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曾評價道到:範雎山東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測之險,可謂交疏義薄矣,而能尊昭王,去侯,開秦霸業之基,以安固後嗣,可謂忠於昭王矣。羅大經也對此人評價為:範雎、蔡澤皆辯士,太史公之連傳。然雎傾危,澤明坦。雎幽險詭秘,危入骨肉,全是小人意態。範雎在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很有爭議的人,有人認為他是忠臣,也有人認為他是小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各執一詞。
範雎出生於魏國,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範雎此人雖出身寒門,但是心中卻有懷有很大的志向,而且為人勤奮,成年後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謀士。而後在秦昭王身邊得到重用,成為秦國一代名相,為秦國後期取得大業奠定了基礎,範雎也在歷史上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
死裡逃生
原本為魏國人的範雎,心懷抱負本想著在魏國施展抱負,但卻沒有受到魏王的重用。於是他只能周遊列國,希望自己的主張能得到君主的接受,但是都沒有成功,原本就家裡貧寒,自己又沒有得到人的賞識,所以只能先幹點事情籌集資金,於是他便來到了魏國的大夫須賈門下。
之前魏國隨燕國破了齊國,現在齊國已經復興並且實力蒸蒸而上,魏王害怕齊國抱負,於是派遣大夫須賈出使齊國,想要與齊國修好,而範雎正好陪同前往。
當時的齊襄王對魏國的使臣很不禮貌,指責魏國反覆無常,須賈只能在旁邊唯唯諾諾不能應答,範雎挺身而出替須賈解圍,並指責齊襄王計較個人恩怨卻不思考個人的失敗之因,齊襄王心中不但沒有生氣還很佩服範雎,後來託人想要留住範雎為齊國效力,但是被範雎拒接了,可是這事卻傳到了須賈的耳朵。
回到魏國的須賈記恨在心,並且誣告範雎受賄出賣了魏國,這事一出,魏國的宰相魏齊不分事情黑白,便命人把範雎抓了起來,對範雎進行了嚴刑拷打,此時的範雎已經被打的遍體鱗傷、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倒在血泊中,只有一口氣,於是便佯裝死去。
喝醉酒的魏齊誤以為範雎已死,於是叫僕人用蓆子將範雎的「屍體」裹著扔到了茅廁,還讓賓客輪流在範雎的身上撒尿,死後還要對他進行羞辱。範雎也只能默默忍受這一切的侮辱,天黑之時,僕人將範雎的「屍體」扔到了荒郊野嶺,範雎便靠著自己這一絲氣爬回了家中,而後在家人的掩護下,範雎假死。
魏國的鄭平安知道了這個事情,他明白範雎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於是把他隱藏起來,並且帶著他逃到了秦國,範雎也改了姓名,名叫張祿。
那是鄭平安當了秦國侍候王稽,而此時的王稽正是求賢若渴,鄭平安見機推薦了張祿。並且給他們倆製造了一個見面的機會。侍候王稽與張祿一番交談之後,侍候王稽便發現他真是個有才能的人,於是便上書給秦昭王,向他舉薦張祿。秦昭王一開始並不相信所謂的說客,只讓他住客房,一年未曾待見。
於是範雎便上書自薦,在信中講了秦國和秦昭王現在的處境,還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秦昭王讀完信後,心中大喜,向他表達了歉意,從此之後便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
報答恩人
範雎在秦國越來越好,而後還成為了秦國的一國之相,對於之前幫助過的他的鄭平安,他向秦昭王舉薦,他便成為了秦國的大將。而對於侍候王稽,範雎在秦昭王面前,諫言,如不是他的幫助,秦昭王也不可能得到賢才,所以他的功勞也是很大的,於是秦昭王召見了侍候王稽,並且任命他做了河東的郡守。除此之外,秦昭王對他厚待,他三年裡可以不向朝廷上報郡內的各種情況。
範雎在自己富貴之後,也一直想著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是一個知恩必報的人。而且還將自己的家財給予給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小到給過他一頓飯吃,這樣的恩惠。像範雎這樣連一點小恩都會記在心裡的人,更別說,一直對他委以重用的秦昭王,他一直都是用行動來報答他的恩情。
他在秦昭王的身邊,第一步就是幫助他奪回了秦昭王多年來落入到魏冉和宣太后手中的權力,其次為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這一戰術徹底奠定當時秦國在當時戰國七雄中的地位,而且一直在秦昭王面前出謀劃策。在長平之戰中,他利用反間計,使得趙國立軍事能力不強的趙括替代了廉頗為將,而白起才能打破敵軍,贏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
範雎自從來到秦國一直以來對秦昭王都是忠心耿耿,這也是因為他個人本就是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但是可悲的是,範雎因為報恩向秦昭王舉薦的鄭平安,竟然在領兵攻打趙國的時候投降了趙國。範雎此時便是罪責難逃,秦昭王不願因為這樣的事情傷害範雎之間的感情,於是便下令國中不準議論此事,但是範雎一直悶悶不樂,心中深感自責。
最後推舉了蔡澤為相,自己辭官歸封地,之後病死。
結語
縱觀範雎的所作所為便可以看出,他絕對是一個忠誠且知恩必報的人,你若對他好,他一定會記在心裡,終有一天會報答。李斯曾評價他: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範雎對於秦國來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秦國霸王得以完成,範雎功不可沒。