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過度工作而倒下!

2021-01-18 騰訊網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為過度工作倒下,究竟怎麼定義過勞死

當你遇到一個生命和工作抉擇的問題必定毫不猶豫選擇生命,活著才有機會去賺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面對壓迫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大部分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世界的發展當中。

日本關西大學的教授森岡孝二專注於研究過勞研究,卻因為嚴重過勞,心臟病發去世。這是一件令人感到惋惜,在這個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總是在相互比較和競技的過程中忘記自己到底是在想什麼。

中國每年還有很多人死於過度勞累,在2006年,韓國媒體就有宣稱中國每年過勞死人數高達60萬,雖然數字可能不是很真實但這個群體的故事還是需要大量的社會關注。

「好累,可是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看樣子又要熬夜了」這段話你是否也很熟悉,就像是身邊的同事或者朋友經常說的那樣。

你的公司是否也有一個一直在奮鬥的人

你是否在公司當中也遇到一個一直在奮鬥的人,就不斷地工作,尤其是在老闆看到你的時候,就十分熱情,不僅給老闆端茶倒水還會主動承擔一些本不屬於自己工作範圍內的工作,俗稱「奮鬥比」。他們將這個殘酷又鮮血淋漓的時候表現得十分生動,就像是一個野生叢林當中,每個人都掛著猩紅的眼睛盯著前面的崗位,不顧一切地和身邊的「同伴」互相撕扯著。

日本的做法

經濟的高速發展令我們感到無法喘息,在隔壁的日本群眾過的也是這樣一種情況,他們許多人也在大公司當中不斷地勞作不斷地被「剝削」著時間。於是,為了減少用工的壓力,也是為了消除群眾的不滿情緒,日本開始嘗試一些法案來調整用工方式。企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兼職崗位,但是臨時員工需要和正式員工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日本開始出現格差社會,低薪的勞動者越來越多,經濟上的不平等越來越普遍。日本過勞的問題有幾個方面,勞動限制接觸;存在有「男加班,女兼職」的性別分工情況;長時間常態化的無償加班現象泛濫;工會缺乏對於加班的限制作用。

只有生病才會有幾天安生日子

因為生病住院才過回幾天正常人的生活!隨著過勞比例越來越高,就算是兼職人員也存在有過勞現象出現,公司裁員的壓力導致他們的勞動強度與精神壓力都十分巨大, 過勞現象開始普遍存在。一下子巨大的房貸和車貸讓年輕人也不敢輕易談辭職這樣的話語,於是乎大量的領導不自覺地開始利用這方面給員工增加工作強度卻沒有提高工資。

高度的資本和足以催生出一個過勞的時代,在追逐利益的心理驅使下,我們越來越趨於過勞。身體反饋也不是隨時會告訴我們,但是一旦出現問題便是不得了的事情,呆在醫院才能獲得休息的日子這樣的事情希望能漸漸消除。

相關焦點

  • 年僅41歲,年輕教授因過度勞累去世,知識分子的過勞死在拷問誰?
    這不,又有一位中青年學者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據信陽師範學院消息,該校物理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凝聚態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物理系副主任,微納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所所長許軍旗博士於3月27日不幸離世,年僅41歲。
  • 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過勞死」的一條條鮮活生命告訴我們,加班不值得。 「過勞死」(Karoshi),這是一個日本術語,字面意思是「死於過度勞動」(death from overwork)。
  • 日本過勞啟示錄
    那個研究「過勞死」的人,過勞死了。文丨華商韜略 楊 凱在過勞大國日本,關於過勞及其應對舉措的探討,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1】2015年12月25日,高橋茉莉從電通女員工宿舍四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她24年的短暫人生。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如果從相關統計數據看,「過勞死」現象或許比我們不時在新聞中看見的極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而有關醫學調查也表明,我國的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日本三菱電機近日被曝有5名男性員工曾因長時間勞動造成精神障礙或患腦部疾病,其中2人已因過重勞動而自殺。事件再次引發日本社會對過勞死的深入討論。「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過勞症狀自測看你是否屬於過勞死高危人群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 日本加班多原因總結,特色精神造就特色文化,過勞死多是有道理的
    現在11月是日本的「防止過勞死的啟發月」,這個是根據2014年制定的《過勞死防止對策推進法》而設立的。大家都知道,日本生活壓力大,加上日本很多獨特的文化,過勞死成了日本人的一個企業文化及社會文化,連過勞死的英語karoshi也是日語發音直接拿來用的。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日本人工作嚴謹且拼命,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事情。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泡沫破裂前的1988年,日本人均勞動時間是2480小時。這意味著除去法定節假日,單單算工作日,日本人均日工作時長是10小時。所以1988年功能飲料Regain的廣告語,是那年島國年度流行語:你能24小時作戰嗎?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
  • 36歲技術大神因頸椎病猝死?年輕人,你更應該關注「過勞死」
    所以,即使你有頸椎病,也大可不必過度恐慌。 讓我們回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 ——「過勞死」 除了頸椎病,過勞死也是不少網友猜疑的對象。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四是性能力下降;具有上述三至五項者,為「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徵兆。六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開始幹預。
  • 健康 「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過勞死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而不管你是否願意,「過勞死」,這個上世紀80年代日本白領階層的現象已如瘟疫般,蔓延到你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過勞死」,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而喪命。與一般猝死幾乎沒什麼不同,但「過勞死」隱蔽性較強,先兆不明顯。>>殺手一:腦子24小時運轉 為工作透支生命24歲的楊先生在中關村一家IT公司做程式設計師,一看就是典型的IT青年。「做我們這行特別費腦子,普遍說法是,一個人最多做十年就不能再做了。」
  • 日本女記者過勞死細節3年後曝光 連續兩月加班
    圖片來自網絡  多家日本主流媒體10月4日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近日披露了一起社內職員過勞死事件。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名31歲的女記者在死前一個月內曾加班長達159個小時。  2013年7月,一位受僱於NHK的名叫佐戶未和(Miwa Sado)的女記者在家身亡。次年5月,東京都澀谷勞動標準監督署通過調查認定,她的死因系過重勞動引發的充血性心衰。
  • 過勞時代:白領職場也淪為「血汗工廠」
    每年有數百名日本員工死於過勞死,包括中風、心臟病和自殺。雖然《勞工標準法》規定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小時,但並沒有對加班時間作出規定。它沒有設定嚴格的上限,而是允許僱主和工會/代表決定加班時間。2016年,據估計,五分之一的日本員工有過勞死的風險。同年的一項日本政府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的受調查公司要求員工加班超過80小時,而且通常是無償的。
  • 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現代人為了能夠讓以後的生活有著更好地保障,所以經常忙於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很不錯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過勞的話,很容易導致直接猝死。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 越來越多的人過勞死?出現5種症狀別強撐,或說明你已經「過勞」
    著眼於微觀,我們的勞動者的工作壓力與強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社會上關於「過勞死」的新聞越來越多。那麼,到底「過勞」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呢?什麼時候說明自己已經處於過勞的狀態?一、記憶力顯著下降很多從事高強度腦力活動的工作者,比如科研人員、程式設計師、投行等精英人士。
  • 鄭曉珊|「過勞死」之職業關聯性疾病救濟進路
    最終,其補償仍取決於工作因果,需在導致發病的工作性因素與非工作性因素間做出謹慎權衡,以前者至少不弱於後者為前提,適用工傷補償關鍵詞:「過勞死」;職業病;工傷認定;工作原因;「48小時條款」「過勞死」(Karoshi)一詞原生於日本,因20世紀70~80年代極具影響的過勞死社會運動而為人所熟識,用以代指「因過度工作而致之死亡」。
  • 「過勞死」離你很遠?警惕那些「毫無徵兆」的危害
    據媒體報導,日本少女偶像團體「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松野莉奈8日在家中昏迷,送往醫院後不久就不治身亡,年僅18歲,疑是因為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的「過勞死」。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過勞」後往往會出現頭暈,頭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關節疼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過於緊張或者焦慮等等。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增加,導致自身可能潛藏著的一些疾病急性惡化,往往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難以預料的,救治不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 過勞死腦力工作者風險高 四個方法能預防
    近些年,「過勞死」的概念逐漸為人熟知,「工作累、壓力大」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近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子刊——《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兩類工作壓力(高工作要求且對工作缺乏控制,工作激勵機制失衡)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