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法電影蜜月期(上):合拍片的那些愛與愁

2021-01-07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無論在院線上映的片子還是合拍項目上,觀眾都能顯著感受到中法合作之間的不斷升溫,從初期的小曖昧上升至如今的大秀恩愛。一方面《美女與野獸》、《別惹我》、《超體》、《狂野非洲3D》等法國片接連進院線「親密接觸」中國觀眾,另一方面多類型中法合拍片項目也進展得如火如荼。標準的中法合拍片《夜鶯》被選中代表中國地區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雅克·阿諾耗時七年的《狼圖騰》即將在賀歲檔登場,正在進行中的合拍項目還有創意動畫《王子與108煞》、魔幻片《勇士之門》多部電影,未來的合作空間還在不斷膨脹。

 

    針對今年的中法電影合作熱潮,1905電影網分別獨家專訪了《夜鶯》中國製片人寧寧、基美影業董事長高敬東、《狼圖騰》導演讓·雅克·阿諾、法國電影聯盟大中華區代表伊莎貝爾·格蘭切特4位致力中法電影合作的電影業內權威人士,深度解剖中法電影的多方位合作,即日起將分為中法合拍片(上篇)、中法多方位電影合作(中篇)、中法電影產業差異與走向(下篇)陸續推出,請持續關注。


 

【怎麼就一拍即合了?】我看上你的票房市場 你喜歡我的國際範兒

 

    清末明初的著名學者辜鴻銘曾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談到:「在我看來,似乎只有法國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而法國人拍電影,也總有那麼點桀驁不馴的自由意志在,這種骨子裡的浪漫情懷就直接影響到他們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方式。

 

    借用讓·雅克·阿諾導演的話說,做合拍片項目,他們更願意「跟著好故事去拍片」,深入其他國家的文化,並不特別介意片中是否能出現明顯的法國元素和法國演員,伊莎貝爾認為這是法國人「很浪漫的方式」。法國觀眾每年看到的電影裡,有17%的電影投資是來自於合拍體系,法國導演多擁有豐富的合拍經驗,對他們而言,去其他國家拍攝,去呈現其他國家的人文風情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而同時,已經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票倉的中國電影市場,機會無限,鈔票也無限。

 

    對於中國來說,要加強文化軟實力,需要更多渠道支撐文化輸出,合拍是一條增加國際視野、國際觀點的巧妙方式。而我們在電影合拍中,也更希望影片能體現中國文化中國故事,有中國演員最好還是中文對白。於是,這種一拍即合的合作理念,使得中法電影合作顯得甜蜜而默契。

 

    伊莎貝爾:中法合拍片可以完全沒有法國的感覺。比如說中法合拍的第一部《我11》,你不知道是個法國影片,因為你看不到哪裡有法國人,法國人都在幕後。《夜鶯》也是一樣的,你單看影片不會想到是法國人拍的,但是你能感覺到有些法國元素在裡面。

 

    中國的規定是反過來,中國相關機構希望在銀幕上看到中國的故事、中國的演員。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要求的不同,所以我們的合作很默契。因為對法國人來說,可以是中國的演員,可以是中國的故事,法國人是歡迎這樣的合拍的,也是因為這個我們覺得《夜鶯》是特別成功。


 

【走,到法國分票房!】中法合拍兩國的立項標準大不同

 

    自1958年第一部中法合拍電影《風箏》面世後,合拍片作為重要的電影製作模式一直備受重視。2010年中法兩國籤署了電影合拍協議,去年就有5部影片獲得中方的批准立項,包括《狼圖騰》、《夜孔雀》、《星夜彩虹》、《尋找羅麥》和《影視之門》。用基美影業董事長高敬東的話說,《中法合拍協議》的籤訂「從產業上給定了一個標準,讓雙方有規範性的文件去遵循,對中方來講也有利於整個金融上的安排,比如在投資比例、傾斜度等方面,更有利於促成一些電影的合作。」

 

    一部電影要成為中法合拍片,必須得在中法兩國都進行合拍立項,那要求可就多了。在中國,必須遵循「二八原則」:投資上,兩國任一方都不能低於20%的比例;製作模式上,中國為主的團隊裡必須有一定比例的法國人,法國為主的團隊也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中國人。而法國的立項要求則更加具體,是需要經過嚴格打分的:「導演多少分,編劇多少分,錄音團隊多少分,所有東西加在一起一定要超過25分才能署名中法合拍片,才能在法國按照法國電影來上映和發行,享受法國電影的一切優惠和待遇。」寧寧解釋道:「而且法國還有一個要求是都要以最後的後期字幕為準,比如你立項的時候說要用某某某,但實際操作中不用他(是不行的)。法國會有各個部門嚴格地去審核,最後整個影片送審時,會參照你之前報批的去審核。」

 

【雙國籍拿好處拿到手軟!】稅收津貼、扶植政策享受國產片待遇

 

    如果說中法文化的契合為合作打下良好根基,那麼更大的票房市場空間和版權銷售的優勢無疑是誘惑製片方的七彩糖果。《中法電影合拍協議》的籤訂不但幫助更多「法國電影」進入中國這個熱火朝天的世界第二大票倉,也直接推動「中國電影」在歐洲地區的上映和版權銷售。促進中法電影人的交流,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世界電影的多樣化發展。

 

    寧寧:說白了中法合拍的優勢,就是它具有「雙重國籍性」,在中國按國產片,在法國是按法國電影,因為它在各自的國家都屬於當地的電影,所以享有各自國家對電影應該有的扶植政策和優惠政策,包括享受本國的稅收補貼政策。國內我們是按照國產片來放,那我們就是享受的是高於43%的分成,不像批片引進方只能拿25%左右。

 

    同時因為他是合拍片,從電影氣質上將更國際化,國際版權的銷售上也更具優勢。現在我們拍的電影更多是滿足本土的需求而不是國際電影市場的需求,所以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到國際市場上總會有點水土不服。像《夜鶯》這種合拍片就比較符合國際口味,到10月為止我們賣了11個國家和地區,雖然片子不大,但是從目前國際版權銷售的數字看已經是挺了不起的了。電影現在已經在以色列和韓國上映。像我們走電影節,我們既可以在中國參加比如華表獎、百花獎的競爭,我們也可以參加法國電影推廣的活動,這種雙重屬性給電影推廣發行更多的機會。


 

    高敬東:因為在法國,只要是中法合拍片就是法國電影,法國電視臺就要扶持。從電影的前期投資上講,會有更多保障。在中國,合拍片作為中國電影也會有優惠政策,這樣實際上更能促成兩國電影創作者間的合作。從整個投資安排考慮也更容易一點。


    讓·雅克·阿諾:整個歐洲的電視收片是有比例標準的,如果這是一部中國電影,那麼會被劃分為國外電影,那在這個部分中國電影每年要跟很多美國電影競爭,是很難成為歐洲電影臺的優先選擇的。但是如果這是一部合拍片,被視為歐洲電影看待,那就少了很多競爭,特別是對《狼圖騰》這樣的大片來說,現在很少像我們這樣大製作的影片,所以就會很容易被歐洲電視臺接受,在歐洲來說這意味著很多錢。因為那可不僅僅是電影院的某個檔期的放映,而是會持續好幾年的,這讓它可以為投資方帶來很多錢。而且中國電影人也從中得到法國的津貼資助,這種合作所獲得的資金是來自不同方面的。

 

    基美影業董事長高敬東上面提到的法國電視臺的「扶植政策」和阿諾導演提到的「津貼資補」,具體來說其實是法國政府對本土電影的保護措施,法國政府每年要為電影和電視行業提供大概2.5億歐元的津貼補助。因為中法合拍片歸屬於法國電影,所以按規定國家是要「照顧」這部影片,給予電影院和發行方相應的扶持基金的。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好處」僅限於在法國,如果要在整個歐洲享受這種待遇,光變身合拍片還不行,還得是一個外語片,中國演員講中文的電影很難在歐洲享受歐洲片待遇,獲得津貼。


    伊莎貝爾(中法合拍片是否更有利於在歐洲發行)還是要看語言。如果是中文,可能只在法國市場會大點,因為電視臺播放時它還算是法國電影。法國電視臺跟中國一樣有明確規定,就是歐洲電影要佔60%(其中40%要是法國電影),其他的就是外國電影。中國和美國都算在外國電影裡的,那麼在中美電影的選擇上他們肯定會更多選擇美國大片,因為要吸引觀眾。所以中法合拍片在被法國電視臺採購時是更具優勢的。


相關焦點

  • 合拍片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意義
    ,第一部合拍片可以追溯到1958年,1958年的兒童電影《風箏》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合拍,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合拍片。 無論是早起的內地和香港合拍武俠動作(含現代動作)影片,還是和其他國家在文化交流和需求合作方面的合拍片,那些影片和近些內地所形成的合拍片模式不完全相同。
  • 2019對外合拍:立項94部,合拍片穩中向好更趨多元 | 盤點
    在2019年國產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少年的你》這4部電影均為內地與香港合拍片。這4部電影折射出內地香港合拍片的新趨勢,即類型多元化。    在2019年度內地香港的合拍立項片單中,《奪冠》《獨自上場》《緊急救援》等一批有望調動國人共同情感記憶的主流商業大片也已經蓄勢待發,瞄準了2020年。  與此同時,內地與香港合拍在文藝片上也有了進一步的拓展,一批如《少年的你》《過春天》《送我上青雲》等具有作者氣質的文藝類影片也成為內地與香港合拍中的亮色。
  • 電影丨中法合拍電影《夜鶯》在全國上映
    《夜鶯》,繼王小帥的《我11》之後的第二部中法合拍片,於10月31日起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 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8月15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周末電影講壇舉辦《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關照與現狀觀察》線上講座,請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 張燕: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原標題:廣東省電影家協會舉辦線上講座,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歷史與現狀: 「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2019年,《廉政風雲》《掃毒2》《葉問4》《新喜劇之王》四部合拍片穩坐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前四位
  •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CJ」中韓合拍片項目發布 黃政民、宋仲基出演《軍艦島》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胡勁軍在致辭中介紹了這次發布會的淵源:「CJ中韓電影合拍片項目新聞發布會,其中的緣起要追溯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在韓國總統官邸青瓦臺正式籤署了《中韓電影合拍協議》。
  • 《電影文學》(2021年第1期)從製片營銷策略看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走出去」
    而國外電影想要進入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以獲得更多票房、佔取更多利益,合拍片便成為其不二之選。由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外合拍片不只是在數量上逐年增長,並且從市場佔有率來說,中國電影票房排名前十位的有一多半皆是合拍片,可以說現在正是合拍片的盛世天下,如中美合拍片、中韓合拍片、中法合拍片、中英合拍片、中日合拍片等跨國合拍片都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
  • 2016國片票房前十80%合拍 中美合拍片有所突破
    穿越者綜合編輯來源:數娛樂夢工廠/郭雅瓊;中國電影報/李霆鈞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8部是合拍片據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統計,2016年,獲準立項的合拍故事片達89部,較上年的80部增加9部,為歷年合拍片立項數量的新高。
  • 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人「隔空」暢聊中外合拍片的未來
    2020年8月27日刊|總第2561期「在中國電影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外電影領域之間的緊密合作變得尤為重要」。8月24日,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暨影片創投會現場,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陳祥如此強調。
  • 合拍片都太商業?中外合作論壇聊聊合拍片市場與文化
    這些成為票房神話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特徵——中外合拍片。  擱置很久的《環太平洋2》因為有了中國的投資才順利開拍,《長城》是一個中外文化碰撞的結果,《功夫熊貓3》則是中國題材的故事與美國先進動畫技術結合的作品。  電影產業上的中外合作,既可以搭建出文化交流的平臺,也可以促進技術的合作,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途徑。
  • 2016合拍片立項89部,國片前十80%合拍
    《美人魚》《寒戰2》《我們誕生在中國》《我的特工爺爺》《捉迷藏》……這些類型各異、市場表現差異極大的影片,卻都有著同樣的身份——中英合拍片。2015年,中英籤署電影合拍協議,在當年審查通過的中英合拍片中,《美人魚》的名字赫然在列,33.93億的成績不僅刷新了內地市場單片票房紀錄,也給了中英兩國電影人以信心。
  • 中外電影人「隔空」對話,暢聊合拍片破局之道
    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臉出現在大屏幕上,臺上嘉賓則戴著同傳耳機聽他分享觀點。這有趣的一幕發生在8月24日舉行的中外電影合作論壇上。往年,北影節會請來多位國外電影人與中國同行一起暢聊行業熱點話題,今年這些國外大咖無法來到北京,現場連線成為一種新的討論形式。圍繞「如何在電影工業化進程中加強國際間的務實合作」這一話題,中外電影人展開了一場「隔空」對話。
  • 古天樂忽略香港電影?香港導演鄭保瑞:他拍合拍片賺錢投資港片
    古天樂自升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後,就為藝人、影視產業的發展操碎了心,早前看到香港娛樂圈因疫情而停工,馬上宣布自家電影公司與英皇影業合作拍10部戲,為一眾失業的臺前幕後提供工作機會。但是儘管做了這麼多,還是有一些當地後生不理解,他們認為古天樂這些年只顧拍合拍片賺人仔,而忽略了香港電影。
  • 郭採潔電影《喜寶》曝原聲曲《十樣花》 黃齡唱出亦舒女郎的愛與愁
    今日,電影《喜寶》發布原聲曲《十樣花》MV。此次發布的原聲曲由乘風破浪的姐姐黃齡演唱,金牌音樂人鮑比達作曲,導演王丹陽親自填詞。悠揚的歌聲清新悅心,輕快的曲調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讓整首歌曲猶如珠落玉盤。愛恨糾纏的畫面配合美妙動聽的歌曲,優雅地詮釋亦舒筆下的傳奇女郎姜喜寶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 韓國導演的水土不服:中韓合拍片困局
    引進自韓國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因為推出了大電影,還開啟了「綜藝電影」的新類型中韓合拍片的崛起,一般以2014年《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的籤署為節點。這份協議給了兩國電影人巨大的優待,中韓雙方的合拍片,在兩國都能夠享受到等同於「國產片」的待遇。但顯然,電影產業更成熟的韓國一方,受惠更多。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的電影環境與中國內地相比,更為寬鬆。
  • 電影《蜜月》今日上線
    由深圳和誠中藝影業有限公司、重慶潤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炫動影業公司聯合出品並獨家發行的影片《蜜月》已於今日在全網上線
  • 【免費看電影】明天來看《情敵蜜月》尊上穿越來現代咯!
    四位主演的動作表情各異,霍建華拿著求婚戒指也依舊高冷範兒十足;權相佑手持高爾夫球桿的樣子極具張力。顯而易見,火藥味十足的情敵大戰不可避免。《情敵蜜月》大牌雲集 權相佑、霍建華高顏值助陣  由《野蠻女友》導演郭在容擔任監製,張林子導演,中韓明星權相佑、張雨綺、霍建華、施予斐聯袂主演的愛情浪漫電影《情敵蜜月》,橫跨濟州島、上海、福岡以及海上遊輪四地取景拍攝,詮釋了「我若愛你,你便無敵」的強悍愛情觀念。
  • IMDB7.5分,北美票房第三,《英倫對決》解鎖了合拍片的正確姿勢嗎?
    統計顯示,僅2016年立項的合拍片就有96部、過審71部,分別比2014年多了19部和28部,相較於十年前更是翻了四到五倍。 為了避免掛羊頭賣狗肉的假合拍片出現,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合拍片審核政策,並與十餘個國家籤訂了不同的合拍片協議,例如中美合拍片就要求中方出資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必須有中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影片需要在中國取景。
  • 麗江新月 電影《蜜月旅行記》電影衍生品項目眾籌
    現開始向親朋好友朋友圈以及社會公開眾籌,電影衍生品——「麗江原創音樂酒吧」和「麗江旅遊紀念品開發銷售」「電影原聲音樂大碟麗江銷售」,「民族+時尚服飾」四個實體項目。參與眾籌的朋友同時獲得電影衍生品的收益和電影票房收益分成。
  • 《驚天大逆轉》或提供了中韓電影合作的成功樣本
    原標題:《驚天大逆轉》或提供了中韓電影合作的成功樣本 自從2014年兩國籤訂 《中韓電影合拍協議》,近一年來,中韓合拍片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部協議下的影片在中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