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同行過勞死:活著,就是最大的王道

2021-02-15 思齊來了

偶然看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消息:公眾號主精分俠離世。


因為是公眾號同行,深知做公眾號的艱辛,突然特別自憐。

2016年,精分俠說:「假如能夠一直這樣隨心所欲的舒服下去,哪怕不健康,哪怕只能活到五十歲,我都不會改變。」可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讓他撐過2018年。

想起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看見的一則新聞「球迷猝死」:2018年6月,湖南的球迷楊先生熬夜一邊看球賽一邊喝啤酒,第二天猝死!年僅28歲。

2016年5月18日,媒體同行王雅珊因肝癌去世,年僅28歲。生命倒計時,她轉發人民日報微博「從疲勞到癌症僅需4步!你還在透支身體嗎?」用「我就是例子啊。」提醒人們不要再熬夜,記得吃早餐,注重運動鍛鍊。

正值青春年華,卻倉促離世。貌似偶然,卻是必然。熬夜加班,飲食作息極不規律,長年累月的透支健康。那些曾經對身體任性的行為,最終都成了慢性自殺。

別再糟蹋自己了,我們的身體真的經不起任性。

在健康面前,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活著,就是最大的王道。

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在她的自傳《癌症日記》中寫到: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很多東西,只有當我們快要失去的時候才倍感珍貴。感情如是,健康也如是。所以,不要讓將來的你,討厭現在只顧努力但透支健康的你。

2016年7月5日,我熟悉的一個公眾號同行被確診鼻咽癌。生命另起一行,他深思反省:「年輕的時候,為了投稿掙稿費,很多個夜晚,我要熬夜到東方魚肚白。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寫作的時候開始抽菸,而且一根接一根,沒有尼古丁的刺激,似乎就興奮不起來。當網絡和電腦普及後,我的熬夜時光更多地損耗在博客更文、公眾號運營上。二十多年啊,我就這樣年復一日地熬夜,加上其他因素——負情緒、勞累、煩惱、抑鬱、爭勝、事業心等等,我終於垮掉了……」。

為了兒子不喪父,為了妻子不守寡,為了白髮人不送黑髮人,他戒了菸酒,關閉了作文家教班,控制著更文時間,幸運的是,他度過了危險期,目前康復中。

三年前,我的一個同事在檢修時突然倒地,所幸120救護車迅速趕到,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這位同事是典型的完美性格,工作上爭強好勝,白班夜班加班連軸轉,是崗位標兵中層幹將。我去看望他,離開崗位多日發現生產照常運轉的他,對自己進行了無情的剖析和徹底懺悔:

「這一場大病,不是上蒼對我的懲罰,也不是病魔對我的懲罰,而是我自己活不明白,虧欠自己太久了。」

然而,有的人卻來不及醒悟就化作了一縷青煙。

2017年5月21日,周日,我親愛的小弟猝死。高燒三天沒有當回事,事發當天,晨跑健身,餵食丈母娘帶來的幾隻母雞,給媳婦做早餐,洗衣物,打掃衛生,早晨不到7點,突然昏迷,再也沒有醒過來。

小弟猝死後,我時常假設:如果小弟周末睡個懶覺,早晨不幹那麼多的家務活,是不是就可以大難不死?

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哪裡可以假設?!

因為小弟死於非命,我開始關注猝死和過勞死,我才發現,這樣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臨床醫生、媒體工作者、運動員等腦力勞動者和精神高度緊張者是高危人群,持續的疲勞很可能將生命引爆。

生命真的很脆弱。

好好活著吧,別太對不起自己。

王冠再璀璨,榮譽再耀眼,都不如健康珍貴。

人生最後的贏家,從來不是混得風生水起的人,而是活得比你長的人。

特別喜歡《倖存者回憶錄》中的一段話:

做孩子的時候,感到無聊,盼望著長大。長大後又嚮往返回童年。

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贏得個人的財富,然後又浪費自己的財富去重建自己的健康。

我們焦慮地憧憬著未來,忘記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未來。

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

多麼透徹多麼絕望的倖存者體悟。

現實苦難,人生艱辛,我們每個有幸擁有健康的人,何嘗不都是珍貴的倖存者。


前幾日,偶遇一個舍友,1.6米的身高,只有60斤重,真的是皮包骨頭,瘦的脫相。特別心疼,問她病因,她說去醫院檢查,排除了器官功能問題,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厭食。

這個舍友好像一直不是那種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形象。大學本科畢業,先是在施工現場監理,後來下崗到操作崗位上倒三班,英雄無用武之地。事業不順心,情感也顛沛。校園初戀分手,經媒妁之言,嫁了個復員兵,後來老公辭職跑單幫,夫妻倆常年分居兩地,她一直跟著婆婆居住同一個屋簷下,再後來,老公離婚再娶,她的兒子高考成績只夠上個職業技術學院。

這些年,她一直情緒低沉,看神靈教徒之類的書,做了大量讀書筆記,參加公益活動、反邪教組織,希望藉此走出悲傷鬱悶的心魔,但是一直走不出痛苦。一年前,開始出現神經性嘔吐,茶飯不思,好不容易強迫自己吃幾口,都會反胃吐出來。

我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臨床醫生,不明白具體病因,也不便過多細問,只能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把高大上的開導話說了好多。

人到中年,孩子長大了,房子也買了,銀行也有了存款,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吃了苦受了罪,應該享受生活了,卻還在被心魔控制,而這,不是一個女人的幸福指徵。

人到中年,一定要富養自己,善待自己,喜歡誰就跟誰在一起,厭惡誰就遠離誰,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用自己喜歡的化妝品,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如果總是逼迫自己,委屈自己,想不開懲罰自己,那就實在太可憐太悲催太想不開了。

人到中年,忙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馬不停蹄地奔波和勞累。放下驕傲,放下尊嚴,求人看臉色,拉著重車爬坡,從來都不知道心疼憐惜自己,其實,能夠聽到鳥鳴聞到花香看見綠草,能夠有個健康的體魄能夠翻身能夠撒尿排便就是幸福。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最簡單的幸福,不懂得享受慢生活,為所謂的夢想拼搏奮鬥,最終過勞死。

真正的生存智慧,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是盡己所能,然後量力而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當然知道,誰也不能坐享其成。

當人遇到生死,你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這個世界我們只來一回,何不開開心心的活;

這個生命我們只有一次,何不快快樂樂的過!

停一停,歇一歇,擁抱一下轉身就在的幸福吧!

關注微信公眾號「嫿嫿20」,和您聊聊戀愛、婚姻、家庭、教育那些事。

嫿嫿,一個傾心讀書愛好文學的工科女,報刊雜誌撰稿二十年,公眾平臺籤約寫手,微信公眾號「嫿嫿20」,大魚號「嫿嫿2017」,今日頭條「嫿嫿2017」。

關注和分享是對嫿嫿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有溝通交流者,可加個人微信號:huahua20ya 嫿嫿

有態度,有溫度,

有深度,有廣度,

披荊斬棘,只為遇見您

關注微信公眾號「嫿嫿20」,推薦嫿嫿的更多原創文章(點擊標題,即可打開連結):

親情∣姐,忙什麼呢

親情∣想起那一天,總是傷難平,淚難止

落地生活∣驀然回首,已經二十年

落地生活∣那些汙言穢語,隨你噴

時評∣你一個送外賣的農民工,憑什麼打敗北大碩士?

時評∣沒有你我會過得更好,心機婊滾開

戀愛∣傻丹丹,你怎麼能重蹈美玲覆轍

婚姻∣嫁給愚孝男,苦難一輩子

家庭∣徐婷死了:原生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家庭∣我們這一代,是給父母養老的最後一代,是養老靠自己的第一代

教育∣浙大南大搶著要,她的父母竟然教育無為

教育∣學霸殺人:不敬畏生命,考再高的分數都沒用

勵志∣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在黑暗中靜候亮光

灼見∣同學,請考牛校,然後驕傲地生活

浮世繪∣學渣出國留學:中國式嬌慣

浮世繪∣44歲男人的苦,有誰最懂?

犀利點評∣最愚蠢的家長,是砸錢給孩子上民間輔導班

你說我聽∣老公辭職後,經常對我發脾氣

她言他語∣十年尋找,十年淡忘,終是情綿綿

萬眾矚目的高考已經於6月8日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填報高考志願了。

12年寒窗苦讀,不能輸在最後的戰爭上。

愛心公益,助力學子。為此,公眾號「思齊學苑」特約資深老師為家長出謀劃策,為考生答疑解惑。

精挑細選,為孩子選報個好志願!

考生家長如果想進群交流學習,可以添加私人微信號:

siqi20ya 思齊

您的支持,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如果從相關統計數據看,「過勞死」現象或許比我們不時在新聞中看見的極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而有關醫學調查也表明,我國的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
  • 過勞症狀自測看你是否屬於過勞死高危人群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四是性能力下降;  易過勞死的危險症狀  研究者認為;在以下28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這28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據朝日新聞報導,這5名男性員工皆為負責開發系統的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他們相繼被認定為工傷。「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過度工作而倒下!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為過度工作倒下,究竟怎麼定義過勞死 當你遇到一個生命和工作抉擇的問題必定毫不猶豫選擇生命,活著才有機會去賺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面對壓迫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大部分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世界的發展當中。
  • 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過去十年裡,每年都有數百人 「過勞死」。 佐渡美和就是這眾多受害者之一。她在2013年因單月加班超過150小時而死亡。 據1997年《國際衛生服務雜誌》的一篇文章稱,第一例過勞死病例發生在1969年,當時日本一家報社的一名29歲的員工死於中風。據報導,受害者去世前健康狀況不佳,且工作量增加。 過勞死受害者國家辯護律師團的秘書長川崎藤原浩告訴路透社,上世紀80年代,大多數過勞死的受害者都是從事白領工作的中年男性。
  • 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過勞死 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第1項到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第10項到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
  • 日本過勞啟示錄
    那個研究「過勞死」的人,過勞死了。文丨華商韜略 楊 凱在過勞大國日本,關於過勞及其應對舉措的探討,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1】2015年12月25日,高橋茉莉從電通女員工宿舍四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她24年的短暫人生。
  • 過勞死的早期症狀及預防辦法
    過勞死是指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規律和合生活規律遭到了破壞,進而產生了致命的危險。隨著工作壓力的越來越大,過勞死已經成為了現如今的重點問題,接下來就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過勞死的症狀和預防吧。
  • 具備「過勞死」的3個徵兆
    對此,生命時報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過勞死」十大信號、6個加重疲勞的壞習慣以及緩解疲勞的四個實用建議,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據了解,「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工業迅速發展,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發生大量猝死案例。
  • 我不是社畜,不想難逃過勞死的命運,所以我開除了黑心公司
    同事因工作極端忙碌,最後勞累過度而死。據說,他的手機經常接到工作相關的電話,上司還常對他說:「不拿下這單就扣你錢,不加班就扣你錢,甚至手機鈴響三聲不接,就扣你錢。」但同事最終被認定為過勞死了嗎?公司要負責任的嗎?顯然沒有。
  • 《此生未完成》:復旦抗癌女教師筆記,活著就是王道
    說來慚愧,之前從未接觸過這本書,未了解過這位美麗的博士媽媽,也未聽說過她的抗癌故事。但而今,我渴望在現代醫學的常規治療外,求得一味足以醫心的良方,來緩解心裡的驚痛與哀傷。於是我循跡而來,在于娟的文字中再三汲取著力量,不斷鼓勵姐姐,也鼓勵自己和家人,共同渡過這生命的難關。
  • 《老笠》----好死不如賴活著
    ——三毛《老笠》----好死不如賴活著▷菩提之惡花 1 「廢青」顧名思義就是廢掉的青年,什麼是「香港廢青」呢?只想去旅行(80%想去泡菜國);手機不離手,不管什麼都秒回;經常對父母的口頭禪「得了,得了」;淘寶多過上街;    整日無精打採的眼神;
  • 健康 「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過勞死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健康好身體是好生活的本錢小編|範兒姐本公眾號評論功能已經開放,範兒姐等你搶沙發
  • 網傳「過勞死八大訊號」 醫生闢謠稱是「亞健康」
    溫州網訊 深圳36歲IT男坐馬桶上猝死、杭州26歲麻醉規培醫生猝死……日前,一份關於「過勞死八大訊號」的帖子進入網絡熱門話題榜,有人對號入座引發忐忑。然而,臨床心內科專家卻表示,年輕人猝死事件的主因並非過勞,而是心臟或血管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致,「過勞死八大訊號」是身體「亞健康」的表現,只說明身體疲勞了。
  • 安慶一35歲女店主「過勞死」 之前有感冒症狀
    安慶一35歲女店主「過勞死」 之前有感冒症狀 2012-12-19 11:28:44   來源:安徽網
  • 「過勞死」離你很遠?警惕那些「毫無徵兆」的危害
    據媒體報導,日本少女偶像團體「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松野莉奈8日在家中昏迷,送往醫院後不久就不治身亡,年僅18歲,疑是因為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的「過勞死」。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過勞」後往往會出現頭暈,頭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關節疼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過於緊張或者焦慮等等。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增加,導致自身可能潛藏著的一些疾病急性惡化,往往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難以預料的,救治不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 越來越多的人過勞死?出現5種症狀別強撐,或說明你已經「過勞」
    著眼於微觀,我們的勞動者的工作壓力與強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社會上關於「過勞死」的新聞越來越多。那麼,到底「過勞」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呢?什麼時候說明自己已經處於過勞的狀態?一、記憶力顯著下降很多從事高強度腦力活動的工作者,比如科研人員、程式設計師、投行等精英人士。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但為了研究過勞,自己也成了工作狂,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回覆郵件,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嚴重過勞。在過勞死的學術研究上,日本當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韓國和中國的成果也越來越多。就像成都肛腸醫院發達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