,但是卻都只是表現在他的手指技巧上,而且,他們認為魯賓斯坦的演奏充滿了年輕人的華麗和誇張,以及激動煽情的音樂語言。
這些毫不留情的評論是一向只接受讚美的魯賓斯坦所不曾遇過的,而魯賓斯坦也開始感覺到自己似乎只是按著天生的直覺反應在演奏音樂,他逐漸的反省自己,卻也因此步入了人生中一段非常苦澀的日子。這段時間裡面,也因為魯賓斯坦的不善理財,他的生活也越來越貧困,甚至積欠了許多的債務,常常他在白天裡總是陷入絕望當中,只有在晚上睡著時候的夢裡,才能扮演著擁有權勢而且幸福快樂的人物。終於魯賓斯坦想要放棄任何的希望,因為他覺得他的人生已經走到了谷底,甚至絕望的想要以懸梁自盡的方法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於是在一個悲慘的下午,魯賓斯坦用一條腰帶,打算把自己吊起來,不過,當他爬到椅子上把自己吊起來,然後再踢開椅子的同時,那一條腰帶卻突然斷裂了,魯賓斯坦整個人就摔到了地板上,而他的情緒也受到很大的震撼,立刻痛哭失聲,最後,魯賓斯坦爬到鋼琴椅子上,開始用音樂傾訴他所有的痛苦,而借著音樂,魯賓斯坦的情緒也漸漸的平靜了。之後,當魯賓斯坦走出屋外,突然,有一種奇異的感覺籠罩了他,因為他感覺到他可以用一種嶄新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一切的事物,人生似乎也變得美麗而且值得活下去了!這個轉變對魯賓斯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他後來的生命當中,魯賓斯坦總是不斷的鼓勵自己,無論在順境或是逆境,都要無條件的珍愛自己的生命並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BMG推出鋼琴家魯賓斯坦的錄音全集,又從全集中抽選最具代表性的片段輯成一張精華CD,仰慕這位偉大鋼琴家的樂迷與發燒友可從中欣賞到大師的驕人琴聲。魯賓斯坦的錄音生涯長達半個世紀,但黃金時期卻是六十年代,製作全集和此精選集的BMG大員系懂得Hi-Fi和注重聲音質素之人,碟中鋼琴聲大都通透鏗鏘,有極高傳真度。
——《CD/DVD聖經》
魯賓斯坦藉由唱片把他推至音樂偶像的地位。他的詮釋帶著高貴的氣質與男性特有的浪漫,無論是演奏蕭邦還是莫扎特、貝多芬,魯賓斯坦都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演繹得輕鬆自如,把蕭邦的浪漫與貴族氣質,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意境表現得酣暢淋漓。那種器宇軒昂的風格讓人感覺他的演繹是最佳演奏,無人能及。
本輯是魯賓斯坦1928-1976年期間發行的唱片的精選輯,一共收錄11首作品,包括蕭邦的《F大調夜曲》,舒曼的《預言鳥》以及舒伯特的《降B大調三重奏》第四樂章等經典曲目。時長達8分鐘多的舒伯特《降B大調三重奏》第四樂章尤其珍貴,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別由魯賓斯坦、海菲茨及富爾曼三位大師擔綱,三位大師「兵戈相見」,「百萬三重奏」的美名由此得以見證。
還想聽哪位音樂家的作品?
到後臺告訴給小編~
儘量滿足你!
文字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圖片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 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古典音樂,請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