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本自出胡中,響有餘兮思無窮――《胡笳十八拍》

2021-02-13 古詩文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八、胡笳本自出胡中,響有餘兮思無窮――《胡笳十八拍》

  以文採武功來看,曹操應該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一個連魏武都欣賞倍至的人物,雖是女流,理應屬絕頂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做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郭沫若這樣稱讚《胡笳十八拍》,「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著熔巖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郭沫若還稱《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而《悲憤詩》,近人以為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可與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並論。

  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在父親的薰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後漢書》李賢注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慘。早年其父蔡邕因上書抨擊朝政獲罪而被流放。遇赦後,由於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擔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陽。就這樣,蔡琰隨著父親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歲時嫁給河東衛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誅後,蔡邕由於t嘆息董卓的命運,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殺。興平年間(公元194—195年)天下大亂。戰亂之中,蔡琰為匈奴所擄,身陷南匈奴,為匈奴左賢王妻達十二年之久,並生有兩個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這段史實,被後人稱為「文姬歸漢」。蔡琰歸漢後,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如今雖然安定,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在這種處境下,蔡琰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後來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時值嚴冬,蔡琰「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門丞相府向曹操請罪。她言辭清辯而哀楚,當時滿堂公卿名士,無不為之動容。曹操說:「我很同情你,可是判決文書已經發出,該如何是好?」蔡琰說:「明公有良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曹操聽了很受感動,派快馬把判書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並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蔡琰換上。

  後來曹操問蔡琰,「聽說夫人家早年藏書甚多,戰亂中都已丟失,不知還能回憶起來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餘卷,經過變亂,都已損失,現在能回憶起來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後把能記起來的各卷書親自寫出來,送去與曹操的藏書核對,結果基本沒有錯誤和遺漏。可見蔡琰才情之高。

  同時代的丁廙寫了篇《蔡伯喈女賦》,其中內容為: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正如賦中最後兩句「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對平和安定。曹丕曾為丁廙這篇賦作《蔡伯喈女賦序》,序中描述簡略的提到了文姬歸漢,「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於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亂世,早年家門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運甚為坎坷。也許苦難是產生偉大藝術作品的源泉,正是這些旁人不曾有過的經歷,使得蔡琰給後人留下了傳世傑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絲毫不弱於建安七子。介於幾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規,《後漢書》中蔡琰不被單獨列傳,這使得她無法與同期其他歷史人物並列。她的事跡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傳,而是被列於《後漢書·列女傳》,篇名為「董祀妻」。《後漢書·列女傳》中關於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評價極高,說她「端操有蹤,幽閒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曉漢、胡音樂。《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據匈奴樂器胡笳的特點而創作的樂曲。她在該曲中將漢、胡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胡箔十八拍》成為古代少有的中外結合的結晶。

  南宋滅亡後,全中國的漢人都做了亡國奴。南宋遺民詩人汪元亮為身在獄中的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無窮之哀」。這一時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舊臣逸民間很快流傳開來。根據《琴書大全》的記載,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鳴。有人說,「怊悵悲憤,思怨暱暱,多少情,盡寄《胡笳十八拍》。」並出現了如「拍拍《胡笳》中音節,燕山孤壘心石鐵」和「蔡琰思歸臂欲飛,援琴奏曲不勝悲」等感懷舊國的詩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雖表達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後,也許正是有這類流傳廣泛的「不勝悲」、充滿「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鐵」的堅持到底,從而使種族和文化的血脈不絕於縷,不斷延續下去。八十多年後,當抗元的兵戈縱橫於江南江北的時候,種族與文化終得以重生。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騷體敘事詩,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兩本文字小有出入。對這首詩是否為蔡文姬所作,學術界爭議頗大。

蔡文姬的《悲憤詩》為五言敘事體,一百零八句,對這首詩,學術界的看法較為一致,公認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民間作品。

(二)正文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幹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裡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雁南徵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裡,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埸徵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幹。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本幅《胡笳十八拍》銘文是唐代劉商創作的一首古琴曲,後由當時的著名琴師董庭蘭改編,成為唐代琴曲的代表作之一。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曆(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劉商的詩歌作品很多,大曆中,他罷廬州合肥縣令後,「擬蔡琰《胡笳曲》」創作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膾炙當時」。

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漢室將衰兮四夷不賓,動幹戈兮徵戰頻。哀哀父母生育我,見離亂兮當此辰。紗窗對鏡未經事,將謂珠簾能蔽身。一朝虜騎入中國,蒼黃處處逢胡人。忽將薄命委鋒鏑,可惜紅顏隨虜塵。

胡笳十八拍 第二拍

馬上將餘向絕域,厭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羶豈是人,豺狼喜怒難姑息。行盡天山足霜霰,風土蕭條近胡國。萬裡重陰鳥不飛,寒沙莽莽無南北。

胡笳十八拍 第三拍

如羈囚兮在縲紲,憂慮萬端無處說。使餘力兮剪餘發,食餘肉兮飲餘血。誠知殺身願如此,以餘為妻不如死。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質柔如水。

胡笳十八拍 第四拍

山川路長誰記得,何處天涯是鄉國。自從驚怖少精神,不覺風霜損顏色。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消息。漫漫胡天叫不聞,明明漢月應相識。

胡笳十八拍 第五拍

水頭宿兮草頭坐,風吹漢地衣裳破。羊脂沐髮長不梳,羔子皮裘領仍左。狐襟貉袖腥復羶,晝披行兮夜披臥。氈帳時移無定居,日月長兮不可過。

胡笳十八拍 第六拍

怪得春光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鬥。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年常閉口。是非取與在指捴,言語傳情不如手。

胡笳十八拍 第七拍

男兒婦人帶弓箭,塞馬蕃羊臥霜霰。寸步東西豈自由,偷生乞死非情願。龜茲蓽篥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竟夕無雲月上天,故鄉應得重相見。

胡笳十八拍 第八拍

憶昔私家恣嬌小,遠取珍禽學馴擾。如今淪棄念故鄉,悔不當初放林表。朔風蕭蕭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曉。旦夕思歸不得歸,愁心想似籠中鳥。

胡笳十八拍 第九拍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學他刺血寫得書,書上千重萬重恨。髯鬍少年能走馬,彎弓射飛無遠近。遂令邊雁轉怕人,絕域何由達方寸。

胡笳十八拍 第十拍

恨凌辱兮惡腥羶,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兒欲棄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語異憎還愛,心中不覺常相牽。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養寧不憐。

胡笳十八拍 第十一拍

日來月往相催遷,迢迢星歲欲周天。無冬無夏臥霜霰,水凍草枯為一年。漢家甲子有正朔,絕域三光空自懸。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圓。

胡笳十八拍 第十二拍

破瓶落井空永沈,故鄉望斷無歸心。寧知遠使問姓名,漢語泠泠傳好音。夢魂幾度到鄉國,覺後翻成哀怨深。如今果是夢中事,喜過悲來情不任。

胡笳十八拍 第十三拍

童稚牽衣雙在側,將來不可留又憶。還鄉惜別兩難分,寧棄胡兒歸舊國。山川萬裡復邊戍,背面無由得消息。淚痕滿面對殘陽,終日依依向南北。

胡笳十八拍 第十四拍

莫以胡兒可羞恥,恩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還鄉豈不見親族,念此飄零隔生死。南風萬裡吹我心,心亦隨風渡遼水。

胡笳十八拍 第十五拍

嘆息襟懷無定分,當時怨來歸又恨。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鋒鋩擾方寸。悲歡並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問。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讎結恩信。

胡笳十八拍 第十六拍

去時只覺天蒼蒼,歸日始知胡地長。重陰白日落何處,秋雁所向應南方。平沙四顧自迷惑,遠近悠悠隨雁行。徵途未盡馬蹄盡,不見行人邊草黃。

胡笳十八拍 第十七拍

行盡胡天千萬裡,唯見黃沙白雲起。馬飢跑雪銜草根,人渴敲冰飲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聞漢家壘。努力前程是帝鄉,生前免向胡中死。

胡笳十八拍 第十八拍

歸來故鄉見親族,田園半蕪春草綠。明燭重然煨燼灰,寒泉更洗沈泥玉。載持巾櫛禮儀好,一弄絲桐生死足。出入關山十二年,哀情盡在胡笳曲。

本號長期徵稿,稿酬從優,要求原創,QQ 917293188(微信同號)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相關焦點

  • 胡笳本自出胡中,響有餘兮思無窮——《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據傳為蔡琰作,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古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名古琴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
  • 胡笳十八拍 ,長篇抒情的琴中「離騷」
    蔡文姬將一生多舛的命運化作了文學和藝術,用詩歌和音樂在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就不下於同時代的建安七子,名列《後漢書·列女傳》,後世評價她說:「端操有蹤,幽閒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 《胡笳十八拍》|群友合誦
    《胡笳十八拍》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名《胡笳十八拍》。這是難度很大,品位極高的一篇文稿,精英33群的選稿和創作都值得點讚!群友心聲: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只有國家的強大,才是小家和平、溫暖安定的保障,有國才有家。重溫歷史更知國泰民安,今天帶給家人的是《胡笳十八拍》。
  • 王曉飛:胡笳餘響 秦嶺文苑
    作者:王曉飛「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這是建安時代多難才女蔡文姬傳世佳作《胡笳十八拍》中的句子,無窮的餘響穿透兩千年的歷史煙雲,震蕩魂魄搖動心旌,讓人不能自已。「兒前抱我頸,問我欲何之」「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一個無助的女人在苦苦掙扎,在巨大的骨肉分離的劇痛中,情感在人性的漩渦折磨。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讓文姬的才情在這一刻迸發出千古悲涼的詠嘆,中國文化的制高點上,應該附加上柔弱女子此刻的肝膽俱裂。她在告慰久違了的多災多難的故土,你的受盡委屈的女兒終於回家了。 「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
  • 蔡德允古琴演奏欣賞——《胡笳十八拍》
    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節用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 查阜西:琴曲中的《胡笳十八拍》
    20世紀50年代經查阜西調查,《胡笳十八拍》共有39個傳本,且僅有一份傳譜是有詞的。但無論是有詞的聲樂曲,還是無詞的器樂曲,所用調式卻都是古琴均調系統中的「黃鐘調」。在古琴曲中,有許多是千年以上的名曲,它們從未絕響。這是因為古琴不僅靠師傳,還有譜傳之故。《胡笳十八拍》是這些名曲中之一。我們掌握的譜本,以古刻本為限就有三十九個不同的《胡笳十八拍》傳本。
  • 她是天下第一才女,寫下的《胡笳十八拍》,震撼世人!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第一拍: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幹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 胡笳十八拍
    做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 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郭沫若這樣稱讚《胡笳十八拍》, 「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著熔巖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郭沫若還稱《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 篇抒情詩。」
  • 管弦樂作品《胡笳》 沙畫中的女史罹歌
    》的譜本,即琴曲《大胡笳》、琴曲《小胡笳》、琴歌《胡笳十八拍》和琴曲《胡笳十八拍》。其中《大胡笳》《小胡笳》為唐代琴家董庭蘭根據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創作而成;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收錄在明代《燕閒四適·琴適》中的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長詩作為歌詞的一首琴歌作品;琴曲《胡笳十八拍》最早出現在清代康熙年間的《澄鑑堂琴譜》之中。
  •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賞析(一)
    單看《胡笳十八拍》的歌辭部分,是一組非常優秀的詩。下面開始賞析。「胡笳」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形似笛子。「拍」是量詞,「一拍」就是「一段」。「胡笳十八拍」的字面意思是:用胡笳演奏的十八段曲子。實際上,《胡笳十八拍》是琴曲,並不是用「胡笳」演奏的。
  • 女神: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 【鑑賞】明代」連環畫」《胡笳十八拍》
    亂世中的哀嘆,流傳千古的不僅有琴曲,還有一系列書畫作品。相傳唐代的閻立本和楊寧、以及宋代的李唐、明代的尤求、仇英都根據蔡文姬作的這段辭曲繪製成一系列作品,《胡笳十八拍》、《胡笳圖》、《蔡琰歸漢圖》、《文姬歸漢圖》等。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都已失傳。目前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明代摹本《胡笳十八拍圖》還較為完整,圖中人物勾寫嚴謹,神情如生。
  • 西安書協行書委員會委員翥軒齋主鴻漸作品《大胡笳》欣賞
    尺寸 30x45紙 粉彩箋墨 紅星墨液筆 小狼王作品賞析:作者以上等優質粉彩箋書寫,以小楷書就,字勢峭拔雋永,取法北魏墓誌及二王經典小楷,章法上四邊留白較多,主體以小楷密集書寫,以"大胡笳此幅小楷作品,用筆精緻,體態俊逸,丰神俊朗,如沐春風,讀之嘗之,仿佛聽到了千年瑤琴的嫋嫋清音……釋文:《大胡笳》又名《胡笳》、《胡笳十八拍》。《神奇秘譜》 腥仙按,琴史日,漢書載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也。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其父邕夜彈琴弦絕,琰聞之日.
  • 一曲《胡笳》淚滿襟,一世長安終是夢.
    魔君在銅雀臺中,收藏著蔡氏才女《胡笳十八拍》真卷。卷上行文悽悽切切,望其字,仿若置身於長卷中。
  • 胡笳一曲斷人腸
    至元十七年(1280),中秋牢房內琴聲悲涼婉轉,頓挫掩抑,逐拍轉深,正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 洞簫獨奏《胡笳》,是悲怨,但也是"浩然之怨"
    ©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聽笛 · 交流 請加主編微信:ziya2468商務合作QQ:320351925簫曲《胡笳》是張維良先生根據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改編而來。漢族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據傳為蔡文姬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 【人文素養】《胡笳十八拍》賞析
    >《胡笳十八拍》相傳為漢末蔡琰所作。唐代詩人頎有這樣的描述:「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邊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此曲傳譜甚多,明萬曆時孫丕顯刻印的《琴適》中《胡笳十八拍》詞曲結合,是目前所知最完整的譜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全曲十八段,特點是一字對一音的地方很多,多數段的結尾基本相同。全曲為六聲羽調,悽楚哀怨,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