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得體的退出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2020-12-22 緹縈軒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原生家庭》

操控型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許多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他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表現,「你離開我是不行的!」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

「正是因為我這麼愛你,……」

操控型父母這麼做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太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

看過這樣一個例子,有這樣一個家庭,媽媽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就連孩子做地鐵她都不允許,因為她覺得地鐵很危險。

就這樣,她一直照顧到孩子上了很好的大學,學習成績也很優秀。但是,孩子很難發展自己的事業,甚至連談戀愛都做不到。雖然條件極好,可是談戀愛很難做到。

因為當女孩一和男孩互動,就會發現她的媽媽永遠衝在第一線,她衝在孩子的前面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替孩子選擇人,替孩子說該分手了。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越大媽媽越急,她開始著急孩子怎麼還不談戀愛,怎麼找不到好工作!

這位媽媽對孩子過度的操控,已經讓孩子很難獨立的做出選擇了。

如果孩子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

這樣孩子很難成熟起來,以至於有的孩子到了成年還是擺脫不了父母的掌控和管控的需求。

當你看到有些人結婚後,強勢的父母橫加幹涉小兩口的生活就可見一斑。

《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主人公邁克36歲,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廣告經理。他和妻子結婚6年,感情一直很好,很恩愛。可是他的父母並不喜歡他的妻子,所以,導致他的婚姻亮起了紅燈。

那是邁克結婚一年後,他們本來打算一起去參加父母的結婚周年聚會,不巧的是妻子突然的了重感冒。邁克不想扔下妻子一個人回去。於是,他給媽媽打電話說可能回不去了。

媽媽在電話那頭聽到這個消息就哭了,然後對兒子說:「你要不回來參加我們的周年聚會,我就不活了!」

邁克只好乖乖投降,坐飛機飛回了父母那裡。

到家後,父母就勸邁克在家住一個星期,他不置可否。

第二天,邁克就離開了。

回到家的第二天,他接到了父親的電話:「你要氣死你媽媽,她昨晚整宿都在哭,都快哭暈了。」

這讓邁克很頭疼,他對於父母遠在千裡之外的操控有種無力感。

邁克的父母總是逼著他在父母和妻子之間做出選擇,當他搬離家裡的時候父母就使出他們最擅長的手段,讓兒子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中。

書中對於這種父母用情感綁架孩子的行為做出了解釋:對於操控型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是極具威脅性的。他們將子女的配偶視為爭奪子女感情的競爭對手,與之發生激烈戰爭,而子女為了兼顧兩邊的關係,往往腹背受敵。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會直接去操控子女的配偶,這些行為很容易破壞小夫妻的關係,從而引發婚姻中的矛盾。現實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而父母所做的這些行為的背後深層次原因就是怕不在被孩子需要,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

被操控子女成年後,他們對自我的認知有些模糊,他們很難做到脫離父母完全獨立,更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對此他們常常會有無力感。

一般自信的父母根本不需要去控制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些「有毒」的家庭的父母才會需要孩子永遠的依賴自己,只有子女還把自己當做孩子,他們就可以維持對子女的掌控。

在操控型父母的控制下孩子一般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會變得膽怯和焦慮或者叛逆,很難形成獨立性人格。

所以,在孩子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時,所有父母都應該停止對他們的控制。只有放手讓孩子去獨自去嘗試去歷練,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伊能靜在一檔節目中說起兒子過生日的事,讓她意識到自己該放手了。

她說兒子小的時候生日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可是最近這兩年他有一點需要和朋友過了,因為大了嘛。但是每年他還是會留下我們一起切個蛋糕什麼的。但是今年他打電話問我,你要帶妹妹來嗎?

當兒子講完這句話時,伊能靜說,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就是,我該退出了,我該從他人生那個照顧者的角色退出了。

所以,那天她買好蛋糕,帶著女兒去給兒子過生日,她幫他切完蛋糕之後,她就把那個場地留給了兒子和他的朋友們。回家的路上她坐在車裡哭了,因為她知道愛是放手。

伊能靜感慨道:「我現在才體驗到尹建莉老師說的,在小時候給他最大的依賴跟愛,長大的時候學會第一個送他離開。爸媽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你懂嗎?

然後,我當天晚上就寫了一句話給我的兒子過生日,我說得體的退出在你的生命裡,是媽媽給你最大的愛,那你就要記得,只要你回頭的時候,我們都在這裡。

我覺得非常非常想念他,很想念我們一起旅行啊,一起喝咖啡啊,閱讀一本書,然後一起看完電影,但是我不再是那個角色了。」

這時,一旁的袁詠琳說:「你像是她的朋友?」

伊能靜哽咽道:「但是他不需要一個媽媽這樣的朋友,他是有真正的朋友。

袁詠琳又問:「那你現在的角色?」

「我覺得就是那個守望者,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你的孩子將來會飛走,我不相信的,可是後來我覺得不但會飛走。而且你得給他安好那個翅膀讓它飛走,爸媽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獨立離開你,完成自己的人生。」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會做的事,可是放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記得有人說父母和孩子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目送他漸行漸遠,你站在原地望著他奔向自己的天地。

父母唯一能給予孩子就是尊重和支持,就像伊能靜說的那樣:他會飛走,你得給他安好那個翅膀讓他飛走,讓他獨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文|緹縈軒圖|網絡(侵刪)此文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

馬伊琍:優秀的女孩為什麼沒有嫁出去?因為很多男人不夠獨立

別人對你的評價影響有多大?你要讓多少人滿意?請重新定義自己

《咱們結婚吧》桃子被催婚:想找個有感覺的,媽媽:你剩下就完了

相關焦點

  • 伊能靜回應兒子女裝爭議,得體地退出,是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
    01伊能靜的教育觀:得體地退出,才是媽媽給你最好的成人禮52歲的伊能靜最近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讓觀者看到了成熟女性的魅力伊能靜在《理想家》的節目中,談到了這樣的教育觀念:「小時候給他最大的依賴和愛,長大後學會第一個離開,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在兒子18歲生日的時候,她認為孩子的生日就是應該和爸爸媽媽一起慶祝,在現場幫他切蛋糕,今年也不例外。
  • 伊能靜的教育觀讓眾人淚目,父母的退出是給孩子最大的愛
    以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可是當孩子長大了,有他的個人空間和朋友時,作為父母常常是選擇退出。可就像伊能靜說的那樣,當她離開,在車上時她哭了,因為捨不得。可是也意識到,當初可以和孩子一起喝咖啡、一起看書、一起看電影,但是,當孩子長大的時候,這些事他也會去做,只是,陪在他身邊的人不再是父母,而是朋友。
  • 伊能靜:父母要懂得適時得體退出
    這種愛自負且不可靠,因為它只考慮到了給予愛的這一方的願望和需要。  父母要懂得適時得體的退出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說過:你個小孩懂什麼,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會害你不成?」  為人父母理應明白:沒有界限感的父母,養不出幸福感的孩子。  父母常常覺得孩子不懂感恩,不會回饋,卻不知道這種情況是父母寵出來的。父母不讓孩子付出愛,不讓他做家務,孩子逐漸就失去了愛的能力。  分寸感,是讓親子關係中的雙方都明白,自己才是那個最應該對人生負責的人。
  • 伊能靜兒子愛穿女裝,無懼外界爭議!對他喊話:最多退出演藝圈
    伊能靜在2000年嫁給歌手庾澄慶,並誕下兒子「小哈利」,雖然最後二人的婚姻離婚收場,但是他們的兒子卻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早前「小哈利」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穿女裝的易服照片,加上他氣質陰柔令其性取向一直成疑,被網民起底後更惹來熱議。伊能靜日前就在節目《理想家》上作客並首度開腔談及此事。
  • 有種媽媽叫伊能靜,兒子穿女裝她支持,孩子大了主動退出他的生活
    另外,在面對自己的兒子哈利因為穿女裝頻頻上熱搜的事,伊能靜從未說過兒子的愛好有任何不妥,她甚至還告訴孩子,你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想怎麼曬就怎麼曬,不要看別人怎麼想的,媽媽尊重你。其實,無論是我們自身還是周圍,能夠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父母,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人父母,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教育孩子。要明白,正確的愛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父母需要,孩子也需要。
  • 伊能靜育兒觀: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在伊能靜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份愛體現在重要性—與自己受到外界影響相比,孩子的自由更重要;與自己的職業相比,孩子更重要。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愛的證明,就是知道自己很重要,而一個能夠認識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就會是一個自信的人。
  • 有些愛父母不懂得放手,會不會誤導孩子一生
    不懂放手的父母,給孩子的實際不是愛,而是害。就如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說:「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臟和靈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尤其是三歲以前,父母對孩子是照顧有加,把所有的愛和親密都給了孩子,有什麼他們儘可能的滿足。
  • 伊能靜回應兒子女裝爭議,稱要給他尊重,淚目談父母應適時放手
    在伊能靜的說法中,她認為每一個孩子從生下來那一天就成為了自己的個體,無論他選擇什麼樣的方向,那都是她自己選擇的,作為父母應該要給他尊重,甚至淚目談父母應當適時放手。
  • 伊能靜兒子曬女裝照登上熱搜:父母的支持,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哈利被網友痛批時,伊能靜毫不猶豫地在微博寫道:你愛的人懂你就好,至於這個世界,讓她自己轉去吧。是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有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面對非議,父母的支持才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 《乘風破浪》伊能靜事業家庭雙豐收,她才是最大的人生贏家
    30歲以上的女性,多數是成家有孩子的,只有52歲的伊能靜在介紹的時候提到了家庭,提到了孩子。她參加初試的歌曲與舞蹈都是她18歲的兒子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她感覺就像是18歲青春期的兒子,在照顧18歲青春期的她。我們從兒子帶著她練習舞蹈的片段裡看到這句話的詮釋。幸福洋溢出了屏幕。
  • 愛和不愛究竟如何劃分界限,父母應該給孩子怎樣的童年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父母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在各種方面給予孩子過度的控制,但是「物極必反」,父母的愛,一旦太過用力,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要愛孩子,但又不能愛的過於猛烈。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把握好這條線,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
  • 李玫瑾: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導讀: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 賈乃亮李小璐陪甜馨玩耍:這才是離異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孩子不是父母洩憤的工具,也不是父母個人感情失敗的證據,更不是父母傾倒情緒的垃圾桶!將愛人與父母的角色分開,守住各自的「邊界」,讓孩子獨立地感受「愛」才是對孩子呵護,也才是自己走出「傷痛」的證明。 二、父母分開不離愛,幸福快樂常相伴 離異,只是夫妻關係的解除,但是除了「愛人」的角色外,還有父母的角色。
  • 伊能靜正面回應兒子女裝爭議,看後感覺他兒子有這樣一個媽媽好幸運
    而且最令人心疼的是,庾翰睿想要關閉社交帳號的原因不是想讓別人找不到他,而是擔心他的行為可能會給庾澄慶和伊能靜帶來不好的影響。那個時候的庾翰睿才十七八歲,但是已經懂事到令人心疼。 換做是別的明星父母,可能會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就會讓他們關閉自己的社交帳號,但是伊能靜卻一反常態,相反她怕的是自己藝人的身份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 伊能靜因「媽味」十足被網友黑:中國式的媽媽為何讓孩子很反感?
    文|啞鈴媽媽伊能靜最近一段時間翻紅了,不過是「黑紅」,「黑紅」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綜藝節目中,伊能靜因為「媽味」十足,居然獨領風騷,成為話題量最大的姐姐。相比於爸爸大男子主義的「爸味」,很多孩子表示經常被「媽味」的訓斥困擾。中國式的媽媽可能是全世界最愛孩子的媽媽,但孩子卻未必會覺得幸福。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父母,他們見面的談話,三句之內,必談孩子。
  • 《鷸》:父母要有放手的勇氣,孩子才有獨立的能力
    看著母鷸遠去,這才起來跟著離開,但小傢伙好奇心重,停停走走間就被狂狼給淹沒。這是小雛鷸第一次獨自覓食,就這樣給了小雛鷸一個深刻的教訓,事後,小雛鷸瑟瑟發抖地窩在草叢堆的沙灘上,樣子既可憐又無助。看到這裡,不禁會想,母鷸是不是太心狠了些,孩子還那麼小,就讓它面對這些風雨,何必呢。這也恰恰是短片要傳達給觀眾的教育觀念:愛孩子,就要捨得,就要狠心,放手讓他自己拼搏。
  • 伊能靜稱讚前夫庾澄慶,離婚是父母的感情選擇,並不代表不愛孩子
    而伊能靜和兒子說得最多的,也是要以父親為榜樣,像他那樣專注地投入音樂事業。夫妻離婚以後,不要把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能客觀地接受並且看待父母在情感選擇上的結果。孩子只要單純地享受父親、母親各自的愛就好,並且讓孩子對父親和母親都有一種崇拜的感覺,這樣的處理肯定比孩子看著父母彼此的中傷要好得多。
  • 伊能靜正面回應兒子女裝爭議,看後感覺他兒子有這樣一個媽好幸運
    而且最令人心疼的是,庾翰睿想要關閉社交帳號的原因不是想讓別人找不到他,而是擔心他的行為可能會給庾澄慶和伊能靜帶來不好的影響。那個時候的庾翰睿才十七八歲,但是已經懂事到令人心疼。    換做是別的明星父母,可能會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就會讓他們關閉自己的社交帳號,但是伊能靜卻一反常態,相反她怕的是自己藝人的身份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事實上,在伊能靜看來,只要是為了孩子,要她退出娛樂圈都是可以的。
  • 寧靜育兒觀爆火:不肯放手的媽媽,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家長應該是給與引導,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在寧靜看來,「不管孩子」不是不愛孩子。相反,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要敢於放手,放手讓孩子在試錯中成長,才會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深以為然,教育路上,真正有遠見的媽媽,都懂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