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理學:交朋友的終極奧義,是取悅他人

2020-12-26 九霄心理

作者:九霄雲客

人與人交往的真實目的是建立舒適圈:

社交的本質是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舒適圈,則這個圈子裡面你會體驗到一種歸屬感和控制感。在這個圈子裡,你和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和每個人相處都很融洽。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作為回報,你需要關心、照顧圈子裡的其他人。當你運營起一個自己的社交圈的時候,你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而你的生活也會更加舒服。

作為年輕人,儘管有大量時間參與社交,但是很少能夠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社交圈。因為人與人的交往,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考驗。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哪怕你們的情誼再深厚,也無法形成一個舒適的社交圈。只有經歷過時間的考驗,加上長期的社交積累,你才會漸漸形成自己的社交圈。而你與他人交往的真實目的,一定是為了讓自己舒服,而不是去找彆扭的。朋友多了自然會有歸屬感,也會有更多獲知消息的途徑,而你也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為什麼交朋友,需要取悅他人?

正如上文所講,人與人交往一定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兩個人脾氣不對付,一見面就吵架,就失去了交朋友的意義。彼此無法幫助對方,也無法出於真心實意的關心對方,對於彼此而言就毫無價值可言。

1、行為確證

如果你剛開始和某個人接觸,你預判對方不怎麼好說話,經過接觸之後你發現,對方真的不好說話。這意味著,你對於某個人的悲觀預判,總是會讓你得到一個悲觀的結果。因此,只有當你預判對方是一個心地善良、熱情大方的人的時候,對方才會表現出這些特質。人與人相處就像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2、待人刻薄會導致別人疏遠自己

如果你總是待人刻薄,不懂得取悅他人,那麼你身邊的朋友都會慢慢疏遠你。因為每個人都不想給自己找彆扭,如果每次見到你,都會讓自己生一肚子氣,那麼對方在本能意識下,就會減少與你見面的次數,直到斷絕來往為止。

如何取悅他人?

1、精確到細節的讚美

一味地拍馬屁只會讓人覺得你虛偽,在學會取悅他人之間,先學會找到對方讓你眼前一亮的細節。讚美別人,要讚美到細節。在找不到任何讓你欣賞的細節之前,不要隨意讚美別人。發現別人優秀的細節,也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初中有一位同學,給我印象深刻。她是一個一諾千金的人,只要她答應你的事情,一定會做到。誇人誇不到細節,總是仍然覺得喝白開水一樣。

2、理解別人的價值

取悅他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他人的價值。他人對於事物的喜愛,對你來說可能看不慣,但是你需要的就是理解。別人精心挑選了一件衣服,你見面就說醜爆了,那麼你很快就沒朋友了。別人喜歡什麼,對什麼事情感興趣,是別人的事情,你如果貶低別人的價值,那麼你將失去在對方心中的價值。

3、把握好彼此的尺度

不管彼此關係再怎麼好,也要講究尺度問題。在很多事情上面,要分清楚彼此。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東西,不要隨意給別人做決定。在我研究的案例中,有許多從最好的朋友,轉變成陌生人的例子。他們就是不懂得彼此的尺度,尊重彼此的界限,也是取悅他人的方式。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把對方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你的附庸品。

總而言之,想交朋友就別給別人找彆扭。學會合理地取悅他人,你的社交圈才會越來越廣。

相關焦點

  • 他人即地獄,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丨紐橙西來源丨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他的著名戲劇《禁閉》中寫道:「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他人與自我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評價,那麼他人將變成你的地獄。
  • 喜歡交朋友,管理能力強,擅長社交的五位星座
    在出去社會鍛鍊的時候交朋友這是必不可少的,交朋友的好處就是有困難的時候可以互相幫助,不是落井下石,擅長社交的朋友是很重要的,在愛情裡面也要找個家人
  • 心理學:為什麼微笑是最好的社交禮儀?
    因為微笑如同伸出的溫暖的手,能幫助他們走出痛苦的泥潭,不妨笑口常開,用微笑去緩解緊張的情緒,讓他人從我們甜美真誠的微笑中獲得輕鬆和愉悅。心理學發現,人與人剛開始交往的時候,都是相對有距離的,但是一旦我們微笑的時候,就會無形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在雙方都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學會微笑可以徹底讓彼此放鬆,更能讓雙方的關係打破僵硬的場面。
  • 自我心理學:社交學教你如何,聊天避免尷聊
    什麼叫社交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的心理,變化及在社交上人的思維慣性.也叫社會交往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而社會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在接觸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
  • 社交心理學:首因效應,人們更加關注一!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社交,與家人們一起生活,與同學們一起學習,與同事們一起工作,這些行為都可以歸結為社交。社交決定著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要想在生活中遊刃有餘,就必須要懂得社交。
  • 每天靜讀一本書:《社交心理學》
    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社交心理學》。 因為一點瑣事,王偉和妻子爆發了激烈的爭吵,當晚兩個人各自憋著一肚子氣入睡。第二天早上夫妻倆依然板著臉冷戰。早飯時兒子問:「爸爸,你怎麼不說話?不開心嗎?」「沒你事,吃你的飯!」爸爸不耐煩的說。兒子瞬間嘟起小嘴,氣呼呼地吃飯。 來到單位,同事們正在竊竊私語,看著王偉來了,大家停止了討論。
  • 心理學:只想宅在家,不工作、不戀愛、不社交的人在想什麼?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們只想宅在家裡,不工作、不戀愛、不社交?在最近接觸到的讀者反饋中,越來越多類似的案例,不得不引起我的關注。由於有些讀者是替別人諮詢,我並不能夠很好地提供可行性建議。今天的文章,我將結合自身的體驗,以及讀者的反饋,試著從心理學角度進行深度分析。這可能涉及到社交心理學、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行為心理學等眾多領域,我會儘可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種心理。他們只是單純在對抗壓力那些只想著宅在家裡,不工作、不戀愛、不社交的人,只是在單純的對抗壓力。
  • 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活出自我!
    禪師笑著說:「夜晚開花,並無人注意,它開花,只為了取悅自己 !」詩人吃了一驚:「取悅自己? 」 禪師笑道:「白天開放的花,都是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讚賞。而這夜來香,在無人欣賞的情況下,依然開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為了讓自己快樂。
  • 取悅他人只會迷失自我,追隨本心才能活出真我。
    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所以沒必要執著於是否能獲得別人的認可。我是我認為的我,我是一切的根源。取悅他人只會迷失自我,追隨本心才能活出真我。道理正如下圖裡的文字:把握自己,要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迎合他人。
  • 真正的聰明之人,很少去交朋友!
    朋友,需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真正的聰明之人,往往很少去交朋友.有的人朋友無數,有的人朋友只有一兩個,而我認為朋友不在乎多,而在於精。把心態放平,不要高估你在別人心裡的位置。世上多的是錦上添花,卻缺少雪中送炭。落難時,你渴望一雙支撐的雙手,卻見到一個離去的背影。真正的朋友只會在你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到天亮的人。...患難見真情,人只有在落魄的時候才能看清楚。
  • 《北京女子圖鑑之整容大師》整容也非是為了取悅他人
    我覺得電視劇的三觀還是蠻符合我個人的,現在的社會,十分會物化女性,把女性當成別人的附屬品,女性在長期的催眠下,特別容易產生為了取悅他人而做出一系列事情的行為,就想整容,有很多人是為了別人的審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難道最應該聯繫和同情的不是自己嘛?
  • 神經元組成「社交圈」像在「臉書」交朋友
    神經元組成「社交圈」像在「臉書」交朋友 2015-02-06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大 中 小】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腦中的神經元放電就像一個社交網絡,每個神經元都與其他許多神經元建立連接,但最強的連接只存在於少數最相似的神經元之間。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   神經元形成網狀的連接,稱為突觸,每個細胞與其他上千個細胞相連。但並非所有突觸連接都一樣,絕大多數聯繫都很脆弱,聯繫密切的只有少數。
  • 社交心理學:你討厭一個人,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很有意思)
    有一種心理陷阱,會導致你的社交偏見,看看你中招沒?這種心理陷阱就是「心理錯位」,社交心理學認為,你討厭一個人,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是你的心理出現了錯位,從而導致了社交偏見。從社交心理學角度看,導致人們產生偏見以至於討厭一個人、與人產生矛盾,與心理錯位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時候,你討厭一個人,並不是這個人有多麼討厭,而是因為你自己的心理錯位。所謂心理錯位,就是指人們受不正確思想或思維定勢的影響,以偏見為基點展開心理活動,進行消極推理,誤導自己言行的一種不良心理現象。
  • 孩子想要朋友,卻不敢主動交朋友,父母該如何培養兒童社交能力?
    幼兒社交需求發展的特點其實,每一個孩子不同階段會有相應的社交需求,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孩子不同時期的社交需要發展的特點,這樣才能「因材施教」。這個時期的孩子普遍具有社交意願,但是缺乏社交能力。
  • 到了我這個年紀,就不想取悅誰了
    父親聽到,趕緊讓兒子騎驢,自己下來牽驢走。沒走幾步,又有人說:「這真是一個不孝子,自己悠哉地騎驢,卻讓年老的父親牽驢。」兒子聽到,心中慚愧,便讓父親一起騎著驢走。一個老婆子見到此狀,心疼地說:「爺兒倆真造孽,這一頭瘦驢,怎受得住兩個人的重量。」父子一聽,雙雙下地,一起牽著驢走。誰知沒過三裡地,又碰到一老頭子對著他們哈哈大笑,「倆人放著驢兒不騎,真傻!」
  • 人們溝通的關鍵:社交意識和社交技能
    人類賴以生存的社交能力可以分為兩大類:社交意識——我們對他人的感知,社交技能——我們的後續行為。社交意識覆蓋的範圍很廣,從對他人心理狀態的瞬間感知,到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思想,再到對紛繁複雜人際關係的洞察,都屬於社交意識的範疇。
  • 她曾提倡女人不要「除毛」而取悅他人,堅持做自己,才會風採一生
    她曾提倡女人不要「除毛」而取悅他人卡梅隆在後來的採訪中,更是批評了這種行為,在卡梅隆看來,女人完全不需要「除毛」而取悅他人。她還說:「現在很多女性都在做雷射除毛,僅僅是為了男人看起來更性感,但是如果一旦做了一件永久性的事情,當你們不再相愛時,還值得嗎?」
  • 實用心理學丨四大技巧,讓你更好地安慰他人
    心理學不僅僅能夠通過探究自己的心理來更了解自我,還可以通過一些技巧更好的幫助他人。在生活中總是會有不如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和開導才能順利走出困境,所以有效的安慰很重要。不想讓自己的安慰變成火上澆油,這四大心理學的安慰技巧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傾聽想讓自己的安慰聽上去更加貼心,而且有效。那麼必須要清楚了解他人所處的情況和心態,所以就需要正確的聆聽。這種聆聽並不是簡單用耳朵聽。
  • 內向的人怎麼交朋友?
    -1-多熱心幫助他人「內向」,其實是你給自己貼上的標籤。從表面看來,你和「外向」的人相比,也就是安靜一點,沉穩一點。所以,你不能因為覺得自己內向而完全否定自己,而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相比,你有什麼優勢呢?
  • 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也可以說我害怕社交,但是我知道社交的重要性,我很羨慕那些朋友成群結隊,但是我又不敢又不肯主動去認識他們,我害怕他們知道了我的缺點就遠離我,而且我也有點自卑,在學校裡不是很開朗,我總是認為,去主動認識新的人不是我的風格,但是我又希望我能交到知心朋友,我不知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