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豪橫?還是另有所圖?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世宗背後的考量

2021-12-23 半顆糖甜透心


一直以來,韓國都是我國眾多鄰國中,存在感最足的國家之一,當然這不僅是因為韓劇與韓國綜藝在我國十分的暢銷,更是因為韓國和我國歷史上關係匪淺,所以我國民眾對韓國的一些新聞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而在2012年7月1日,韓國做出了一件讓常人無法理解的事,那就是將國家的行政首都遷往從首爾遷往到了世宗。

要知道當時的世宗不過建成才5年罷了,不僅基礎差,而且面積還遠比首爾要小。我們反觀首爾,它幾乎是整個韓國最為重要的地區,韓國所有的大型企業都在首爾,毫無疑問是經濟、政治重心。

因此,很多人都很好奇韓國為何這樣做呢?是因為過於豪橫嗎?畢竟韓國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達,在上世紀就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了,它完全是有這個資本,也有這個底氣去重新構造一個行政首都。


但這樣做我們先不說麻煩,退一萬步講,這也會引起韓國諸多核心企業的不滿。

畢竟原本行政首都在首爾,企業們可以很好的享受一些政策一手的扶持。但行政中心遷移,勢必也會引起國家重心的轉移,這對於首爾的諸多企業家來講是一個重大打擊。

韓國政府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所以它仍舊要遷都的後面必定是另有隱情。

那隱情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韓國首爾在政治主導下的經濟發展太過於畸形了。

我們都清楚,韓國開始走向正軌是在樸正熙時期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正是經過他大刀闊斧的改革後,韓國才創造了「寧漢奇蹟」,經濟成為當時的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而要知道在樸正熙之前的李承晚時期,韓國的經濟甚至不如朝鮮的一半,人均收入不足一百美元。


從這前後的表現,我們足以看出韓國的改革作用有多高效。

那它到底是如何改革的呢?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動用政治手段,比如關稅政策,或者貿易保護之類的福利政策,全力扶植在首爾的本民族企業,給予它們足夠多的優惠。畢竟首爾是首都,離得近,資源好投放,更好扶持一些。

我們如今赫赫有名的三星、浦項鋼鐵等集團,其實都是借著這個政治扶持而興起的。

這些大型集團的興起,很好的起到了集聚效益,拉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而又加上一直有政治的主導扶持,首爾經濟越來越發達的同時,人口也越來越多了。據統計,首爾如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500多萬,佔據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首爾的人數一直在不斷攀升。因此,在如今首爾經濟發達的背後,隱藏著諸多社會問題——比如境內人地矛盾越來越尖銳,物價昂貴,交通擁擠等,這些問題若一直不根治,任由其持續發酵,自此必將會導致首爾城市犯罪率劇增。

—因此,政府想盡辦法為首爾分擔一些負擔是目前的燃眉之急。而韓國政府也明確表態了,要在2020年與2030年,分別對世宗增加至30萬人和50萬人,以此來減輕首爾的負擔。

當然了,這也只是遷都世宗深層因素中,最為迫切的一個,也是首爾內部的問題。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是屬於首爾以外地區的問題。


韓國雖然發達,但在政治主導下的經濟發展規模是極其畸形的,比如首爾就佔據了全國GDP的21%,可想而知首爾以外的其他地方與首爾相比有多大的差距。

長久以往下去,也會導致首爾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民眾心理極度不平衡。他們因首爾人口飽和,在前往首爾無果後,會將這一切遷怒於政府,造成舉國上下社會動蕩也是說不定的。畢竟在樸槿惠時期,就有上千萬人參與反對樸槿惠的集會,而口號就是反對這種地域的不公平性。

而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則是韓國政府考慮的更加深遠的。

我們前頭有提及,韓國是政治主導下的經濟模式,而這種模式其實還會造成一個弊端,那就是官商勾結——

財團會給一些好處給韓國官員,讓他們再借著便利,給予自己更多的一些優惠與扶持,這種扶持有時候甚至會是幫助財團進行惡性競爭,打壓其他小企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在韓國境內不減反增,越來越嚴重,韓國民眾對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深惡痛絕。所以長遠來看,韓國政府打壓財團壟斷是勢在必行了。

那如何根治財團問題呢?自然得從源頭上下手了。財團問題的起源,在於早前政府對於他們的扶持。而解決辦法毫無疑問就是要變著法子去減少對他們的扶持,而把行政中心給遷移出去就是如今最好的辦法。

——這

樣勢必會帶動一些中小企業的崛起與發展,打破原有財團的壟斷趨勢,從而遏制住首爾財團勢力的逐漸攀升;當然了,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促進公平公正,更好的讓市場去調配資源,促進韓國經濟合理發展,而不是繼續畸形發展。


因此,遷都對韓國政府來講完全是利大於弊。畢竟不僅限制財團了,還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合理發展。

看到這裡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奇怪,將行政首都遷走是完完全全觸動了財團們的既得利益啊,為何他們最終會鬆口呢?

這其中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呢,這個遷都並不是韓國政府搞的突然襲擊,而是有一個長遠的計劃。

遷都計劃早在2002年就已經提出來了,當時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就明確表態要新建行政首都,而在次年韓國國會也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韓國中部地區。


也就是說,國家給了財團們一個緩衝時期,讓他們去接受現實。

再說了,這個計劃一直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期待,這些財團們都看在眼裡,他們深知遷都形勢是不可逆轉的。

因此,他們到最後也不得不同意。

當然了,財團們能夠同意,也是有政府的妥協在裡面。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韓國遷都世宗,是因為世宗離首爾很近,遷移起來成本低,難度小。沒錯,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很顯然並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世宗離韓國近這是它最大的優勢不假。但離得近,並不是只有單純的遷移成本低這一個好處。對於首爾的財團來說,若是一定要遷都,世宗一直就是最佳的選址。


我們都應該清楚,大企業會有集聚效益,但它同時也具備輻射功能。越離的近,受其輻射影響越大。而財團之於世宗就是這麼一個理。雖然遷都,會帶動一些小企業開始崛起,影響到自身。但很顯然,財團在某些方面的影響力並不會因此而削減,只是從以前影響力最大,成為如今影響力較大的企業罷了。

換句話說,他們是從賺大錢,到少賺一些。

總之,他們依舊是賺,並沒有什麼虧損。

說到最後,來做個精要的總結。

——韓國遷都世宗這一舉措,其實就是韓國政府與財團之間的一個妥協,在長時間的博弈之下,雙方都最終選擇了退讓了一步。韓國確實達到了削減財團壟斷地位的目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想要完全實現均衡,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世宗的繁華跟首爾無法比,韓國卻為何,堅持將行政首都遷往該地?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毛毛娜「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今年的9月14日,隨著韓國遷都計劃的啟動,韓國政府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開始『大搬家』,興師動眾遷往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韓國也由此開啟『一國兩都』時代。
  • 韓國的行政首都為什麼不是首爾?
    ▲首爾街景。它是全國第一大都市,也是世界級的特大城市這個行政首都就是位於韓國中部地區的世宗特別自治市。從2003年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到2007年開工建都,最後是2012年起包括9部2處2廳的韓國主要國家機關和立法機關依次遷至此地。世宗新首都的計劃,經歷了不斷的磋商和協調,前後跨越了幾個總統任期,其間也存在不少曲折、認可和爭議。
  • 韓國的行政首都為什麼不是首爾?遷都背後有什麼顧慮?
    ▲紅色區域就是世宗特別自治市的位置,它也是韓國唯一一個特別自治市無論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作為政治中心的管理經驗,亦或是對於整個國家而言的經濟發展楷模作用,首爾都要比這個新晉沒多久的世宗市強勢得多。可即便是這樣,首爾的行政地位,依然被世宗給削弱了。
  • 案例 韓國行政中心遷移
    為了緩解首爾的「大城市病」,推動區域均衡發展,以及基於軍事和政治的考慮,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韓國中部地區(後來具體設在世宗特別自治市,以下簡稱為「世宗市」)。 按照計劃,將有36個中央政府機構於2012年9月至2014年底間遷往世宗市,總理室作為首個政府部門已於2012年9月遷入,由此韓國行政中心遷移拉開帷幕。
  • 韓國的新建行政「首都」——世宗市的雙城故事(老城篇)
    前些年,韓國曾有過是否要遷都的爭論。韓國五千萬人口中的一半左右集中在首都圈(首爾977萬+仁川295萬+京畿道1308萬),這造成了交通、環境和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加之首爾離朝鮮過近,也有安保上的疑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盧武鉉政府時期提出遷都中部的計劃。由於政黨頻繁輪替和其他種種原因,截至目前韓國的首都依然是首爾。
  • 韓國紀行(4): 行政新「首都」——世宗市的雙城故事(老城篇)
    韓國五千萬人口中的一半左右集中在首都圈(首爾977萬+仁川295萬+京畿道1308萬),這造成了交通、環境和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加之首爾離朝鮮過近,也有安保上的疑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盧武鉉政府時期提出遷都中部的計劃。由於政黨頻繁輪替和其他種種原因,截至目前韓國的首都依然是首爾。但在這十幾年的紛紛擾擾中,一座嶄新的城市卻實打實地忠清道的荒野中悄然顯出了雛形。
  • 首爾距邊境那麼近,韓國為什麼不遷都?
    首爾是韓國的首都,但從地理位置上說,首爾距離北方邊境太近了。鑑於長久以來南北雙方劍拔弩張的形勢,韓國朝野上下始終有一種隱隱的安全憂慮。
  • 韓國首都在哪裡?
    韓國2002年當選的總統盧武鉉在競選時提出將首都遷出首爾的口號,而當選後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遷都進程。在他主持下推出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提出了遷都的具體步驟和新首都的規劃。根據特別法,新行政首都將建在韓國腹地忠清南道和忠清北道一帶,規模不大,人口控制在 50萬人,搬遷投資總額預計為 380 億美元。
  • 盧武鉉曾提議遷都首爾到世宗,為何不成功?美國:不可能完成創舉
    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韓國境內曾經發生的一件大事——韓國遷都,在2002年的時候,盧武鉉競職韓國總統時,曾經提出過把韓國首都從首爾遷往南部的城市世宗。原因就是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首爾距離朝韓三八線邊境太近了,兩個地區相距只有40公裡左右,在對方的火炮射程之內,換句話說,一旦朝韓開戰,那麼首爾將瞬間成為戰場。
  • 漢城改為首爾,韓國為何只要求中國改變稱謂?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如果在2005年之前,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漢城,但在2005年之後,標準答案則改成了首爾。這是因為我國已經於2005年,正式接受了韓國提出的請求,把韓國首都的漢語名字,從漢城改為了首爾。
  • 韓國首都改名,漢城改叫首爾,為何韓國人只呼籲中國人改稱呼?
    引言如今提到韓國,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尤其前些年韓國影視、明星在全球火熱。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已經成為中國人假期的旅遊勝地,尤其是韓國的首都首爾。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吧,韓國首都之前不叫首爾,叫做漢城。
  • 韓國人為什麼都喜歡住在首爾首都圈
    平時關注韓國的人,對首都圈這個名詞肯定不陌生,它是指包括首爾市、仁川市和京畿道的廣大區域,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       在這裡,就著標題先說說韓國首都圈的兩個數據:     1、據韓國「統計廳」提供的數據,目前韓國的總人口約5182萬人,而首都圈的人口則為2600萬,足足佔了總人口的50%強。
  • 【拍賣徵集篇】韓國世宗夏季拍賣會●首爾再續
    韓國世宗2016夏季拍賣會火熱徵集
  • 韓國提出遷都數十年了,為何一直沒能完成遷都?
    而另一種更為直接:遷都,將國家首都遷移到其他地區,這也是韓國治理首爾時的選擇。遷都能夠轉移國家經濟政治中心,有效緩解舊都的城市問題,並且推動新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達到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21世紀初韓國就已經有了遷都的考慮,韓國國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韓國遷都提供法律保障。此外,韓國進行遷都也考慮到了首都的安全問題。首爾位於朝鮮半島的中部,漢江穿城而過,距離三八線只有40千米。
  • 東亞五國首都地勢圖:北京,東京,首爾,烏蘭巴託和平壤
    東亞是一個大的地理區域,它包括亞洲東部的中國,日本,韓國,朝鮮以及蒙古五個國家,總面積為1250萬平方公裡(當然中國的面積是最大的)。這五個國家中,韓國和日本是發達國家(亞洲的發達國家一共有四個,其他兩個是新加坡和以色列)。
  • 印度尼西亞為何計劃將首都從爪哇島遷往加裡曼丹島?
    上世紀50年代,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曾提出將首都遷往中加裡曼丹的帕朗卡拉亞。此後5任總統雖對此有所討論,但是一直未採取遷都行動。直到佐科總統上任以後,關於印尼遷都的議題才被提上議事日程。去年8月16日,印尼總統佐科正式提議,將從人口擁擠的雅加達遷都至加裡曼丹島(婆羅洲)。但是,具體遷到加裡曼丹島的什麼位置,還沒有正式確定,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 世宗大王有什麼功績,為何在韓國備受推崇?
    這位世宗大王,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卻是韓國人最敬仰的歷史人物之一,在韓國地位尊崇。韓國人對世宗的敬仰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如韓國人尊其為「海東堯舜」,將其比作中國堯舜一般的人物。還有韓國專門打造的行政首都,也被冠以世宗之名,稱為世宗特別市。此外,韓國還有世宗大學,世宗號驅逐艦,以及一系列世宗雕像,還把世宗的頭像印在了一萬元鈔票上。韓國人的這些做法,都彰顯了他們對世宗大王的敬仰和推崇。那麼世宗大王究竟有什麼功績,為何在韓國備受推崇呢?
  • 韓國首爾的國家廣場,面積太小了,規模氣勢比天安門廣場差太遠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都有廣場,北京有世界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那氣勢世界上沒有一個廣場能與之相比。我國鄰國韓國的首爾也有一個廣場,叫做光化門廣場,北京有天安門,首爾有光化門,它在首爾的地位跟天安門在北京的地位是一樣的,去首爾的遊客很多都會來這裡看看。
  • 韓國月薪12000包吃住、小費另計、無需經驗
    韓國(Korea),全稱大韓民國(대한민국/大韓民國Daehan Minguk),簡稱韓國(한국/韓國 Hanguk),又稱南韓、南朝鮮。韓國的行政首都是世宗,總統府和國會目前仍在首爾,韓國成為擁有兩個首都的國家。        韓國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領土面積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9。
  • 韓國首都「漢城」為什麼要改名為「首爾」呢?
    (來自百度) 在中國,除了「孔子」和「端午節」之外,另外一個我被經常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韓國首都漢城要改名為首爾?」 中國很多網上的專家和學者「分析」:韓國是為了擺脫漢文化(中國文化)的影響,改名是韓國政府「去漢化」的一個舉措。而且韓國政府只要求中國一個國家改變這一稱謂。 那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以下是我們的首都歷朝歷代叫過的所有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