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我們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英雄的城市浴火重生,英雄的人民鬥志昂揚!」
2020年9月8日上午,武漢市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書記、主任桂小妹走進人民大會堂,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向全國人民講述青和居社區及武漢人民的戰疫故事。
守在電視機旁的社區書記們激動不已:「看桂小妹到人民大會堂發言,就感覺我們自己也站在了上面,特別自豪,我們看得熱淚盈眶!」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
青山區
正全面深化拓展
「五大工作載體」,
辦好群眾大大小小的事,
奮力推進青和居經驗全覆蓋,
以有溫度的黨建引領有成效的治理,
一群群「桂小妹」活躍社區,
一個個「青和居」綻放青山。
「社區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一批批「桂小妹」活躍街頭巷尾
「如何用好、用活、用準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力量?」
「社區工作者建立職業體系,隊伍怎麼帶?」
2020年12月18日,「桂小妹名書記工作室」交流活動如約而至,青山區5名社區書記和桂小妹圍坐一起,討論眼下最關心的問題。
這樣「頭腦風暴」式的交流會,深受青山區社區書記們的歡迎。
桂小妹書記工作室舉辦社區書記論壇。
「桂小妹名書記工作室」設立以來,以師帶徒的方式,線上、線下傳經驗,坐診、出診教方法,旨在培養一批桂小妹式的「紅色頭雁」,打造一批青和居式的示範社區。
向桂小妹學習,學到了什麼?
「學到了百折不撓的韌勁,學到了為民服務的情懷。」青山鎮街船廠社區書記卿暢說,現在的船廠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都將「是黨派我來為您服務的」作為座右銘,用好用活「敲門18法」,建立「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長效機制,「三供一業」和老舊小區改造施工得到越來越多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學到了抓班子、帶隊伍的方法。」紅衛路街八大家花園社區書記潘露說,現在的八大家花園社區按照小區、院落分布分為3個片區,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片區綜合黨委書記、網格片長,讓治理更精細,「周例會、日碰頭、月總結」讓每一名社區幹部心中有數、肩上有責、眼裡有活。
經歷疫情大戰大考,青山區迅速落實省委、市委關於健全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體系和社區黨組織書記事業崗位管理試點政策,社區工作者人均增加工資近2000元,22名社區書記通過專項招聘取得事業編制,6名社區「兩委」通過定向考錄成為公務員。
「2000年,我在社區工作時每月260元;現在每月6000多元,實行事業崗位管理後,只要幹得好,年收入還會增長。」鋼花村街119社區書記鄭玲莉說。
待遇提高了,大家的幹勁更足了。
加班加點,為居民忙碌。不少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白天人聲鼎沸,晚上燈火通明。
職業「天花板」打破後,青年才俊們也來了。
2020年11月,青山區招聘38名社區工作者,2421人報名應聘,包括武大、華科、華師、中南財大等名校的畢業生。
前有標兵,後又追兵!青山區各社區幹事創業、比學趕超氛圍濃厚。
「現在各級領導都關注重視我們,不擼起袖子鉚起來幹,對不起組織的信任和重託!」
「我現在有強烈的危機感,為了不被取代,必須爭分奪秒幹事業!」
談工作、談未來,青山區的社區書記們激情滿滿。
深化拓展「五大工作載體」——
辦好群眾大大小小的事
為民的事無小事,大量工作在基層。
如何把人民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情辦好?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新陣地,服務有形化。
青山區將深化拓展「天天敲門組」「順順吧」「好樣的工作隊」「社區好味到大食堂」「四點半學校」等「五大工作載體」作為推廣青和居經驗的重要抓手,把群眾需求和問題解決在基層「最末梢」。
青和居社區「天天敲門組」為居民送年曆。
——天天敲門組,敲暖人心促和諧。全區86個社區以網格、小區為基本單元,全覆蓋組建「天天敲門組」,以社區工作者為主體,廣泛吸納下沉幹部、居民志願者參與其中,通過經常性「敲門」探訪,第一時間收集、發現、處理居民訴求。鋼都花園123社區網格員在「敲門行動」時,為獨居老人換上適合她使用的新馬桶,並解決因換馬桶帶來的漏水和地面防滑等問題,把溫暖送到老人心坎上。
117社區「順順吧」調解矛盾。
——「順順吧」,順心順氣解疙瘩。每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都開闢了氛圍溫馨的「順順吧」功能室,由社區律師、人民調解員、街道幹部、「兩代表一委員」等組成「順順服務團」,引導居民用法治思維處理矛盾、紓解情緒。紅鋼城街六街社區「順順吧」的街道幹部、下沉法官主動上門,從法律、情理角度幫轄區老人的5個兒女公平分配財產,一家人重歸於好。
——「好樣的工作隊」,快速響應解難題。79家職能部門全覆蓋組建「好樣的工作隊」,逐一明確結對下沉社區,既充實基層治理力量,又錘鍊幹部隊伍作風,真正實現「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疫情期間,工人村街青康居社區防疫力量不足,青山區信訪局「好樣的工作隊」8名黨員幹部在社區當起快遞員、採購員、搬運工。
八大家花園社區「四點半學校」開展科普實驗。
——「四點半學校」,解決家長後顧之憂。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子女放學後無人看護的難題,青山區根據轄區人口分布、居民訴求,依託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22家「四點半學校」,由專業社工進行管理,多才多藝的黨群志願者等廣泛參與,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銜接。八吉府街向家尾村開辦青山區農村地區第一家「四點半學校」,幫工作三班倒的家長們管好孩子,受到村民熱烈歡迎。
——「好味到大食堂」,提升老年人宜居幸福感。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和其他場地設施資源,打造17家「社區好味到大食堂」,由公益性社會組織運營管理,並享受一定政策扶持,及時回應老年人居家養老就餐難題,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志願送餐服務。去年1月,青山鎮街「社區好味到」大食堂開業當天,就吸引轄區百餘名老年人前來就餐。獨居老人李爹爹說:「食堂飯菜味道好,健康安全,讓老人吃好飯、少花錢。」
走訪各大社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發現,「五大工作載體」在青山區蔚然成風,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讓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答好新時代「必答題」——
黨建「小單元」推進基層大治理
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就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給湖北、武漢出了一道「必答題」。
青山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領題」「答題」,及時總結疫情期間以小區為作戰單元進行封控、保供等工作的經驗做法,積極探索小區黨建模式,讓紅色基因植入小區。
「電梯停了,我上不了樓。」
凌晨4點,青和居社區物業接到電話。經查,是消防管道出現漏水點,導致12棟4部電梯停擺。
次日一大早,由樓棟小組長、物業工作人員、網格員、下沉黨員、志願者組成的消防應急小分隊迅速上崗,對消防管道和電梯進行搶修。
12棟有31層,共有住戶300多家、600多人。考慮到有些獨居老人不能下樓,應急小分隊還專門派人給老人送午餐。
下午5點,電梯已正常運轉。小區居民紛紛伸出大拇指,為應急小分隊的高效工作點讚。
成立應急小分隊,是黨員常態化下沉後,青和居社區立足平時、著眼戰時推出的新舉措。
119社區應急工作隊開展消防演練。
「經過疫情大考,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縮小服務單元,延伸服務觸角,治理才能更精細,群眾需求才能更好更快滿足。」青和居社區書記桂小妹介紹,社區已在東西兩個片區設立黨支部,在小區內設立黨群服務驛站,成立消防、治安、水電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5支應急工作隊,及時處理群眾訴求,實現矛盾問題化解「早快小了」。
千方百計將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到最基層、社會治理最前沿、為民服務最深處,青山區亮點頻出。
紅色物業,把服務送到心坎上——
蔣家墩社區「三方聯動」維修下水管道。
2020年11月,新溝橋街蔣家墩社區依江畔園小區8棟下水管道破裂,汙水漫溢,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小區「紅色物業」主動擔當,放棄原定的啟動公共維修資金方案,自己請人來維修,費用從3萬元降到5000元,時間縮至一星期,居民拍手稱讚。
六方聯動,老舊小區改造順利推進——
鋼花村街119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引進「紅色物業」後,小區煥然一新。改造工程啟動後,社區「三方聯動」拓展成「六方聯動」,把施工方、監理方等納入社區「大黨委」,協調各方事務簡單高效。
藉助網際網路+,服務送到家——
「生活好幫手」服務平臺上線後,青山區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將「紅色物業」從居民「家門外」延伸到「家門裡」,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臥病在床30年的朱德貞老人,在家撥打紅色物業「生活好幫手」熱線,樓棟新修無障礙通道,他終於可以坐著輪椅出門了。
民有所呼,我必有應。
不斷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凝聚各方合力,青山區社區黨建已形成「眾星拱月」「月明星燦」的良好局面。
站在建黨百年、
「十四五」開局新徵程上,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青山區重整行裝再出發。
原標題:《這個區,一個個「桂小妹」動起來,一批批「青和居」活起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