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他人只會迷失自我,追隨本心才能活出真我。

2020-12-19 牛哥談人生

活在這光怪陸離、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試問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想去哪裡?自己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中國人有個特點,就是喜歡在生活中刻意去模仿自己內心裡喜歡的某個榜樣或偶像。這跟我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還在不諳人事的年紀,家裡長輩們就會對我們進行這樣的諄諄教導,你看XXX,你要學XXX,你要做XXX一樣的好孩子……

久而久之,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固有思維:我不能耍個性,我要做乖寶寶,我要大家都喜歡我,我是一個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的人。

長大以後,這種思維早已在自己的大腦裡根深蒂固了,這讓我們在生活中總是特別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看法。活著活著,心累不說,還經常會讓自己產生各種的疑惑,都不知道該怎樣去活了。

其實啊,這人生的意義就是能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做最真實的自己。守住本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不要去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看法,不要畏懼還沒發生的未知事情,不要讓那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困擾自己的心。

去做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情,只要是這件事不違法,也不有悖道德規範,那就勇敢去做。愛我所愛,做我想做,永遠不要去理會別人會怎麼樣認為?如此為之,即使是失敗,那也勝過於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獲得成功。再說是自己思量後做出的選擇,自己也努力過追求過了,就算得不到,也會無憾無悔。

不要讓別人的評論破壞自己內心的平靜,人生在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收穫快樂,能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活法。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所以沒必要執著於是否能獲得別人的認可。我是我認為的我,我是一切的根源。取悅他人只會迷失自我,追隨本心才能活出真我。

道理正如下圖裡的文字:把握自己,要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迎合他人。

相關焦點

  • 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活出自我!
    禪師說:「對,這夜來香只在夜晚開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來香。那你知道,夜來香為什麼不在白天開花,而在夜晚開花呢 ? 」詩人看了看禪師,搖了搖頭。 禪師笑著說:「夜晚開花,並無人注意,它開花,只為了取悅自己 !」詩人吃了一驚:「取悅自己?
  • 最好的餘生:不違背本心,活出自我
    然後因為潛意識裡渴望對方的認可,我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對方的意志行動,漸漸開始迷失自己。 我們為了對方,放棄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心生不滿、嗔怪、抱怨,惡性循環,雙方都成了這種互動方式的受害者。 可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想法在我們腦袋裡,腿長我們身上,錢在我們兜裡,如果我們不願意,誰又能控制得了呢?
  • 劉敏濤,「姐圈頂流」的背後,活出真我,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儘管與這個舞臺脫節了七年,但是活出真我的她,顯得更加大氣從容,在新人層出不窮的年代,她靠著「教科書式」的演技穩住了自己,在演藝圈保有一席之地。 可見女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迷失自我,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都應該是完滿人生的一種加持,而不是放棄事業,丟掉自我的理由。
  • 武志紅:活出真我的人,首先放下了一樣東西
    武志紅老師在書中指出:人的心靈,分為保護層、痛苦層和真我層三層,人可以穿透保護層和痛苦層,而抵達真我層。那時候,一切自我防禦都可以放下。也就是說,你的自我防禦機制欺騙了你自己。它既讓你不斷重複著固定的關係模式,更決定了你是否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 人物 | 胡因夢:與其取悅他人,不如活出自我
    美貌和才華,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都是稀缺品,只要擁有其中任何一樣就足以與眾不同,能夠集兩者於一身,這樣的人在人群中想不出眾都難。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才發現,原來女神整天赤著一雙腳在家裡走來走去,腳底也會變得灰黑難看。他還發現,女神原來還是個生活低能兒。
  • 《獵狐》中的三種人生:女性找回「自我」,才能成就「真我」
    女性的經驗世界和內心感受被放大在鏡頭之下,不僅推動情節,也展現了女性主體意識與個體命運之間聯繫:一個無知無悔的「浪子」之妻,註定成為莎翁筆下的「弱者」;一個勇敢卻迷失的「叛逆」少女,自然無法完成自我主體的建構;一個具有自我認知的獨立女性,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 歸零重生 活出真我
    7月24日(上周一)晚上,小鹿做出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辭掉工作,重新規劃人生發展路徑,活出真我,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此決定一出,身邊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都為之震驚。作為一個在職場拼搏十多年的培訓管理者,目前的薪酬待遇著實不錯,領導同事們待我如家人般關愛。
  • 他人即地獄,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丨紐橙西來源丨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他的著名戲劇《禁閉》中寫道:「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他人與自我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評價,那麼他人將變成你的地獄。
  • 女人,不該為取悅男人而活!
    Berry的故事告訴我們,感情的維持,不是靠你取悅另一方得來的,一昧地取悅男人,只會迷失自己! 然而當今社會,人們總是有一種扭曲的共識:把握住一份感情抑或經營好一段婚姻,女人就要學會討男人的歡心,就該穿男人喜歡的衣服,就該說男人喜歡聽的話,就該勤儉持家,就該為了他們而活,好像這樣才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 《火箭人》活出真我本色
    「你得殺死那個你天生要成為的人,才能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當他明白這個道理後,他選擇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管他呢,管你們認同不認同,我就要活出自己的樣子。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出自我。我來到這世上,活過體驗過,巔峰過低谷過,不需要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只要活出真我才是真正的快樂。艾爾頓·約翰活得隨性灑脫,影片是個人自傳,也是人生啟示。我們不能成為艾爾頓·約翰那樣的傳奇音樂家,但我們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 鄭爽:不畏爭議,坦言整容,直面戀情,敢於表態,90後的真我人生
    文/寧靜致遠說近日,在《拜託了冰箱》節目中,何炅郭敬明鄭爽談公開表態上了熱搜,鄭爽認為要說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網友點讚:表現真我,坦誠相待,接受大眾評價,敢於發聲是一種勇氣!說到鄭爽,人們腦海中一定會閃現《一起來看流星雨》中那個堅定頑強,有情義氣,單純善良,自尊自信的楚雨蕁,這也和鄭爽本人個性十分相似,可謂本色表演。
  • 社交心理學:交朋友的終極奧義,是取悅他人
    而你與他人交往的真實目的,一定是為了讓自己舒服,而不是去找彆扭的。朋友多了自然會有歸屬感,也會有更多獲知消息的途徑,而你也會獲得更多的機會。為什麼交朋友,需要取悅他人?正如上文所講,人與人交往一定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兩個人脾氣不對付,一見面就吵架,就失去了交朋友的意義。
  • 尋找自我與堅持真我
    我們迎合著笑,我們忍著不哭,當我們習慣了口是心非的時候,當我們不再會熱淚盈眶的時候,也許我們照著鏡子都很難認出相由心生的自己。人生苦短的感受大多數是來源於悔不當初及重複的悔不當初,而大多數人都是在這樣的糾結和沉淪中失去了發現自我的意識和自我覺醒的機會,最終只能藉由宿命論來安慰和鼓勵自己妥協並放棄。而在所有的宗教和哲學中,佛教是最徹悟人生真相的。它看破有,安於無,謂之空。
  • 穿軍綠棉大衣出席金雞獎的寧靜,活出了灑脫,活出了自我
    成團夜寧靜發言寧靜的言論一出,立即引起了網絡上的軒然大波,有的網友認為寧靜不太在意他人的感受,說黑臉就黑臉。也有感同身受的網友,對寧靜的真性情表示讚賞,認為她活的很真實,並且重感情。事後他解釋參加頒獎典禮穿軍大衣的原因是,穿著太過華麗她會很不自在,她喜歡自在的感覺。
  • 取悅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智慧
    它並非是要你拋下一切只讓自己開心,也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考慮後果,不在乎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在乎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會讓別人煩惱。取悅自己,最根本的目的是讓自己的日子過得舒心,歲月靜好。前半生為了金錢,為了名利,總有卑躬屈膝,客套討好的時候。
  • 華晨宇是活出真我的齊天大聖,有些人則是頭戴緊箍咒的孫悟空
    活出真我,就是要堅持的那份靈感和追求。同時,也讓自己活得簡單一點,負擔太重,這份「真我」也是浮腫。很多人負擔太重,他們習慣被外界的壓力和幹擾牽絆,而放棄自我的力量。所以,戴著緊箍咒的孫悟空多,而活出真我的齊天大聖少。最近華晨宇拍攝了百齡壇的廣告片,將「真我」的概念展現得淋漓盡致。視頻裡的花花,年輕銳利,真我流露無遺。
  • 致女人:學會取悅自己,是餘生最好的活法
    夜來香香氣怡人,卻只會在夜晚開放。它的綻放不是為了供人觀賞,而是為了靜靜享受綻放的愉悅。它們都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活,而是為了取悅自己而綻放。它們沒有為世界添加太多色彩,卻用芳香滋潤了很多人的心。取悅自己,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取悅自己,才能在綻放過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比花嬌,花都可以取悅自己,人為什麼不行?為自己而活,不管有沒有人觀賞,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才最美滿。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這時,你的「本我」會讓你把衣服塞進包裡帶走,你的「自我」則會提醒你要克制一下衝動,而你的「超我」會告訴你:「絕對不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是會受到懲罰的!」因此,三者的關係就是:「本我」想幹什麼幹什麼,「自我」能幹什麼幹什麼,「超我」想管著它們兩個。至於三者之間輸贏如何,就取決於「自我」的調節能力了。
  • 生存的智慧:人生下半場,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有一次因為家裡出了點事,想叫同事幫忙帶班,卻沒有一個願意站出來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她,小青表現出埋怨,同事也只是吐槽她不懂事。我們從成熟的那天起,就會開始思慮,自己會為什麼而活,會去想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會得到自己的滿足。
  • 金莎「擇偶高標準」引爭議:愛自己才懂得忠於自我
    但我想說,她執著的或許不是某個標準,而是她真實的自我。在稍縱即逝的生命星空裡,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不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嗎?隨波逐流是人的「本我」,只有戰勝了充滿各種欲望的本我,才能成為現實理想的自我。人成為了自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理想中的「超我」。堅持自我的人,就像星空裡獨立而清醒的明月,生命中的陰晴圓缺他們都有自知之明。我們無須吐槽評判,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堅持,就是對他們釋放的最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