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的溫情:不忘知遇之恩,為秦國確定統一基礎

2020-12-24 阿徐說

李德裕曾評價道到:範雎山東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測之險,可謂交疏義薄矣,而能尊昭王,去侯,開秦霸業之基,以安固後嗣,可謂忠於昭王矣。羅大經也對此人評價為:範雎、蔡澤皆辯士,太史公之連傳。然雎傾危,澤明坦。雎幽險詭秘,危入骨肉,全是小人意態。範雎在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很有爭議的人,有人認為他是忠臣,也有人認為他是小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各執一詞。

範雎出生於魏國,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範雎此人雖出身寒門,但是心中卻有懷有很大的志向,而且為人勤奮,成年後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謀士。而後在秦昭王身邊得到重用,成為秦國一代名相,為秦國後期取得大業奠定了基礎,範雎也在歷史上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

範雎雕像

死裡逃生

原本為魏國人的範雎,心懷抱負本想著在魏國施展抱負,但卻沒有受到魏王的重用。於是他只能周遊列國,希望自己的主張能得到君主的接受,但是都沒有成功,原本就家裡貧寒,自己又沒有得到人的賞識,所以只能先幹點事情籌集資金,於是他便來到了魏國的大夫須賈門下。

之前魏國隨燕國破了齊國,現在齊國已經復興並且實力蒸蒸而上,魏王害怕齊國抱負,於是派遣大夫須賈出使齊國,想要與齊國修好,而範雎正好陪同前往。

當時的齊襄王對魏國的使臣很不禮貌,指責魏國反覆無常,須賈只能在旁邊唯唯諾諾不能應答,範雎挺身而出替須賈解圍,並指責齊襄王計較個人恩怨卻不思考個人的失敗之因,齊襄王心中不但沒有生氣還很佩服範雎,後來託人想要留住範雎為齊國效力,但是被範雎拒接了,可是這事卻傳到了須賈的耳朵。

範雎劇照

回到魏國的須賈記恨在心,並且誣告範雎受賄出賣了魏國,這事一出,魏國的宰相魏齊不分事情黑白,便命人把範雎抓了起來,對範雎進行了嚴刑拷打,此時的範雎已經被打的遍體鱗傷、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倒在血泊中,只有一口氣,於是便佯裝死去。

喝醉酒的魏齊誤以為範雎已死,於是叫僕人用蓆子將範雎的「屍體」裹著扔到了茅廁,還讓賓客輪流在範雎的身上撒尿,死後還要對他進行羞辱。範雎也只能默默忍受這一切的侮辱,天黑之時,僕人將範雎的「屍體」扔到了荒郊野嶺,範雎便靠著自己這一絲氣爬回了家中,而後在家人的掩護下,範雎假死。

範雎劇照

魏國的鄭平安知道了這個事情,他明白範雎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於是把他隱藏起來,並且帶著他逃到了秦國,範雎也改了姓名,名叫張祿。

那是鄭平安當了秦國侍候王稽,而此時的王稽正是求賢若渴,鄭平安見機推薦了張祿。並且給他們倆製造了一個見面的機會。侍候王稽與張祿一番交談之後,侍候王稽便發現他真是個有才能的人,於是便上書給秦昭王,向他舉薦張祿。秦昭王一開始並不相信所謂的說客,只讓他住客房,一年未曾待見。

於是範雎便上書自薦,在信中講了秦國和秦昭王現在的處境,還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秦昭王讀完信後,心中大喜,向他表達了歉意,從此之後便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

範雎劇照

報答恩人

範雎在秦國越來越好,而後還成為了秦國的一國之相,對於之前幫助過的他的鄭平安,他向秦昭王舉薦,他便成為了秦國的大將。而對於侍候王稽,範雎在秦昭王面前,諫言,如不是他的幫助,秦昭王也不可能得到賢才,所以他的功勞也是很大的,於是秦昭王召見了侍候王稽,並且任命他做了河東的郡守。除此之外,秦昭王對他厚待,他三年裡可以不向朝廷上報郡內的各種情況。

範雎在自己富貴之後,也一直想著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是一個知恩必報的人。而且還將自己的家財給予給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小到給過他一頓飯吃,這樣的恩惠。像範雎這樣連一點小恩都會記在心裡的人,更別說,一直對他委以重用的秦昭王,他一直都是用行動來報答他的恩情。

範雎劇照

他在秦昭王的身邊,第一步就是幫助他奪回了秦昭王多年來落入到魏冉和宣太后手中的權力,其次為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這一戰術徹底奠定當時秦國在當時戰國七雄中的地位,而且一直在秦昭王面前出謀劃策。在長平之戰中,他利用反間計,使得趙國立軍事能力不強的趙括替代了廉頗為將,而白起才能打破敵軍,贏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

範雎自從來到秦國一直以來對秦昭王都是忠心耿耿,這也是因為他個人本就是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範雎劇照

但是可悲的是,範雎因為報恩向秦昭王舉薦的鄭平安,竟然在領兵攻打趙國的時候投降了趙國。範雎此時便是罪責難逃,秦昭王不願因為這樣的事情傷害範雎之間的感情,於是便下令國中不準議論此事,但是範雎一直悶悶不樂,心中深感自責。

最後推舉了蔡澤為相,自己辭官歸封地,之後病死。

範雎劇照

結語

縱觀範雎的所作所為便可以看出,他絕對是一個忠誠且知恩必報的人,你若對他好,他一定會記在心裡,終有一天會報答。李斯曾評價他: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範雎對於秦國來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秦國霸王得以完成,範雎功不可沒。

相關焦點

  • 戰國後期,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範雎,而是魏冉!
    卻有很多虛構內容)爆火,戰國時期秦國崛起的這段歷史,也為觀眾所熟知。秦孝公在位24年主持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在位27年力爭秦國東出,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秦國爭霸天下時在位最長的國君,也是秦國國力最強的時候,從這一點來說,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也毫不為過。尤其是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帥,在長平之戰一戰坑殺趙國四十五萬人,在軍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外交方面採取範雎「遠交近攻」的策略而形成戰國後期秦國的外交政策。
  •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演員為何把範雎ju讀成範睢sui?
    之所以在《大秦帝國崛起》當中演員要將範雎讀成範睢,這是因為範雎他的名字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只是現在人們大多都是將範雎他的名字讀成範雎而不是範睢罷了。在範雎到了秦國之後,他先是與王稽往來,之後王稽在向秦昭王報告出使魏國的情況之時,向秦王推薦了範雎。在這次會面當中,範雎點出了秦昭王和太后之間的矛盾,而昭王為了擺脫太后以及穰侯,因此便是就此重用範雎,並且任命範雎為丞相。
  • 範雎:從廁所中走出來的秦國宰相
    而現實是,齊王只是欣賞範雎的才華而已,但須賈和魏齊明顯不會這樣想。 範雎最終通過裝死逃過一劫。通過魏人鄭安平,範雎和來魏國出使的秦國謁者王稽搭上了關係。王稽被範雎的才華徹底徵服,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範雎要去秦國的要求。
  • 重用客卿:秦國強大與能夠統一六國的秘密
    ,進而吞併六國統一天下,這固然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秦昭王用魏國人範雎「遠交近攻」的計策,加強王權,蠶食諸侯,為秦王嬴政吞併諸侯掃平了障礙。秦王嬴政重用李斯、尉繚、王離、蒙恬等外來人才,最終完成了秦國的統一大業。
  • 商鞅、範雎這些人才在魏國得不到重用,為何到秦國卻很受重用
    在秦國做大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有三個謀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可以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 從死囚到秦國宰相、最終被斬首棄市,範雎的命運為啥如此大起大落
    畢竟疏不間親,假如範雎直奔主題、力主排擠宣太后一黨,但萬一秦王不排斥與親人共享權力,那麼範雎將會死的很慘。因此,範雎以「穰侯越韓、魏而攻齊剛、壽,非計也」為由,勸說秦昭襄王改變由魏冉決定對外戰略的常規,樹立「遠交近攻」的對外戰略。事實證明他這一步走對了,秦昭襄王立即拜他為客卿,與謀兵事,通過一席話進入了秦國的軍政參謀核心。
  • 商鞅、張儀、魏冉和範雎,誰對秦國的貢獻最大?
    四個人都在秦國當過宰相,商鞅是最早的一個。而且秦國就是通過商鞅變法,才強大起來的。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經常被楚國和魏國欺負,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弄得秦國很狼狽,打仗又那不過人家,秦國的國君也是很窩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國君秦孝公,開始啟用商鞅變法的,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強大了起來,可以說那時候的秦國已經是戰國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了。商鞅還曾經帶領士兵,把魏國打敗了兩次,收復了很多之前丟失的領土。所以秦國的強大商鞅功不可沒,商鞅是貢獻最大的一個。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開始當秦王,秦惠文王一上臺,就把商鞅給五馬分屍了。
  • 戰國272 狂徒蔡澤——範雎慘遭滑鐵盧,秦國迎來遠方客
    邯鄲之戰是結束了,但是它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當中,至少影響了兩個人,這兩個人都和秦國有關,一個人叫範雎,另外一個叫異人。一個在秦國的首都,一個在趙國的首都。好吧,我們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先看一看範雎怎麼受影響。 經歷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範雎老了,他甚至沒有精力繼續承擔起光大秦國的責任了。為了脫身,他把另外一個人頂了上去。
  • 嫁夫隨夫卻拆娘家的牆,秦宣太后對楚國下手,鑄造秦國統一基礎
    事實上,到後來秦王嬴政執政時期,秦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是最為強盛的了,其它六個國家很難對它的發展和統一造成威脅,也就是說到秦王嬴政時期的秦國統一是必然的,需要關注的可能只是一個統一時間的長短,而為戰國末期的秦國達到這樣高度,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正是秦宣太后。
  • 在《大秦帝國》中,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相比合縱連橫有何妙處
    而劇中出現的一個關鍵性人物——範雎,他在秦國的歷史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善辯,本欲求官於魏王,但因家貧門路不通,後改入中大夫須賈門下為客。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雄才偉略為秦國一掃六合(韓、趙、魏、楚、燕、齊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那麼這個時代必定是輝煌的,那麼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秦國名將白起和王翦。 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和李牧,白起和王翦為秦國人,而廉頗和李牧為趙國人,在戰國這個舞臺四大名將馳騁疆場,展示著自己的英姿,白起殺人最多,被稱為「人屠」,秦趙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降卒四十多萬,比之項羽坑殺秦軍降卒還要多一倍,據說一生共殺死160多萬,將近六國成年男子的一半,「人屠」之名確實不是蓋的,對秦國的統一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天下,這「六世」都為嬴政打下了哪些基礎?
    那麼,這裡所說的「六世」都為嬴政打下了哪些基礎呢? 首先是秦孝公,對秦國最大的功績就是開展「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的基本制度,讓秦國有了與其他國家抗衡的基礎。
  • 大秦帝國把範雎黑的太慘了,還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範雎
    故暫且以網絡版為基準。從頭開始說吧:第一:歷史上的範雎沒有試圖投奔魏冉。電視劇中,範雎為了換個主子,給王稽送禮,在廁所拜見魏冉,給魏冉擦屁股。極盡諂媚之能事!太猥瑣了,電視劇憑空加了這一段,使範雎的形象太差!
  • 戰國258 範雎的下場——兩個朋友接連反叛
    他的好朋友範雎的麻煩就接二連三的來了,秦國的輿論一致認為,範雎應該連坐,應該按鄭安平的罪名--叛國罪論處。可惜,範雎根本就無視這些輿論,不是他看不起輿論,是他壓根就沒看見輿論,因為他的靠山把這一切都給罩著了。範雎心裡就在想,你們說什麼說呀,有什麼好說的,老子變天鵝的時候,你們這些個說閒話的,都還是顆蛋呢。
  • 成語故事 |《睚眥必報》範雎這個人
    兩個人的話還沒談完,王稽就發現範雎是個賢才,馬上決定帶範雎回秦國。到了秦國,範雎逐漸展露頭角,逐漸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當時,秦昭王最頭疼的就是其它六國都聯合起來結成聯盟來對抗秦國。範雎胸有成竹地對秦昭王說:「大王,你看您養的那些狗,現在睡著的都好好睡著,站著的都好好站著,走著的都好好走著,停著的都好好停著,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爭鬥。
  • 秦昭襄王殺白起的後果:秦國的無敵軍團不再無敵,最終成就了嬴政
    秦昭襄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並重用了「戰神」白起,白起也竭盡全力地為秦昭襄王東徵西討,幾乎滅楚亡趙,基本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格局與走勢。 但是,秦昭襄王在老年的時候,卻犯了一個致命的大錯誤,他受相國範雎的挑唆,與白起發生矛盾,並且因白起不答應帶兵出徵,一怒之下,竟然命白起自盡。
  • 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差點連兒子都熬死,奠定始皇統一大業
    換句話說,不是嬴政,秦國也必將一統六國。當時秦國的實力已經位於頂峰,統一已經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只有時間問題而已。而為嬴政打下這份基業的正是其太爺爺秦昭襄王。其實作為秦國宗室,秦昭襄王的上位完全就是不同勢力之間的妥協。在秦武王不幸駕崩之後,對於立誰為王產生了爭執。
  • 五國伐齊之後,範雎向秦昭襄王獻上一計,五十年後發現真高明
    繼商鞅變法後,範雎提出的一項外交策略又讓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進了一步。而這個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後,秦始皇攻滅六國,一統天下,不得不說這個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錯。當然,在實行這個外交策略之前,秦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進,而且並不固定,只要是能讓秦國的東進之路順暢一些,秦國都會去做。
  • 範雎:真君子真小人
    這次會面,恩人相見,分外眼青,秦王對他讚賞有加,禮遇有加,並直接拜他為客卿。就這樣,範雎完成了從一個差點在茅廁裡喪命的亡命之徒到一個大夫以上官職的逆襲。二:機會眷戀有備之人,是金子就應該發光他既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和信任,就應該行忠君之事了。
  • 秦昭王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範雎
    白起的悲劇其實可以避免,範雎固然因一己之私使得秦國錯失了千載難逢的戰機,白起生氣也正常,但以旁人的角度看白起個人的得失,這次撤兵只是使白起失去一次建功立業的好機會,看上去對他而言並不是一個難以下咽的大虧。而且實際上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雖然幾次拒絕嬴稷不肯去打邯鄲,但嬴稷和範雎也沒拿他怎麼樣,可後來王齕戰敗白起的一句嘲諷就要了命了,【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