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裂之刑」不僅僅是車裂,所有分屍的刑都歸屬於車裂

2021-02-07 冰天雪地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第14集中,齊湣王下令將蘇秦「車裂」,而後畫面顯示的是蘇秦被五馬分屍,這是不符合史實的,車裂並非五馬分屍。當然,從服裝、道具和劇情來看,該劇在歷史考證方面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將車裂之刑做五馬分屍處理或許是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吧。

  那麼,到底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簡單來說,就是將人處死之後進行肢解,然後曝屍示眾。至於受刑者具體的死法,那就有很多了,試舉幾例:

  吳起:據《史記·吳起列傳》和《呂氏春秋·貴卒》,吳起是被楚國作亂的貴族亂箭射死的,《呂氏春秋·執一》、《淮南子》、《韓詩外傳》均稱其被「車裂」;《韓非子》、《史記·蔡澤列傳》則稱其被「枝解」。

  李斯:《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被「腰斬」,《淮南子·人間訓》、《鹽鐵論》稱其被「車裂」。

  趙高:《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被韓談「刺殺」,也就是被劍、矛、戈等利器刺死,該篇末尾所附班固評論中稱趙高被「車裂」。《後漢書·宦者傳》稱其被「轘(音同換)裂」,《說文解字》:「轘,車裂人也。」

  譚世保先生在《「車裂」考》一文中指出,戰國至漢代,人們常把車裂與斬、殺等詞混用,因為先秦時代對於「被公開處死或打死的罪犯、敵人,不管用刀戈砍殺死,還是用箭射死,最後把他們的屍體肢解分散來懸掛示眾,所以稱砍、殺、斬、射固然可以,稱肢解、轘或車裂亦不錯」。

  也就是說,對於這些死後被肢解示眾的人來說,「腰斬」、「刺殺」是他們具體的死法,「車裂」則是他們死後被進一步處以的刑罰,史籍中不同的說法只是作者們想要強調的內容不同罷了。

  另外,「車裂」和「肢解」也有區別,「肢解」只是簡單的分屍,而車裂含有明正典刑、曝屍示眾的意思。《漢書·景十三王傳》載榮愛死後被「支解以棘埋之」,《後漢書·陳湯傳》載匈奴郅支單于「怒殺康居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這兩則事例中只能用「支解」而不能用「車裂」,因為事例中的肢解只是為了方便處理屍首,並不涉及明正典刑、曝屍示眾。

「肢解」不僅可以用在屍首身上,也可以直接用在活人身上。《韓詩外傳》載: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景公大怒,縛(捆綁)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抓住犯人的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其肢解人,不審從何肢解始也?」景公離席曰:「縱之(把這個人放了吧),罪在寡人。」

  這則故事雖然未必真的發生在齊景公君臣身上,但足以說明當時真的有肢解活人的刑罰。至於行刑工具,故事中晏子用的是刀,《國語·魯語》說:「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音同昨,用竹篾擰成的索),薄刑用鞭撲。」肢解的工具應該就是斧鉞刀鋸這類金屬利器。

  蘇秦之死

  那麼蘇秦到底是怎麼死的?他又是因何而死呢?《史記·蘇秦列傳》載:

  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不死,殊(將死而尚未咽氣)而走(刺客逃跑)。齊王使人求賊,不得。蘇秦且死(臨死前),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將其屍首巡行示眾)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蘇秦為了燕國的利益在齊國作亂),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於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因而誅之。

這則故事戲劇化成分太濃,不排除是小說家的杜撰。蘇秦真正的死因,需要結合當時的具體形勢來看。

  蘇秦作為燕國安插在齊國的間諜,主要目標是「使齊毋謀燕」,其次是「惡齊、趙之交」。《戰國縱橫家書》收錄了一封蘇秦曾給燕昭王寫的信,說他受命到齊國已經五年,任務完成得很好,齊國確實沒有進攻過燕國,齊、趙關係時好時壞,但兩國都將燕國作為拉攏和結盟的對象。在此期間,蘇秦其實遭遇了多次危機。

  第一次是燕昭王聽信田代等人之言,聯合趙國攻打齊國,蘇秦反對無效,於是直接向燕昭王請求辭官,燕昭王沒有答應,結果趙國因懷疑燕國的誠意而停止攻齊,嚇得燕國趕緊派蘇秦到齊國和談,最終燕國派人質到齊國,兩國才重新和好。

  第二次是燕昭王派遣張?(音同頹,一作「張魁」)率兩萬燕軍配合齊國進攻宋國,結果張?得罪了齊湣王,被齊湣王所殺,燕、齊兩國關係瞬間跌入冰點。蘇秦再次向燕昭王提出辭呈,燕昭王不許,要求蘇秦這次一定要解救燕國於危難之中。蘇秦只得冒死入齊,憑三寸不爛之舌恢復了兩國關係。

  第三次是齊湣王將王后改葬之後,召蘇秦入齊。當時蘇秦任齊國客卿並有封邑,可蘇秦寧願放棄這一切也不想再和這個「殺妻逐子」的齊湣王打交道。燕昭王卻再次強迫蘇秦去齊國,蘇秦臨行前對燕昭王說,恐怕以後會有很多人詆毀他,燕昭王則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不會聽信讒言。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燕昭王禁不住群臣蠱惑,要派人替換蘇秦,惹得蘇秦給他寫信大倒苦水。於是燕昭王幡然悔悟,主動承認錯誤,讓蘇秦繼續在齊國臥底。

通過以上事件不難看出,燕昭王做事輕率而欠考慮,齊湣王則易怒而果於殺戮。蘇秦的日子過的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時疏忽就可能有性命之憂。《孫子兵法·用間篇》肯定了兩位傳說中著名間諜的功績:「昔殷之興也,伊摯(即伊尹)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即姜太公)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公元前284年,蘇秦的身份不幸暴露,「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戰國策·楚策一》)。小編推測,蘇秦可能是在齊都臨淄最大的市場中被直接用刀斧肢解,而後曝屍示眾,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其實從蘇秦選擇做間諜的那天起,這種結局似乎就已經註定,蘇秦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逃過了一次又一次劫難,已屬不易。因此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在「周之興也,呂牙在殷」後面又加上「燕之興也,蘇秦在齊」,這也是對蘇秦間諜生涯的高度認可。

相關焦點

  • 從"裂土為候"到遭受"車裂之刑"的囚徒—商鞅的人生軌跡
    但秦孝公死後,商鞅卻為何被秦國的太子黨施以車裂之刑呢?一、 商鞅入秦秦孝公求賢令一出,各諸侯國的有識之士齊聚秦國等候選拔。秦孝公的求賢令為何具有如此的威力,他在求賢令中用"甚光美"闡述了秦穆公的輝煌,同時也用"諸侯卑秦"的字眼數落秦穆公之後祖先的不光彩,同時也描述了秦獻公和自己的志向,並且用"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厚賞來招攬天下賢士。
  • 古代酷刑,「五馬分屍」和「車裂」是一回事嗎,學者:別被誤導了
    導言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北腔類·王昭君和番》:「無不蓋你虧心漢,今日把你分屍五馬,遠配千年。」五馬分屍是用五匹馬,各自將罪犯的頭、兩手和兩腳拉向不一樣的方向,想像一下這一場面便會感到很恐懼,所以說罪犯在這個操作過程中的痛苦並非一般人能感受的,甚至是還遠不如斬頭來得痛快。可是各位是不是聽到過車裂呢?也許在各位的印象裡,這簡直就是一回事情嘛,可是在這兒我想告知各位五馬分屍和車裂其實並非一回事兒,它們的區別可太大了。
  • 被車裂而死的商鞅
    商鞅初到秦國的時候,秦國地位低下,被中原各國瞧不起,六國卑秦,不與之盟,其他國家都不屑與秦國結盟,在這種情況下,商鞅與想改變蠻夷之名的秦孝公一拍即合,受到重用,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國力大增,秦軍一躍成為虎狼之師。
  • 滿清十大酷刑:剝皮第三,車裂第二,第一讓人頭皮發麻
    9、刖[yuè]刑這個刑罰的確不多見,不過奴隸制時代曾盛行,因為這是奴隸主懲罰逃跑、反抗的奴隸而創造的。受刖刑的著名人物是孫臏,寫出《孫子兵法》的兵家之聖。古代會用水銀灌進受刑者的皮膚和身體之間,一般都是在頭爐上開個傷口,然後把皮剝出來。西方也有剝皮的刑罰,不過他們是用特殊的剝皮刀施行的。剝皮的刑罰在明代最為常見,這是對貪汙官員最大的震懾,因為只要你貪汙僅僅60兩白銀以上,就會受此刑罰。由此可見明代的治國之道有多殘酷了。
  • 商鞅被秦惠王車裂,當時給他安的什麼罪名?
    商鞅最終被秦惠王車裂,當時給他安的什麼罪名呢?當初公子虔一班人告發商鞅要造反,所以商鞅是以謀反罪被殺死在鄭國黽池,秦惠王將其五馬分屍示眾。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公子,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
  • 「梳洗之刑」——又一種讓女子不舒服的酷刑!
    在中央集權的古代,所有生死權力都是由皇帝掌控的,所以權力是許多人的夢想。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服從皇權的統治,他們想推翻皇權,或者無視皇帝的法律。
  • 飛虎將軍李存孝為啥被車裂而死
    李存孝每次遇到強大的敵人,都披上重鎧甲,拿上兵器,身邊只帶兩個騎著馬的僕人衝鋒。跑到敵人陣前的時候再換上僕人騎的馬,這樣馬匹就跑得飛快,在敵陣中衝殺,有萬夫不當之勇。 曾經有個叫鄧季筠猛將帶領部下來挑戰,李存孝一馬當先衝進敵陣,將鄧季筠活捉,沒用多久就把帶兵把來犯之敵全部消滅,還收繳了1000匹戰馬。
  • 嫪毐被車裂下線、嬴政趙姬母子反目,《大秦賦》終於開啟了事業線
    引言:《大秦賦》嫪毐被車裂下線,嬴政趙姬母子反目,感情線告一段落,終於迎來了事業線。眼看著《大秦賦》已開播過半,嬴政還未加冠親政,秦國大權還被太后相國把持。而長信侯嫪毐這個假寺人因得太后寵信,權力是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猖狂。
  • 商鞅為什麼會被車裂?你覺得他死得冤嗎?
    就是這樣一個社稷之臣,最終卻死於非命。 公元前337年,商鞅在鹹陽城被處以車裂的酷刑,商鞅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所以,孝公去世,太子登基,公子虔立即狀告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一直對當年刑罰之事耿耿於懷,於是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商邑,起兵攻打鄭縣,兵敗被殺,屍體被帶回王宮,處以車裂極刑,同時滅族。 這是表面的原因,也是被歷史所記載的原因,一定有人會問:公子虔狀告商鞅謀反,以商鞅當時的身份地位真的會謀反嗎?謀反的證據又有哪些呢?
  • 他代替呂不韋去滿足太后,謀反失敗後被秦始皇車裂
    於是,形勢所迫的嫪毐,知道自己只能先下手為強了。不過,或許是嬴政註定是之後的天命之子。嫪毐的計劃很快就敗露,秦王嬴政果斷派出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動鹹陽士兵攻打嫪毐。慘敗之後的嫪毐被嬴政活捉,而嫪毐及其黨羽也被全部被判處車裂之刑。
  • 商鞅給秦國立下大功,最後被秦惠王車裂,死的冤不冤?
    最近熱播大秦賦,講述了秦國數代人一步步兼併天下的幸苦徵途,最終在秦王政的時候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秦人從亡國之餘到主宰天下經歷了將近900年。到了封底,發現很多人都擁護他,所以他突然膨脹起來,然後他就發兵攻打秦國。然後秦惠王就派兵攻打商鞅,精通刑罰的他對兵法不通,被秦軍在渭南一代擊敗,商鞅本人也戰死。
  • 商鞅為強秦打下根基,慘遭車裂卻無一人可憐,老秦人:死不足惜
    據史書記載,商鞅被秦惠王以謀反的罪名車裂之時,竟沒有一人可憐他。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戰國策·秦策一》甚至很多秦人覺得商鞅死不足惜,秦惠王派人捉拿商鞅之時,商鞅住不了店,因為自己立了規矩,沒有證件一律不能住店,此外一旦收留即構成連坐之罪,商鞅自己都感嘆自己變法竟到了這個地步!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
  • 歷史上商鞅被處以車裂極刑是變法的成功還是失敗?
    兩者的共同點都在一個「變」字,這就造就了史上君臣之最佳CP!正如兩人誓言,君如青山,我如松柏,同心竭力,永不相負!變法之路起初,在秦國,百姓有功不賞,世族有過不罰!民不信官府,官府下達的指令無法實施!於是,商鞅有了徙木立信之舉!
  • [刑]滿清十大酷刑 慎入
    這些刑罰使用之頻繁,也顛覆了筆者心中「文明」二字的定義。但畢竟按照清朝的規定,審訊時使用一定的刑罰是被允許的。而判決後依據罪名所獲刑也各有不同,這也縱容了其發展。筆者鑑於觀瞻並不打算放圖,請各位放心瀏覽。1.剝皮剝皮楦草早在明朝就有。意指把人皮完整剝下來,並在裡面填充稻草後示眾。
  • 大秦賦:姚賈拋出誘餌,韓非被判車裂,李斯好心辦壞事氣到吐血
    這些,都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劇情變得高潮迭起。原本以為呂不韋之死是我最後一次為《大秦賦》落淚,沒想到劇情演到韓非之死這一集,我又被韓非和李斯之間的情誼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沒繼續追《大秦賦》的朋友可能會奇怪,韓非不就是被小人李斯給害死的嗎?
  • 秦王嬴政的殺伐果斷:車裂嫪毐 摔死同母異父的弟弟
    太后趙姬對嫪毐非常的寵愛,宮中一切事務都由嫪毐決策,可以說嫪毐已經做到了軟飯硬吃,硬到把太后趙姬給整懷孕了,真不知他是狂妄還是愚蠢,簡直是自尋死路。重賞之下,嫪毐與其死黨都被抓獲。秦王嬴政下令車裂嫪毐,滅三族,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都被斬首懸掛,又把他們車裂也就是五馬分屍巡行示眾,還滅了他們的宗族,嫪毐的舍人罪輕的服刑三年,削除爵位發配蜀地的有四千多家,當時正值天寒地凍,被凍死的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