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北周武帝,堅守嫡長子繼承制,讓北周失去了大一統的機會

2020-12-25 斟北鬥

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長期盛行的一種傳承制度,最早出現於商朝後期,在西周正式確立,此後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嫡長子繼承制在中國一共傳承了大約3000年。該制度的出臺,有利於預防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但是也造成了巨大的問題。因為該制度的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無法保障下一任君主的賢能情況,甚至連痴呆癱瘓之人也能夠登上皇位,直接導致王朝滅亡。

最早因為推行嫡長子繼承制而迅速滅亡的朝代是西晉。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於是嫡長子司馬衷繼位(他的哥哥2歲就夭折了),司馬衷是一個白痴皇帝,結果大權被楊駿、賈南風等操控,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很快西晉就滅亡了。

第二個例子就是南齊。南齊是南朝中最短命的王朝,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守嫡長子繼承制。齊武帝是南齊優秀的帝王,不過他在去世之前培養了蕭長懋為繼承人,可是蕭長懋比自己去世早。之後,齊武帝又立蕭長懋的長子蕭昭業為繼承人。實際上,齊武帝的次子蕭子良才是更好的繼位人選。蕭子良歷任會稽太守、丹陽尹、揚州刺史、司徒等職,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善於招攬人才,身邊有沈約、王融、蕭衍、範雲等才學之士。然而齊武帝堅持要讓蕭昭業繼位,結果自己去世後,南齊就內亂了,10年後徹底滅亡。

南北朝時期的北周也是毀於嫡長子繼承制。北周在武帝宇文邕雄主的治理,最終強大起來。577年,宇文邕統一了北方,距離統一天下只一步之遙。就在這時候,宇文邕在北伐突厥的道路中去世。宇文邕留下了一個強大起來的國家,但是卻為楊堅做了嫁衣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選錯了繼承人。

宇文邕有7個兒子,除了宇文贇(yūn)之外,其他都十分年幼。宇文贇喜歡酗酒,生活糜爛。北周武帝曾「禁醪醴不許至東宮」。由於當時其他兒子尚年幼,所有繼承人的問題被擱置下來了。然而自己卻在滅北齊後第二年就滅亡了,這個皇位也就只能由宇文贇繼承了。實際上,宇文邕的弟弟宇文憲文武全才,「善謀多算略,尤長於撫御,達於任使」,「摧鋒陷陣,為土卒先,群下感悅,鹹為之用」。同時,他也善用人才,《周書》記載「昔張耳、陳餘賓客廝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齊(指宇文憲)之文武僚吏,其後亦多至臺牧。但是宇文邕不想傳位給弟弟。

578年,宇文贇剛剛繼位,馬上就將宇文憲殺死。第二年,又殺害了宗室重臣宇文神舉、宇文孝伯,重用奸臣鄭譯、劉昉等人,於是整日「酣飲過度」,甚至「先搜天下美女,用實後宮,又詔儀同以上女,不許輒嫁」,只準宮人「加粉黛」,「禁天下婦人皆不得施粉黛」。他不斷加重刑法,搞得民不聊生。

他對政務不關係,在上臺第二年就玩起來禪讓的把戲。他將皇位禪讓給了7歲的兒子宇文闡,自己才21歲就當了太上皇。580年,才22歲就病死了。從此,北周的大權也就落入了外戚楊堅手中。隨後楊堅消滅自己的反對勢力,在581年殺幼帝,盡滅宇文氏。北周武帝去世後僅僅才三年,就滅亡了。

有人認為,如果北周武帝能夠再活2年,就能夠一統天下。但是,就算北周武帝能夠多活五年,他也難以保證北周不在下一代就滅亡,因為他沒有選對繼承人。如果宇文邕能夠讓宇文憲繼位,那麼統一天下的就不是隋朝了,而是北周。

相關焦點

  • 北周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和北齊一樣,北周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個割據政權,從公元557年宇文覺廢西魏恭帝建立北周開始,到公元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為止,北周的國祚只有二十多年,期間卻產生了5位皇帝。其中活得最長的是周武帝宇文邕,享年36歲,活得最短的是周靜帝宇文闡,年僅9歲便被楊堅暗害。
  • 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他多活幾年,可能就不會有隋朝了
    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他多活幾年,可能就不會有隋朝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故事。眾所周知,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了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在581年的二月我,北周靜帝將帝位讓位於楊堅,楊堅將國號定位「隋」,並且將首都定在大興城。
  • 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後,他的后妃子女結局如何?
    宇文邕是北周政權奠基者、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為了達到專權的目的,宇文護相繼殺死了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宇文泰第三子)、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泰庶長子)。公元560年,宇文護擁立十七歲的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從兩位哥哥的遭遇上來看,宇文邕坐上皇帝寶座顯然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然而,和他兩位哥哥有所不同的是,宇文邕性格低調、內斂,也很清楚自己面臨的處境。因此在所有事情的處理上,他都唯宇文護馬首是瞻,並擺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 北齊:比北周更強的皇朝,為何最終亡於北周
    中興二年(532年),高歡殺爾朱兆,立孝武帝,女兒高氏則為孝武帝皇后,自此掌握北魏朝廷。永熙三年(534年),不甘心當傀儡皇帝的孝武帝逃往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元善見為帝,北魏自此分裂為東西魏。高歡控制中原,實力強大,多次率兵討伐西魏,企圖一統北方。由於他驕傲輕敵,導致屢次慘敗,未能成功。高歡雖未能消滅西魏,但為以後北齊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 北周武帝宇文邕,本可以一統天下,卻在伐突厥途中英年早逝
    然而在這樣的亂世裡,也有許多璀璨耀目的人物,北魏孝文帝、南朝劉裕、武帝蕭衍……在他們之中,還有一位亂世明君,他勤儉愛民,德才兼備,被認為最有可能終結亂世實現華夏一統,然而卻因為英年早逝錯失時機,他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什麼對佛教如此「憎恨」?其實是有深層次原因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後周世宗柴榮)滅佛事件的主導者之一。宇文邕作為歷史上少有的有為之君,做事從不魯莽,「滅佛」之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現實性的措施。
  • 北周建立者:宇文覺
    這次統一,不僅是南北兩方水土合為一體,而且是歷時三百年的民族大融合的收官之作,真正實現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夷夏的大一統。南北一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從文化形態看,「南學簡約,得其精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南朝就像樹的主幹,保持著中國文化的主幹;北朝猶如樹的枝葉,伸展著中國文化的樹陰。南北一統讓樹幹與枝葉長到了一塊,中華文明的參天大樹得以牢固地樹立起來。
  • 【野傳】那個被命運拋棄的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禰羅突,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四月,被權臣宇文護擁立為帝。先前死去的兩個哥哥都太聰明了,他們勤奮愛民,奮發圖強,在處理政務和國事中無不展現出他們的聰慧才智,但聰明到可以將權利延伸到朝堂中,可以培養自己心腹的時候,那個鐵血的堂兄宇文護,以雷霆之勢徹底的結束他們的性命。
  • 北齊:同北周對峙的皇朝
    中興二年(532年),高歡殺爾朱兆,立孝武帝,女兒高氏則為孝武帝皇后,自此掌握北魏朝廷。永熙三年(534年),不甘心當傀儡皇帝的孝武帝逃往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元善見為帝,北魏自此分裂為東西魏。高歡控制中原,實力強大,多次率兵討伐西魏,企圖一統北方。由於他驕傲輕敵,導致屢次慘敗,未能成功。高歡雖未能消滅西魏,但為以後北齊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 北周是一個怎樣的朝代?這個王朝有幾位皇帝?
    北周是南北朝時期一個重要的國家,它建立於557年,滅亡於581年,雖然只存在了24年,但卻為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下面,讓小編為大家揭秘北周短暫而輝煌的歷史吧。宇文泰奠基北魏末年,皇室衰微,豪傑並起,權臣高歡獨霸朝綱,孝武帝元修不甘心成為傀儡,在534年召集兵馬討伐高歡,慘遭失敗,被迫放棄洛陽,狼狽西逃長安,投奔佔據關中的宇文泰。元修西逃後,高歡改立靜帝元善見為皇帝。元修同樣不甘心成為宇文泰的傀儡,宇文泰於是毒殺元修,改立文帝元寶炬為皇帝。
  • 又帥又棒棒噠的北周皇帝----宇文邕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電視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蘭陵王》的版本,陳曉東扮演的,男二號,喜歡林依晨扮演的楊雪舞。今天小蝶要跟大家講一講歷史上真正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放心,不會破壞了大家在劇裡看到的完美形象,因為歷史上的宇文邕,真的也是個很不錯的男孩紙。
  • 北周故事:宇文家族的逆襲史
    公元534年,一張大牌砸到他頭上,魏孝武帝跑來投靠他,給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這一年他才27歲。人多勢大的高歡自然不服,自己也從北魏皇室裡面抓了一個小孩立為皇帝,至此北魏被一分為二,東面是高歡控制的東魏,西面是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再加上南方的梁朝,中國形成了新的三足鼎立的局勢。此後高歡的兒子高洋廢黜東魏皇帝建立北齊,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則廢黜西魏皇帝建立北周。
  • 北齊第一名將,為韋孝寬所忌,是北周武帝所深憂,非蘭陵王高長恭
    不用說,斛律金當然也是一代名將,史稱其「性敦直,善騎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度遠近」。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斛律光更勝出乃父許多倍。斛律身為將門虎子,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在北齊與北周爭鋒過程中,斛律光不負重望,率兵大敗北周的儀同王敬俊,奪取了北周的絳川、白馬、澮交、翼城等四戍,後來又陣斬北周開府曹回公,驚走北周柏谷城主帥薛禹,進取文侯鎮。北周屢戰不勝,於是結好崛起於漠北的突厥汗國,與突厥共略北齊。
  • 西梁蕭家是北周送給隋朝的大禮包
    西梁是南梁的延續,但西梁的領土有三個州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天和三年到天和五年的時間段裡面劃給蕭巋的。因為北周的歷史是唐朝人編寫的,他們編寫《周書》的時候沒像清朝人編寫《八旗通志》那樣精確到年月日時,唐朝人編寫周書的時候北周已經滅亡了好久了所以他們無法精確到年月日時只能在宗親的列傳裡面大概的說一些歷史事件,我們閱讀《周書》會發現北周的皇后,大臣是好幾個人合用一本列傳 。
  • 鮮為人知的「鴻門宴」,北周宗室陰謀刺殺楊堅,楊堅一個舉動化解
    北周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它和北齊是死對頭,自從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滿高歡總領朝政大權後,宇文泰就接到了他的投靠。俗話說,青龍不壓地頭蛇,雖然元修貴為皇帝,但宇文泰畢竟是有實力的人,在人家地盤還要求人家聽話,這實在是不像話。隨後宇文泰就把元修給殺了。
  • 嫡長子繼承制:想安心繼承皇位,哪有這麼容易?
    所以,皇位的嫡長子繼承制,從字面上簡單理解就是,皇后所生的兒子中,最大的那個繼承皇位。當然,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還定了一些原則:如果嫡長子逝世,則按嫡次子、嫡三子順位;嫡子全部逝世,則從庶子中挑……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之一,本質上還是血緣政治,體現了強烈的等級觀念。
  • 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可見從商朝後期起,王位繼承發展的趨勢是向嫡長子繼承制轉變。 西周王朝承襲了商朝的繼承制,並在此基礎上使嫡長子繼承制確立起來。 那麼,為什麼到周公時會確立起嫡長子繼承制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基於商朝的教 訓。商朝前期王位繼承制度以兄弟相繼為主,然而自中丁以 後,弟子爭相代立,政局十分混亂。相反,商朝後期自康丁以下,四世傳子,王室則比較安定。
  • 北齊和北周雙雄對峙,為什麼最後的勝利者是北周?
    因為北周的「神經病」相對少一點。
  • 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如果生了雙胞胎咋辦?古人的做法很聰明
    從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之後,不管是到了哪一個朝代的時候,男人們都是三妻四妾的,男人們身邊也是圍繞著非常多的花花草草,特別是皇上了,身邊的妃子多到都數不過來了。這時候不得不誇誇古人的智慧了,他們就根據財產的分配專門設立了一套制度,這個制度就是在公元前1600年開始的商朝就建立起來的嫡長子繼承制。這個制度一開始,就直接解決了遺產分配的問題,後來一直到了清朝滅亡,這種制度才開始隨著新憲法的頒布而取消,但是算下時間,這種制度也影響了中國3000多年。
  • 北周權臣:宇文護
    宇文邕更加地聰明,他一直對宇文護言聽計從,但是暗中準備。宇文護也不放心,加快了篡位的腳步,最終宇文護在被宇文邕叫入宮中勸太后不要飲酒的時候被宇文邕以及臣子打死。北周初期權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端莊正直,頗有志氣,跟隨宇文泰徵戰四方,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等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臨終前,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