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晶片從業者,不希望被人卡脖子」

2020-12-26 華夏經緯網

  李廣軍

  在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展區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來了兩位老人。

  這是兩位老工程師。原來,早在開展前,兩位老者的電話就打到了啟泰傳感。其中一位工程師吳老說,上世紀90年代他就開始相關領域研究,聽說啟泰實現了量產,一定堅持要來現場看看展品。聽說早先國內一粒晶片要過萬元,如今通過流水線生產後市場價格不到200元,吳老先是說什麼都不相信,爾後對新一代科研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時隔多日,講起這個故事,啟泰傳感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依然十分激動。他說:「從數學教授到公司董事長,我這些年所思所做的,就是帶領團隊,讓湖南在傳感產業擁有更多話語權。」

  人物故事

  長沙成功下線首批國產金屬基壓敏晶片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近5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晶片技術起步晚,因此傳感器敏感晶片的市場幾乎被外國企業所壟斷,這也導致國內廠商每年為採購晶片都要付出大量資金。不過,也有很多企業成功打破壟斷,在傳感器晶片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啟泰傳感便是其中之一。

  在啟泰傳感一樓的輔助設施間均實現無人值守,二樓2000平方米的「超淨車間」也僅有幾名工程師在監測數據。該生產線有40多個生產環節,絕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

  據了解,啟泰傳感的生產線,是一條高起點的微機械微電子系統產線,從材料、設備、工藝技術、製程、測試到封裝,都可以自主完成,避免了對國外技術、企業或者設備及材料的依賴。

  如今,啟泰傳感的技術100%自主研發,工藝100%自主研發,光刻機等核心設備與國內廠家聯合研製,基材、靶材和光刻膠等輔材均是與國內廠家聯合研發。啟泰傳感幾乎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是的,啟泰傳感在傳感器業界大名鼎鼎——其科研團隊攻克了異質膜成膜關鍵技術,研發了全套生產工藝,定製了90%的生產設備,建立了唯一一條工廠化規模生產的金屬基壓敏晶片生產線,在產業化層面完全實行了國產替代。產品廣泛應用於航天、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工業、智慧城市等領域。而這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高科技企業,目前所有員工加起來不到70人。

  作為親自經歷並見證了長沙製造業飛速發展的企業家,啟泰傳感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和他的團隊始終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1963年出生的王國秋是湖南岳陽人,198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數學系;1988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是湖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又是一位致力於將高端晶片產業化的企業家。從2006年創辦啟泰傳感,到2019年建成我國唯一一條金屬基壓敏晶片量產線,他用十多年的苦心鑽研,首次實現了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傳感器晶片大規模產業化,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價格較進口產品也有一定的優勢,填補了國內生產線空白,打破國外對我國高端壓力傳感器金屬基晶片技術的封鎖。

  王國秋是「中國芯」的較早研製者,主持過4項國家級集成電路項目。2006年,王國秋研究重心轉向應用廣泛的壓敏晶片,並決定走產業化道路。但是,壓敏晶片的研製難度遠超王國秋的預料。王國秋的實驗數不勝數,「紐扣式」基底材料一籮筐一籮筐地被燒壞。

  買材料、買設備、做實驗,王國秋個人投資的200萬元很快就沒了,還欠下了一堆債,甚至過年的時候都有人上門討債。慶幸的是,2016年,經過整整10年的技術攻關,金屬基壓敏晶片關鍵技術的「堡壘」被攻克。到了2019年,啟泰傳感最終打破歐美日企業核心技術壟斷,在長沙成功下線首批國產金屬基壓敏晶片,可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交通軌道汽車以及工程機械等領域。

  面對廣泛的應用領域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啟泰傳感正謀划進行產能擴張,並瞄準上市目標加速發展,公司的B輪融資也已經開始。

  產業發展

  達產後年產壓敏晶片3000萬顆

  湖南啟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3月,於2015年11月入駐瀏陽經開區(高新區),並變更成立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啟泰傳感物聯網產業園於2016年啟動建設,佔地100畝,總投資10億元。

  「作為晶片從業者,不希望在任何環節被任何人卡脖子。我們在國內是唯一的一條工廠化金屬基底壓敏晶片生產線,希望在未來的3到5年以內,啟泰公司在國際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改變中國傳感器產業不大也不強的面貌。」王國秋說,「2025年,希望我國產業智能化水平能夠全球領先,而我們的『中國芯』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目前,啟泰傳感正在規劃專為汽車產業研發的第二條金屬基壓敏晶片生產線,生產線達產後,將年產壓敏晶片3000萬顆,生產水平達到工業4.0的標準。

  高端對話

  力爭成為中國智能化領域一張亮麗名片

  問:談一談您這些年來研發製造傳感器晶片的酸甜苦辣吧。

  王國秋:我在2000年的時候創立了一家數位技術公司。2003年,公司研製出我國第一片具有完全原創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圖像與視頻壓縮編碼解碼晶片,為解決當時DVD解碼晶片進口的高昂專利費作出了貢獻。

  2006年,我瞄準了工業應用領域的金屬基壓敏晶片,投資200萬元成立了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數不勝數。比如說,大多數晶片都是基於矽來做電路,但是我們研發的壓敏晶片是基於金屬基底來做電路,成熟的矽工藝就無法在這個晶片上應用了,導致在做這種晶片的時候,從材料、設備、設計、製程、測試、封裝,這一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事情都要公司從頭摸索。從2006年開始做這種紐扣式壓敏晶片,整整15年,做廢的材料都是以籮筐計,具體有多少籮筐,我都記不清楚了。

  最艱難的時候,一百次想過要放棄,但是過兩天又撿起來了。因為實在是割捨不下,這輩子似乎已經註定了與這小小晶片有著難解的情緣了。

  問:公司的核心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產業化,下一步如何更好地開拓市場?

  王國秋:公司自主研發的液壓傳感器裝配線目前已經開始量產,有望完全解決長沙乃至全國工程機械產業的液壓傳感器配套需求。因為我們計算過,湖南工程機械液壓傳感器的年需求為60萬支,公司的流水線設備達產後年產能200萬支,完全可以實現本地配套。

  確實,雖然一方面我們經常呼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另一方面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出來以後,國內的使用者對這些核心技術還是不太認可。如何讓市場更快地接受這些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是我和團隊一直在不斷摸索的。

  同時,也要感謝各級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工信部門和相關產業鏈辦公室還主動上門服務,開展企業在人才需求、上下遊企業配套、發展困境等方面的摸底調查,引導上下遊企業對接,引導主機配件廠相互同步發展,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現在,啟泰提出的口號是:提質競爭——在質量更好的前提下,價格還做到更優。讓消費者自覺地、從內心真正接受這些產品,這樣的產業才算成功了。

  我制定了公司的發展藍圖,第一步把壓敏晶片做精,實現提質發展;第二步爭取2023年前後在科創板上市,同時把傳感器的品種範圍擴充到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等,力爭成為中國智能化領域一張亮麗的名片。

  手記

  小小碳基材料撬起巨大產業

  小小的碳基材料,撬起一個個巨大的產業。

  近年來,長沙以前瞻性戰略眼光,聚合相關資源,統籌布局碳基材料產業鏈工作,在新一代半導體、高性能碳基複合材料、高端石墨及石墨烯等領域持續發力,打造了一批標杆企業、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4區+3鏈」的發展思路和格局。

  其中「4區」是指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碳基材料核心示範區、長沙高新區碳基材料持續發展示範區、寧鄉碳基材料轉型升級示範區、望城經開區新一代半導體應用與智造示範區。「3鏈」是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高性能碳基複合材料、高端石墨及石墨烯前沿材料等三個重點細分領域,並分別聚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動能強、上市趨勢好的優質企業。

  而湖南也正在集中資源要素支持碳基材料產業迅速發展。如今,湖南省碳基材料產業鏈已經形成規模,部分細分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湖南擁有20多個碳基材料領域創新平臺,產品不斷填補國內空白,廣泛應用在電子信息、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瀝青基碳纖維、石墨材料、碳化矽纖維、碳/碳複合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2019年全省碳基材料產業鏈完成總產值280億元,2020年預計完成產值308億元,增速約10%。

稿件由長沙市臺辦提供

相關焦點

  • 種子和晶片一樣也被卡脖子了
    最近A股裡面,種業股票異軍突起,其中主要邏輯就在於關於種業卡脖子的信息在流傳,晶片被卡脖子是眾所周知,沒想到種子也被卡脖子,可以想像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卡脖子信息冒出來,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種子被卡脖子歸根結底是因為生物遺傳技術起步晚、相對落後造成的。
  • 荷蘭光刻機不賣中國,晶片研發再被卡脖子,中國不能自己製造嗎?
    而且美國政府還向其他國家施壓,威逼利誘其他國家針對中國,或者不敢於中國進行合作。光刻機是對於晶片的研發來說最重要的設備,但是荷蘭光刻機巨頭公司阿斯麥迫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即使荷蘭政府很想與中國合作,也不得不等待美國政府的態度。可能小夥伴們會說,中國為什麼不自己製造呢?
  • 軍事專家張召忠講,美國制裁中國晶片三年,到時美國芯沒人要了!
    -09-24 23:10:05 來源: 紀念幣資訊 舉報   最近中科院公開發布,把美國卡脖子項目變成清單
  • 原子筆筆頭和打火機墊片全靠進口,卡了誰的脖子?
    之所以這些東西會被拎出來作為批判我國製造業的證據,是因為它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使用率或出鏡率高,能讓人們產生「天哪我的生活必需品竟然都要依賴進口」的惶恐,從而對輿論產生良好的帶節奏效果。 炒作時最常用的題目或話術類似於「別想著造晶片了!我們連打火機墊片都被人卡脖子!」
  • 供應鏈打亂,缺芯、被卡脖子,比晶片國產化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兩點
    當華為被限制晶片採購的時候,國內呼籲中國芯;而近來中芯國際也被納入"實體清單",並且指出EUV光刻機也會受限,被卡10nm的中芯想要進一步發展也是挺難。這個時候也就更加意識到國內科技發展需要自強了!一時間國內對科技發展,對自主的呼籲之聲居高不下,其實前些年國內就開始想著減少晶片對進口的依賴,但想要發展國內科技實屬不易,比晶片國產化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兩點!
  • 到底是哪個脖子被卡了,腳脖子還是頸脖子?
    討論這些問題,也許首先需要弄清到底卡的是什麼脖子。從表面上看,卡的似乎都是技術,但如果你是一個真正幹過技術的技術人員,當一個問題最終歸結為純技術問題的話,你會覺得是問題嗎?從這一點看,技術問題充其量只是一個「腳脖子」問題,外人能卡我們的也只有「腳脖子」,儘管它可能會遲滯我們前行的步伐,但它不可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為什麼會被卡「腳脖子」呢?
  • 中國晶片製造處於什麼水平?十幾年前為什麼不發展晶片?
    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真的不是這兩三年才落後的,只是這兩三年才把這個話題炒熱的。更進一步,這幾年中國其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全方位追趕,晶片設計甚至能數一數二。那麼難道以前中國就要崩潰了,發展就停滯了?這裡我還是先陳述一個事實,真正卡住中國脖子的是7nm以下的製程,截止到目前全世界7nm製程的晶片不超過10種,他們分別是:第一個問世量產的7nm晶片是蘋果公司Apple A12 Bionic,用於2018年末推出的iPhone XS和iPhone XR智慧型手機。
  • 國產光刻膠龍頭正式宣布,向日本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
    也正是因為製造工藝越來越複雜,自從晶片進入10納米製程以下之後,越來越多的晶片巨頭宣布放棄自己製造,而是交給專業的晶片代工企業幫忙生產,比如中國臺灣的臺積電、韓國的三星電子、美國的格羅方德、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等等
  • 作為一名人工智慧從業者應該看到什麼
    作為一名人工智慧從業者應該看到什麼 新機器視覺 發表於 2021-01-07 14:06:52 2020 年伴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事,在坎坷的一年過去之後,我們將迎來怎樣的新時代?
  • 晶片的世界丨比亞迪晶片自給自足不怕斷供?幫你科普半導體的江湖
    晶片的世界丨這根棒子也要卡脖子?比如這次汽車晶片危機,不了解的人會覺得我們的晶片真是要命,到處被卡脖子。可如果您對晶片有一些了解,就會知道其實這種專用晶片對生產工藝要求不高,不需要臺積電5nm。出現產能問題有多方面原因,這就像豬肉供應緊張一樣,有漲就有跌。汽車晶片的核心不在晶片,而在汽車。汽車晶片的技術壁壘也不是晶片,而是汽車相關的技術專利。
  • 中國又一尖端技術閃亮全球,地位不輸光刻機和晶片,日本徹底認輸
    圖為盾構機 在科技強國戰略的不斷推動下,中國越來越多的技術短板被補齊,並且還誕生了一大堆尖端國產技術,如今中國又一尖端技術亮相全球,地位不輸給光刻機和晶片,就連日本也徹底認輸
  • 嫦娥五號搭載30餘種種子歸來 將助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
    他希望在航天的助力下,後續能在竹子的研究上獲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空間誘變試驗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一粒種子關係著中國人的飯碗。」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梁小虹指出,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種業市場規模將近千億,但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如果不能及時補上,「米袋子」、「菜籃子」可能受制於人。  在梁小虹看來,嫦娥五號返回使我國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 中央罕見強調,這個行業被"卡脖子",比晶片還可怕
    金額雖然不大,但是這個事關係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絕對的戰略大問題,每年從國外進口這麼多種子,等於自家飯碗被別人端在手裡,這實在是有點讓人放心不下。中國一直出產大豆,質量優良,1949年之前,美國人就不斷從東北這些地方採集大豆材料,到了1974年9月,美國派了一支龐大的植物代表團訪問中國,這個代表團從吉林、遼寧、南京、上海等地採集到了大量的野生大豆植株,咱們把這看成野草,在他們那成了寶,後來就成了生物技術公司作為轉基因研究和商業化利用的重要試材。
  • 答卷2020|晶片被卡脖子,高鐵、北鬥卻不怕,產業鏈自主可控沒那麼難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中國經濟周刊》撰文指出,我們要看到我們產業鏈上有一些短板,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短板,容易被人家一劍封喉的短板,一旦面對不可控的政治或自然因素,產業鏈就有可能斷裂的危險。
  • 荷蘭做光刻機很成功,為何不做晶片?專家:歐洲沒有做晶片的土壤
    ,也是不可能的。國內幾家晶片公司一直想從ASML拿到最先進的光刻機設備,一直被以各種理由被拒絕,主要還是美國從中作梗,不要覺得現在世界貿易已經很自由了,歐美很多國家對國內採用禁運的方式,倒是這些年在被封鎖的厲害的核心技術點上,中國往往突破的最厲害,一旦突破了就會下幅度拉低售價,抑制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所謂的外交講求的是用實力說話,沒有國家實力的支撐外交層面永遠是被動挨打的局面
  • 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怕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
    原題: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晶片自主成為一種趨勢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不僅給人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技術是可以共享的,甚至曾經有人說過「科技無國界」這樣的話,然而在現實中,這個局面並沒有辦法被建立起來。
  • 華為官宣晶片專利,專利審核已通過
    要知道,華為在海思半導體上上可是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從最初的不被看好,到現在做到無人說麒麟的不好,這一路走來華為經歷了很多。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將會在國際舞臺上欲大放異彩的時候,卻被美國土壤跑出來橫插一槓子,在禁令實施的情況之下,所有會晶片代工廠與華為之間斷了聯繫。
  • 深度:汽車晶片的「危」與「機」
    深度|汽車晶片的「危」與「機」來自1039調查團全球晶片短缺波及國內整車生產近日,部分晶片斷供卡住了國內汽車廠的脖子,部分整車廠減產甚至停產,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本田、廣汽本田、吉利、長安、奇瑞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 從「停產風波」一窺國產晶片的機會
    中國汽車不想再被卡一次脖子都說不想被卡脖子,但事實上,中國汽車可以說是被卡著脖子長大的。從汽車到零部件,晶片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這一次的「停產風波」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從另一角度說引起人們對於汽車半導體的關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雷軍是如何拼小米的晶片拼圖的?
    其實晶片的重要性,巨頭們都是非常清楚的,只是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研發,另外就是時機到沒到,符不符合自己的模式而已。 事實上,不只是蘋果、微軟等國外巨頭想要自己掌握晶片,國內的企業們也是如此,一有機會就自己研發晶片,比如華為、小米、VIV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