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究竟能把一個人帶到多遠的地方?張釗維導演來自臺灣,是CNEX基金會製作總監、陽光衛視紀錄片工作室製作總監,他是一個特別文藝的人,寫過研究臺灣現代民歌的專論;最近他拍攝了一部講述抗戰時期國軍空軍的紀錄片,明明是講戰爭,卻拍的風格清新動人。最神奇的是,他的大學本科學的不是影視製作,甚至不是任何人文學科,他是臺灣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的。
幾十年間,夢想把張釗維導演帶到了離起點如此遙遠的地方,他是如何來講述這個故事的?請戳視頻。
我自己拍紀錄片,經常在處理「春秋」,不太知道要怎樣處理「家」。我拍過關於臺灣歷史的影片,拍過關於陳獨秀的影片,去年剛剛完成一個民國的抗戰空軍的紀錄片。所以我開玩笑說,民國的「紅色」、「藍色」和「綠色」都處理過了,但是對我來說,「春秋」好像離我很近,可是「家」離我有點遠了。
我在進入紀錄片這個行當的時候,我母親非常的擔心,她不知道這個小孩原本放著好好的電機系、計算機的學位不做,然後去做紀錄片,這是怎麼一回事情?我那時候剛完成第一個作品的時候,拿回去給我母親看,她說我看不懂。
雖然「家」好像離我很遠,但是在這個過程裡面,其實「家」會用一種方式回來找你。有一個很特別的方式是,去年我完成《沖天》的時候,剛好我二姐的兒子要結婚,我去美國參加婚禮。我一下飛機,二姐就把我抓到一個咖啡館,拿出一種折得皺皺的紙,那是在二十年前,1995年時我寫給我母親的一封信的複印件,她一直保留著。那時候我寫給我母親時說:媽,你不要擔心,天底下不是只有賺錢這一件事而已,我們還有很寬廣的路可以走。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九。
我二姐就跟我說,你看這封信,現在你的外甥他放著好好的常春藤名校的醫學院學位不念,他要去拍紀錄片了。然後你再看那個日期,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九,這是他結婚的日子,整整二十年。你這個當舅舅的,你要怎麼負起你的責任啊。我覺得在這個過程裡面,雖然我一直在處理「春秋」,但是這個「家」的因素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在回到我的身上。
在這裡通過這個平臺,在座的各位,還有通過直播平臺觀看的觀眾,我想說紀錄片或口述歷史的工作其實是一個好寂寞的工作,老實說,他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那當年輕的這一代人,像我的外甥這樣子,他願意跳到這個深不見底的海洋裡面去學習遊泳,他要橫渡太平洋,或橫渡大西洋到達彼岸的過程,其實需要像「家·春秋」這樣的平臺或者是這樣的一個獎項來給他們支持,我希望或許有一天我的外甥也有機會來到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他在美國所碰到的故事。謝謝大家。
↓↓↓
(文字、圖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家•春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由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我的歷史」公益計劃聯合發起並主辦,面向全國高校學生,徵集優秀的口述記錄影像項目參賽,聚合全社會力量,共同推動年輕人參與口述歷史。
家春秋口述史計劃
﹊﹊﹊﹊﹊﹊﹊﹊﹊﹊﹊﹊﹊﹊﹊﹊﹊﹊﹊﹊﹊
微信號:jcqkss
新浪官微:@家春秋口述史計劃
諮詢郵箱:dxsxsjh@163.com
優酷展示頁面:
http://i.youku.com/JCQK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