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家!博白104歲老人五代同堂,120多位子孫後代

2021-02-12 博白99網

吃苦耐勞、自強、感恩

正直善良、粗茶淡飯

……

五代同堂的他已經104歲

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

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

博白百歲老人黃慶文的「長壽詞典」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104歲的黃慶文(中)和大兒子黃積輝(左)、二兒子黃積虎(右)。

黃慶文老人已經104歲了,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變遷。如今,他五代同堂,兒孫繞膝,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他生活依舊能自理,還能做一些編織的輕活兒。日前,當記者在博白縣那卜鎮雙竹村黃慶文家中見到他時,他端坐在大廳,面容雖顯瘦削,但雙眼炯炯有神。在記者面前,黃慶文的兒子黃積輝、黃積虎介紹了父親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1916年,黃慶文在博白縣那卜鎮一個偏僻的山鄉出生。在家中,他是最小的兒子,有兩個大哥和一個姐姐。3歲時,他的父母雙雙病故,年幼的他便由叔叔、叔婆照顧長大。在貧困中成長的黃慶文嚮往著幸福的生活,他希望通過勤勞的雙手,為子女創造幸福的生活。1946年,已經成家的黃慶文,跟著村裡人到憑祥寧明尋親後,了解到那裡許多田地可耕種。回到家後,他決定帶上老婆、兒女一起到寧明,幫當地富戶耕田種地換取酬勞,解決在老家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那一年,黃慶文的肩上挑著一對籮筐,一邊裝著兒子,一邊裝著煤油燈。一路上,他依靠賣煤油燈得到的微薄盤纏,跋山涉水、風餐露宿。1個多月後,他終於來到當時的憑祥寧明夏石鄉哨平村坑廟屯,給當地的富戶打長工。此後,他又在坑廟屯生下四個孩子,生活漸漸好起來。多年後,已在他鄉安居樂業的黃慶文,時常想起撫養自己長大的叔公、叔婆,想要回到故鄉的念頭越來越強烈。1957年,在找好回老家的線路之後,黃慶文收集好能帶走的物件,一家8口人從寧明搭火車到南寧,然後從南寧乘坐火車到博白文地。在文地鎮下車後,天色已晚,一大家子正愁無處住宿時,剛好遇到一個前來接女兒的當地人。經過聊天后,知道他們沒有人來接,走路回家天色已晚,這位好心人便邀請這一大家子到他家住下,第二天再走。次日,黃慶文一大家子從文地回到那卜鎮,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到了大垌之後,已經記不清回雙竹的路了。當時又遇到一位熱心阿伯,阿伯帶著這一大家子走路送他們回到雙竹村雙湖屯,直至認出回家的路了,阿伯才離開。如今,大兒子黃積輝依舊對當年留宿他們的好心人念念不忘。60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想去尋找那天晚上留宿他們的好心人,當面說上一句謝謝。在黃慶文老人的家中,綠樹掩映,翠竹茂密,生態環境優美。我們看見他時,他正閒坐在客廳裡,精神抖擻。手裡拿著一根拐杖,不時地敲著地面,嘴裡不時嘟噥著說些話。正在照看老人的黃積輝告訴記者,父親耳朵有點背,不太能聽見別人說話。兩年前老人102歲了還堅持去地裡幹農活,種些菜,砍竹子編筐織籃送人。擔心老人幹農活不小心會受傷,他的6個子女決定不再讓他幹活,由四個兒子輪流在老家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如今,老人還能生活自理,自己吃飯,自己洗澡,在飲食上也從不挑食。黃積虎告訴記者,他父親年輕時曾當過民兵,跟著地下黨參加過革命工作。當年父親黃慶文回到老家雙竹村雙湖屯後,在老家沒有房子住,一家8口人只能擠在一間生產隊的公房裡生活。在寧明時因為田地多,耕田種地有收穫,天天可以吃上米飯;回到老家後,田地少、人口多,物質生活匱乏,一天就煮一大鍋芋頭,就是一家子全天的口糧。孩子們有意見了,黃慶文總告訴他們,能回到老家生活,能有機會孝敬叔公、叔婆,生活苦點也值得。回到老家雙湖屯後,40多歲的黃慶文被安排去燒石灰,老伴在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幹活,黃慶文是一把好手,他從不挑肥揀瘦,無論是誰,叫到他,他都會賣力幹活,從不偷奸耍滑。在村裡,他也樂於助人,左鄰右舍有需要幫忙的,他都會主動去幫,從來不求回報。在生活上,黃慶文要求簡單,從寧明返回老家之後,一家子8口人住一間屋子過了很多年,生活清苦,但他從來不會怨天尤人。後來依靠自家的努力,他們陸陸續續自己動手建了6間房,解決了家裡人住宿的難題。這是一個美滿和諧的五代同堂的幸福之家。年紀最大的是104歲的黃慶文老人,最小的是他的曾孫,在2019年出生。至今,他已有120多位子孫後代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

或許是參加過地下革命的緣故,黃慶文最記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而且還用在教育子女上,要求子女不準打架,不準去偷竊別人的東西。在物質貧乏的年代生活,黃慶文教育孩子,不能挑吃,有什麼就吃什麼。做人不能太計較,幹活一定要勤快。生活好過了,他教育子孫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他言傳身教的教育下,他的子孫後代有的在政府部門工作,有的當兵,有的成為人民教師……無論在哪個行業工作,他們都能秉承正直、善良的品質,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好的成績。在年輕時,黃慶文就學到一手生存手藝。上了年紀後,家裡生活好過了,他仍念念不忘編筐織籃做簸箕,很多都是免費送人。黃慶文老人脾氣好,與人為善,跟左鄰右舍的關係融洽,是村中有名的老好人。從小沒有機會讀書的他,對下棋有愛好,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跟村裡幾位兄弟下棋。如今百歲高齡了,他在飲食上追求簡單,從不挑食。晚輩對他很孝順,逢年過節都會帶禮物回來看望他。「歲月記載著父親的辛勞。」 黃積虎深有感觸地說,他們一大家子對百歲老人非常敬重,並盡能力來照顧他,讓他在晚年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

(來源:玉林日報記者 記者 詹麗萍 張鈺斌 實習生 張志梅)

相關焦點

  • 五代同堂,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博白這位104歲老人的「長壽詞典...
    吃苦耐勞、自強、感恩正直善良、粗茶淡飯……五代同堂的他已經104歲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博白百歲老人黃慶文的「長壽詞典」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生活104歲的黃慶文(中)和大兒子黃積輝(左)、二兒子黃積虎(右)。
  • 五代同堂,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博白這位104歲老人的「長壽詞典」是……
    吃苦耐勞、自強、感恩正直善良、粗茶淡飯……五代同堂的他已經104歲
  • 那卜這位104歲老人五代同堂,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
    吃苦耐勞、自強、感恩正直善良、粗茶淡飯……五代同堂的他已經104歲如今有120多位子孫後代遍布廣州、南寧、防城、北海、玉林等地博白百歲老人黃慶文的104歲的黃慶文(中)和大兒子黃積輝(左)、二兒子黃積虎(右)。黃慶文老人已經104歲了,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變遷。如今,他五代同堂,兒孫繞膝,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他生活依舊能自理,還能做一些編織的輕活兒。
  • 玉林104歲老人五代同堂,120多位子孫後代!
    吃苦耐勞、自強、感恩正直善良、粗茶淡飯……五代同堂的他已經
  • 104歲老人 五代同堂兒孫近百
    這個已邁入104歲、身體依然硬朗的老太太如今已五世同堂,兒孫近百人,被當地人視為幸福家庭的榜樣———村裡誰家有喜事,都會請她「上課」,傳授家庭和睦之道。桐梓百歲老太兒孫有近百人昨日,記者來到堯龍山鎮,見到了這位百歲老人———一棟土坯房內,104歲黎樹珍老人坐在沙發上烤火,幾個孫子、孫女和曾孫正逗她說笑話,老人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
  • 百歲老人五代同堂 常念「家和萬事興」
    高12米、寬6米,為去年11月5日李富春的102歲壽誕時所立,那一天,全村千餘人都來到李家拜壽,老壽星給來賓們講了四五分鐘的少年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多年來,村裡人都自發來為老人拜壽,因為李家人為村上做的事,大家都記得——壩塘鎮第一條村級公路、村裡隨處可見的護欄和水塘,都凝聚著這個大家族的點滴愛心。
  • 89歲駕崩的乾隆,究竟有多厲害?再多活1年,能見到末代皇帝一輩
    由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此人雖然當時已八十三歲,卻依然神採奕奕,與六十歲老人相形見絀,令人難以置信。實際上,這也與乾隆皇帝的歷史記錄相符。乾隆是中國帝王史上著名的壽星,他的「厲害」之處令人嘆為觀止。因他不但熬死了兒子永琪,也熬死了孫子綿德。
  • 90歲老人過大壽 四世同堂好家風
    這一天是馬教範老人90歲大壽,7個兒女和眾多親朋好友都趕回來為老人祝壽。客廳裡巨幅的壽字、誘人的壽桃蛋糕烘託著喜慶的氣氛。馬教範與前來為自己祝福的子孫們聊著家常,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看著兒孫滿堂,歡聲笑語不斷,馬教範感嘆:「這麼多年來,我看著我們家從小到大,從貧窮到富裕,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光享福了。」
  • 百歲老人歐梅香登央視《福壽中國》 六世同堂自有「幸福秘訣」
    百歲老人歐梅香登央視《福壽中國》 六世同堂自有「幸福秘訣」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16日 10:50 A-A+   在盛典中,就有這樣一位老人,她六世同堂,膝下孝子賢孫共有180多人。作為一個大家族親緣的紐帶,這位沒上過學、不識字的老人在一個多世紀的光陰裡,用她獨特的「治家」智慧,潛移默化教導著子孫後輩「積極向上、勇於當擔」的為人處世之道,引領著180多位族人始終秉承「和睦親孝、同心協力」的家風家訓。
  • 浦江目前年紀最大的老人就是她!105歲!
    根據民政部門的登記地址,有3位老人生活在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的山區,分別是鄭宅鎮金泥村101歲的王興鴻(男)、花橋鄉高塘村101歲的任秋雲(女)和大畈鄉黃豐村105歲的黃毛奶(女)。   統計資料顯示,老人們基本生活在農村,心態平和,熱愛勞動,與鄰裡、親朋關係融洽。
  • 23歲那年老公被抓走音訊全無……她懷著孕,撐起了這個家!如今她百歲大壽,五代同堂!
    五代同堂近日,網友周大方發給記者一條訊息:想給你們說說我奶奶傳奇的一生。
  • 百歲老人4位,90歲以上老人34位,東陽這個「長壽村」你知道嗎
    目前,槐堂村90歲以上老人有34位。其中,百歲老人有4位,分別是102歲的韋福妹以及100歲的葛德暹、樓金星、厲姣娥,並有兩對長壽夫妻。16日,記者走訪了幾位老人,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吃好睡好心情好。  韋福妹坐在床上,正準備午睡,她穿著一件唐裝,精神矍鑠。
  • 重陽節 聽百歲老人聊幸福生活和長壽「秘訣」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已超過2億人。南京市已經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更加長壽」的趨勢也日益明顯。近年來,我市政府部門加大養老投入,促進養老事業健康發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近日,南報融媒體記者走訪了我市的幾位百歲老人,聽他們聊聊自己的幸福生活和長壽「秘訣」。
  • 104歲老人菸酒不離手身體依然倍棒,60歲喜得貴子,怎麼做到的?
    百歲老人孫晉蘭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7.3歲,都說家有老人是個寶,當一個人能夠到耄耋之年,就已經令人倍加羨慕了。古代人的壽命比較長的有彭祖,老子,但那終究是傳說,真實性已無從考證。孫晉蘭是棗莊市陰平鎮二郎廟村的居民,已經有104的高齡了。然而,他如此高齡卻依然精神矍鑠,兩天抽一包煙,喝一斤白酒,食慾不減。孫晉蘭是真正把"長壽"與"高品質生活"結合起來的老人。
  • 104歲老人陳孟琴的幸福生活
    104歲還能吃能睡,還堅持自己做菜做飯,獨立生活,兒孫們都為有這樣的長輩高興……這就是盤州市雙鳳鎮大海村陳孟琴老人的幸福生活。
  • 102歲老人哭訴:別看我長命百歲4世同堂,其實我苦不堪言
    102歲老人哭訴:別看我長命百歲4世同堂,其實我苦不堪言。到底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吳102歲我是村裡面年齡最大的老人了,跟我同輩的早就去世了,是不是死神遺忘了我?別看我現在四世同堂,兒孫滿堂,就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年人,其實活那麼久真的不好,沒你們想像中的那麼幸福 反而是苦不堪言。
  • 最酷「老頑童」:104歲老人成「網紅」 百人組團為其慶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以前見不到的事情時而發生,下到年幼孩童,上到百歲老人,皆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近日,一段視頻流傳網絡間,引起了大量的吃瓜群眾紛紛前來圍觀,更是引發了熱議。是什麼引發民眾的廣泛關注?原來在視頻中記錄著一個104歲老太的日常生活,我們知道104歲在中國已經很少見了,並且這位高齡老人的日常生活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 五世同堂 兒孫繞膝 世紀老人鄭世聰喜過101歲生日
    五世同堂 兒孫繞膝 世紀老人鄭世聰喜過101歲生日 2020-12-09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沙再添一百歲老人:每天一兩白酒,打麻將不輸年輕人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楊靜)12月16日,家住長沙縣金井鎮,五代同堂的張桂蘭老人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除了親朋好友前來賀喜外,老人還被授予長壽之星牌匾。張美香說,父親在80歲時逝世,母親之所以長壽健康,與她良好豁達的心態和家人的孝順照顧分不開,「以前行動自如,去年因一場意外導致腿骨折才坐上輪椅。行動沒有以前麻溜了,但打麻將絲毫不遜於年輕人,現在每天都要喝二杯白酒,差不多一兩。老人家也抽菸,不過我們覺得影響健康,不讓她抽。」五代同堂,親友們齊聚一堂為老人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