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睚眥必報》範雎這個人

2021-02-13 米得說故事

一米姐姐:嗯,然後魏齊又讓宴飲的賓客喝醉了,輪番往範雎身上撒尿。到了半夜,卷在席裡的範雎有氣無力地對看守說:「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後必定重重地謝您。」看守有意放走範雎,就向魏齊請示,把蓆子裡的死人扔掉算了。

可正巧魏齊喝得酩酊大醉,就順口答應說:「恩,可以吧。」範雎因而得以逃脫。到了第二天,魏齊後悔把範雎當死人扔掉,又派人去搜尋範雎。魏國人鄭安平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就帶著範雎一起逃跑了,他們隱藏起來,範雎更改了姓名叫張祿。

不久,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鄭安平就假裝當差役,侍候王稽。王稽問他:「魏國有賢能的人士可願跟我一起到秦國去?」鄭安平回答說:「我的鄉裡有位張祿先生,想求見您,談談天下大事。不過,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來。」

王稽說:「那,夜裡你跟他一起來好了。」鄭安平就在夜裡帶著張祿來拜見王稽。兩個人的話還沒談完,王稽就發現範雎是個賢才,馬上決定帶範雎回秦國。到了秦國,範雎逐漸展露頭角,逐漸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當時,秦昭王最頭疼的就是其它六國都聯合起來結成聯盟來對抗秦國。

範雎胸有成竹地對秦昭王說:「大王,你看您養的那些狗,現在睡著的都好好睡著,站著的都好好站著,走著的都好好走著,停著的都好好停著,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爭鬥。可是只要在它們之間丟下一塊骨頭,所有的狗都會立刻跑過來,呲牙咧嘴露出一副兇殘相,互相爭奪,亂咬亂叫。我們可以用這招來對付六國。」對了,狗用英文是?

一得:dog     美 [dɔ:g]   

一米姐姐:恩。然後,範睢就拿出很多黃金,開始在六國間使計策,只要和秦國交好的就送黃金,和秦國不和的、攻打秦國的不但沒有黃金,還會受到秦國的攻擊。對了,黃金用英文是?

一得:gold    美 [goʊld]   

一米姐姐:嗯。黃金政策很湊效,沒過多久,六國為了黃金就起了內訌,聯盟也圖崩瓦解。後來,範雎又出了反間計,讓趙國換掉了廉頗,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趙國四十萬士兵被消滅了。範雎在秦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成了丞相。

後來的故事我們在青雲直上的故事裡講過了,魏國派須賈來向秦國求救,範雎裝成落魄的人來見自己原來的頂頭上司,須賈看他可憐,贈送了一件錦袍給範雎,就因為這一件錦袍,範雎原諒了須賈,可是他對指使打自己的魏齊卻絕不原諒。

須賈回到魏國,把情況告訴了魏齊,魏齊大為驚恐,便逃到了趙國,躲藏在平原君的家裡。秦昭王聽說魏齊藏在平原君的家裡,想替範睢報這個仇,就假裝交好寫了一封信給平原君說:「我久聞您平原君為人高尚有情義,希望跟您交個像平民百姓一樣無拘無束的知心朋友,您肯光臨我這裡小住幾日的話,我願同您開懷暢飲十天。」

平原君不知是計,來到秦國。秦昭王陪著平原君宴飲了幾天。有一天,突然對平原君說:「從前呀,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如今範雎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啊。範先生的仇人住在您家裡,希望您派人把他的腦袋取來;不然的話,我就不讓您回去。」

平原君也是一個君子,堅決不出賣朋友。秦昭王又給趙國國君寫了一封信說:「大王的弟弟平原君在我秦國這裡,而範先生的仇人魏齊就在平原君家裡。大王派人趕快拿他的腦袋來;不然的話,我要發動軍隊攻打趙國,而且不把大王的弟弟放回去。」

趙國國君接到信後,馬上派人去捉拿魏齊。魏齊又開始逃亡,最終走投無路,刎頸自殺了。趙王得知魏齊自殺身亡,取了他的腦袋送到秦國。秦昭王這才放平原君回趙國。

後來,範睢又向秦昭王舉薦曾保護過他的鄭安平為將軍。範睢還散發家裡的財物,來報答所有那些曾經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凡是給過他一頓飯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報答的,而瞪過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報復的。別人就說他是「睚眥必報」。

一得:太小氣了。

一米姐姐:哈哈,有道理。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好了,我們來聽聽今天的英文單詞吧。

相關焦點

  • 河洛學堂:有恩必償 睚眥必報
    有個成語叫睚眥(yá zì)必報,形容心胸極其狹窄,哪怕是被人瞪了一眼那樣極小的仇恨,也一定報復。  有個成語叫睚眥(yá zì)必報,形容心胸極其狹窄,哪怕是被人瞪了一眼那樣極小的仇恨,也一定報復。  睚眥必報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司馬遷在《史記》裡講述了一段東周時期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範雎(jū)。司馬遷認為此人恩怨分明,報復心極強,「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東周時期,王室沒落,王城洛陽的周天子形同虛設,諸侯爭霸不休。範雎本是魏國官員須賈的門客,但須賈不僅不信任他,還向魏國宰相魏齊打小報告,誣告範雎投敵賣國。
  • 山海經異獸系列,睚眥必報指心胸狹窄,而龍子睚眥又是怎樣的呢?
    秦朝李斯曾經評價這樣一個人物, 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這人就是範雎,雖然名氣比不上蘇秦、張儀這些縱橫家,但範雎的才能卻是不容小覷。我知道範雎是從睚眥必報這個成語中獲得的,睚眥必報的故事中,範雎的做飯可謂是恩怨分明,《史記》中也曾評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那麼,睚眥是什麼意思呢?睚眥在現在的解釋是怒目而視,睚眥之怨也就是很小的摩擦。
  • 從死囚到秦國宰相、最終被斬首棄市,範雎的命運為啥如此大起大落
    「平步青雲、睚眥必報」,這兩個成語是範雎的標籤
  • 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秦相範雎,說好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呢?
    同時對內政進行了整治,廢太后,逐穰侯,秦昭王王權穩固,文有範雎,武有白起,霸業穩步推進。入秦第五年,範雎封相。一旦權力達到頂峰,若無制衡,尤其是自身格局不大,不僅給自己,更會給大局帶來傷害,甚至致命一擊。史記記載,範雎封相後,「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恩怨分明,睚眥必報,快意恩仇,快意人生。
  • 範雎幫秦昭王加強王權成就帝業,卻因睚眥必報性格讓自己蒙上汙點
    範雎出生不詳,死於公元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人。因為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候。早年周遊列國想要有所作為,卻不諸侯待見,只好回到魏國,在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一次須賈帶著範雎去齊國辦事,齊襄王卻背著須賈送範雎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讓須賈以為是範雎出賣情報,對他很怨恨。回到魏國把這件事告訴魏國宰相魏齊。魏齊很生氣讓人把範雎打到昏死,還讓人在他身上撒尿。範雎假死逃過,改名為張祿,藏了起來。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遇到範雎。王稽發現他是個人才就把他帶回秦國。
  • 邯鄲之戰為啥成了白起、範雎的滑鐵盧?王權面前,沒有功臣的空間
    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發生的;結合白起之死前後的情況,我們會發現一系列很微妙的巧合:邯鄲之戰前,白起直搗邯鄲的計劃被範雎阻止,二人起了矛盾;邯鄲之戰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邯鄲之戰後,範雎被秦昭襄王貶退。如果把這個過程連起來看,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白、範兩人之所以先後遭殃,其實原因都一樣——損害了封建君王的權威。
  • 一隻神獸一個故事|睚yá眥zì必報
    秦昭王信任範雎本是魏國人,在魏國時曾隨「中大夫」須賈到齊國去過一次,須賈懷疑他同齊國私通,回國後報告了宰相魏齊。魏齊叫人把範雎毒打了一頓,範雎裝死,才得脫險,躲在一個好朋友鄭安平家裡,改名張祿,慢慢養傷。接著,他又通過秦國派到魏國來的一個使臣王稽的關係,偷偷到了秦國。在秦國,又經王稽的推薦,並且仗著他巧言善辯的一張嘴巴,取得了秦昭王的賞識,登上了宰相的高位。
  • 戰國258 範雎的下場——兩個朋友接連反叛
    範雎在秦國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數了,怎麼來形容範雎呢?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紅顏老去?英雄遲暮?哼!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無可奈何的,無可奈何的事可多了去了。 雖然一切的跡象都對範雎不利,但秦王還沒有想到讓範雎退居二線,回家養老的。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頂替範雎的人還沒出現。人家老範怎麼說也是個老同志嘛,就算沒什麼新鮮計劃出爐,也算個精神支柱嘛。
  • 大秦帝國把範雎黑的太慘了,還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範雎
    齊王欲留任範雎,範雎表示不能答應。齊王當晚送來黃金五百兩,牛羊酒肉無數。範雎向須賈匯報了這件事,並請示如何應對。須賈面露不悅,說:「牛酒可以留下,黃金退回。」範雎照辦了。回到魏國之後,須賈在向丞相魏齊匯報出使情況時,匯報了這件事,並提出:懷疑範雎向齊國出賣了魏國的情報。於是,魏齊派人抓來範雎,不由分說就是一頓當眾毒打,打得範雎肋骨斷了好幾根,昏死過去。
  • 春秋戰國範雎的肚量有多大?君子報仇,三年不晚!
    範雎是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春秋戰國時期幫助秦國打敗中原六國,加快統一步伐的重要策劃者,他採取的遠交近攻策略突破了六國合縱之圍,是戰國時期難得的一位政治家、謀略家。但他同時又是飽受爭議的一個人物,因他有仇必報,好記人之過,迫使魏相魏齊逃亡自殺,讒言害死白起而讓人詬病。象範雎這樣的一個人,如何從一個底層的門客一躍成為秦國國相,他的所言所行對後人又有哪些啟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生平所為。
  • 範雎:真君子真小人
    一:從茅廁裡走出來的大夫上範雎此人本有大才,可惜家境貧寒,苦無門路,只能屈尊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一名閒散舍人。一個偶然機會,他在跟隨須賈出使齊國時鋒芒畢露,深得齊王賞識,並私下贈以厚禮,想要重用他。奈何範雎身為魏人,心系魏國,一身剛直的他,委婉謝絕了齊王好意。
  • 戰國274 舌尖上的蔡澤——蔡澤一語驚醒夢中人,範雎被迫解甲歸田
    蔡澤又接著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鑑於水者見面之容,鑑於人者知吉與兇。』那是說以水作為鏡子能夠看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為鏡子就知道自己的吉和兇。書上也說『成功之下,不可久處。』在成功的盛名之下是不能夠呆得太久的。商鞅、吳起、文種的災禍,您何必去親身感受呢?您為什麼不在這個最好的時候送回自己的相印,放開權力讓給賢能的人,而自己隱退去遊山玩水呢?
  • 範雎:從廁所中走出來的秦國宰相
    沒有人想到,這個叫範雎的人會一朝麻雀變鳳凰,成為大秦帝國的二號人物;沒有人想到,秦昭襄王在範雎的輔佐之下對山東六國是連連出拳,且拳拳致命。 秦王嬴政最終能夠兼併六國一統天下,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居功至偉,而秦昭襄王的智囊正是範雎。
  • 皇帝不能生育,忠臣將孕妻送給皇帝,產生一成語至今還在沿用!
    皇帝有一個十分信賴的大臣,這個大臣將自己已經懷有身孕的老婆送給了皇帝,而這位婦人所生下來的孩子之後變成了新一任的皇帝,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延伸出來的成語,這個成語的流傳程度十分廣,你知道是什麼嗎?黃歇知道太子有一個之前認識的朋友剛好在秦國,他的名字叫做範雎。
  • 範雎:曾經被人誣陷扔入糞坑,他用隱忍兩字爬上枝頭,步步翻身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範雎儘管遭受了巨大的恥辱和折磨,他不僅活下來了,還憑藉自己分析問題,看清局勢的能力,飛上枝頭。從秦國的歷史上來說,除了張儀這個人能說會道以外,恐怕能和他一拼的,就是範雎了。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了範雎的列傳,根據這段歷史,我覺得範雎身上有兩個最有特點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討。1.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膠柱鼓瑟、紙上談兵、趙母深識】
    後來,「膠柱鼓瑟」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墨守成規,不懂靈活變通。第二個成語「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從小學習兵法,嘴皮子又溜,總喜歡和別人辯論兵法,連他老爹也辯不過他。後來趙括替代了廉頗,當上了趙國大將,可他打仗時只知道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導致趙國慘敗。成語比喻不聯繫實際,只憑書本知識空談理論。第三個成語「趙母深識」也和趙括有關。
  • 一天一個成語·長袖善舞.每個年輕人都在奮鬥,稍微有點名氣都是一個勵志典範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造作啊【
  • 範雎的溫情:不忘知遇之恩,為秦國確定統一基礎
    李德裕曾評價道到:範雎山東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測之險,可謂交疏義薄矣,而能尊昭王,去侯,開秦霸業之基,以安固後嗣,可謂忠於昭王矣。羅大經也對此人評價為:範雎、蔡澤皆辯士,太史公之連傳。然雎傾危,澤明坦。雎幽險詭秘,危入骨肉,全是小人意態。範雎在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很有爭議的人,有人認為他是忠臣,也有人認為他是小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各執一詞。
  • 秦昭王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範雎
    秦昭王一朝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範雎,他們無一例外沒有逃出這個怪圈。白起最大的悲劇是他跟錯了領導,他的王上不是寬待功臣的嬴政,王上的秘書也不是弱弱的李小受。武安君跟誰慪氣不好,偏偏要跟應侯慪氣,後來又跟秦王慪氣,論玩政治範雎可以玩兒死同時代除了虞卿以外的所有人,並且讓你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論自私冷血則天下無出嬴稷之右,跟著這麼兩個領導混為了活命吃虧只能忍著,他們兩個犯了錯也千萬不要去嘲諷。
  • 戰國272 狂徒蔡澤——範雎慘遭滑鐵盧,秦國迎來遠方客
    公元前255年,邯鄲大戰之後的第三年,這個即將被範雎推薦的人扛著行囊布袋和自己的腦袋,冒著雨水在泥地裡稀稀落落地留下自己的腳印,匆匆地向秦國首都走來。這個人叫蔡澤。蔡澤,燕國人。在進入秦國之前,他在各諸侯國,在中原溜達了好一圈。沒別的,就是到處面試,想謀個好差事。不過也奇了怪了,他偏偏就是不能如願,這一點和他的長相真的是很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