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真人:莫剛求,莫剛求

2020-11-29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西安市萬壽八仙宮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道教全真派典籍《重陽全真集》裡,祖師重陽真人有言:「莫剛求,莫剛求, 假使強圖,入手卻還休。」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難遇到那些永遠不會考慮別人感受去做事的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想做的就去做了。

有些事情強求是沒有用的,即使你得到了哪些東西,但是得到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得到後便又會失去。

▲重陽真人與丘劉譚馬

強求得到的,不一定是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

真心實意,就好好相處;虛情假意,就別再聯繫。真正的朋友,患難與共;虛偽的朋友,不會長久。

話不投機的聊半句話都嫌多,情投意合的暢談一夜都不夠。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儘自己努力去幹,憑自己良心去賺。多多少少,夠用就好,金山銀山,不如心安。

只要心知足,不貪圖,只要看得淡,想得開,幸福就在你身邊。

許多事不能強求,聚散都有它的緣由。沒有相聚又怎會失去,沒有失去又怎知擁有?既然世事無常,那就選擇順其自然。

人活一世,不可能得到全世界,也不可能失去全世界。屬於自己的,不求亦得;不屬於自己的,求亦不得。所以,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

生活中,有太多的願望和不情願、想與不想、愛與不愛,甚至不得不失去,也必須隨遇而安。我們無法幫助它,最舒服、最勇敢的事情就是花開花落,任其自然。

該是你的,終會是你的,誰也搶不走,爭不過。不是你的,不管你怎麼爭,怎麼求,都不會長久擁有。

相關焦點

  • 王重陽不娶林朝英的真正原因,99%的人都搞錯了!
    重陽真人年紀輕輕就心懷國家棄筆從戎。而林朝英呢?她容貌極美,秀眉入鬢,眼角之間卻隱隱帶著一層殺氣。當年的小楊過望了幾眼,心下不自禁的大生敬畏之念。這樣一個頗具英氣的女子,在容貌上和王重陽是相當般配的。在王重陽大舉義旗與金兵作戰之時,依然和林朝英保持書信來往,雖說信中所言皆是義軍和金兵交戰的軍情,但在如此困厄之中,仍不忘給林朝英寫信,心中怎會無她?就連古墓派那塊起沉痾,療絕症的神奇寒玉床,也是王重陽從極北苦寒之地,為林妹妹求回來的。
  • 王重陽為什麼叫王重陽?
    王重陽為什麼叫王重陽?你就看到了,中國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個頭巾,都有這麼多學問,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行的。丘處機駕鶴西去時,白雲觀中悼念他的排場是非常大的,但也與九這個數字有關。《長春真人西遊記》上寫,大葬之後,「九日子時,設靈寶清醮三百六十分位」,也許此時的丘處機才真正完成了內丹的修行。
  • 王重陽到底會不會武功?
    一名身材魁梧,臉色黝黑的僧人求見全真教掌教王重陽,並將一封信遞了上去,信上面只有一行字:「少林派智障法師敬請全真派重陽真人賜教。」用詞雖然很客氣,但大家心裡都明白,這是戰書,來踢館比武的。王重陽長嘆一聲:「哎,說過多少次了,我們開的是道觀,不是武館,我也不會什麼武功,大師怕是有什麼誤會吧?」智障大師說:「別裝了,江湖上誰不知道,重陽真人華山論劍打敗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老衲今天特來請教。」
  • 道教詩詞|王重陽《端午》
    《端午》(金)王重陽離上新池逢端午■本詩出自道教全真派典籍《重陽全真集》,為重陽真人所作。龍虎,據全真道《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重陽真人說「神者是龍,氣者是虎,是性命也。」王重陽祖師,道教全真派開創者,鹹陽人,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以「害風」為自稱。王重陽祖師出身於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因一心向道,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云:王害瘋靈位。
  • 王重陽修道的秘密!
    一、論打坐王重陽云:坐久則身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
  • 王重陽寫給林朝英的信,道破了真相,書裡有提示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關於劍魔獨孤求敗的來歷有很多種,有人從他姓氏出發,認為他是五代十國時期之人,但筆者認為獨孤求敗名字裡的「獨孤」應該是求一敗而不可得的孤獨,並未他真的姓獨孤。還有人從他的劍術出發,認為他是《天龍八部》中的卓不凡,這就更離譜了,卓不凡有何資格成為獨孤求敗?
  • 字縫金庸|王重陽為什麼要撒謊
    據一燈大師弟子朱子柳轉述,第一次華山論劍後第二年,王重陽與周伯通赴大理拜訪南帝段智興,求教一陽指的要旨訣竅,段智興盡數說給王重陽,王重陽則報之以他最厲害的先天功。臨別之際,重陽真人透露緣由,原來他舊疾復發,自知不久於人世,所以千裡迢迢來到大理,將先天功傳給南帝,以便他身死之後,世間仍有人能克制西毒。
  • 中神通與王重陽
    對,就是金庸筆下的大俠王重陽,就是歷史上的全真祖師王重陽。筆者從文史兩方面聊起,並非厚此薄彼,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的視角而已。重陽宮王重陽塑像一、大俠英姿與美男形象金庸先生對王重陽的描寫都是側面展開的,或許正是這樣,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 王重陽度化全真七子的故事(宣化上人)
    第二天馬鈺恭恭敬敬請老人到書房,請問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說:「姓王,名重陽,山西人。」馬鈺令他太太拜見老人,並介紹說:「這是賤內,名叫孫淵貞,請老先生多指教。」王重陽說:「豈敢!我是乞食老人,怎能高攀。」此時孫淵貞將他們的心願說出來,請求老人慈悲收為弟子。老人答應他們的請求,乃住在馬鈺家中,開始講經說法。馬鈺發大心,將家中的財產,布施於老人。王重陽用此財產而成立一個大道場。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全真七子怎麼那麼菜?
    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奪得天下第一的稱號,無人不服,後來他收了七個徒弟,合稱全真七子。王重陽的武功屬於超一流,而他七個徒弟中最厲害的丘處機也只能算是準一流。師父神功蓋世天下無雙,徒弟卻有點一塌糊塗。這是怎麼回事?是王重陽不會教徒弟,還是全真七子都太菜呢?下面一起分析一下。
  • 金庸筆下,王重陽和張三丰比較,武功有高下,成就難分上下
    王重陽與黃裳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來假想,王重陽得到黃裳寫的《道家至理武功》秘籍,他的才華不次於黃裳,一讀就懂,一練就會,短時間裡成了武功高手。王重陽下了華山,被一個少林老和尚攔住,非要看一遍《九陰真經》,老和尚似有意似無意露了一手功夫,王重陽大消耗之下沒把握勝他,老和尚提議「賭酒」定輸贏。老和尚太能喝了,王重陽認輸,把《九陰真經》給他看。
  • 王重陽和張三丰對道的理解感悟哪個更深?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頭一尾,分別塑造了中國道教史、文化史上的兩大宗師級人物:王重陽和張三丰。 拋開金庸的小說不提,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和張三丰,對推動道教的發展貢獻,對道教修行教義的領悟,誰更厲害一些呢?
  • 「老頑童」周伯通傳奇,比師哥王重陽還剽悍的人生
    周伯通和王重陽王重陽飽讀詩書,心中裝著家、國、黎黎蒼生,金兵入侵,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王重陽棄筆從戎,投身前線,誓死保家衛國,實在是位響噹噹的英雄人物!王重陽既然「活」了過來,第一想到的是黎民百姓,在古墓旁蓋了所道觀,出家當了道士,一心一意專研十年道學,下山傳道,普度眾生。王重陽是個好漢,但也是個負心漢,負了女俠林朝英,害林朝英被相思所苦,英年早逝,王重陽遺憾無法彌補,心傷之下,五十多歲就去世了。
  • 林朝英與王重陽:與君何必論輸贏
    江湖兒女許多事情都喜歡用比武來解決,大家意見不一爭執不下的時候比武定乾坤,幫派掌門人換屆比武一場勝者為王,找對象的時候也可以當街擺個擂臺比武招親。 在這兩位高處不勝寒、高蹤不可攀的江湖路上,能得到像對方那樣的知己朋友當屬人生大幸,可是青年男女朝夕相處難免摩擦生溫,除了切磋武藝鋤強扶弱之外,漸漸地就生出了情意。林朝英悉心準備的婚服嫁妝,王重陽在艱難困厄的抗金前線寫來的一封封「情書」,無不證明著他們曾經深深地彼此傾心。
  • 王重陽與林朝英,一錯過就是一生
    江湖兒女許多事情都喜歡用比武來解決,大家意見不一爭執不下的時候比武定乾坤,幫派掌門人換屆比武一場勝者為王,找對象的時候也可以當街擺個擂臺比武招親。在林朝英的一生中,能與她比劃幾下的人唯有王重陽而已,這一對璧人相知相戀卻又男高一尺女高一丈比了一輩子,到最後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上好一段佳話竟落得轉愛成仇咫尺天涯陰陽兩隔的結局。  林姑娘不但武功卓絕,腦瓜還很聰明。
  • 周伯通說金輪法王在王重陽手下撐不過10招,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周伯通對金輪法王說王重陽手下撐不過10招的來龍去脈:這是金輪法王功力大增,練成龍象功第十層後來中原之後,帶著郭襄來到絕情谷,郭襄見楊過跳下深潭也隨著一起下去了。可是這又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周伯通眼中的王重陽是什麼樣呢?二,周伯通是極其崇拜王重陽的,仁俠而且與自己結義,是偶像又帶感情的一種炫耀:王重陽與周伯通不光是師兄弟,更是結拜的兄弟。重陽真人的武功神採自然不必說,在周伯通眼裡是頂級的存在。
  • 全真教起源與人物關係,王重陽竟是呂洞賓的徒孫,東華帝君是始祖
    宋末年間,王重陽入仕不爽,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後於終南山奇遇劉海蟾,受其點化,劉海蟾並授道王重陽、張紫陽,王重陽於終南山鑿「活死人墓」閉關,七年出關,於終南山創立全真派,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人為弟子,號稱「全真七子」,並向東傳道,從此全真道開宗立派,開枝散葉。
  • 馬鈺是全真教大師兄,他武功為何不是最高的,看王重陽是怎麼說的
    《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是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期的天下第一。像所有武學名家一樣,王重陽成名後也收了七個弟子,人稱「全真七子」。
  • 王重陽的背景你了解多少,豬八戒是他師叔祖,呂洞賓是他師父
    當時的天下第一是王重陽,他創立的全真教才是「玄門正宗」。全真教是道教北宗,他所共尊的「北宗五祖」為: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和王重陽。這其中,王玄甫是鍾離權的師父,鍾離權點化了呂洞賓,呂洞賓又傳承了劉海蟾和王重陽。是不是一提這些名字就很有一種神話的色彩?因為這些人物經常在神話之中出現,有很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鍾離權和呂洞賓是八仙裡的兩位仙人,而八仙過海的故事在民間早有流傳。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也充分顯現了中國人對財富的追求之心。
  • 王重陽與林朝英
    和這一對相比,江湖上其它的幾對所謂「神仙眷屬」都統統差了點意思。袁士霄和關明梅顯得比較「遜」;無崖子和李秋水顯得比較「淫」;楊過和小龍女離經叛道,顯得不如林王兩人「正」;郭靖和黃蓉則顯得比較世俗,仙氣兒不夠。黃藥師和馮衡這一對本來挺討人喜歡,但是金庸改了書,安排黃老邪去意淫梅超風,真是讓人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