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搖滾樂原來起源於咱陝西!華陰老腔混搭譚維維炸裂屏幕!

2021-02-07 彬州信息

  昨晚,《中國之星》迎來第三場比拼。這次,歌手譚維維請出了「國寶級」藝術家——陝西華陰老腔一起混搭創作《給你一點顏色》,不僅令所有聽眾都傻了眼,劉歡、崔健兩位音樂大咖也直接目瞪口呆,現場深表敬意。


  選秀出身的譚維維,近年來屢做音樂創新,就在這個周末,她在東方衛視的一檔節目中,與陝西華陰老腔合作,用一首《給你一點顏色》震翻全場。


  華陰老腔的五位老藝人用板凳、驚木、板胡、月琴為樂器,譚維維手持響鑼,威武霸氣。高亢且充滿力量的女音搭配老腔藝術家們的獨特唱腔,以及傳統樂器與電音吉他的碰撞,讓現場爆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混搭美。


  這段表演在現場更是獲得了300位觀眾評審中的299票,堪稱「史無前例」。在現場演奏的5位老腔藝術家中,席地而坐用板凳、梆子、六角形月琴為樂器,其中有一個人使用棗木敲打條凳發出聲響,這一獨特的演奏方式也讓劉歡躍躍欲試。劉歡接過老人手中的棗木,奮力擊打條凳,僅僅幾下就滿頭大汗,實際試過才發現要發出洪亮的聲音並不那麼容易。


  華陰老腔是以陝西省華陰縣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一種皮影戲曲劇種,只在華陰縣的當地大戶張家傳承(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老腔的樂器只有幾把月琴、幾件打擊樂,卻能發出震耳欲聾、氣勢逼人的聲響,而它的聲腔更是高亢剛直、磅礴豪邁,頗有黃河奔騰而過的氣度。來《中國之星》舞臺上的這五位藝術家已經算得上是「國寶級」,此前他們還曾在電影《白鹿原》中有過原生態的表演。


白鹿原劇中演出


  身為推薦人的崔健激動得不能自已:你們見證的是一個教科書級的中國搖滾,民謠音樂與搖滾樂結合的最佳典範!快來聽聽這個教科書!

譚維維: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譚維維用震撼的表演將華陰老腔與搖滾唱出了火花。在演唱《給你一點顏色》時,譚維維剛一開口:「女媧娘娘補了天,剩下塊石頭是華山」,崔健、劉歡等推薦人瞬間被這種質樸的音樂震撼。


   節目視頻上線6小時後,就獲得了近200萬次的點擊率。有網友說:「近一年來都不看綜藝節目了,看到朋友圈轉發點進去之後,看得淚流滿面,真正用心做音樂是可以體會到的,不管是搖滾還是華陰老腔。」譚維維也發朋友圈說:「謝謝大家為我刷屏,真的要感謝這些民間老藝術家,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創意和作品。」


   說到和老腔的合作,譚維維說,就是想找到一種充滿搖滾氣息的民間音樂元素,「我希望尋找到一些中國特別民間的或者是更久遠的音樂元素,但它必須是充滿著搖滾氣息的。想到這兒,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華陰老腔,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譚維維說也從老腔藝人們身上感受到了很多音樂之外的東西,「他們每一遍演出都是滿懷百分之百的激情,我覺得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新一代的音樂人都應該感受一下。五個老爺子每次不管幾點鐘排練都是神採奕奕的,他們可能有皺紋了,頭髮花白,但他們的心是非常年輕的,真的像給了我一鞭子。我覺得這樣的民間藝術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已經超乎了音樂。」

華商報記者朱秦冀

小夥伴們也受不鳥了

@Musiclifebetter:太震撼…


@小熊貓王大海:譚維維這期的華陰老腔……太


@MH秀才:有生之年能感受到這麼NB的音樂,真是榮幸之至!戲曲與搖滾的結合,農村與城市的結合,藝術與生命的結合。最純粹的音樂,正兒八經的搖滾,結結實實的陝西味道。感謝譚維維,感謝崔健,感謝中國之星!


@換個名字找點新鮮感:白鹿原裡出現過一段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電影挺失望,但是這段老腔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很震撼,原來以為是秦腔,還問過小傑同學,可是聽了秦腔覺得不太對,現在才知道這叫華陰老腔。民族的好東西該讓更多人知道。譚維維你是個好歌手。


@神兜兜jim:從來不喜歡譚維維,但必須說這是世界級的華陰老腔。可以抵擋城市霧霾的來自黃土地的震撼!

華陰老腔是啥咧?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縣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一種漢族皮影戲曲劇種。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鑑於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於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迫切需要長期保護。

華陰老腔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看看「老腔」張喜民的故事

    張家皮影戲是「華陰老腔」戲班之一,張喜民是班主,1947年生於華陰市衛峪鄉雙泉村,15歲隨家人學老腔皮影戲,5個月後就能登臺演出。因他年齡小,又為主唱,初出江湖即聲名鵲起。


    喜民的人緣好,又因為老腔有了名氣,計程車的司機師傅聽說記者去採訪張喜民,興奮地給記者介紹「華陰老腔」,還一個勁地誇讚喜民班社。


    老腔發源地「雙泉村」位於華陰市衛峪鄉,介於潼、華兩郭之中,兼繞山水佳處。


    張喜民家的客廳掛滿了他的戲班在各地演出的劇照,戲班與大牌明星、著名主持人、藝校學生等等的合影。門後的桌柜上擺滿了各類獎盃、榮譽證書。幾杯粗茶下肚,張喜民滔滔不絕地為記者講述張家祖祖輩輩熱愛的老腔。




    「張氏是雙泉村最早落戶的大族,老腔皮影戲本是張家的『家窩戲』,用於自娛自樂、自我消遣,並且明確規定只傳本宗本族本家男性。這種封閉的流傳方式後來才被打破的,老腔流傳到外姓,戲班子不斷發展壯大,老腔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張喜民滿臉自豪。


    在華陰市老腔界劃分有「一班子」、「二班子」。「一班子」就是出演話劇《白鹿原》的原班人馬;「二班子」是徒弟輩,經常在華縣演出。老腔火了,在華縣、潼關、西安等地活躍的山寨老腔也風光起來。張喜民對此並不介意,他認為山寨也是宣傳,山寨也是傳承。


    說起傳承,張喜民甚感壓力。2008年,張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享受國家津貼。


面對面坐著的是張喜民和學徒。


「整兩句聽聽,歌曲也行,秦腔更好。」

「烏拉拉……」

張喜民皺皺眉:「莫事,咱再學學才知道。」

「是不是不適合學老腔啊?」

「怕啥,不能唱還能彈,不能彈還能拉,不能拉咱還能打呢!」


    只要是來到張家學徒,張喜民都會教他幾手。有的學一兩天就耐不住性子了,有的稍微久一點,但大多都半途而廢。張喜民迫切希望年輕的學徒更多一點,耐心更強一點,老腔需要捍衛者。目前,張喜民在外能拉、能打的徒弟有20餘人,全能的有2人。


    近年來,老腔從「小家戲」華麗轉身為名流戲曲,走出了華陰,走向了世界。張喜民操著一口陝西普通話說:「我們的家戲能發展到如此境地,都靠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土坡、窄院、號子、吼聲,還有村口聊天的婦女,一旁嬉戲的孩子,那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記者已經漸行漸遠,張喜民,那個穿紅色中式衣裳的老漢,還在向我們揮手。

請記住幾位地道樸實老腔


月琴/主唱:張喜民

梆子/風鈴:張拾民

板凳:張全四

板胡:劉西倉

低音二胡:員玉堤


看看樸實的老藝術家咋說:「額叫張喜民,來自陝西。華陰就是華山那個地方。膩別說咱這老腔,是一個最小的戲曲,就咱們全村唱這個老腔,後來慢慢城市的人才知道,在咱中國還有個老腔。這就是在東方,正兒八經的搖滾樂」(請配以陝西話理解才帶勁)

來源:華商報、百度、法制日報、新浪微博、遼瀋晚報、網絡


相關焦點

  • 昨晚讓屏幕炸裂的華陰老腔到底是個啥?
    看看樸實的老藝術家咋說:「額叫張喜民,來自陝西。華陰就是華山那個地方。膩別說咱這老腔,是一個最小的戲曲,就咱們全村唱這個老腔,後來慢慢城市的人才知道,在咱中國還有個老腔。這就是在東方,正兒八經的搖滾樂」(請配以陝西話理解才帶勁)請記住幾位地道樸實老腔月琴/主唱:張喜民梆子/風鈴:張拾民板凳:張全四板胡:劉西倉低音二胡:員玉堤
  • 譚維維新歌刷爆朋友圈:搖滾混搭華陰老腔
    前晚,歌手譚維維在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節目中,用一首搖滾與華陰老腔融合的新歌《給你一點顏色》俘獲現場觀眾的心,也刷爆了微博與微信朋友圈。網友們驚嘆並好奇華陰老腔是怎麼跟搖滾融合到一起的?尤其是陝西觀眾,更為這次合作拍案叫絕。
  • 華陰老腔到底是啥 為什麼會有人敲板凳?
    譚維維的一首華陰老腔混搭搖滾一夜爆紅,不僅讓劉歡、崔健兩位大咖目瞪口呆
  • 譚維維演唱《給你一點顏色》被贊是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
    這首《給你一點顏色》是譚維維演唱的歌曲。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使譚維維憑藉此曲獲得當場比賽冠軍。並在決賽中,被中國錄音學會授予「最火搖滾」稱號。《給你一點顏色》是譚維維在中國之星第三期演唱的歌曲。
  • 華陰老腔再次驚豔了!
    近日,由華陰市老腔保護中心與高亞玲戲劇藝術工作室聯合帶來的老腔、秦腔劇目在園博園西安園上演。華陰老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從西漢濫觴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華陰老腔以陝西省華陰市,久為華陰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非常追求自在、隨興的痛快感,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此類表演方式也被譽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
  • 爭鳴 老腔與搖滾混搭,意義甚微
    譚維維在華陰老腔的伴奏下演唱。
  • 華陰老腔今登春晚——華山腳下的搖滾「然拌了」!
    由譚維維、張喜民、華陰老腔演員合作的歌曲《華陰老腔一聲喊》,確定將在這個有著數億觀眾的超級大舞臺上亮相。華陰老腔,這一黃土高坡上土生土長的藝術,從村邊地頭一步步走來。在去年12月的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節目上,與譚維維的搖滾樂搭檔,迸射出新鮮熱烈的火花,「成了」。此次登陸央視春晚,更是其一個輝煌的頂點。華陰老腔這一歷史悠久,卻又讓人感到有些陌生的藝術,背後有著怎樣的際遇和傳承?
  • 崔健遇到華陰老腔又遇到了譚維維丨為什麼我們知道結果 為什麼我們還在揮霍?
    事實上,《給》是一張專輯名稱,並非一首歌,所謂翻唱,其實是譚維維在這張專輯的基礎上,重新寫作了一首新歌,而她靈感和能量的來源,則是深藏在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華陰老腔」。華陰老腔,只存在於陝西省華陰縣,起源自明末清初,是以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成的一眾皮影戲曲劇種。
  • 譚維維華陰老腔合演"給你一點顏色" 老腔融入搖滾
    譚維維華陰老腔合演"給你一點顏色" 老腔融入搖滾 2015-12-10 10:04:23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除了譚維維的搖滾老腔,這些帶民族風的搖滾也值得一聽
  • 春晚中陝西元素集中亮相 老腔民歌震撼全場
    昨晚除了西安分會場的節目充滿濃鬱的陝西特色,整臺春晚節目中,大篇幅的陝西亮點節目集中呈現,不論是搖滾版的華陰老腔還是原汁原味的陝北民歌,都將地道的陝西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
  • 譚維維《給你一點顏色》和華陰老腔的故事
    最近很多人聽我在《中國之星》上演唱的《給你一點顏色》,大家開始討論華陰老腔,也看到網絡上很多朋友問我怎麼想到這個創意的。
  • 探秘華陰老腔葛優陳道明都跟他學 老腔火了「山寨版」也來了
    2016年3月11日訊,借著《白鹿原》,華陰老腔著實火了一把,不僅在國內演出邀約不斷,還在一位美籍華人的運作下前往美國演出。華陰老腔的代表性傳承人張喜民回憶,他們以為在美國也是給華人演,但沒想到臺下坐得全都是老外,看不見一個中國人。演出結束後,現場掌聲雷動。《紐約時報》在報導中稱讚老腔是「古老東方的搖滾樂」。
  • 譚維維:給搖滾一點新顏色
    因為一曲結合了現代搖滾與陝西古老戲曲——華陰老腔的《給你一點顏色》,歌手譚維維驚豔四座。此後,關於演出的現場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瘋傳,迎來超高關注度。一個是來源於西方的熱辣搖滾,一個是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關中古歌,兩者擦出的巨大火花讓網友驚呼:「音樂也可以這麼玩!」
  • 華陰老腔火了,張喜民在尋找傳承人|匠人
    15歲學唱老腔,沒學幾個月就登了臺,天生的好嗓子加上環境燻出來的對老腔的熟悉勁兒,讓他在老腔的表演中如魚得水。看過譚維維與華陰老腔表演的人,可能會驚異於古老黃土地上竟誕生出這樣的「搖滾之音」,幾個身穿馬褂腰扎布帶的老人,操著月琴、板胡、梆子、板凳等樂器,主唱張喜民扯開嗓子,氣勢磅礴,尾句唱完,全臺所有人跟著應和,劉歡後來用「每一個音掉在地下都能冒出煙」來形容華陰老腔給他帶來的震撼。
  • 華陰老腔,不甘被遺忘的老靈魂.
    《給你一點顏色》最近火爆了華陰老腔,也把記憶帶回了2014年夏天,與非遺採風團一起在關中平原上聽到的震天動地和潸然淚下。華陰老腔,不甘被遺忘的老靈魂文 | 許偉明二胡和板胡悠遠蒼涼,自製的三弦月琴聲音伴隨主唱藝人嘶吼般的唱腔,富有節奏感的鐘鈴聲、鼓聲、鑼聲,還有木頭擊打長板凳的聲聲脆響,以及看似肆意卻整齊協調的動作,種種元素合在一起,向觀眾氣勢洶洶地撲壓過來,這就是被稱為最古老搖滾樂的華陰老腔
  • 當華陰老腔「一聲喊」之後
    央視猴年春晚的《華陰老腔一聲喊》應該是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這個將華陰老腔與搖滾樂融合在一起的節目,的確給人以不一樣的視聽效果。在一個作品中,同時看到了戲曲與搖滾的雜糅,農村與城市文化的融合,民間老藝人和時尚搖滾女歌手的合作,給萬家團圓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聲響上的震撼,也似乎與傳統節日的鞭炮、嗩吶一樣,帶給人們相似的視聽體驗。
  • 原創 | 華陰老腔一聲喊
    周末在家,閒暇,再次聽起《華陰老腔一聲喊》,再次被譚維維那高亢嘹亮的聲音所感動。這不僅僅是音樂的激昂,而是心靈的宣洩,是對環保的詢問,是對生命的關注。你看那歡呼的場面,你聽那動人的音樂。傳統與現代,民俗與超前完美的組合,迸發出新生激情的力量。對於音樂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既不懂韻律,又看不明白五線譜,卻喜歡閒時聽一些音樂。
  • 華陰老腔一聲喊 "王瀾"版本
    華陰老腔一聲喊鼓譜介紹2016年的春晚 譚維維的一首《華陰老腔一聲喊》震撼全場 譚維維高亢的歌聲,加上戲曲的風格結合 確實令人感到相當的震撼而演出這首曲目的鼓手是國內有名的爵士鼓演奏家"王瀾"老師不過2016年的春晚當晚的"華陰老腔"可能是因為現場的關係無法很清晰的聽到爵士鼓演奏的音色 大多聽到的是後面民樂樂器的伴奏聲音拍子還有一點點不是很穩
  • 刷爆朋友圈、崔健致敬的華陰老腔,你不想知道更多嗎?
    音樂人譚維維搭檔華陰老腔合作的《給你一點顏色》,在中國之星的舞臺上震撼全場,也刷爆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