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處。春日正是苗木移栽的好時節,也是苗木銷售的高峰期。在武陟縣圪壋店鄉秦伊村,不少村民在田間忙著採挖苗木,有的在地頭與客商洽談價格,有的忙著裝車外運,一派忙碌的景象。
46歲的貧困戶秦慧新和妻子正在地裡採挖樹苗、裝車,忙得不亦樂乎。「俺村這一帶的樹苗質量好、成活率高,每年過來買的人特別多。今年受疫情影響,外邊來買樹苗的比往年晚了一些,但是採購量不減。」秦慧新高興地說。他家的楊樹苗從2月下旬就開始賣了,累計賣出近8000棵樹苗,增收15000元。
秦慧新家6口人,3個孩子上學讀書,80多歲的老母親身體不好,夫妻倆靠種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拮据,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幫扶幹部的鼓勵和支持下,秦慧新開始種植苗木。2017年年底,他家實現了脫貧摘帽。由於種植苗木時間靈活,地裡活兒閒的時候,夫妻倆還在村子周邊打零工,2019年他家人均收入8000餘元。
當日,在該鄉的遠航苗木種植合作社,一捆捆新起的楊樹、國槐、枇杷等樹苗整齊堆放著,負責人穆衛華忙著指揮裝車。從3月初起,來自新鄉、洛陽等地的客戶陸續前來訂購樹苗,該合作社平均每天外銷樹苗8萬棵,最高峰一天外銷樹苗10萬棵。
圪壋店鄉西部的秦伊村、王伊村、程伊村、崗頭村等素有種植苗木的傳統。近年來,該鄉積極整合資源,以秦伊村、王伊村、程伊村、崗頭村為中心,輻射帶動邢莊村、小劉莊村、毛莊村等,形成了600公頃的苗木種植基地,種植果樹苗木、綠化苗木、觀賞苗木等,參與種植的村民有1500戶,其中50戶為貧困戶,戶均年增收2萬元。苗木種植業成為該鄉規模最大的特色產業。
疫情防控期間,圪壋店鄉堅持戰「疫」與發展兩手抓,積極組織合作社利用微信、網際網路平臺等銷售苗木,各村扶貧幹部成為貧困戶家的苗木「代言人」,有的駐村第一書記還通過微信直播推銷。目前,該鄉今春待銷苗木已銷售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