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在不夜城綠地尋找童謠及其他

2020-12-24 澎湃新聞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在不夜城綠地尋找童謠及其他

澎湃新聞記者 馮婧 沈健文

2020-07-28 17:21 來源:澎湃新聞

2020年6月,尋謠計劃在上海做了三次「音樂現場」,中間抽空和城市漫步「沿蘇州河而行」小分隊一起在不夜城綠地尋了一次謠。 拍攝:陳鑫培 馮婧 btr  錄音:王越洲  剪輯、字幕:陳鑫培  統籌:沈健文(03:07)

和尋謠計劃結緣

在我第一次走入尋謠計劃的演出現場時,沒有任何預期和準備,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就像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在法租界洋房花園的廣玉蘭大樹下,我和一院子素未相識的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奢侈」的下午。這也是我在今年疫情緩和後,參加的第一個有人群聚集的公共活動。

2020年6月,「海上尋謠第一回」音樂現場在雍福會花園內舉辦。  視頻截圖

當晚回家後,腦子還處於尋謠音樂現場帶來的持續震蕩中(尋謠上海微信群裡,網友把這種感覺描述為「尋謠PTSD」,我覺得非常精準),循環回放著剛剛學到的「搖籃曲」。我能想到的最適合描述這一體驗的詞就是「奢侈」:在剛剛進入梅雨季的6月中旬,悶熱的空氣和不能摘掉的口罩讓人喘不上氣。在音樂現場摘掉口罩,腦袋放空,嘴巴自由地呼吸和歌唱,耳邊是即興美妙的旋律,眼前是一群享受當下美好時光的男女老少。這似乎是在漫長的因疫情而自我封閉後的一次放縱,而這種體驗很可能只有一次,可遇而不可求。

尋謠的音樂現場與其說是一次演出,不如說是一次集體創作。人群中央的樂手們和觀眾一樣,也沒有太多事先的排練和準備,而是隨著這個場域和童謠傳唱人帶來的靈感,進行即興伴奏和創作。所有在場的「觀眾」一起在懵懵懂懂中排練這首歌曲,一遍又一遍,直到歌聲和樂聲、不同聲部和聲線之間發出和諧的共振,老人們私人記憶中的兒時旋律,變成未來會植入更多人記憶的新的旋律。

2020年6月,「海上尋謠第三回」音樂現場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倪明生爺爺領唱青浦金澤山歌《救枯苗》。 視頻截圖

我對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很有親近感,因為我參加了十多年的劇團——北京流火帳篷劇社也是採用集體創作的方式,大家一起在空地上搭起一個帳篷,製作舞臺和道具,然後邀請觀眾走進帳篷,成為帳篷場域的一份子。觀眾看到的是最美的盛開過程,而背後是搭起帳篷的所有參與者的汗水和寄託。

所以,我也非常好奇,尋謠的過程是怎樣的?借著城市漫步「沿蘇州河而行」與尋謠計劃的合作,我體驗了一次尋謠。

2020年6月23日,不夜城綠地公園,尋謠小分隊一上來就遇到了幾位穿綠馬甲的阿姨。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圖

小河:「祝大家有收穫,但這個收穫不一定是『童謠』。」

尋謠有什麼方法?

小河說,一種方法是先觀察,看到合適的人了,先去聊天,然後慢慢切入正題;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問,這是尋謠團隊的四旬常用的方法;還有一種方法是「招蜂引蝶」,小河會坐在公園椅子上彈奏阮,感興趣的人就會自動找上門。

小河還說,尋謠不是為了找到一首童謠,而是用音樂建立一個連結的通道。聽他這麼說,我就放下了「採訪」任務,索性當自己是一個觀察者,反正我喜歡看公園裡做各種活動的人。

不夜城綠地公園一角  曠四旬 圖

中場交流時,部分成員分享了階段性的感受。 錄音製作:王越洲

鑫培:「老人很多偏含蓄,找到面善的人再好好地溝通,好好地聊,也許會獲得一些什麼。」

馮婧:「老人有的還是挺想跟別人聊天的。本地人和本地人會坐在一起(講方言),外地的老人會坐在一邊。」

亞萍:「男性和女性(老爺爺和老奶奶)可能有一些區別。」

越洲:「我收集到兩段紅色歌曲,那段記憶可能對他比較深刻。」

公園一角,開理髮攤的阿姨和顧客。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圖

理髮阿姨結束了上午的工作,把全部家當放上自行車就回家做飯了。 曠四旬 圖

在不夜城公園的角落,我們看到了一位開理髮攤的阿姨,她技術嫻熟,10元一次的公道價格滿足了周圍不少居民的理髮需求,不斷有人來排隊,顧客們甚至為了順序而爭執。

理髮攤旁有個小廣場,圍坐著一群爺叔,我們搭訕了一個爺爺,他是上世紀50年代從山西隨鐵路單位來到上海的,他想不起什麼童謠,最後對著我們的鏡頭唱了《康定情歌》。

公園裡還有很多孩子,他們騎著單車到處穿梭,還特別喜歡湊熱鬧,呼嘯地穿過太極拳陣列。家長們希望,他們旺盛的精力能在公園裡多消耗一些,大概回家後就會安靜些。

「沿蘇州河而行」錄音志願者王越洲採訪小河  曠四旬 圖

大家依次對上午的尋謠做「總結」。 錄音製作:王越洲

四旬:「磨剪子咯,戧菜刀。」

劉睿:「每次公園尋謠都容易遇到老三樣。」

健文:「公園前面的大馬路以前是馬路菜場。」「烏鎮路橋附近以前有糞碼頭。」

越洲:「公園裡有一面牆是『閘北區』的『遺蹟』。」 

亞萍:「我們互相在彼此身上尋了一下謠,突然想了一下尋謠到底是為什麼,如果我們自己去尋的話到底尋的是什麼。」

馮婧:「小時候跳皮筋的歌,可能是未來我能想到的『童謠』吧。」

鑫培:「我住的小區樓就像一個村莊,樓裡的長輩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

小河:「尋謠其實就是想讓人們從急功近利當中稍微抽離一點。」「我們所有的行為其實是觀念主導的,觀念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有沒有意識讓自己的固有觀念得到開發、轉換和新的演化,其實是這個項目隱藏的最好的功能,它會打破你以前持有的觀念。」「你可以尋很多東西,不一定是『謠』,你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有這種狀態,那是最好的。」

劉睿:「整個上海我們收集了100多首,但是其實我們能篩選出來(做錄音和音樂現場)的也就是10首。」

公園一角  曠四旬 圖

公園裡的孩子  曠四旬 圖

偶遇白色小狗  曠四旬 圖

看著這些活動的人們,我們快忘記了「尋謠」的任務,開始討論,為什麼要尋謠?小時候我們唱過什麼童謠呢?我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竟然是「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個有些令人震驚的答案。

我猜,尋謠打開不同個體的歷史記憶和當下體驗,讓它們彼此打個招呼,敘敘舊,想想未來。某種程度上,沿蘇州河而行的城市漫步也是,大家把個體的經驗貢獻出來,在蘇州河邊的空間裡重新塑形,再傳遞給更多人。

這讓我想起帳篷劇場的一個方法論:在舞臺上,你不是在表現自己,而是把你身體裡背負著的成千上萬的人帶上舞臺。

小河在公園長凳上彈唱  曠四旬 圖

小河:「今天的『招蜂引蝶』好像不太奏效,手機裡有很多別人發給我的歌譜,我就想,要不我在手機裡尋一下吧。」 

​​​​小河手機裡的《泉水》歌譜

《泉水》

詞、曲:邱望湘

唱:小河

看泉水出山口,急急忙忙向前流,朝朝夜夜流不休。

岸上垂楊柳,倒曳垂絲想挽留,無奈泉水總是不回頭。

小鳥聲啁啁,似不勝憂愁,因為它將失去好朋友。

橫想留,豎想留,竭力囀歌喉,無奈泉水總是不回頭。

橫想留,豎想留,竭力囀歌喉,無奈泉水總是不回頭。

沿蘇州河而行第三及第四次行走都與音樂有關  陳鑫培 繪圖

(實習生劉懿琛對文本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尋謠計劃,童謠,尋找,不夜城綠地,老人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城市人的自然觀
    9月15日,在蘇州河沿岸的公共綠地夢清園,「沿蘇州河而行」的參與者們針對蘇州河的水質治理、代表物種、蘇州河邊的自然教育以及現代人的自然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探討。 什麼物種能代表現在的蘇州河行走蘇州河多次以後,我們也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物種能夠代表現在的蘇州河。在此次行走夢清園的討論中,嘉賓們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陶然:目前蘇州河邊比較常見的物種是夜鷺。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唱橋會——歌曲背後的集體創作
    我們的行走項目名為「沿蘇州河而行」,參與者btr巧妙地提出了「橋在反對沿蘇州河而行」這樣的觀點。他觀察到,我們行走的路線是平行於河道的,而橫跨蘇河的橋梁卻要與之呈九十度,便賦予了橋梁反對的意願。「 我覺得橋是一種虛幻的可能性,就好像有『另一邊』似的,但另一邊和這一邊其實沒啥兩樣……最後你發現,另一邊和這一邊如果要有差異性,得消滅橋才可以。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青春在蘇州河邊
    但當時採訪的內容我記得,開頭肯定說到了前文提到的這段「錯誤的記憶」,說到了奶奶;然後說到自己從2009年搬到M50對面的小區,就挨著蘇州河,經常過昌化路橋去中潭路輕軌站搭三、四號線;到外灘工作後,幾乎天天沿著河騎車上下班,單程差不多二三十分鐘,順著西蘇州路到石門二路,前面是個大轉彎,接著沿南蘇州路順河往黃浦江騎,一直到乍浦路橋,右拐進虎丘路。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在蘇河灣沉澱對歷史和當下的思考
    沿蘇州河而行到達蘇河灣的那個下午,火傘高張,滾燙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走近四行倉庫,廣場上遊人稀少。邊上,不清不濁的蘇州河河水互相推搡緩緩流淌。倉庫前的遊人也許並不知道「蘇州河」這個名字居然來自外國人,19世紀中期上海開埠之後,很多在滬外國人認為沿這條河流可以划船到蘇州,所以把它命名為蘇州河。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早期市政和電影業地標
    6月6日,蘇州河漫步小組和湯惟傑老師一起,從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地方出發,接近一段近代上海市政和電影業發展的往事。完整導覽請收聽文內音頻,文末可見航拍視頻。「沿蘇州河而行」第一段漫步地圖。 陳鑫培 繪製「沿蘇州河而行」之前言。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筆記|沿蘇州河而行,一些久遠的記憶和意外溫柔的光
    今年(2020)澎湃城市漫步的主題是蘇州河而行,除了過程中用膠片拍了些,也打撈起起多年前與M50和邊上麵粉廠地塊的一些記憶。本篇的圖文均在「澎湃·城市漫步」欄目的「沿蘇州河而行」專題中首發,為了尋找十多年前這些數碼照片,我翻了好幾個備份硬碟,才發現心裡以為存在的大量圖片檔案,因為文件夾沒好好命名,都找不出來了,只有那麼幾張,姑且一看吧。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共享水岸:蘇河兩岸工業遺產更新的思考
    這就是我們所討論的工業遺產跟其他文化遺產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在漫步蘇州河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很多跟一般認知完全不一樣的場景。有很多漫不經心,很可能也看不出任何工業痕跡的場所,其實仔細挖掘一下,它都屬於工業遺產的範疇。
  • 移步異景,蘇州河兩岸將新增17個大綠地!
    蘇州河黃浦江口濱江一帶,作為蘇河綠道和濱江綠道的連接點的最美花園面積達3000平方米 蘇州河市域內總長約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是今年市政府重點工程,兩岸綠道貫通、提升沿線綠地品質也是重點。而蘇州河綠道是上海市3號綠道,中心城段42公裡年內將基本建成。在此期間,沿線改建提升綠地面積約32公頃,新增附屬綠地約0.8公頃,新增行道樹約700棵,平均每公裡新增約17棵。
  • 舊貨船變為「遊樂場」,蘇州河岸的「風鈴綠地」老少皆愛!
    舊船改造的「遊樂園」、開闊明亮的噴泉廣場、美觀舒適的健身步道......蘇州河岸的風鈴綠地以其獨特的景觀設施和秀美的風景,吸引著不少附近居民前來。位於北翟路近劍河路口的風鈴綠地,建成於2012年前後,如今隨著蘇州河健身步道的貫通,將這個緊鄰蜿蜒蘇州河的綠地公園串聯起來,它也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成為許多沿步道健身、散步居民的必經之地。
  • 「探索」蘇州河兩岸將新增12公頃公園綠地,四季皆有景
    市綠化市容局說,12月底,蘇州河中心城區兩岸42公裡將實現基本貫通 ,綠道也將基本建成。蘇州河兩岸將新增公園綠地12公頃,相當於17個標準足球場,新增行道樹約700棵。今後,沿河將演繹春賞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此後的許多年,我與蘇州河之間並未再有太多交集。它給我的印象就像周迅與賈宏聲參演的那部同名電影,熟悉又朦朧,真實中又帶著一絲距離感——就像某天遇見染了病的故人,蒙著面紗,戴上口罩,在身邊躡足而行。你極力想表現得親切些,卻又心有掛礙不免期期艾艾。
  • 在「都市之心」,書寫人民城市的美好未來|跨越蘇州河·靜安篇
    作為北橫通道附屬工程,它不僅是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重要市政工程項目,也是靜安、閘北兩區合併後的重大民生工程,打通了新靜安南北的生活與經濟軸線,昌平路橋往西,可通往老靜安的曹家渡、靜安寺等主要商業區域;往東,連接起老閘北火車站、不夜城地區。  兩區合併後,蘇州河靜安區段同時擁有了南岸、北岸兩面風光。可以說是一個轉角一種風光,四季滿河亮點不斷。
  • 上海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有哪些好去處?詳細攻略來了
    根據計劃,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2020年內實現基本貫通開放。為更好體現沿岸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蘇州河兩岸將分為「典雅蘇州河」「華彩蘇州河」「秀美蘇州河」三段進行演繹。屆時,蘇州河兩岸將有哪些好去處?
  • 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
    具體做法是:藉助市中心稀缺的公園腹地,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不夜城段凌空棧道、長安路綠地、蝴蝶灣公園、福新麵粉廠段、四行倉庫段、上海總商會舊址段。百姓是「蘇河舞臺」主角蘇州河的變化,住在河邊的居民最有發言權。70歲的高雪蘭,家住康定東路33弄世德裡,河水從家門前流過。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不過,近代上海依然在蘇州河的兩岸起興。   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圖中,將她同時標註了「Woosung」與「Soochow」——原來,上海開埠後,外國商人知道從這條河可以行船至蘇州,便叫她「通往蘇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籤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上海段稱為蘇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1990  金宇澄 繪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翻拍自《洗牌年代》金宇澄先生提示的這條線路十分吸引人,他還繪製了一幅彩色插圖,以無人機的視角展現《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2020-12-08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通蘇州河 領略濱水新風情
    你也可以去九子公園、最美花園、夢清園、風鈴綠地、臨空音樂公園……尋找拍攝蘇州河大片的最佳拍攝點。更多隱藏的打卡點,細心的你一定能找到:玻璃罩中的鐵軌、橋洞下方的「華生電扇」,甚至是一些有特色的兒童樂園、生態廊架、景觀小品,都讓逛蘇州河變得趣味十足。
  •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只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在蘇州河上行駛的航船,2020。本文圖片 張希我的,蘇州河張希/嘉定區文化館專職攝影幹部在嘉定,似乎更多人將蘇州河稱為吳淞江。上海地區的航運原以吳淞江為主脈,商船輻輳,往來頻繁。嘉閔高架穿過蘇州河,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