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莊鎮孫家峪子村黨支部書記王銘聚,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立村、綠色發展、強村富民之路,通過發展綠色產業,精品果園,帶領村民們大步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一大早,王銘聚就來到村裡的優質蘋果精品園,自從擔任了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果品合作社、苗木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他身上也多了一道道責任,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果園裡轉一圈,看看哪裡需要做什麼工作。
孫家峪子村是果品種植大村,但大多是傳統種植,在果品質量和產量上一直無法突破。王銘聚上任後,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以合作社帶動為載體,堅持綠色產業興村不動搖,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嘗試規模化種植和股份制合作,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在王銘聚的帶領下,孫家峪子村先後流轉土地3000畝,高標準發展了1000畝蘋果園和2000畝桃園,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果品生產專業村,並被中國農科院列為「數字果園」,國家「863」高新計劃項目,省級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種植示範基地,在鄉村振興中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同時,王銘聚結合自身實際,由村黨支部牽頭,領辦了銘聚果品合作社,112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集體合作社,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實現了村民和集體雙增收。
今年70多歲的公衍合是村裡的貧困戶,家裡三口人,兒子患病,老伴體弱。村裡成立合作社後,他把自己的土地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承包給合作社,自己再到合作社上班,讓他擺脫了生活的困境。
現在,孫家峪子村人均果園3畝以上,最多的戶一年收入20多萬元,最少的也收入四五萬元,同時帶動了周圍村莊500多戶農民一起走上了富裕之路。王銘聚還帶領村民修了四條生產路,修建了 「致富橋」、攔河壩,帶領村民進行環境衛生整治,讓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用上了鄉村大舞臺……村裡發生了實實在在的好變化。
帶好頭,多付出,腳下踩著泥土,心裡裝著群眾,王銘聚正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繼續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帶動孫家峪子村實現全面振興。
(編輯:蒙陰融媒 彭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