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李賀最霸氣的一首詩,嘲笑漢武,諷刺秦皇

2020-12-24 大話古今情

李白去世28年後,李賀出生。年僅7歲的時候,李賀就名動京城,18歲時更是名揚天下,堪稱天縱奇才。世人稱:「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因此,詩鬼李賀幾乎與詩仙李白齊名於世。

只可惜,大概是天妒英才,李賀在年僅2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生前曾留下一首堪稱最霸氣的詩,嘲笑漢武帝,諷刺秦始皇。全詩摘錄如下,與君共賞。

李賀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李賀《苦晝短》

李賀

人生在天地之間,時光飛逝一如白駒過隙,剎那間便是滄海桑田,不得不令人感慨。勸君且飲一杯酒,對酒自當歌,人生有幾何?

我不知道蒼天究竟有多高,大地到底有多厚,但卻知那天地無情,昨夜月寒,今朝日暖,日月輪轉之間,寒暑交迭,人的生命便這樣被漸漸煎熬著,終有一天會消磨殆盡。

勸爾一杯酒

富貴者食熊掌,豈能不肥?貧賤者吃蛙腿,安能不瘦?傳言漢代時有長陵女兒修成神君,現在神君卻在何處?眾生終日供奉太一天帝,卻不知這太一天帝,如今又在何方?

傳說海外大荒山中有一神樹,青葉紅花,冠絕天下,名為若木。若木下有一神龍,口銜火燭,照耀幽冥,名為燭龍。

我若斬燭龍之足,嚼食燭龍之肉,令它白晝不能巡迴於天,夜晚難以潛伏於地。如此以來,自然可以讓老人永生不死,讓少年不再哭泣。何必為求長生,吞金服玉?

燭龍

傳說任公子曾白日飛升,騎著驢子在雲間馳騁,可是騎驢升天的任公子,誰人見過?

漢武帝劉徹一生好道,如今茂陵墓中,依然有他殘留的一堆枯骨;秦始皇嬴政一生求仙,然而駕崩後棺木中屍體腐臭,尚需要多費鮑魚來掩蓋。

古來帝王都是如此下場,吞金服玉,妄求長生,豈不荒唐?

秦皇漢武

綜上,李賀在此詩中,斬龍足,食龍肉;嘲漢武,笑秦皇,稱得上是霸氣凜然,以此評為他平生最霸氣的一首詩,應該不算過譽。諸君以為如何呢?

相關焦點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為他博得了「詩鬼」之稱!
    中國歷史上有浪漫主義詩人不少,但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屈原、李白、李賀三人。三人之詩盡皆想像豐富馳騁,其中屈原類神,李白似仙,而李賀則如鬼!李賀的詩想像奇詭,時人稱之為「鬼仙」、「詩鬼」,並將其與李白並列稱為「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李賀的「鬼詩」多描繪神仙鬼魅世界,奇麗詭異,令人驚嘆!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妙語,連韓愈讀後也讚嘆不已!
    如果說李白屬於天才型詩人,那麼李賀絕對屬於「鬼才」型詩人。他年少成名,是典型的「神童」:七歲就會寫詩,尤其擅長快速即興作詩,可以與當年那位五歲就能援筆成詩的方仲永相媲美了。在「詩鬼」李賀的詩中,想必有一首詩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劉曄說曹叡可比秦皇漢武,曹叡真有這麼厲害嗎
    試想,如果魏明帝稍弱於秦皇漢武,那麼劉曄豈不是一等一的謀臣?當然劉曄這麼拔高魏明帝,也有希望他成就偉業的意願在裡面。秦皇漢武都是在二十歲出頭的年齡親自處理朝政,與魏明帝類似,而魏明帝即位之初就大權在握,秦皇漢武還各自等待了一段時間才親理朝政的,從這一點上看,魏明帝又勝過秦皇漢武。魏明帝和秦皇漢武一樣不安於現狀,希望改變。
  • 秦皇漢武——中國歷史上輝煌漢武大帝-茂陵-周圍農村掠影
    2020-11-21 12:02:52 來源: 三分鐘美妝 舉報   秦皇漢武
  • 詩鬼李賀一首張狂大膽的詩,想像奇特,諷刺了當時的風氣
    無獨有偶,詩人李賀也在他的《苦晝短》裡快意張狂了一回。一句「吾將斬龍足,嚼龍肉」霸氣十足,一方面讓人為他的奇特想像拍手叫絕,一方面又讓人忍不住敬佩他的大膽豪氣。事實上,這首詩既表達了詩人的諸多感慨,又諷刺了當時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情境,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令人感動的淚流滿面,他的詩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他都能夠寫出新意,從而帶給人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譬如這首《雁門太守行》,寫得就很氣勢。其實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邊塞詩,不過李賀從來沒有去過,但是他寫得活靈活現,把邊塞殘酷的戰爭描寫得很傳神。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通篇寫得氣勢磅礴
    李賀,字長吉,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鬼」,他的詩氣勢磅礴,每一首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他還與李白,以及晚唐的李商隱齊名,三人並稱為「三李」。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詩,尤其是他的那首《金銅仙人辭漢歌》,可以說是唐詩裡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首作品,通篇句句都是經典,特別是裡面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無數人模仿。那麼除了《金銅仙人辭漢歌》之外,還有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氣勢磅礴,讀來也是讓人熱血沸騰,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根據史書記載,李賀屬於皇室宗親,先祖李亮是李淵的叔叔。雖然家道中落,早已失去貴族的光環,與普通百姓沒多少區別,但李賀對自己高貴的血統非常自豪,每次寫自薦信的時候,都會加上「唐諸王孫李長吉」。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空靈飄渺,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此人便是被後世稱為「詩鬼」的李賀。李賀字長吉,是中唐有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因其手指奇長,故又被人稱為「長爪郎」。他的詩歌瑰麗詭譎,浪漫神奇之處比之李白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李白的詩比較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而他的詩有時太過奇險艱澀,令人難以理解,故而並不太受人歡迎。
  • 歷史上被忽視的6位帝王,任何一人都足以比肩秦皇漢武
    其中有像秦皇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歷史對他們的評價也都非常高,不過在歷史上還有6位帝王,他們的功績卻被人們所忽視,其實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足以比肩秦皇漢武。首先說隋文帝楊堅,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名氣不大,或許是由於隋朝僅僅存在了兩世就滅亡了,但這並不能抹殺楊堅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功績。
  • 李賀《苦晝短》,人生短促,古今沒有不死之人
    ——唐代: 李賀《苦晝短》 李賀這首《苦晝短》,洋洋灑灑一大篇,引用了許多典故和神話傳說,看起來非常深奧,不明覺厲,而無非是說人生短暫,每個人都是要死的。
  • 秦皇漢武都是暴君,為何漢武帝「有亡秦之過,而免亡秦之失」
    秦皇漢武幹的那些事兒 秦皇漢武實在太像,他們都屬於專橫獨斷,不喜歡受人擺布的帝王秦始皇一場「焚書坑儒」,使得諸子百家遭到毀滅性打擊,秦朝上下以「法家」最受器重,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樣使得儒家以外的知識分子丟了飯碗。 對於匈奴的態度,秦始皇曾派名將蒙恬帶領30萬秦軍主力,北擊匈奴,暫時緩解遊牧文明對中原文明的威脅。
  • 楊廣絕對不是昏君,其功績堪比秦皇漢武,醜聞全是唐朝污衊
    楊廣絕對不是昏君,其功績堪比秦皇漢武,醜聞全是唐朝污衊在初唐編纂的《隋書》中,有關隋煬帝楊廣的描寫是極其負面的,其昏君的形象經過唐朝的演化後更加鮮明,幾乎成為和夏桀、商湯一樣殘暴的古代君王。2.楊廣的雄才大略有目共睹,功績幾乎可以與秦皇漢武比肩,但由於自身王朝的覆滅,落得跟秦始皇一樣不公平的評價楊廣無疑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開鑿大運河的功績不單單是利在當代,且功在千秋,將江南士族與關隴集團的空間距離拉近,為盛唐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種對中華民族統一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 李賀神鬼詩悲劇意識的生成與審美管窺
    詩人以大膽、神奇的藝術想像,誇張渲染的筆觸,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神鬼形象,描繪出神仙世界的平和安樂與幽冥世界陰森恐怖的景象和氣氛,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歷來研究者莫不論及其神鬼詩,或雲其詩「牛鬼蛇神太盛」,或評其才是「鬼才」,連其人也被稱作「鬼仙」,至於李賀神鬼詩悲劇意識的成因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其中鬼才寫了哪些鬼詩?
    但是,要說妓女們的最愛,你一定會首先想到那個「奉旨填詞柳三變」,因為他的詞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一時動聽,散播四方」。如果我是妓女,我只會愛上柳永的詞作,不可能愛上這位世出名門,整日無所事事浪蕩於花街柳巷的遊子。我會更加喜愛那位用情專一,才情俱佳的鬼才詩人李賀。
  • 李賀最為悲傷愁苦的一首詩,名曰《傷心行》,令人不忍卒讀
    李賀這首《傷心行》,通過描繪悽冷孤絕的意象,表達自己的失意落寞,以及內心的憂傷愁苦。全詩沒有一點活氣,荒涼悽冷,不像是在人間。瀰漫著奄奄待斃的氣息, 讓人不忍卒讀。不知李賀經歷了怎樣的絕望,而寫出這樣悲觀的詩。活得這樣抑鬱愁苦,也難怪李賀27歲便死去了。
  • 李賀寫的這首《牡丹種曲》寫的雖是牡丹,實際上卻暗含諷刺之意
    李賀,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出現宛如奔星長彗,引起詩壇巨大的震動與矚目。李賀的詩歌浪漫而瑰麗,且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難怪當時文壇領袖韓愈看了李賀的詩,亦是讚不絕口。即便在當代,也有很多人喜歡李賀的詩,並經常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如人間正道是滄桑、雄雞一唱天下白等。李賀的詩從來都不是無病呻吟,他非常擅長用浪漫而神秘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亦或諷刺當時腐朽的朝廷和不良社會風氣,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 大雪時節賞雪詩,8首寫雪古詩詞,你喜歡哪一首?
    這首詩氣概豪邁,雖未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意蘊悠長。夜雪【唐代: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的詩歌辭句質樸,通俗易懂。詩人夜臥,驚訝於被子和枕頭的冰冷,又看見窗戶外一片明亮,原來是被雪光映照而亮;夜深了,時不時聽到竹枝被壓折的聲音,知道雪下得很大了。
  • 過華清宮——唐·李賀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詩人從各個角度,描繪昔日繁華富麗的華清宮而今荒涼破敗的景象,暗寓諷刺和感喟之意。首句寫華清宮春夜的悽涼可怖氣氛。舊時代的注家對李賀嘲笑本朝皇帝為「蜀王」這一點,或有意曲解,或予以指責。比如姚文燮說:「蜀王本梁王愔也,貞觀十年徙蜀,好遊數畋弋獵,帝怒,遂削封。賀當春夜過此,追誚之。」(《昌谷集注》卷一)他們的歪曲和指斥,更說明李賀反封建的叛逆精神的可貴。結句同上句聯繫起來看,頗為纖曲,意思是說:玄宗剛奔蜀之時,華清池上便已經長滿了水芹;何況歷久經年,玄宗再也不來臨幸,泉上水芹又在春天裡萌發出嫩綠的新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