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學,但你知道英語的起源嗎?

2020-11-24 騰訊網

大家每天都在學英語,但你了解英語的發展歷史嗎?這個視頻向我們講解了當今的international language是如何發展來的。

I am going to start with a challenge. I want you to imagine each of these two scenes in as much detail as you can.

大家先來完成一個小任務:請儘可能詳細地勾勒出我所說的這兩個場景。

Scene number one: "They gave us a hearty welcome." Well, who are the people who are giving a hearty welcome? What are they wearing? What are they drinking? OK, scene two: "They gave us a cordial reception." How are these people standing? What expressions are on their faces? What are they wearing and drinking? Fix these pictures in your mind's eye and then jot down a sentence or two to describe them. We'll come back to them later.

場景一:「他們好客地招待了我們。」是些什麼樣的人在好客地招待客人?他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喝的是什麼酒?場景二:「他們熱情接待了我們。」這些人的站姿如何?他們臉上都有什麼表情?穿的什麼衣服?喝的什麼酒?鎖定你腦海中出現的圖像,然後用一兩句話把它記下來,稍後我們再來討論。

Now on to our story. In the year 400 C.E. the Celts in Britain were ruled by Romans. This had one benefit for the Celts: the Romans protected them from the barbarian Saxon tribes of Northern Europe. But then the Roman Empire began to crumble, and the Romans withdrew from Britain.

現在進入正題。公元400年,不列顛島的凱爾特人正受羅馬人的統治,這對凱爾特人來說有一個好處:羅馬人可以幫他們抵擋北歐蠻族撒克遜人的侵犯。但當時羅馬帝國已開始衰落,而羅馬軍隊也最終撤出了不列顛島。

With the Romans gone, the Germanic tribes, the Angles, Saxons, Jutes, and Frisians quickly sailed across the water, did away with the Celts, and formed kingdoms in the British Isles. For several centuries, these tribes lived in Britain, and their Germanic language, Anglo Saxon, became the common language, what we call Old English.

隨著羅馬人的離開,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和弗裡斯蘭人快速地橫渡大海,徵服了凱爾特人,並在「不列顛諸島」上建立了多個王國。這些部落在不列顛島上共存了幾百年,而日耳曼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也變成當時的通用語,我們稱之為古英語。

Although modern English speakers may think Old English sounds like a different language, if you look and listen closely, you'll find many words that are recognizable. For example, here is what the Lord's Prayer looks like in Old English. At first glance, it may look unfamiliar,but update the spelling a bit, and you'll see many common English words.

雖然使用現代英語的人可能覺得古英語聽起來像另一種語言,但如果留心看、仔細聽,你能從中辨認出很多詞。比如,這裡有一份用古英語寫的主禱文,乍一看可能覺得很陌生,但稍微更新一下拼寫,你就能發現很多常見的英文單詞。

So the centuries passed with Britains happily speaking Old English, but in the 700's, a series of Viking invasions began, which continued until a treaty split the island in half. On one side were the Saxons. On the other side were the Danes who spoke a language called Old Norse. As Saxons fell in love with their cute Danish neighbors and marriages blurred the boundaries, Old Norse mixed with Old English, and many Old Norse words like freckle, leg, root, skin, and want are still a part of our language.

不列顛島上的人在幾百年裡都愉快地使用著古英語。公元700年,維京人發起系列入侵活動,直到達成協議把島分屬為兩部分,戰爭才結束。不列顛島一部分歸撒克遜人,另一部分歸丹麥人,丹麥人用的是古挪威語。撒克遜人愛上了他們可愛的丹麥鄰居,不斷的通婚讓邊界變得模糊,古諾斯語與古英語交匯。很多古諾斯語的詞語,比如freckle(斑點)、leg(腿)、root(根)、skin(皮膚)、want(想要)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300 years later, in 1066, the Norman conquest brought war again to the British Isles. The Normans were Vikings who settled in France. They had abandoned the Vik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favor of a French lifestyle, but they still fought like Vikings. They placed a Norman king on the English throne and for three centuries, French was the language of the British royalty.

三百年後,在1066年,諾曼人再次在不列顛島引起戰爭。諾曼人是在法國定居的維京人,他們已不再使用維京人的語言,也撇棄了維京人的文化,而是採用了法國的生活方式,但還是像維京人那麼好戰。他們在英國的王座上安置了一個諾曼人,在接下來的三百年間,法語成為英國的皇室語言。

Society in Britain came to have two levels: French-speaking aristocracy and Old English-speaking peasants. The French also brought many Roman Catholic clergymen with them who added Latin words to the mix.

英國社會分成兩個等級:講法語的貴族階級、講古英語的農民階級。法國人還帶去很多羅馬天主教教士,這為英語注入不少拉丁詞彙。

Old English adapted and grew as thousands of words flowed in, many having to do with government, law, and aristocracy. Words like council, marriage, sovereign, govern, damage, and parliament.

古英語不斷演變和發展,吸收了成千上萬的外來詞,很多涉及政府、法律和貴族階級,比如council(委員會)、marriage(婚姻)、sovereign(君主)、govern(統治)、damage(損害)、parliament(議會)等等。

As the language expanded, English speakers quickly realized what to do if they wanted to sound sophisticated: they would use words that had come from French or Latin. Anglo Saxon words seemed so plain like the Anglo Saxon peasants who spoke them.

隨著英語的不斷發展,講英語的人很快意識到,要想讓自己聽起來深奧優雅,就要使用源自法語和拉丁語的詞彙。盎格魯撒克遜的詞彙太單調,聽起來就像那些盎格魯撒克遜農夫。

Let's go back to the two sentences you thought about earlier. When you pictured the hearty welcome, did you see an earthy scene with relatives hugging and talking loudly? Were they drinking beer? Were they wearing lumberjack shirts and jeans? And what about the cordial reception?

下面回到一開始讓你考慮的那兩個句子。當你勾勒「hearty welcome」(熱情好客)的畫面時,是否看到了親人互相擁抱、開懷暢聊的淳樸場景?他們喝的是啤酒嗎?他們穿的是伐木工格子襯衫和牛仔褲嗎?那「cordial reception」(熱情接待)又是怎樣的畫面呢?

I bet you pictured a far more classy and refined crowd. Blazers and skirts, wine and caviar. Why is this? How is it that phrases that are considered just about synonymous by the dictionary can evoke such different pictures and feelings? "Hearty" and "welcome" are both Saxon words. "Cordial" and "reception" come from French. The connotation of nobility and authority has persisted around words of French origi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peasantry, real people, salt of the Earth, has persisted around Saxon words.

我敢說你會想到一些時尚、優雅的人,西裝革履、曼妙裙裝,喝著紅酒,吃著魚子醬。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明明在字典裡是同義詞,卻能喚起如此不同的畫面和感覺?「hearty」和「welcome"都是撒克遜詞彙,「cordial」和「reception」則來自法語。源自法語的詞彙保留了最初的貴族階級和權威的涵義,而農民階級、真情實感、社會中堅等涵義則保存在撒克遜詞彙中。

Even if you never heard this history before, the memory of it persists in the feelings evoked by the words you speak. On some level, it's a story you already knew because whether we realize it consciously or only subconsciously, our history lives in the words we speak and hear.

即使之前你不了解這段歷史,但歷史的記憶從未消失,它就存在於不同詞彙所喚起的感覺裡。其實從某種角度說,你早就了解這段歷史,因為不管我們是有意識地,還是無意識地體會到,歷史就存在於我們所講所聽的詞彙裡。

END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點英語,今天學習視而不見的英文表達,點點滴滴學英語
    每天學一點實用英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視而不見」的英文表達,點點滴滴學英語。那麼英語中怎麼表達視而不見呢?我們要用到一個英語短語——close eyes to。字面上的意思是對著什麼閉上了眼,也就可以延伸著理解為視而不見。
  • 春節會用到的英語,你都知道嗎?
    馬上就到春節了,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們有沒有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呢?易世君這邊可是鑼鼓震天,鞭炮齊鳴,紅紅火火,熱烈非凡......不過,春節之後,又有不少場次的雅思考試接踵而至了,所以在放假的這段時間,烤鴨們也不能放鬆心態,快跟著小易來學一學,過年期間可能會用到的一些詞彙和短語吧~·年味十足的雅思單詞紅包 red packets拜年 pay New Year's call; give New Year's greetings
  • 每天拍照, 關於拍照的英語你真的知道嗎?
    吃飯之前拍照,買了衣換了髮型拍照, 連看風景一般都要通過鏡頭,學英語的各位不了解一些拍照的英語怎麼說的過去。中國人拍照會說「茄子」露出微笑, 但你跟外國人的說的時候總不能說「eggplant」吧。 拍照用語老外拍照的時候會說「Cheese」, 另外還要加上Say, 比如Say cheese 或者說Say woof(跟狗狗拍照的時候, 攝影者示意讓你模仿狗狗, 總之大笑就好了~) 自拍對於愛臭美的自拍者還是了解自拍的單詞吧, 「self」表示自己
  • 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學英語,朋友圈打卡為哪般?
    如果你想知道別人最近在幹什麼,看朋友圈就行。最近突然想減肥,於是朋友開始打卡低脂營養餐;最近在考英語四級,於是朋友圈又出現了記單詞打卡者。打卡人相當投入,可我們看著卻很尷尬。小魚兒就親眼見證多個打卡者放棄,這樣公開打臉真的好麼?我打卡,你們監督其實對於他們打卡,也不難理解,難以做到自律,又有一顆上進的心,就只好逼自己。
  • 你「學」「說」英語都沒語言環境嗎?看學Love the Clock如何破題
    你「學」和「說」英語都沒有語言環境嗎?從Love the Clock看如何「學並學好」英語Love the clock算是簡單英語。不過,這是從「用」中文「學」英語角度看的。從用英語「學並學好」英語角度看就不見的「簡單」了。相反,從」簡單」英語裡折射出我們「學並學好」英語能力的缺失,及其補充與培養。
  • 學英語就是給人翻譯說明書?這麼多專業誤解你知道嗎?
    高考之後的選專業,真是個技術活兒,基本上也決定著畢業後的就業方向,但是你學的專業,和別人眼中你的專業,一樣嗎?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每聽到別人質疑誤解你的專業時,你是不是覺得猶如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想搬又搬不走,想解釋又解釋不出來,有苦說不出?那麼,為了不讓你再次成為這塊壓在別人胸口的大石頭,趕快跟著明德立人小編看看有哪些總是被我們誤解的專業吧!
  • 學英語這麼久,知道「普通人」用英語怎麼說嗎?宅男宅女呢?
    英語、英語、英語,每天學點英語,腦子真是開心吶!今天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人類」。這個話題感覺好深奧啊,哈哈!01 homebody是啥?第一類要討論的人是:宅男宅女。Someone who likes to stay at home and enjoy himself/herself.喜歡呆在家裡自娛自樂的人,我們英語中用homebody表達,把「homebody」理解成家裡的身體,那就尷尬了!不過,貌似你這麼理解,好像也並啥錯哈,來看看例句。
  • 你知道在大學裡英語有多重要嗎?為了通過英語四級,我掙扎了四年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網上就有消息說英語不重要了,等過些年後高考時英語考試就會取消。我就真的傻傻的以為英語不重要了,從此英語單詞也不背了,上課也不認真聽講了,慢慢地開始討厭英語,可是等我上了大學以後,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原來,只要你大學英語學得好,就有很大的可能逆襲成功。
  • 睡覺也能學英語,你相信嗎?
    如果有人告訴你睡覺時也能學英語,你會相信嗎?這聽來像是科幻故事裡的情節,然而,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真的可以在睡眠時自動背下單詞。百年以來,科學家們對於大腦深層特徵的探索不斷,研究人員很早就確證睡眠在學習過程起著重要作用,而外媒報導,瑞士伯爾尼大學「解碼睡眠交叉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大腦的學習渠道在睡眠期間也是開放的。
  • 你在「學」英語「讀」英語時有「用到」英語嗎?China ranks first
    你在「學」英語「讀」英語時有「用到」英語嗎?China now ranks first一、你在「讀」下面英語時,「用」的是中文,還是英語?「離開」了中文(理解),多數人肯定「讀不懂」上面的英語。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英語閱讀」:「讀」的是英語文字,「理解」的確實中文。在你的所謂「英語閱讀」中,沒有看到你「用了」任何英語啊?英語學了「不用」,學之「何用」?
  • 你是這樣「學並學好」英語的嗎?Clock in,clock out
    你是這樣「學並學好」英語的嗎?Clock in and clock out以及dock, withhold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從小學開始為英語學習辛辛苦苦付出十年八年之後,最後「扔過來」的一句「狠話」卻是:堅決不學英語了。甚至打出「打到英語」的口號?
  • 你的英語為什麼總是在學卻學也學不好?
    這就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你的英語為什麼總是在學,卻總也學不好?你今天總用中文學一句:這句中文用英語怎麼說?明天用中文學一句:那句中文用英語怎麼說?後天還是用中文又學一句:那句中文用英語怎麼說?如果你是絕對的英語「零基礎」,似乎這麼依賴中文理解「學」英語「蠻有收穫」,可是,一年兩年三年,你的碎片化時間一直都是「損耗」在這種以中文理解為基礎的碎片化英語學習中,你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在浪費時間爾!用中文積積累起來的英語再多,英語能力也絲毫得不到任何增長。
  • 擼貓學英語:在英語中關於貓的用法居然這麼多,你知道嗎?
    你喜歡貓咪嗎?你是貓奴(Cat Addict)嗎俗話說得好:一擼主子誤終身,從此節操是路人。「吸貓成癮」這種頑疾自古以來便困擾著人類,歷經數百年,至今無法治癒。可以說是一日養貓,終身想貓——戒貓?那是不存在的!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鏟屎官的行列,擼貓也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好之一。
  • 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即使」的6種表達你都知道嗎?
    從小到大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中,學過最多的一個詞,那恐怕只有「即使」這個詞了吧;經常出現我們的語法書中,被英語老師一次又一次作為示範來講even if和even though的區別今天小編重點講一下這個它的同義表達哦
  • 去上學—你好奇兒童英語都學什麼嗎!
    兒童的話一般學的都是比較基礎的內容,像單詞拼練習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但是主要是以啟蒙和培養興趣為主,因為接受能力還不夠強,只有一個比較簡單的世界觀,所以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比較合適的氛圍來學習。解決第一步拼讀的問題,哪怕意思暫時不知道也沒關係,剛好可以練習一下孩子閱讀能力。學習自然拼讀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方面是一併練習孩子的聽力以及口語。第二,閱讀練習。我們都知道學習語言一定要重視閱讀。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大量的讀優秀的、簡單的繪本故事。
  • 英語難學?你張開嘴學英語了沒?堅持+把學過的英語用在日常生活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總結過,就是我們在英語課上學的東西,除了考試的時候用一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是很少用到的,甚至是幾乎用不到的,我們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見了外國人我們會脫口而出的跟他說一聲hello嗎?學英語,我們得主動去學,不管是對課本,還是對聽力和口語的交流,我們都要拿出來一種精神,就是我要主動的去攻克英語的難點。
  • 學新概念英語有用嗎?學英語為什麼要選新概念?
    很多人在學習新概念之前,許多學生可能有著方面的問題:學新概念英語有用嗎?學英語為什麼要選新概念?現在阿卡索為方便大家學習新概念英語,給大家詳細解答,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新概念?其實理由有四個,它們是:經典;權威;正規;系統。
  • Break a leg in your test today今天打斷你的腿?英語俚語學起來
    #學英語學了這麼久,有的同學經常會抱怨道句子裡的單詞我都懂,語法上也沒啥問題,可把這些詞連起來後就無法理解它完整的意思這種情況確實常常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十分令人頭疼不過先別慌!你可能是碰上俚語了!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特色俚語,像是「打趣兒」「遛彎」和「兜圈子」等等都是一些較為口語化的、帶有地方特色的語言,這種非正式語言在學校裡一般是學不到的,所以當我們真正與人交流的時候往往get不到其中的點,因為把俚語翻譯成中文時是不能夠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譯的,這也許就是你覺得某些句子表達不太能理解的原因
  • 為啥你看美劇學不到英語?兩點原因...
    當時不是說好的要一邊看美劇,一邊學英語的嗎?但是看了四天美劇,我好像啥英文都沒學到啊~不過使勁兒想了半天后,我發現我還是記住了一個單詞的:「retard」,是獄警Belick罵T-bag用的一個髒話,意思是智障。
  • 你想從英語 a rain check學到的是中文還是英語?
    你想從英語take a rain check學到什麼,中文還是英語?1) 我們「學」英語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讓我們的英語「通」中文的:你只想「學到」它的中文「改天」嗎?哦,take a rain check就是「改天」的意思,然後,中文「改天」就會說take a rain check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