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富春老人百歲壽誕時,李氏家族部分成員的合影。受訪者 供圖
掃描二維碼,聽李富春的兒子李炳坤講述父親的家訓和長壽之道。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在寧鄉縣壩塘鎮樂安村,有一位百歲老人李富春,和善睿智,村裡幾乎所有人都得到過他的幫助;而李家所住之地「李家坡」,也成為村裡人形容家和萬事興的代名詞。談到孝順,談到家庭和睦團結,村民都會往李家方向一指——「看看人家李家坡!」
老人帶好頭,全家人集體獻愛心
昨日,記者慕名來到李家坡,剛剛入村,遠遠地就看到一個碩大的水塔格外醒目。同行的村幹部張永勝告訴記者,這是李家為村裡修的水塔。只要有需要,村民都可以免費接水管入戶,滿足大家的飲水需要。
李家門前,聳立著一個大「壽」字。高12米、寬6米,為去年11月5日李富春的102歲壽誕時所立,那一天,全村千餘人都來到李家拜壽,老壽星給來賓們講了四五分鐘的少年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多年來,村裡人都自發來為老人拜壽,因為李家人為村上做的事,大家都記得——壩塘鎮第一條村級公路、村裡隨處可見的護欄和水塘,都凝聚著這個大家族的點滴愛心。張永勝說,這些年來李富春用於資助困難村民的資金共有15萬餘元;而在老人的影響下,在長沙辦實業的小兒子捐資200多萬元為村上修塘壩、修水泥路,為村民建自來水塔……
「我們做這些事,都是家裡人集體定的。從小時候起,父親就一直給我們灌輸一個理念:家和萬事興。這些年,家裡面的大事小情,都是討論決定。」李富春的二兒子、68歲的李炳坤說,「一家人坐在一起,老人家給我們講他一路走來的故事,這裡面有好多樸實而又充滿哲理的語言,讓我們終身受益。」
「字要上得牆,話要上得堂。」「吃苦是福,不吃苦的人,一輩子都享不到福。」……李富春給兒孫們留下的諄諄教誨,他們都銘記在心;而最貼心的一句話,還是「家和萬事興」。
身邊有模範,村民們共建「德善」村
歷經百年,開枝散葉,期頤之年的李富春一家已是56人的五代同堂大家族。他說,整個家族都很團結和睦,有什麼事情,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嚴格遵循長輩的教誨。而這也是李家這麼多年來幸福美滿的重要原因——如今,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不管是經商還是從政,不管是讀書還是打工,走的都是正道坦途,在附近傳為佳話。
幾十年來,李富春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晚輩們都十分孝順,雖說我的生活還能自理,但十多年來家裡請人護理我,還請了私人醫生,我要什麼東西,開口要、閉口到,錢也用不完,這些都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給我的精神上予以了極大的鼓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老人腿腳有些不便,生活要有人料理,於是後輩們除了請人護理老人外,還專門成立了護理委員會:親人們輪流陪著聊天,還有交接班記錄,記錄著老人的飲食起居、體溫、輸氧、散步等各種狀態,照顧得無微不至。前不久老人因為感冒導致肺部發炎在長沙治療,大家都從四面八方趕到醫院看望和守護,在北京讀書的、在深圳打工的……一個個在醫院值班守護。他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見到老人身體健康,他們才能心安。
李家人和睦、感恩的故事,樂安村民耳熟能詳。大家都說,看到李富春老人健健康康,自然能親身體會到「家和萬事興」的本意,也更加珍惜身邊的幸福生活。而在李家人的帶動下,村民們主動投工投勞,參與到建設美麗家園、共唱文明新風的建設中,樂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德善」之村。
家訓:
家和萬事興
字要上得牆,話要上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