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考古2020,我們離歷史真實更近

2021-01-11 青島晚報電子報
青島考古2020,我們離歷史真實更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28 星期一

■嶗山區鐵瓦殿遺址。
■考古人員正在對城陽區的財貝溝墓群考古資料進行整理。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 魏
    2020年,又有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歷史文化遺產,在考古手鏟和探鏟下按部就班、日益清晰地浮現。它們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用四個字概括青島考古的2020:「成績斐然」。這一年,水下考古有重要發現: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組織實施的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在大公島南部海域發現並確認1處大型沉艦遺址,還在膠州灣內新發現3處水下文化遺產疑點;這一年,青島考古「天團」首次走出青島,參與省內重要考古項目,再度證實了青島考古人的專業實戰能力;這一年,諸多本土考古現場開啟塵封已久的神秘面紗,讓我們離歷史的真實更近,也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更加關切……
    考古步履不停,正不斷豐富著這座城市的文脈。正如青島考古隊隊長彭峪所言,有關青島地區的歷史記載,在文獻中或許只有一句話,甚至幾個字,通過考古工作,我們能夠與文獻資料對照,進一步靠近歷史的真實。考古不是挖寶,而是將城市歸入到某個準確的時空坐標的過程。
在琅琊臺為「遙遠的相似性」動容
    據說,霍金曾被追問:世間最令他感動的是什麼?他的回答是「遙遠的相似性」。如果天體物理學家所放眼的是整個宇宙,那麼對考古人而言,這份感動則源於歷史的時空維度。2020年的琅琊臺,青島考古人邂逅了令他們動容的來自歷史深處的「遙遠的相似性」。
    在這場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與山東省考古院聯合開展的納入「考古中國」項目的行動中,考古人員在臺頂區域發現了秦漢時期的地漏和與之相連的較為完整的排水系統;更在琅琊臺下南側一公裡開外的濱海處發現了東周時期齊國的官方建築遺蹟。2000多年前的「海景房」和「濱海長廊」若隱若現,告知我們歷史中的某個時間點,曾經有人在此看到同一片山海,行走在同一處地面,我們甚至觸摸到了他們用來系放瓦片的草繩留下的紋理印跡,並設想與建築屋頂倒塌一刻望向同一片磚瓦的目光穿越時空的交集……
    歷史文獻上有關於齊國在琅琊臺一帶進行四時主祭祀的記載,也有秦始皇三臨琅琊臺的記傳。然而求證歷史的真相併非一蹴而就,須在時間累積的考古中不斷獲得實證。未來五到十年,琅琊臺考古將持續推進,將這一地域歸入精確的青島歷史時空坐標,賦予其最大化的文旅資源價值。
在金口港望見海上絲路重要節點的繁華
    青島古港口,歷史綿延不絕。早期有琅琊古港,隋唐時期有大珠山港,宋代有板橋鎮,而在明代晚期至清代的三百餘年間,金口港則是膠東地區乃至山東半島最為繁榮的沿海港口。2020年對金口港的考古,重點對其遺址核心區域及其周邊進行了大範圍調查勘探,讓青島曾是海上絲路重要節點這一論述更具實據。
    勘探中,古港碼頭設施、天后宮、關帝廟、古民居、祠堂、古道路、古橋、古井、古沉船等遺蹟,以及明清時期瓷片、石碑、柱礎、油碾盤、油蔞、木鬥、石斛、商船模型、商號票券、商會印章、族譜、驛站名冊、精美古建木雕、石雕、磚雕等遺物紛出;金口港遺址核心區的建設規劃格局也清晰浮凸:碼頭區、客棧區、商業店鋪區、民居、「丫」字形道路、天后宮、望海樓;鳳凰古村,北阡古村等分布在港口周邊的43處清代、民國時期古村落,也在今年的考古勘探中「集群」顯現。這片構築精緻、南北建築風格兼容的古建築、古村落,也充分印證了金口港南北商貿要衝的重要性。
    林玉海還特別提及了考古中不斷釐清的金口港商貿古道的航路輻射:北至大連、營口,西至天津,西南至連雲港的海州,南至瀏河、上海等江浙沿海城市,東至韓國仁川,其中與江浙地區的商貿及文化交流最為廣泛而深入。
    在林玉海看來,金口港遺蹟完全可以與即墨東部沿海區域的古貝丘遺址群、皋虞古城、王吉墓群、雄崖所等文化遺蹟形成合力,打造即墨濱海歷史文化長廊,突出青島海洋文旅特色,實現歷史文化遺蹟的文旅價值。
在鐵瓦殿製造可供幽思懷古的第一考古現場
    考古現場原是嶗山巨峰資深驢友的打卡地!這是鐵瓦殿遺址的非同尋常處。它位於嶗山巨峰景區海拔約 650米的山腰處,正位於上山步道一側,背靠一塊能遮擋冬季寒冷西北風的巨石,西臨一條山間季節河道,一處巖石的縫隙間常年流淌山泉,南面即為黃海。在此山海佳境之間,鐵瓦殿遺址的立柱殘垣存留其間,此情此景,就連進行勘察的考古隊員們都忍不住手機拍照留念,稱這裡適合清修悟道、幽思懷古。
    鐵瓦殿原名「東華宮」,又名玉皇殿,後因鐵瓦蓋頂而得名。據傳始建於宋,盛行於明清。然而清朝乾隆年間一場大火,將這裡燒毀殆盡,僅存殿堂基址、石柱等建築構件,以及摩崖石刻。
    據透露,作為一處宗教建築遺蹟,未來這裡將嘗試創新推出一個文旅融合的新地標。目前的考古調查勘探只是第一步,隨著相關文物信息資料的充實,這裡或將運用高科技手段虛擬復原建築架構,開啟嶗山宗教文化旅遊的新視野。
在財貝溝擱置的地下「美物」將入館陳列
位於今天城陽區嶗山西麓安樂社區的「財貝溝」,百餘年前就是青島著名的探寶地。2011年,這裡曾做過一次搶救性發掘,當時這處東周時期的墓葬群就出土多件精美青銅器,給考古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青銅器,陶器、漆器,還有大量的玉、瑪瑙、滑石、骨器,種類包含禮器、生活器、兵器和車馬器,大量出土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有齊國傳統。考古報告中有這樣的評述:即使在整個膠東半島區域,也尚屬少見,是除龍口歸城遺址、萊陽前河前墓地、海洋嘴子前墓地之外又一次東周考古的重要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力鼎盛,多有向東徵伐之舉,財貝溝墓地的考古發現,正是這一歷史過程的見證。
    2020年,這些擱置、沉寂多年的地下「美物」,終於要正式面世,即將陳列於城陽區新建的博物館中。而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這些珍貴文物進行系統的整理和修復,許多陶器拼合後再現古樸之美。資料整理完畢後,出土文物將正式移交給城陽區博物館陳列展出,而整理後擁有完整文物信息的文物,對於研究青島古代文化發展、再現真實歷史都將具有積極意義。
在西沙埠推演「長廣故城」的興衰變遷
    位於萊西市沽河街道辦事處西沙埠村西和鄒家疃村東之間的萊西西沙埠遺址,在《山東通志》、《登州府志》和《萊陽縣誌》等志書上均有記載,此處曾為北魏長廣故城城址。2020年對這座古城池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主要與當地的大遺址保護規劃有關。
    而這次在100萬平方米的保護區域內,考古人員從採集的遺物中見到紀年明確的遺物主要有「大泉五十」和「五銖」銅錢,推測西沙埠遺址可能為一座修建於漢代的 「漢城」。考古也首次發現,該城址之下還覆蓋了一處比此城時代要早的戰國時期遺址;另外,勘探過程中還發現了城北和城東分布有大面積的純淨的河道淤沙,推測是河流改道或泛濫導致城池的廢棄,不僅為探索城廢棄的原因提供了證據,同時也為探索戰國——漢代時期人與自然之間的利用、改造和依存關係提供了新課題。

-

相關焦點

  • 許宏:考古是尋找中國歷史的真實面目
    我們為什麼要考古、為什麼要研究歷史?我覺得沒必要做高大上的解答,首先就是要滿足人類的好奇心。 我們的祖先在百八十年之前就已經進行過深入的、甚至痛苦的思考了。從民國開始以顧頡剛先生為首的疑古學派,從科學理性的角度,整體顛覆了2000年以來我們深信不疑的三皇五帝的中國歷史學話語系統。
  • 琅琊臺考古:發現2000多年前「海景房」 青島的「龐貝古城」等待...
    持續推進的考古發掘拼接起的恢宏時空情節,將為青島帶來意料之外的豐厚歷史文化資源,並破解這些千古謎團。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與山東省考古院聯合開展的琅琊臺遺址2020年度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近日進入收官階段,記者現場見證:在琅琊臺臺頂區域發現的2000多年前的排水系統,以及柱礎、瓦當等建築構件;在臺西頭村亭子蘭發現的一處東周時期的廊房式建築基址,及板瓦、筒瓦、瓦當和陶豆碎片遺存,2000多年前的「海景房」和「濱海長廊」若隱若現,為青島古代歷史文化的豐富演進再添佐證
  • 今日看點:早報獨家揭秘膠州灣海域水下考古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8月11日,一次國家級海洋文化遺產探尋——2020年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青島海事局前海碼頭正式啟動,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青島市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方合力,進行為期40天的水下考古,或將發現眾多戰船和古代商貿沉船遺址,揭開眾多海底歷史之謎。
  • 山東水下考古第一人青島市博物館館長邱玉勝的回憶
    1989年水下考古青島培訓班(右三為邱玉勝)。邱玉勝,山東水下考古第一人,1987年從山東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青島市文物局工作。兩年後的1989年,第一期全國水下考古人員培訓班成立,這是中國與澳大利亞在青島合作的中外文化交流項目,邱玉勝憑藉專業的考古知識和良好的水性,成為山東唯一一位入選的學員。
  • 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 闡揚中華歷史文化
    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基礎和出發點。  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建構中國歷史、闡釋中華歷史文化,可以發揮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百年來,我國幾代考古學人接續奮鬥,「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 探尋膠州灣海底沉睡的歷史「寶藏」
    探尋膠州灣海底沉睡的歷史「寶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8.12 星期三 8月11日,一次國家級海洋文化遺產探尋——2020年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青島海事局前海碼頭正式啟動,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青島市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方合力,聚焦這片海面之下失落的歷史文明,再探沉睡海底的「青島寶藏」。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啟動。水下考古「秘密武器」。
  • 川臺紀錄片:再見2020,我們用影像記錄了你的疼痛與美好
    真實也許是答案之一。真實帶來慰藉,真實自有力量。而接近真實、追尋真實、記錄真實,正是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追求。為了離抗疫的真實更近,川臺紀錄片中心導演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深入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新冠病區、省疾控中心等救治防控核心部門以及機場、高速等高風險地點進行拍攝。
  • 我們為什麼要考古
    這,也是今天這期浙江考古年度盤點想要告訴你的事。12月20日-22日,浙江考古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成渝文博周①|真實的考古是啥樣?金沙遺址「拍了拍」報名北大考古...
    真實的考古是什麼樣子?網友對此十分好奇。8月2日,央視《考古公開課》首度以雲連線的方式,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北京演播廳進行同步錄製。曾經親手發掘過三星堆和金沙兩大古蜀核心遺址的考古學家、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在北京演播廳擔任主講嘉賓,素人學員魯力在金沙遺址與朱章義隔空對話,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古蜀文明的碎片,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
  • 孫機:考古能看得見歷史,也能望得見未來
    老先生高興地談起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關於考古工作的講話,還拿出不久前的《光明日報》讀給我:「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這話說得太深刻、太精準了!」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原標題:2020河南考古有哪些重要新成果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密碼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
  • 學者:最近考古發現證明耶穌是真實存在的
    福音時報資料圖 一位新約聖經學者羅伯特(Robert Hutchinson)宣稱,最近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耶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一直以來都有人從考古學的角度否認耶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指出,完全沒有任何考古證據能夠證明耶穌真的存在過,甚至新約中提到的其他任何人也沒有真實存在的考古證據。然而,羅伯特相信,最近的考古發現推翻了這一論點。
  • 琅琊臺考古再添新發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9日訊 秦始皇三登琅琊臺具體都做了些什麼?2000多年前的「八主」中的「四時主」祭祀地在琅琊臺嗎?因地震而深埋於地下的琅琊古城能否重現江湖?持續推進的考古發掘拼接起的恢宏時空情節,將為青島帶來意料之外的豐厚歷史文化資源,並破解這些千古謎團。
  • 安利 | 歷史考古類紀錄片
    from=search&seid=8735501957527998759本片展示了2014年最具影響力的七個考古發現,包括兵馬俑修復、蜀都宦官墓藏群等,展示了野外考古、城市考古、實驗室考古等考古方式的不同以及考古人員的艱辛。
  • 孫機:考古能看得見歷史,也能望得見未來 -唐山廣電網
    老先生高興地談起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關於考古工作的講話,還拿出不久前的《光明日報》讀給我:「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這話說得太深刻、太精準了!」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5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聚焦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 藝術讓城市更時尚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29日3版藝術「對話」城市,藝博會青島掀時尚之浪  線上展覽+線下活動 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啟幕 用藝術的眼光重新發現青島11月28日上午,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本屆藝博會上,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發現與體驗藝術與城市、與產業、與生活、與我們每個人怎樣息息相關。
  • 考古發現證明耶穌真實存在 聖經的記錄比世俗學者更準確
    新約聖經學者、作家羅伯特·哈欽森(Robert Hutchinson)日前出版了他的新書《尋找耶穌》(Searching for Jesus),指出:最近的考古發現及聖經學證明耶穌不僅真實存在過,而且聖經中對於他的生活和死亡的描述是比世俗學者想引導人們所相信的更為準確
  • 銘記歷史,無愧時代——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觀後感
    對同學們來說,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的陳列,很多實物還看不明白,很多影像資料也非常陌生,歷史厚重的底蘊更捉摸不透,但校外輔導員聲情並茂的講解,仍然讓大家印象深刻,增長了見識,擴寬了視野,這是最令人欣慰的開始。
  • 參宿四正變得更小,離我們更近,並且不會在最近爆炸
    據最新研究報導,紅超巨星參宿四在2019年底開始顯著變暗——它在十萬年內可能不會爆炸,這顆恆星也比我們最初想像的要變得更小,更近。但是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在2020年10月16日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我們可能需要再等十萬年參宿四才會爆炸,該發現也表明參宿四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要更小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