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自強、感恩
正直善良、粗茶淡飯
……
五代同堂的他已經104歲
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
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
博白百歲老人黃慶文的「長壽詞典」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104歲的黃慶文(中)和大兒子黃積輝(左)、二兒子黃積虎(右)。
黃慶文老人已經104歲了,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變遷。如今,他五代同堂,兒孫繞膝,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他生活依舊能自理,還能做一些編織的輕活兒。日前,當記者在博白縣那卜鎮雙竹村黃慶文家中見到他時,他端坐在大廳,面容雖顯瘦削,但雙眼炯炯有神。在記者面前,黃慶文的兒子黃積輝、黃積虎介紹了父親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
他的早年寫滿坎坷
1916年,黃慶文在博白縣那卜鎮一個偏僻的山鄉出生。在家中,他是最小的兒子,有兩個大哥和一個姐姐。3歲時,他的父母雙雙病故,年幼的他便由叔叔、叔婆照顧長大。
在貧困中成長的黃慶文嚮往著幸福的生活,他希望通過勤勞的雙手,為子女創造幸福的生活。1946年,已經成家的黃慶文,跟著村裡人到憑祥寧明尋親後,了解到那裡許多田地可耕種。回到家後,他決定帶上老婆、兒女一起到寧明,幫當地富戶耕田種地換取酬勞,解決在老家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
那一年,黃慶文的肩上挑著一對籮筐,一邊裝著兒子,一邊裝著煤油燈。一路上,他依靠賣煤油燈得到的微薄盤纏,跋山涉水、風餐露宿。1個多月後,他終於來到當時的憑祥寧明夏石鄉哨平村坑廟屯,給當地的富戶打長工。此後,他又在坑廟屯生下四個孩子,生活漸漸好起來。
多年後,已在他鄉安居樂業的黃慶文,時常想起撫養自己長大的叔公、叔婆,想要回到故鄉的念頭越來越強烈。1957年,在找好回老家的線路之後,黃慶文收集好能帶走的物件,一家8口人從寧明搭火車到南寧,然後從南寧乘坐火車到博白文地。在文地鎮下車後,天色已晚,一大家子正愁無處住宿時,剛好遇到一個前來接女兒的當地人。經過聊天后,知道他們沒有人來接,走路回家天色已晚,這位好心人便邀請這一大家子到他家住下,第二天再走。
次日,黃慶文一大家子從文地回到那卜鎮,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到了大垌之後,已經記不清回雙竹的路了。當時又遇到一位熱心阿伯,阿伯帶著這一大家子走路送他們回到雙竹村雙湖屯,直至認出回家的路了,阿伯才離開。
如今,大兒子黃積輝依舊對當年留宿他們的好心人念念不忘。60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想去尋找那天晚上留宿他們的好心人,當面說上一句謝謝。
他的人生,終生與勤勞相伴
在黃慶文老人的家中,綠樹掩映,翠竹茂密,生態環境優美。我們看見他時,他正閒坐在客廳裡,精神抖擻。手裡拿著一根拐杖,不時地敲著地面,嘴裡不時嘟噥著說些話。
正在照看老人的黃積輝告訴記者,父親耳朵有點背,不太能聽見別人說話。兩年前老人102歲了還堅持去地裡幹農活,種些菜,砍竹子編筐織籃送人。擔心老人幹農活不小心會受傷,他的6個子女決定不再讓他幹活,由四個兒子輪流在老家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如今,老人還能生活自理,自己吃飯,自己洗澡,在飲食上也從不挑食。
黃積虎告訴記者,他父親年輕時曾當過民兵,跟著地下黨參加過革命工作。當年父親黃慶文回到老家雙竹村雙湖屯後,在老家沒有房子住,一家8口人只能擠在一間生產隊的公房裡生活。在寧明時因為田地多,耕田種地有收穫,天天可以吃上米飯;回到老家後,田地少、人口多,物質生活匱乏,一天就煮一大鍋芋頭,就是一家子全天的口糧。孩子們有意見了,黃慶文總告訴他們,能回到老家生活,能有機會孝敬叔公、叔婆,生活苦點也值得。
回到老家雙湖屯後,40多歲的黃慶文被安排去燒石灰,老伴在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幹活,黃慶文是一把好手,他從不挑肥揀瘦,無論是誰,叫到他,他都會賣力幹活,從不偷奸耍滑。在村裡,他也樂於助人,左鄰右舍有需要幫忙的,他都會主動去幫,從來不求回報。
在生活上,黃慶文要求簡單,從寧明返回老家之後,一家子8口人住一間屋子過了很多年,生活清苦,但他從來不會怨天尤人。後來依靠自家的努力,他們陸陸續續自己動手建了6間房,解決了家裡人住宿的難題。
他以身作則,傳承好家風
這是一個美滿和諧的五代同堂的幸福之家。年紀最大的是104歲的黃慶文老人,最小的是他的曾孫,在2019年出生。至今,他已有120多位子孫後代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
(資料圖片,圖文無關)
或許是參加過地下革命的緣故,黃慶文最記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而且還用在教育子女上,要求子女不準打架,不準去偷竊別人的東西。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生活,黃慶文教育孩子,不能挑吃,有什麼就吃什麼。做人不能太計較,幹活一定要勤快。生活好過了,他教育子孫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他言傳身教的教育下,他的子孫後代有的在政府部門工作,有的當兵,有的成為人民教師……無論在哪個行業工作,他們都能秉承正直、善良的品質,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好的成績。
在年輕時,黃慶文就學到一手生存手藝。上了年紀後,家裡生活好過了,他仍念念不忘編筐織籃做簸箕,很多都是免費送人。黃慶文老人脾氣好,與人為善,跟左鄰右舍的關係融洽,是村中有名的老好人。從小沒有機會讀書的他,對下棋有愛好,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跟村裡幾位兄弟下棋。如今百歲高齡了,他在飲食上追求簡單,從不挑食。晚輩對他很孝順,逢年過節都會帶禮物回來看望他。
「歲月記載著父親的辛勞。」 黃積虎深有感觸地說,他們一大家子對百歲老人非常敬重,並盡能力來照顧他,讓他在晚年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
(來源:玉林日報記者 記者 詹麗萍 張鈺斌 實習生 張志梅)
(海報製作 黃嘉琳 )
責編:覃維
主編:宋建州
博白 黃慶文 寧明 玉林 博白縣
【來源: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