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知識:電影主觀鏡頭、空鏡頭 、特技鏡頭簡析

2021-02-28 中國編導網

中國編導網微信號:biandaov

電影有客觀鏡頭和主觀鏡頭兩種。凡是代表導演的眼睛,從導演角度(以中立的態度)來敘述和表現一切的鏡頭,統稱為客觀鏡頭。凡是代表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觀察大千世界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或者表現人物的幻覺、夢幻、情緒等的鏡頭,稱為主觀鏡頭。


  1、主觀鏡頭
  是電影所特有的語彙,它是基於影片中某個人物的視線和心理感受拍攝的電影畫面,他使「我們的眼睛與劇中人的眼睛合而為一,於是雙方的感情也就合而為一了。」(巴拉茲《電影美學》)
  劇中人的眼睛 把鏡頭作為劇中人的眼睛,這是影片中常用的手法。它讓觀眾從劇中人的視角,來體味其經歷、感情和行為。使觀眾與劇中人合而為一。
  人物的精神狀態或情緒 比如用天旋地轉,搖晃不定的畫面,表現人物的頭暈目眩或傷勢嚴重;用光怪陸離、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朧。
  人物心理 藉助主觀鏡頭展現人物的幻覺、幻聽、想像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鏡頭的主客觀地位是經常變化的,主觀鏡頭只能是穿插,運用的好,錦上添花。如果一部影片從頭到尾都是主觀鏡頭,那將事倍功半,適得其反了。


  2、空鏡頭
  指沒有人物的鏡頭,人們習慣稱之為景物鏡頭。蘇聯評論家法馬林說過「戲劇不能容忍自然景物。電影則必須要自然景物。戲劇是表演。電影則是生活。」(《世界電影》,1982年第1期)這裡所說的「自然景物」就是電影裡的空鏡頭,它常被用來比喻、象徵、抒情、烘託氣氛、借物寫人等。空鏡頭能介紹整個故事發生的環境,一般較多地用在影片的開始。空鏡頭往往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物傳遞著濃烈的感情。隱喻性的空鏡頭常常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用視覺形象生動地體現出來。空鏡頭常常讓觀眾產生想像,使觀眾暫時離開影片劇情的敘述,讓視覺的感受力集中去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藝術品裡重新發現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現的對象起共鳴」。

  3、特技鏡頭
  這是利用電影攝影機技術性能(包括洗印技術)來創造各種現實的與非現實的銀幕畫面的表現手段。特技鏡頭可以造成某種情緒色彩、情調、氣氛,創造特定的心理效果。


  慢鏡頭:慢鏡頭是用高速攝影機拍攝而成的。一般的鏡頭1秒鐘24格,高速就能48或96格,而放映的速度仍然是每秒鐘24格,於是就產生了慢動作、慢運動。攝影上又叫做升格。首先,慢鏡頭可以創造意境,表達詩意或哲理。其次,慢鏡頭可以表現人物頭腦中印象最深的東西,這些東西對他一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快鏡頭:與慢鏡頭相反,攝影機以低於24格/秒的頻率拍攝,當以正常頻率(24格/秒)放映出來時,就產生了較實際過程為快速的視覺效果,即所謂的「快動作鏡頭」。攝影上稱之為降格。快鏡頭中的人物動作像機器人似的毛手毛腳,常常造成一種滑稽可笑的銀幕效果。快動作鏡頭也可以造成急劇緊張的心理效果。

相關焦點

  • 主觀鏡頭、視點鏡頭、過肩鏡頭、空鏡頭、特技鏡頭簡析
    內反鏡頭3、主觀鏡頭 主觀鏡頭(Point-of-view shot)是相對於客觀鏡頭存在的一種鏡頭語言。它是一種限制性視角,把觀眾所知限制在片中角色的所知範圍內。攝影機鏡頭化作這個人物的眼睛,帶領觀眾直擊TA的生活,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 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主觀鏡頭篇
    視聽語言精講(主觀鏡頭)電影有客觀鏡頭和主觀鏡頭兩種。凡是代表導演的眼睛,從導演角度(以中立的態度)來敘述和表現一切的鏡頭,統稱為客觀鏡頭。凡是代表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觀察大千世界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或者表現人物的幻覺、夢幻、情緒等的鏡頭,稱為主觀鏡頭。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關於成長的電影。沒有大起大幅的劇情,但每一幀都能展現出其導演的細膩和祖孫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攝影、美術都非常具有美感。今天我就以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和主題呈現,來為你解讀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 電影鏡頭語言術語大合集!
    >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在影視製作中,尤其是在前期的拍攝中,電影製作人需要對鏡頭語言非常熟悉,什麼樣的鏡頭表現什麼樣的主題內容,電影製作人都要熟知於心。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視聽語言筆記:03電影鏡頭的角度
    因此,再也沒有比鏡頭再主觀的東西了。」 巴拉茲講:「影片裡每一個物體的外形都是由兩種外形構成的:一種是物體本身的外形,它是脫離觀眾而獨立存在的;另一種是以觀眾的視角和畫面的透視法為轉移的外形……」巴拉茲講:「電影藝術中的基本信條之一就是:任何一個畫面都不允許有絲毫中性的地方, 它必須富有表現力,必須有姿勢、有形狀。」
  • 偷師黑澤明:杜琪峯電影技法全解(視聽語言篇)
    (故事題材篇)偷師黑澤明:杜琪峯電影技法全解(人物設置篇) 三、視聽語言1、以靜寫動的動作設計以吳宇森、林嶺東、徐克等導演作品為代表的傳統香港黑幫電影追求宏大而刺激的動作場面,視聽風格力求浪漫瀟灑或是緊張刺激,動作設計往往強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 動畫片 《擒魔傳》 視聽語言分析
    全片由漳州市木偶劇團負責操偶演出,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福建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於1987 年11月拍攝完成,獲得當年上海市文化藝術獎優秀影片獎和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擒魔傳》不同於一般意義上採取逐幀拍攝技術的木偶片,它是經由木偶演員操縱木偶進行表演並加以拍攝而成,這一方面增加了導演進行場面調度的難度,另一方面又給予導演更自由的藝術表現空間。
  • 鏡頭語言包括這些
    』,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使用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而大部份的入門者還是在嬰兒『學講話的階段』,所以無法透過『言語』很清楚的表達他想說的話, 甚至於顛三倒四語焉不詳,更甚至語無倫次令人摸不著頭緒。
  • 第四十九講:關於鏡頭語言分析
    「鏡頭語言分析」是一項考察我們影像創作能力的綜合考試項目。考察的方式不一而足:有的會給你幾個亂序的鏡頭,讓你重新排列,這叫「畫面組合」。有的不給影像片段只給電影截圖,截圖可能是順序的也可能是亂序的,要求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創作意圖重新排序,這叫「照片蒙太奇」。
  • 變焦鏡頭的電影語言
    《月中姻緣》將變焦當成視聽語言來表現故事,我們可以看看法國導演艾伯特·卡佩拉尼是如何做的。在他執導的默片《恐懼》(L'épouvante,1911)中,有一場戲說女主人回家前,一個小偷剛剛光臨。這個變焦鏡頭現在看來很簡單,但在100年前是相當不錯的視聽語言了。下一個鏡頭再切到菸蒂落在地毯上,小偷試圖去撲滅它,就構成了一種懸念了。畢竟默片還是講求鏡頭語言的,字幕卡只是輔助作用。
  • 影視評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視聽語言分析
    該紀錄片通過對視聽語言要素的合理巧妙運用,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敘事變得多姿多彩,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具體展現出來,讓人感受著故宮的古老靜謐與處處充滿的熱忱和從容,向人們徐徐道出了故宮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主題情感。 一、 敘事鏡頭的運用與處理   鏡頭是畫面信息的最重要的載體,是構成紀錄片的基本單位。
  • 恆派藝考|編導視聽語言筆記:03電影鏡頭的角度
    二、角度在電影中異常重要 巴拉茲講:「每一個物體本身(不管它是人還是動物,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現象),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形狀,這決定於我們從什麼角度去觀看它和描繪下它的輪廓……每一個形狀都代表一種不同的視角,一種不同的解釋,一種不同的心情。一個視角代表著一種內心狀態。因此,再也沒有比鏡頭再主觀的東西了。」
  • 全主觀鏡頭動作片北美上映 "硬核亨利"治暈車?
    《硬核亨利》全部用主觀鏡頭拍攝,酷似第一人稱遊戲,整部影片都用了主角的視角,觀眾會有很強的代入感。電影史上採用主觀鏡頭拍攝的電影有一些,如《進入虛無》、《女巫布萊爾》等,但《硬核亨利》的主觀鏡頭更像我們每個人雙眼所看到的世界(能看到自己的手)。
  • 影片評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視聽語言
    空鏡頭主要用來表現敘事背景環境、畫面鏡頭之間的切換過渡,能夠傳達出一種深遠的意境的表達以及對紀錄片敘述主題的思想和情感的表現。《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空鏡頭經常用來表現片中故宮的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場面描寫。如畫面上呈現一堵斑駁的朱紅宮牆、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一棵繁茂的古樹等 等。這些空鏡頭的運用並不顯得突兀,而是作為片中的時間和空間轉換與節奏的控制調節的重要手段。
  • 鏡頭語言學習
    ·語言準確貼切 由於影視畫是展示在觀眾眼前的,任何細節對觀眾來說都是一覽無餘的,因此對於影視語言的要求是相當精確的。每句臺詞,都必須經得起觀眾的考驗。這就不同於廣播語言,在有些時候不夠準確還能夠混過聽眾的聽覺。在視聽畫面的影視節目前,觀眾既看清畫面,又聽見聲音效果,互相對照,萬一有所差別,也是能夠被觀眾發現的。
  • 有「靈魂」的語言——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的「鏡頭藝術」賞析
    法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阿爾貝特·岡斯曾經說過:「電影中的每幅畫面、每個鏡頭都有內核———靈魂。」這部電影充滿了夏日公路片的「紀實風格」,沒有花俏的敘事和表現手法,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能夠遊刃有餘的通過鏡頭的運轉,場景的切換,以及優美的配樂來表達電影的溫情主題,從而達到和觀眾的共鳴,本文將通過分析電影中的鏡頭運用,來看這部電影的藝術和美感。
  • 有「靈魂」的語言——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的「鏡頭藝術」賞析
    這部電影充滿了夏日公路片的「紀實風格」,沒有花俏的敘事和表現手法,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能夠遊刃有餘的通過鏡頭的運轉,場景的切換,以及優美的配樂來表達電影的溫情主題,從而達到和觀眾的共鳴,本文將通過分析電影中的鏡頭運用,來看這部電影的藝術和美感。
  • 男性一言堂的鏡頭語言
    導演哈內克在電影《白絲帶》就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他沒有刻畫納粹的暴力,而是描繪了造成納粹產生的社會因素。      在這些社會因素之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村莊中男性權力的一言堂。      關於這一點我主要從影片9分20秒到12分18秒牧師一家晚餐時間的片段來簡析哈內克是如何通過各種視聽手段來建立男性角色的一言堂的。
  • 拉片|《羅拉快跑》一部具有「嶄新」視聽語言的電影!
    影片的主題是意念化的,表現今天人們對世界的無法把握的感受。製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現」生活中的具體的人和事,而是「表現」看不見摸不著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整部影片的影像以動態鏡頭為主。1.鏡頭運動用跟移鏡頭,表現、渲染羅拉的奔跑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