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們飯後之餘都喜歡比較哪個皇帝好,哪個皇帝壞,哪個皇帝是明君,哪個皇帝又是暴君。不管是之前的評書,還是現在的電視劇,都免不了的去訴說這些事情。而從秦朝開始,到清朝結束,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中國一共出現了將近500位皇帝。其中有像秦皇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歷史對他們的評價也都非常高,不過在歷史上還有6位帝王,他們的功績卻被人們所忽視,其實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足以比肩秦皇漢武。
首先說隋文帝楊堅,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名氣不大,或許是由於隋朝僅僅存在了兩世就滅亡了,但這並不能抹殺楊堅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功績。要知道在楊堅之前,中國已經持續了300多年的混戰,正是楊堅的出現,才結束了中國的混戰割據,使的中國重新走上了大一統的道路。而且在楊堅在位期間,不僅實行了三省六部制,要知道這一制度可是一直延續到了清朝,而且還開創了科舉制度,而科舉制度也在大唐得到大力推行。在西方,人們認為楊堅是最偉大的開國皇帝,有「聖可汗」的尊稱。
其次說漢光武帝劉秀,他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當時正值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天下大亂,劉秀就是在這個時候舉起了反對的大旗,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昆陽一戰,更是有如神助,最終建立了東漢政權。在位期間,劉秀勤於政事,並且還減少徭役,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同時還發展儒學,東漢也是歷史上儒學最盛的時期,至於帶兵打仗方面,中興二十八將是最好的證明,就連一代偉人毛澤東都說劉秀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第三位是唐高宗李治,他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或許由於父親李世民跟妻子武則天的光芒太盛,所以李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皇帝。殊不知,李治在位期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像蘇定方、裴行儉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大放光芒。並且李治還滅掉了李世民都沒有滅掉的高句麗,向西又平定了西突厥,使得唐朝的版圖達到最大。同時李治還勤於政事,改革科舉,永徽之治並不是虛名。
第四位是漢宣帝劉詢,他是西漢的第十位皇帝,是漢武帝的曾孫,由於受漢武帝末年巫蠱之禍的牽連,當時尚在襁褓中的劉詢就被下了大獄,後來一直流落民間,直到霍光迎立他為大漢皇帝,劉詢才算正式被人們所知。由於劉詢親身經歷了民間的疾苦,所以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著重發展農業生產,並且還選賢任仕,麒麟閣的十一功臣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而對外,劉詢也大破匈奴,平定西羌,西域各國紛紛納貢稱臣,大漢國力日漸強盛。
第五位是隋煬帝楊廣,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眾所周知,楊廣的名聲不太好,有「弒父淫母」的流言,認為楊廣跟秦二世一樣,是個暴君,所以歷史大多抹黑了他的功績。但其實楊廣是非常有才能的,他在位期間不僅開創科舉,還平定了突厥、契丹的叛亂,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局面,並且還修建了大運河,接通了黃河跟長江,算是劃時代的貢獻,不過也就是大運河一事,勞民傷財,使得歷史對其大為貶低。不過在後世看來,大運河的貢獻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的,所以楊廣是典型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代表。
最後一位是宋仁宗趙禎,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其開創的「仁宗盛世」,在影響力上並不低於之前的「貞觀之治」,甚至有過之而不無極。因為在仁宗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歷史名人,有範仲淹的新政,有歐陽修的寄情於山水,還有包青天的為官,更有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等等歷史名家。而聞名於世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有三樣就是出現在了仁宗年間。並且在仁宗去世的時候,京城百姓大哭,就連鄰國都痛哭不已,這樣的皇帝在歷史上又有幾人?
這6位皇帝,哪一個對歷史沒有卓出的貢獻,可以說都是歷史的改變者,在被人們忽視的同時,並不能抹殺他們對歷史所做出的功績,相比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的貢獻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