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過勞死,年僅50歲:以保重身體為前提的努力,是一種遠見

2021-02-08 北京圓明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她是個明星,因為家庭貧困,她小小年紀便要掙錢補貼家用,為了賺更多的錢,她放棄原來的護士工作,改行做了廣告模特,又因為長相好、身材好,被人推薦進入了演藝圈。

她是《嫁個老公過日子》中"陳佳玉"的媽媽;是《香帥傳奇》裡的練霓裳;《妻子們的戰爭中》的秀鳳;《第八號當鋪》中的林慧芬;《再見阿郎》裡的許麗媛……

她就是孟庭麗。

多年來,她一直是拼命接戲、拍戲用來養家,被圈內稱為"拼命三娘"。

在臺視8點檔《加油!美玲》拍外景過程中,為趕戲一度24小時沒合眼。在她倒下的一個小時前,她還在微博上自我勉勵:"我可以的、我可以的,雖然只睡30分鐘就又出門工作了,我一樣可以做好的,雨水加淚水、我可以的。"

沒想到,一個小時後孟庭麗因勞累過度當場休克昏迷。

事件的起因是孟庭麗因流感引起的肺炎,因為堅持要繼續工作,導致在拍攝過程中,無預警休克、心臟及呼吸驟停,長時間昏迷,家人們不斷的想辦法試圖幫助激醒她,但依舊無濟於事。

經過11天的搶救還是傳出噩耗,2016年2月5日她不幸離世,享年50歲。

不要等到死亡降臨,才後悔之前沒有好好保重身體。

1熬夜,正在吞噬你的生命

微博作者卡卡曾經講述自己熬夜的經歷:

"不到三秒鐘,我的後腦勺突然間像針扎一樣一陣陣痛,伴隨而來的是後腦內部一陣暖意。突然看到身上開始出冷汗,短短幾秒,手臂上的汗竟然滴在地板上。

ct掃描結果顯示我腦內多處出血,醫生猜測是腦動脈瘤破裂,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書。"

看起來平時挺健康的一個人,怎麼突然就這麼脆弱不堪。卡卡問醫生病因,醫生查來查去,只查到兩個字:"熬夜。"

"長期熬夜到1點多才睡,第二天又早早起來工作。周末一覺睡到12點多才起床,只吃兩頓飯,晚上2、3點多才睡。"

有關年輕人熬夜患病甚至猝死的新聞,從未間斷過。

36歲的張斌,凌晨一點發完最後一封工作郵件,張斌對同事李麗說:"我有點不舒服,先回去休息下。"

回到酒店以後,得知項目報告未獲審批,張斌只好又爬起來協調工作,肚子有點不舒服,於是去上廁所,結果坐在馬桶上的時候,突發心肌梗塞,不到一分鐘便腦死亡,醫學上的說法是:猝死。

事實上,張斌已經連續通宵了好幾個晚上,為了完成這個項目,他經常帶著全組的人加班加點,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候到五六點,短暫休息之後,上午又開始工作。

知名遊戲主播孤王,年僅20歲,因為長期通宵直播,在家猝死。醫學研二學生小顧,幾周連續20多個小時的高壓工作,睡下後再沒醒過來。網易28歲女編輯,因過常年熬夜寫稿,過度勞累,患上肝癌離世。…

英國科學家做過對比實驗,當連續一周睡眠不足6小時,體內七百多種基因功能出現衰弱症狀, 長期下去,將會對身體各項機能造成永久性損傷。

當一個人連續熬夜,身體的操勞加上精神的壓力,很有可能就會引發體內潛在的疾病,從而猝死。

2以保重身體為前提的努力,是一種遠見

村上春樹,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早睡早起、朝五晚九、規律生活、堅持跑步,因為他認為,職業小說家"頭腦和身體都需要健康"。

他堅持早睡早起。

他在接受《大方》雜誌採訪時說"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對於早睡早起多年後的復盤,他說"我每天重複著這種作息,從不改變,這種重複本身變得很重要,就像一種催眠術,我沉醉於自我,進入意識的更深處,要把這種重複性的生活堅持很長時間,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和體力了。"

他堅持跑步。

33歲的秋天,他開始跑步,寫作五六個小時,跑十公裡,後來改成早上9點或10點,結束工作後跑一小時,每天60支煙的習慣改了,腰間的贅肉沒了。

跑了33次馬拉松的村上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寫道,"跑步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靜的幸福感。吸入空氣,吐出空氣,呼吸聲中聽不出凌亂。"

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他堅持好好吃飯。

村上春樹的口味清淡,做飯時儘量選用新鮮食材,做沙拉僅放檸檬、橄欖油和鹽。

他說過"食物以蔬菜為主,蛋白質主要靠吃魚攝取,我一直不太喜歡吃肉,越發吃的少了,少吃米飯,減少酒量,使用天然材質的調味品,而甜的東西,我本不喜歡。"

看他的小說或採訪,會發現,他總是懷著極大的熱情和熱愛對待每一頓飯。

正如有人說:

"有一天,你輝煌了,一定要有個好身體,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當你落魄了,還是要有個好身體,才能東山再起"。

3即使我什麼都不如你,我還可以好好保重身體。

俞敏洪曾在大學畢業聚會上對同學說:

"你們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你們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如果這樣還不行,我就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到80歲把你們一個個送走以後再來做。"

當我們風華正茂,身強體壯時,往往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很遠,殊不知,就在我們熬夜、抽菸、喝酒時,死亡就悄悄地注視著我們。

人生路上,我們總是不斷地在追逐著一個好工作、一部好車子、一套好房子……我們常常以為,這些就是生命的意義。

直到生命敲響警鐘,才會幡然醒悟,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英國睡眠研究協會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她們邀請了幾位實驗人員做了不同睡眠時間,機體外貌會呈現什麼不同點的實驗,

結果絕對讓人震撼:

保持8小時睡眠的人精神狀態良好,而保持3-4小時睡眠的人狀態上和外貌上老了近20歲。

醫學博士丁香也曾在果殼上羅列了熬夜的危害:

短期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紊亂免疫系統能力下降

心臟疾病風險增加增加患癌風險

增加肥胖更大可能高血壓

並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熬夜補一覺就好了,事實上,長期熬夜到凌晨,然後再補覺,並不能減少對身體的損害。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家的作息時間一向比較規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般都會在晚上10點左右上床睡覺。

因為,健康的身體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饋贈!

正如作家艾小羊說的那樣:

"普通如我們,對自己最好的投資是晚上十點上床,早晨六點起床跑步。你討厭的人,你要比他活得長;你現在做不到的事,50年後可能根本不叫事兒。"

願每一個人,往後餘生,保重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享受生活!

相關焦點

  • 年僅41歲,年輕教授因過度勞累去世,知識分子的過勞死在拷問誰?
    關於年輕學者的猝死和過勞死在這些年的新聞中數見不鮮,比如2019年6月30日,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師王輝博士不幸離世,年僅32歲。2019年7月4日,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青年教師、副教授肖育眾被發現暈倒在實驗室,送醫搶救無效去世!去世時年僅31歲!孩子出生才7天。
  • 安慶一35歲女店主「過勞死」 之前有感冒症狀
    安慶一35歲女店主「過勞死」 之前有感冒症狀 2012-12-19 11:28:44   來源:安徽網
  • 盤點那些過勞死的名人明星,實在令人惋惜
    娛樂圈明星是一個光鮮的職業,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在高負荷的創作演出中,休息時間很有限,因此出現健康問題或者過勞死的大有人在。華語樂壇的一代傳奇,心目中永遠的女神,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哮喘突發導致急性心臟病猝逝,享年四十二歲,一代歌后就這樣香消玉殞!
  • 又見過勞死!年底了,打工人「保命過年」
    之前有人說,年輕人都去做公務員是一種人才浪費,人才為國家工作,怎麼能說是人才浪費呢?再說人各有志,有人就是追求穩定,為何一定要為996賣命呢?更何況很多公司還是無償加班,你的努力就是老闆的福報!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加班非常嚴重,甚至有的公司遠遠不止996,晚上10點之後下班的比比皆是。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事件再次引發日本社會對過勞死的深入討論。  據朝日新聞報導,這5名男性員工皆為負責開發系統的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他們相繼被認定為工傷。「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過勞死」離你很遠?警惕那些「毫無徵兆」的危害
    據媒體報導,日本少女偶像團體「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松野莉奈8日在家中昏迷,送往醫院後不久就不治身亡,年僅18歲,疑是因為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的「過勞死」。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過勞」後往往會出現頭暈,頭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關節疼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過於緊張或者焦慮等等。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增加,導致自身可能潛藏著的一些疾病急性惡化,往往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難以預料的,救治不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 過勞死腦力工作者風險高 四個方法能預防
    近些年,「過勞死」的概念逐漸為人熟知,「工作累、壓力大」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近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子刊——《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兩類工作壓力(高工作要求且對工作缺乏控制,工作激勵機制失衡)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
  • 健康 「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過勞死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近年來,多起白領猝死事件頻繁發生,身體和生存,成為了生活互相抵銷的對立物,不禁引人深思。而不管你是否願意,「過勞死」,這個上世紀80年代日本白領階層的現象已如瘟疫般,蔓延到你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你要買車、供房、出國讀EMBA,你熬夜、加班、陪客戶吃飯,還不到三十歲,你已經有了將軍肚,開始脫髮早禿……人們都嚮往「高處」的美好風景,然而,隨著職位的升遷、存款數字的增多、事業的蒸蒸日上,健康卻一路負債,最終不堪重負,過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終點。「過勞死」,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而喪命。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尤其年底是衝業績完成kpi考核的特殊時期,「打工人們」該如何守護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遠離「過勞死」?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面對發生在身邊的「過勞死」,旁觀者第一時間或許會下意識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但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包括所有的死者在內,其實絕大部分人都面臨不得不處於那樣一種「潛在危險」的困境之中。事實上,「過勞死」一詞源自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它原本就不是一種臨床醫學上的概念,而是屬於社會學範疇。
  • 27歲國美電器員工年會期間猝死,家屬:法醫鑑定為過勞死
    痛心,19日,傳來兩家明星公司員工猝死的消息。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鑑定為過勞死,事件發生已十多天,但公司不主動協商、逃避責任。另外,近日上海,商湯科技員工上班時不幸猝死。據了解,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門外的沙發椅上。
  • 36歲技術大神因頸椎病猝死?年輕人,你更應該關注「過勞死」
    讓我們回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 ——「過勞死」 除了頸椎病,過勞死也是不少網友猜疑的對象。在沒有得到專業醫療機構的信息公布之前,我們不該過度揣測逝者的死因,但過勞死確實是「嫌疑犯」之一!
  • 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現代人為了能夠讓以後的生活有著更好地保障,所以經常忙於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很不錯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過勞的話,很容易導致直接猝死。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 具備「過勞死」的3個徵兆
    連續加班、頻繁出差、料理家務,「累」成為越來越多人掛在嘴邊的詞,疲勞已經成為了一種慢性「病」。對此,生命時報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過勞死」十大信號、6個加重疲勞的壞習慣以及緩解疲勞的四個實用建議,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據了解,「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工業迅速發展,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發生大量猝死案例。
  • 過勞症狀自測看你是否屬於過勞死高危人群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 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按拼多多的話來說,加班是我們選擇「努力」的方式,一種「底層的人民」奮鬥的方式。當加班被套上了努力的光環,這一切仿佛都成了理所當然,個人犧牲似乎也成了必要條件。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過勞死」的一條條鮮活生命告訴我們,加班不值得。
  • 又一位金融圈人士去世,年僅55歲!今年金融圈已痛失多位英才!
    在距離2020年僅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又一位金融圈人士離世。東北證券董秘徐冰在12月5日晚間不幸離世,享年55歲。據中國基金報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金融行業已經出現多起青壯年離世的案例,從基金經理到私募老總,從投行員工到券商董秘......這些人中,年齡最大的也不到60歲,最小的還不足30歲。
  • 網傳「過勞死八大訊號」 醫生闢謠稱是「亞健康」
    溫州網訊 深圳36歲IT男坐馬桶上猝死、杭州26歲麻醉規培醫生猝死……日前,一份關於「過勞死八大訊號」的帖子進入網絡熱門話題榜,有人對號入座引發忐忑。然而,臨床心內科專家卻表示,年輕人猝死事件的主因並非過勞,而是心臟或血管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致,「過勞死八大訊號」是身體「亞健康」的表現,只說明身體疲勞了。
  • 公眾號同行過勞死:活著,就是最大的王道
    2016年,精分俠說:「假如能夠一直這樣隨心所欲的舒服下去,哪怕不健康,哪怕只能活到五十歲,我都不會改變。」可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讓他撐過2018年。2016年5月18日,媒體同行王雅珊因肝癌去世,年僅28歲。生命倒計時,她轉發人民日報微博「從疲勞到癌症僅需4步!你還在透支身體嗎?」用「我就是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