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第一村」變遷記:從空心村到「桃花源」

2021-01-11 半月談網

走進廣西「灕江第一村」高寨村,人字形道路平整寬闊,依山傍水鱗次櫛比的瑤家民居點綴綠水青山間,宛若「隱世桃花源」。誰曾想,數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凋落的景象,民房破爛不堪,產業幾近空白,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高寨村位于越城嶺主峰貓兒山南麓,屬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村前200米處,烏龜江和龍潭江在此匯合,成為灕江的源頭。高寨村因此被稱為「灕江源頭第一村」。2015年高寨村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名錄。

過去,高寨村曾是興安縣最窮的瑤寨。「生產資源少,特別是田地少,又搞大鍋飯,絕大多數人生活在溫飽線下,好多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村子。」50多歲的村民潘奇權介紹。

1982年,改革的春風吹進高寨村,村裡開始分田分山。有了土地解決了溫飽,以竹木為原料的生意隨之多樣化起來:有人將木頭運到上海等地售賣,有人在村裡辦起木材加工廠,也有人乾脆在山裡建起了燒炭的土窯……

村民們靠對山林近乎掠奪式的索取,很快讓高寨村陷入了「林衰山敗水漸枯」的發展困境,部分村民也因此重新返貧。與此同時,植被的透支利用,也直接導致桂林灕江源頭水量的日漸減少。

2012年,廣西出臺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豎起保護灕江生態的利劍,桂林市編制實施《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興安縣擔起保護灕江生態排頭兵的重擔,相繼出臺實施與保護生態相關的地方性政策。

自2012年起,高寨村的民眾把保護植被,重塑青山綠水當作第一要事。村裡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制定了保護植被的具體內容。幾年下來,成效顯著,植被逐漸恢復的同時,也引來了外地的觀光客。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山山水水,改變發展方式,要不只有死路一條。」在轉型的道路上,潘奇權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在村裡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

村民們依託自家房屋小院開辦的農家樂和民宿因此興起。很快,高寨村通過盤活農村舊房、閒置瑤寨木屋等房產,培育發展民宿旅遊新業態,成功搞活「三線」資產,形成產業鏈,實現了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高寨村共有旅遊公司2家,農家樂43家,農業觀光園2個,此外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娃娃魚養殖培育點,蕨類、菌類、筍類時蔬基地,全村145名貧困人口通過參與開辦農家樂、土地入股、銷售旅遊商品、種植生態農產品等方式實現脫貧致富,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人民幣。今年1月至9月,高寨村接待外界遊客40萬人次。(完)

相關焦點

  • 「空心村」變成「億元村」
    2007年,村裡沒一公裡硬化道路,村集體負債4.5萬元。而現在,村裡人這樣形容油溪橋村:「睜眼看花,伸手摘果,下田有魚,山地綠化。」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不足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1682元,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村集體純收入超過100萬元。老大難如何甩掉了「窮帽子」?「制度,是我們最好的環境;人心,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村支部書記彭育晚說。
  • 《桃花源記》的另一個打開方式!
    我們都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裡的人遠離戰亂,生活富足,因此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理想國。相信很多人在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就注意到了結尾,這個世外桃源後來再也沒有被找到,甚至去找的人還因此生病。那麼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這個謎題好像只留下一個玄幻的疑問號。首先,雖然這個故事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是應該也會有原型,畢竟馬克思老爺子說過:「任何想像都基於現實的土壤」。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胳膊像用螺絲釘栓住的,可以360度瞎晃不說,身體還裸露著清晰的排骨條,瘦到皮包骨頭。雖然說借鑑了皮影戲,可做成這樣,整體就是給人帶來很強的不適感。太守鞭子還沒抽完,南陽的劉子驥來了。他聽說了桃花源的故事,很感興趣,專程趕來。
  • 浙江安吉橫山塢村:「空心村」變藝術民宿村 綠水青山生「金」
    小癮·半日村的民宿一景。王麗瑋攝 從杭長高速口下來,沿著平坦的鄉村公路一直開,距離千年古寺靈峰寺旁3公裡的一處山坡便是橫山塢村所在地。 落地在橫山塢的「小癮·半日村」原是一個空心村,多年前經過整體搬遷和藝術設計,如今已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高檔民宿集群,共規劃建築71棟、民宿20家,其中「簾青」「朝花夕舍」等9家民宿已是遊客盈門。
  • 在桂林灕江邊倒數,到未開發的天坑探索神秘地心
    且聽「大神們」的專業科普03徒步攀登大面山眺望灕江第一灣這是一座未經旅遊開發的山峰但卻是攝影發燒友的拍照聖地這張經典的灕江第一灣俯瞰圖就是在大面山山頂拍攝的圖/馬蜂窩用戶我們將在徒步而上到大面山頂鳥瞰蜿蜒的灕江和遠處連綿的喀斯特山林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另闢蹊徑 讓昔日「空心村」變成「網紅村」坐落在宜陽縣城北香鹿山上的趙老屯村,轄9個自然村,圍繞香湯溝東西兩側分布,丘壑縱橫,乾旱少雨,以前村民只能靠種幾畝糧食餬口,最終成了人口外流的空心村。「當時村容村貌很差,垃圾到處飛,特別是一颳風,垃圾袋飄得到處都是。」趙老屯村黨支部書記張公偉向大河網記者描述村子以前的模樣。
  • 浙報深讀丨教授們各顯身手深耕黃巖農村 空心村突圍記
    從高校到農村,田生科差點「水土不服」。嶺根村群山環抱,位於黃巖寧溪鎮西南部、長潭水庫生態保護區內,大多數村民外出經商或務工,是個典型的空心村。2018年,田生科開始關注嶺根村,他想嘗試「通過智慧灌溉控制養分、溫度、溼度、光照等參數,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培育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從而在類似嶺根村這樣的生態敏感區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模式」。
  • 河北張北「空心村」治理:「臉上疤」變成「錦上花」
    「臉上疤」變成「錦上花」——張北「空心村」治理探訪圖為聯村並建模式改造後的張北縣臺路溝鄉後大營灘村。通訊員王英軍攝近日,走進張北縣公會新區1單元401室席衛琴家,清新的茉莉花花香撲鼻。近前一看,席衛琴家的陽臺成了「小花園」,屋子裡生機盎然。
  • 閱讀賞析——《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
  • 新華社發現丹東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以《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為題,報導了丹東寬甸河口村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 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
  • 八大山人《桃花源記》,竟然是鬼故事……
    人們固有的印象中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展示的是對「世外桃源」的嚮往 然而現下卻有人提出 根據文中多處提示 《桃花源記》實際是個鬼故事
  • 背誦《桃花源記》全文
    但原來,想像的人不止是我們,古人們也會腦補,比如仇英筆下的《桃花源圖》。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好的方式便是「跟著」武陵人的腳步,置身其中,最後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太守。而《桃花源圖》便是仇英此趟「尾隨」的所見所聞。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一名普通的武陵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捕著常見的魚,日復一日。可是很多影視劇和小說的開頭不就是這樣的嗎?
  • 《桃花源記2》新服【寒梅煮雪】來襲
    好玩不坑錢的良心回合遊戲《桃花源記2》新服「寒梅煮雪」將於今天中午12點開服啦,小夥伴們進入新服,即可享受各項開服好禮活動!此外,《桃花源記2》官方公眾號、官方貼吧以及官方微博,都為大家準備了有趣的話題活動,新服的小夥伴們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新服專屬尾標,桃源村的「人氣王」會是你嗎?快來試試看吧!
  • 《桃花源記》竟是一篇真實的「盜墓筆記」?
    司馬遷在《史記》中數次說到「西王母」,《穆天子傳》中關於「西王母」有生動的文字,與其一同出土於汲郡戰國魏王墓的《竹書紀年》中,也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述。所以毒蛇認為《桃花源記》很可能隱藏了一次古人誤入西王母陵的真實經歷,後來想帶人返回去盜墓,可惜由於入口塌陷了,再也找不到了。
  • 2020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文言文重要知識點梳理《桃花源記》
    27.及:到。     28.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興的樣子。     31.規:計劃。     32.果:實現。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桃花源記的暗黑解讀之瓊斯鎮!
    前兩篇為大家分享了關於桃花源記的另外兩個解讀,分別是太守去桃花源之後的另外一個真相和桃花源的真實性問題,那麼這篇我將與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美國七十年代末一件真實的故事
  • 《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今日啟動
    這回合,放開玩,大型回合制2DMMORPG《桃花源記2》終極內測即將盛大開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麼樣的呢?以我筆墨,直抒胸臆,《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現已啟動,快來譜寫你心中的桃源樂章!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在哪裡?莫衷一是,桃園美景其實就在每個人心中
    桃花源到底在哪裡?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文中說道,武陵這個地方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桃花源。
  • 廈門發現一個世外桃源,保留大量閩南建築群,如今已成「網紅村」
    世外桃源一詞源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早在中學階段這篇文言文就出現在語文課本中,其文章內容描述了在傳入桃花林中,發現了異常優美的景色,落英繽紛猶如仙境一般,然而這裡的人都十分熱情,沒有外界人群那種勾心鬥角,每個人都心存善良,因此成了每個人都十分嚮往的地方。因此這世外桃源的意思也就象徵著完美的人和景。
  • 真的有桃花源,現實版陶淵明桃花源——壩美村
    ——《桃花源記》。桃花源記以前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覺得世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地方,不巧今天發現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和阿科鄉交界處的一個村子壩美村。進出村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巖水洞(分別長800多米),村民們要摸著巖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800米長的幽暗水洞進出,像極了《桃花源記》。下面小編就為你揭秘桃花源壩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