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出生不詳,死於公元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人。因為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候。
早年周遊列國想要有所作為,卻不諸侯待見,只好回到魏國,在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一次須賈帶著範雎去齊國辦事,齊襄王卻背著須賈送範雎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讓須賈以為是範雎出賣情報,對他很怨恨。回到魏國把這件事告訴魏國宰相魏齊。魏齊很生氣讓人把範雎打到昏死,還讓人在他身上撒尿。範雎假死逃過,改名為張祿,藏了起來。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遇到範雎。王稽發現他是個人才就把他帶回秦國。卻一年多沒有受到秦昭王接見,讓範雎住在客舍,給他粗劣的飯食吃。
當時秦國四大貴族,穰侯魏冉、華陽君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而涇陽君、高陵君都是秦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擔任國相,華陽君、涇陽君和高陵君更番擔任將軍,他們都有封賜的領地,由於宣太后庇護的緣故,他們私家的富有甚至超過了國家。等到穰侯擔任了秦國將軍,他又要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想藉此擴大他的陶邑封地。
範雎聽說此事覺得是一個機會,於是就給秦昭王寫了一封信。範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東出攻打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和齊國保持良好關係。秦昭王覺得範雎是一個人才,而且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趕緊派車把他接來,並且拜他為客卿。
範雎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就提醒秦昭王要加強王權,秦昭王在公元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拜範雎為相。前262年長平之戰爆發,兩軍對壘三年後,範雎以反間計使,趙國用趙括換掉廉頗,讓白起大破趙軍。
李斯範雎的評價很高說:「對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範雎才能卓著但是性格也是十分的鮮明:
一、恩怨分明、睚眥必報,首先掌權後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對於自己的恩人則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太守。
二、嫉賢妒能。長平之戰後,範雎嫉妒白起的軍工,借秦昭王之手逼迫白起自殺。
三、對秦王的忠誠。在他的心中秦王是高於秦國的。此後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投降趙國,王稽也因為通敵之罪被誅殺。按照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雖然秦王念及舊情不忍加罪於他。但是範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幸,不得不舉薦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司馬光對他評價說道:「也若雎者,亦非能為秦忠謀,直欲得穰侯之處,故搤其吭而奪之耳。遂使秦王絕母子之義,失舅甥之恩。要之,雎真傾危之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