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約翰尼斯(卡夫卡之友)
一提到布拉格,大部分人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歌手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其實,有兩位名人與布拉格這座神秘浪漫的城市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其中一位便是弗朗茲·卡夫卡,他的出生和主要活躍地都在今捷克境內的布拉格。尼採說:「當我想以另一個字來表達音樂時,我只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另一個字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神秘的布拉格其名來自德語,意思為「門檻」。這主要是因為伏爾塔瓦河在此處流經一個暗礁,水流湍急,就好似越過一個門檻,並把城市分成了兩部分。這座古老的城市有著包括布拉格城堡在內的無數歷史遺產,因而整座城市都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在卡夫卡成長的舊城區內,有許多舊式建築呈塔狀。從城市至高點望去,高低起伏的塔尖,看起來想一座塔的森林。因此,布拉格也享有「百塔之城」的美稱。
夜幕下的布拉格城堡
卡夫卡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布拉格,在他不足41歲的有限生命裡,這位用德語寫作的猶太作家,在布拉格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已經和布拉格融為了一體,他一生的作品也全部是在布拉格環境中創作完成的。卡夫卡作品中的世界幾乎完全脫胎於布拉格,從他所描述的故事細節中卻可以清晰地聽見布拉格跳動的脈搏,但又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落到實處,常常模稜兩可。
「一分鐘之屋」:藝術的薰陶
1883年7月3日,弗蘭茲・卡夫卡在布拉格老城廣場旁的一棟樓房裡出生了。此後,雖然他們幾次搬家,但都離他的出生地都不遠。這好像有種宿命的味道。卡夫卡曾對他的希伯來語老師說:「這是我的中學,我們對面的那邊的建築是大學,左邊再過去一點兒,是我的辦公室。我一輩子都局限在這小圈圈裡。」
卡夫卡出生後的第一次搬家的目的地是位於舊城區市政廳旁的「一分鐘之屋」,其名取自「距市政廳只有一分鐘路程」之意。他在這兒度過了七年兒時時光。這座風格獨特的樓房外牆繪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壁畫,並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表現得栩栩如生。卡夫卡作品中那些瘋狂的獨特的想像,或許也曾經從這些壁畫中得到過靈感吧!
「一分鐘之屋」
黃金小巷22號:「為了寫作我想要孤獨」
黃金小巷22號是卡夫卡的故居,也是卡夫卡作品的誕生地,是他的妹妹為他租下的。黃金巷原來是為王公貴族打造金飾的鍊金工匠居住的地方,因而得名「黃金小巷」。
作為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黃金小巷也是布拉格最具有詩情畫意的小巷。這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地方位於城堡區的東北角,用石板鋪砌的小道狹窄而曲折,兩旁色彩繽紛的房舍小巧玲瓏,比鄰而立。來此遊玩的旅客往往要低著頭才能走進屋內。而身高1.82米的卡夫卡,如果站直了,這座小屋留給頭頂的空間也就不多了。
這座卡夫卡的故居,有一間正式的房間,再加一間狹小的廚房,十分簡陋。但卡夫卡卻十分心滿意足,這個僻靜的地方恰恰符合他的要求。他曾說,「為了寫作我想要孤獨」。這間22號房能滿足他的也就是這種孤獨了。他的表現主義小說《城堡》中的K先生——一個卑微的土地測量員,在奔波徘徊中精疲力盡時發出的感慨,也正是卡夫卡租住黃金小巷22號的內心感受。卡夫卡搬來時應該是1916年的年初,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步出住處的門,便踏上了寂靜的街道路面上的積雪」,又說「今天它完全地適合於我了。包括:門前那美麗的上坡路,那裡的寂靜」。
黃金小巷22號
羅浮宮咖啡館:《變形記》的撰寫
布拉格是一個很適合步行的城市,這裡有石砌的小道,有各種各樣露天的咖啡館。對於卡夫卡而言,咖啡館則是他的靈感生發地。他在這裡進行思考和寫作,仿佛游離於世界之外。希貝斯卡大街的羅浮宮咖啡館(Café Louvre)便是他的常去之地,他的《變形記》就誕生於此。這座羅浮宮咖啡館自稱是屬於「布拉格精英」的咖啡館,常常匯集著在文史哲等各領域有一席之地的「大佬」。愛因斯坦便是此地的常客。
羅浮宮咖啡館
如今的羅浮宮咖啡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去布拉格旅行的必去之地之一,也早已成了卡夫卡書迷的打卡之地。來到這裡,說不定便可以和卡夫卡來一次穿越時空的相遇呢!
Na Porici街 7號:生活與理想的權衡
卡夫卡曾說,「除了寫作,我一無是處」。從他的職業生涯來看,他對寫作的熱愛顯而易見地影響了他的工作選擇。卡夫卡幾經周折,找到了一家工傷事故保險公司上班。每天上班時間只從早八點到下午二點,薪水也不低,這樣的生活幾乎支撐了他全部的寫作生涯。在卡夫卡看來,這份清閒而工資不低的工作正是他的不二選擇。工作的收入可以使他維持生活,工作的清閒又使他可以沉浸於寫作。這座保險公司的舊址就在布拉格城市的Na Porici街 7號,現如今已經成了一家酒店。但這裡依然有不少與卡夫卡相關的元素,如卡夫卡的半身像等。
此外,這兒還有一個掛著卡夫卡辦公室牌子的房間,不知道卡夫卡是否也曾坐在這裡,愣愣地凝視著窗外,腦海中浮現那些虛無晦澀的字句。
「我是終點,或者起點。」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也是卡夫卡寫作事業真正的起點,沒有哪位作家能夠像卡夫卡那樣,在生前如此謙卑無聞,死後又如此飲譽文壇。他的作品裡所強調的人生的荒誕性,他的無所歸屬,對生活的無助、無望與焦慮,都深深的與布拉格這座讓他驕傲又自卑的城市密不可分。
相關連結
BOOK∣《城堡》
BOOK∣《變形記》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十月少年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