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爾夫特,十七世紀的一個瞬間

2021-02-17 財新文化

有一幅維米爾的《代爾夫特風光》。這是畫家平生完成的唯一一件大幅作品,和他的《珍珠耳環女》齊名。代爾夫特是他度過一生的地方,從海牙搭電車去那裡,大約要半小時。

  

畫中描繪的寧靜風光,卻是一場大劫難後的殘剩景象。1654年底,一座火藥庫大爆炸,摧毀了城中很多街區,死難者超過百人,傷者逾千,因此畫面瀰漫著傷感氣氛。當時的罹難者當中,就包括年輕的天才畫家法布裡修斯。Fabritius是拉丁詞,意思是木匠,說明這是跟職業有關的綽號。他本名卡雷爾·彼得斯,早年在阿姆斯特丹隨倫勃朗學藝,後來移居代爾夫特,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也影響過維米爾。他的作品大多毀於那次大爆炸,傳世至今不過十餘幅,最有名的《金翅雀》也收藏在莫裡茨親王府。唐娜·塔特獲得普立茲獎的同名小說,故事的「結晶點」正是這幅小品。

  

我們都知道維米爾畫中記錄的,是大爆炸之後的代爾夫特城。然而究竟是在哪個時間點,卻一直不能精準確認。藝術史學者只是大體告訴我們,那幅畫完成於1660或1661年,具體時間是在4月或9月。德州大學的天文學家唐納·奧爾森,在最新一期天文學期刊《天空與望遠鏡》的一篇聯名文章中,介紹了他和團隊如何解破了這個疑問。他原本研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來把興趣投向一些有趣的小問題。

  

奧爾森曾推算出公元前490年,希臘人在馬拉松擊敗波斯,信使斐迪皮德斯跑回報捷後,旋即死亡的原因,在於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當年的8月,而不是通常記載的9月。盛夏的希臘半島,日間氣溫經常超過四十度,長跑者中暑致死也就不足為奇。通過類似的方法,他還指出史籍中凱撒登陸不列顛島的日期是錯誤的,因為那不是海峽漲潮的尖峰時間,因而不可能提供部隊登陸的必要條件。

  

奧爾森進入大眾視線是在2003年。當時他正準備在《天空與望遠鏡》發表一篇的文章,被《紐約時報》介紹。那是關於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完成於1893年的《嚎叫》的一篇報告。對於該作品的闡釋,傳統上更多著力於畫面中心,那個尖叫著的變形人物——雙手捂耳,似乎畫面的主題和聲音有關。背景中滿天紅黃相間的色條,被理解為巨大音響的視覺化表現,或是某種主觀情緒的外延。

  

根據畫家本人的日記,某次他外出散步,看到克裡斯蒂安尼亞(1905年挪威獨立之前,奧斯陸的舊稱)和峽灣上空,突然出現火舌般的血紅色晚雲。他感到整個自然界都在嘶叫。然而他沒有記錄下具體時間。奧爾森查閱了各種文獻記錄,認定蒙克筆下奇異天象的肇因是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圖火山爆發。那是一次歷史性的巨大災難。根據印尼的荷蘭殖民當局統計,喪生者數以萬計。

本文未完,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得完整內容

李大衛專欄 | 代爾夫特,十七世紀的一個瞬間文 | 李大衛

(特約文化記者)


刊於財新網


特別聲明 財新文化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文化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荷蘭國寶代爾夫特藍,原是中國瓷器仿品,卻成王室最愛馳名世界
    都說牆內開花牆外香,盜版更比原創騷,在遙遠的荷蘭也有一個瓷都「代爾夫特」,說起來幾乎就是景德鎮的翻版,其生產的代爾夫特藍源自中國青花瓷,中國青花沒落,代爾夫特出品卻成了皇室用品,甚至還成為荷蘭除了風車、鬱金香外的又一張國家名片。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婦就帶大家去領略下這座荷蘭的景德鎮。
  • 「藝術高校分享」荷蘭建築師的搖籃—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回到正題,我們知道,荷蘭的建築文化,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今天我們要介紹到的一所建築高校,它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就是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eit
  • 代爾夫特學聯在行動 | 口罩領取及配送工作匯總
    3月27日周五,11200隻醫用口罩送抵代爾夫特。經過代爾夫特學聯(下稱「學聯」)工作人員周末兩天的努力,所有口罩均已分裝成20隻一份的可反覆密封的小包裝,領取者名單也全部整理完成,並於3月30日周一展開了為期三天的線下無接觸口罩領取工作,目前,已領取人數為194人(共216人登記自取,其中4人由配送改為自取),領取率約為87.96%。
  • Vol.3 代爾夫特理工學姐告訴你:TUD最注重的作品集特質是什麼?
    PART 1 作品集乾貨採訪錄 PART 2 代爾夫特校園分享 千牽學姐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互動設計 碩士 北理工大學
  • 畫作傳世總共才幾十幅的十七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Jan Vermeer),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 歐洲的麻省理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介紹-留學生專訪
    說起留學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英美澳加,但是今天探路君邀請到西西學長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荷蘭,了解一下荷蘭的留學生活,感受下荷蘭的頂級名校歐洲的麻省理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想必大家接觸荷蘭留學也比較少吧~那荷蘭留學有什麼優勢呢?
  • 專屬劇院的誕生與十七世紀法國戲劇的職業化進程
    在戲劇領域,這場自由化運動早在十七世紀初就已經發生。然而,它卻並沒有催生出一家「王家戲劇學院」;取而代之的是1629年出現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家專屬劇院——勃艮第府劇院。正是後者的變遷構成了十六世紀末以後法國戲劇的職業化轉型歷史。陳杰,男,巴黎索邦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十七世紀法國文學,發表本文時為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
  • 中科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開發新方法 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
    據外媒報導,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將大大推進鈉離子電池研究。該類電池將成為僅次於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技術。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預測理想的正極配方。在原子層面上,正極看起來很像三明治:由幾層組成,中間有離子。Wagemaker說:「起初來看,似乎離子的大小決定了原子結構。我們很快發現,這並不是唯一要素,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離子的電荷分布。」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離子大小與其電荷之間的比率,即所謂的「離子勢」,已知具有預測價值。
  • 70和80後的回憶,《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原型揭秘
    相信上了點年紀的70和80後都記得一部諜戰電影《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施季裡茨這部影片由劇中施季裡茨和妻子80年代末,《春天的17個瞬間》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也同樣受到我國觀眾熱烈歡迎。對於蓋世太保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醜聞,他們竭盡所能的掩蓋這個醜聞。萊曼被秘密逮捕並處決,但他的妻子卻被告知他是因糖尿病導致癲癇發作並從火車上掉下來意外死亡。
  •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團隊對名為Flying-Y的節能飛機模型進行首次試飛
    據外媒報導,來自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團隊於今年夏天前往德國的一個空軍基地對名為Flying-Y的節能飛機的比例飛行模型進行了第一次真正的試飛。據了解,模型機寬3米,重22.5公斤。在空客團隊的幫助下,它在德國的一個空軍基地進行了試飛。試飛的目標是完成起飛、飛行測試動作和靠近以及在電池幾乎耗盡時著陸。
  • 真實的穿越案例,當十七世紀的人看到火車時,嚇壞了!
    上世紀80年代,英國約克郡的一份檔案上是這樣記錄的: 「記得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上,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在散步。 一個19世紀打扮的老年婦女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天氣也突然轉涼了。」 1912年一個夏天中午,倫敦開往格拉斯哥的快車上有兩名乘客——檢察官斯科特列·雅爾德和一名年輕護士。 忽然,靠近窗口的某個座位上傳來一個男人的驚叫聲。 檢察官不由問:「你叫什麼?
  • 開啟十七世紀西班牙繪畫新階段的最重要的天才畫家-穆裡羅作品欣賞
    巴羅洛梅·埃斯特巴·穆裡羅(1618——1682),西班牙塞維亞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是由一個姐姐撫養成人的。他的一生總體來講比較幸福美滿,沒有大風大浪,而且一直有很多畫作的訂單,因此他得以擁有一個比較富足舒適的生活。
  • 孫勇進:十七世紀朝鮮王朝口傳藝術中的《三國演義》傳播
    比如,民間藝術方面,《三國演義》對十八世紀興起於全羅南道的說唱藝術盤索裡,即有深刻影響,並產生了《赤壁歌》這樣的作品,對此學界已有深入研究[2]。不過,從有文獻可徵之《三國演義》傳入期,到盤索裡之興,至少已一個半世紀,如此漫長時段,《三國演義》之民間藝術傳播,當不至全為空白,本文即擬在十七世紀前後朝鮮王朝官方史料和文人文集中相關材料基礎上,對此做一檢討。
  • 葛兆光 | 十七世紀以後,「東亞認同」還存在嗎?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葛兆光教授在其著述《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中的篇章《十七世紀中葉後朝鮮對中國的觀察與想像》,在文中,葛教授談到:「以中華為中心的文化認同暫時還可以維持「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存在,那麼,這一切從十七世紀以後開始變化。
  • 築行直播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建築系館
    直播作品: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建築系館        (BK City,TUDelft)直播時間:北京時間2月24日(本周五)晚9點直播平臺:鬥魚直播房間號:1613433直播間地址:http://www.douyu.com/1613433PS:直播大概持續一個小時,開播前會發通知,提前在鬥魚上關注就可以收到。
  • 《北美魔法史》系列:第二篇番外出爐,關於十七世紀及以後的美洲魔法史~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十七世紀及以後的北美魔法歷史,也就是第二篇番外來平息一下吐槽之心好了。這次的翻譯來自神奇動物在哪裡官博,已經過華納兄弟審核;老江在其中稍做了一些改動。北美魔法史十七世紀及以後隨著「麻雞」歐洲人開始移民到新大陸,更多歐洲巫師以及女巫也定居在美洲。
  • 【獨家全文】史景遷講座: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眾帳號
  • 朱茵:這是我十七歲,趙雅芝:這是我十七歲,蔡少芬:麻煩都讓讓
    大家都知道娛樂圈裡是美女如雲的,尤其是上個世紀的一些香港女藝人,在當時無美顏無濾鏡的鏡頭中,都可以美得驚豔來的,相比較於現在娛樂圈中的很多整形美人兒,大家對當時那個年代的姑娘們則更加嚮往了朱茵因出演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中的」紫霞仙子「出名,那時候的朱茵眉眼間儘是風情,哪一個眨眼的媚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